这是我自己用过的,最好的一个版本,遵从原著,并且没有恶搞。
第一幕
旁白: 这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相传在东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母赶回娘家。尽管如此,她却与焦仲卿发誓永不分离。但天不随人愿,兰芝回娘家之后,母亲逼迫她改嫁,她决定以一死来守护这份忠贞的爱情。当焦仲卿得知兰芝已死的事实,便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自缢而死。
旁白:兰芝天还没亮就在机前织布,听见鸡鸣声,便起来活络一下筋骨,不巧却被焦母逮个正着。
(兰芝在专心的织布,过了一会儿公鸡打鸣了。兰芝伸了伸腰,起来走动走动。不巧,焦母正好走进来)
焦母:兰芝啊,这么早,织布呢?
(兰芝上前扶焦母)
兰芝:是,母亲。
焦母:恩,勤奋是好,可不是我说你啊兰芝,你这织布就得有个织布的样子,要坐在那仔仔细细的织,哪能像你这样,一有空就偷懒。那布能织好吗!
兰芝: 是,母亲,兰芝知错,兰芝谨遵母亲教诲。
焦母:嘴皮子倒是不错,把你织得布拿来让我看看。
(兰芝赶紧拿布双手递给焦母,焦母不屑的看看,脸阴沉下来)
焦母:你这织得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这纹理!穿出去哪还有脸面见人啊!
兰芝:是,母亲,兰芝知错。
焦母:你这几天织了几匹布啊!
兰芝:回母亲,三天织了五匹。
焦母:你这…三天才织五匹布,来我家已经这么久了,怎么一点长进也没有!说你偷懒一点也没冤枉你!
兰芝:是,母亲,兰芝无能,不能让母亲满意。
焦母:我何止不满意,像你这样的媳妇留着有什么用处!你就给我好好的在这织布!那也别去!
(焦母起身出门,兰芝赶紧上前扶到门口,焦母白了兰芝一眼)
焦母:还不赶快去给我织布!
兰芝坐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第二幕
旁白:焦仲卿忙完官府的事回到家中,兰芝笑脸相迎,心中却不免苦楚万分,于是兰芝便把心中的苦闷说来给仲卿听。
兰芝在床上刺绣,仲卿进房来,兰芝马上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站起来迎相公,仲卿坐在床上,兰芝站在旁侧给仲卿倒水,仲卿看了看兰芝的刺绣,一脸愧疚。
仲卿:你这绣的是鸳鸯啊,最近忙于官府的事无暇回家看望母亲与你,留你一人独守空房,实在是我的不是啊。
兰芝把水双手递给仲卿,为仲卿捶肩。
兰芝:相公何处此言啊,男人理应以事业为重。近来一切还好吗?
仲卿:嗯,还好,就是颇为劳累。你与母亲在家中可好?
兰芝听到这句话,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眼泛泪光。
仲卿:兰芝你这是…难道母亲又刻意为难你了?
兰芝:不,不是,不是母亲克意为难,而是兰芝我实在不够优秀,配不上做你焦家的媳妇。
仲卿赶紧起身扶兰芝坐下
仲卿:你这是何处此言啊?
兰芝:我的母亲对我管教甚严,十三岁我就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使婆婆满意,我天还不亮就起床织布,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可婆婆还是嫌我织得慢。我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与你情投意合,恩恩爱爱,可有时心中还是不免感到悲伤。可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够优秀,您家的媳妇我实在是不能胜任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婆婆很早就有了想休戚我的念头了,相公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让她老人家趁早休掉我吧!
仲卿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仲卿:我是不可能让母亲休戚你的,明早我还要去向母亲请安,这事我会和母亲好好谈谈的,你不用如此自责,错不在你,时候不早了,休息吧。
第三幕
旁白:焦仲卿在昨夜听过兰芝的一番话后,第二日清晨便想与母亲好好谈谈。不料却惹来母亲的暴怒。
仲卿进屋走向母亲跟前
仲卿:孩儿给母亲请安了,近日忙于官府之中,母亲身体可好?
焦母看见仲卿,一脸笑容。
焦母:好!好!到是有日子没看见你瘦了不少,可要保重身体啊。
仲卿:是,母亲,孩儿既然已回到家中,兰芝自会照顾的无微不至,就不劳母亲操心了。
焦母一听此话便变了脸,气不打一处来。
焦母:你那个媳妇,连个布都织不好,那里会照顾什么人!一提起她我这气儿啊…(抚了抚胸口)就不顺!
仲卿:母亲言重了,孩儿也正是为此事而来,孩儿本就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幸得还能娶到这样一个贤慧能干的妻子,婚后一直相亲相爱地生活,约定就是死后也要在地下相依为伴。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刚刚开始,还不算很久。孩儿认为兰芝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一幅难以理解的的表情。
焦母:我的孩子啊!你不要这样见识短浅啊!她那个样子还叫没有过错?你看看她,哪里懂礼节?作什么事都是自作主张!(表情变得温柔)你知道吗?隔壁家的那位叫秦罗敷的姑娘,贤惠端庄得很呢,而且又是倾国倾城可爱大方的美女!我是想啊,改天就找个媒人,帮你说说!你就趁早打发刘兰芝走,千万不要挽留她!
仲卿:母亲怎能这样说兰芝,孩儿已经说过,这辈子孩儿只爱兰芝一人,就是死也要阴间做伴,所以母亲还是收回要休戚兰芝这样的话吧,假如休掉兰芝的话,孩儿宁可终身不取!”
焦母听了仲卿的话拳头敲着桌子大发脾气骂道
焦母:你这孩子跟刘兰芝在一起变得一点规矩都没有了!怎么敢帮着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绝对不可能答应你的要求。这刘兰芝必须的休!
仲卿欲言又止,深深的叹了口气
仲卿:孩儿知道了,还儿这就告退了。
第四幕
旁白:焦仲卿被迫要将兰芝休回家去,满心的不舍,兰芝更是悲痛欲绝。
兰芝在床上刺绣,仲卿进房来,兰芝马上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站起来迎相公,仲卿坐在床上,兰芝站在旁侧。
仲卿:兰芝你快坐下。
兰芝坐下,低头不语。
仲卿:刚刚我已经找过母亲,她还是不肯改变心意啊,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是母亲逼迫着,我实在为难。你先暂时回娘家去。我过几天还要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一定去接你回我家。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但相信我,我一定会去接你回来。
兰芝:不用麻烦了!记得那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婆婆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劳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一心想要终身侍奉婆婆和你。可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你就留着作纪念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仲卿:娘子何处此言啊!你一定要相信我,办完事我一定马上接你回我家!
兰芝不语,叹了口气,默默流泪。
第五幕
旁白:第二日清晨,兰芝欲要告别焦家,这天早上,她仔细的打扮,穿着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饰物,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像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举世无双,美丽动人。
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焦母,焦母上下打量她一番,一脸不屑。
兰芝:母亲,兰芝今日便要回家去了,特此向母亲告别。这几年,您一直耐心的教导我做一个好媳妇,只可惜兰芝愚笨,没有这个福分在继续作焦家的媳妇。
焦母:兰芝啊,你虽然做不了我焦家的媳妇,但是念在你平日还算孝顺,你回去之后,我会再给你找个好婆家的。
兰芝:兰芝先谢过母亲关心了。
焦母: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好挽留,你走吧。
兰芝:是,母亲,望您福寿安康,兰芝这就告辞了。
兰芝出门与小姑相撞。
小姑:兰芝嫂子,我都听见了,真是委屈你了
兰芝默默擦泪不语。小姑拽着兰芝要走回屋中。
小姑:母亲怎能这样误会你,走,我带你去找母亲再说说看,母亲平日最宠我。
兰芝:事已至此,我还怎么又脸面回去,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你一定要尽心奉养母亲,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小姑含泪松开了手
小姑:是,嫂子,我怎么会忘记你呢。你放心,哥哥是一定会去接你的!
仲卿陪着兰芝出家门
兰芝:就送到这吧。
仲卿:我发誓一定会把你接回来,你暂且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回来接你,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
兰芝: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别再提接我回来的话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
两人举手告别,惆怅不止,恋恋不舍。
第六幕
旁白:兰芝被休回家中,兰芝的母亲实在觉得不可思议,母女二人深感悲痛。
兰芝望着家门,进退两难。最后还是进去了。兰母正坐在堂上品茶,看见兰芝,震惊的大怒!
兰母:你怎么回来了!
兰芝:女儿不孝,被婆家休回家来。
兰母:你…你…你叫我这张老脸往哪搁啊!!!
兰母捶胸顿足坐了下来
兰母: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究竟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过错,没有人迎接你竟然自己回来了!
兰芝泪如泉涌
兰芝: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是他焦家的媳妇我实在不能胜任啊!
兰母:哎…这可…这可如何是好啊!你先回去休息吧。
第七幕
旁白:兰芝虽被休回娘家,可还没出十天的工夫,竟有人上门提亲,这愈加使兰芝左右为难。
兰芝侍奉母亲
丫环:夫人,有媒人想要见您。
兰母:让他进来。
丫环带媒人进来
媒人:好消息啊,县令家有个三公子,人长得漂亮文雅,世上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干。 您是不是愿意…
兰母:兰芝啊,你自己觉得呢?
兰芝:、兰芝才回来时,与仲卿立下誓言,永不分离。女儿不想违背情义,以后再说吧。
兰母:我们这贫贱人家的女儿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都做不了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你再找找别的好人家的女子吧,这事就算了。
媒人看了一眼兰芝
媒人: 不是我说您啊,兰芝怎么也是个被休戚的女子了,有这等的好亲事上门来您都不要,这兰芝可就真得在家窝一辈子了!
兰母:哎,随她去吧。今天真是麻烦您白跑一趟了。
旁白: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
丫环:夫人,太守的郡丞想要见您。
兰母:让他进来。
郡丞:天大的好消息啊!您可真是祖上积德啊!太守家有个五公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这回您可真是要好好想清楚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兰母:哎…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郡丞:您家女儿痴情是好,可也别耽误了自己啊!
兰母:真是不好意思了,又麻烦您跑一趟
郡丞:好说好说,但是,我可还是要奉劝您一句,这等好亲事可别错过了,她个孩子家的懂个什么!
兰母给媒人钱
兰母:我会再劝劝她的,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那我就不送了。
兰母想了想,叫来了兰芝的哥哥
兰母:去!把少爷叫来!
哥哥:母亲叫我有什么事
兰母:每人又上门提亲来了,这回是可是太守家的五公子。
哥哥:母亲您就是太心软了,这种事哪由得她的性子来,行,您就别操心了,这事就交给我了。
第八幕
旁白: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劝妹妹出嫁,兰芝被迫答应,心痛如绞。
哥哥恶狠狠的推门进来。兰芝马上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站了起来,让哥哥坐下。
哥哥:你的事我都听说了!你怎么想事情都不经过大脑呢!别以为我们家能养你一辈子!前次是嫁给一个小官吏,这次可是嫁给太守的五公子,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竟然还敢说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道理确实象哥哥说的话一样,如今我被休回家中,怎么处理完全听从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随便作主呢?虽然我与仲卿立下誓约,但也已经和他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你立刻就答应太守这门亲事吧,我愿意与他结成婚姻。
哥哥:这就对了!我的好妹妹啊!大家也都是为了你好啊!
第九幕
旁白:太守听说这门婚事成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郡丞冲了进来。
郡丞:好消息啊!好消息!刘家同意了这门婚事!
太守:嗯...办得!办得好啊!这次可要记你头功!
郡丞:谢过太守,只是这婚期...
太守:王钧斌自行发挥
郡丞: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
旁白:筹备婚礼的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办婚礼的人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来往往连接上断。装婚礼物品的船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金色的车白玉镶的车轮,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的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 可是刘家却热闹不起来。
兰芝刺绣,母亲进来
兰母: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你怎么还不做衣裳?你可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象水一样倾泻。
兰芝:是,女儿疏忽了,女儿这就做。
兰母:这我就放心了,那我就先走了。
兰芝:是,兰芝就不送了。
旁白:兰芝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没一会儿便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
第十幕
旁白:焦仲卿听到这个变化,于是请假暂时回来,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人伤心,马也衣鸣。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
兰芝: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是无常啊!母亲和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还有什么指望的地方呢!”
仲卿:我是来祝贺你得到高升的!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苇一时柔韧,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间罢了。你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的,至于我,就让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
兰芝: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如此我亦是如此,既然这样我们就在地府下相见吧!可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
第十一幕
旁白: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焦仲卿回到家中,厅堂拜见母亲,与母亲告别。
仲卿: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子现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阳一样,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是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愿您寿比南山!”
焦母听到儿子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流下
焦母:你可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溅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丽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
仲卿:您还是不懂啊...
焦仲卿深深向母亲拜了两拜回房
第十二幕
旁白:兰芝结婚当天牛叫马嘶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兰芝却走到岸边纵身跳进清水池里。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心里知道从此便是与刘兰芝永远离别,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兰芝: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
仲卿徘徊于树下。
同时: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同时自杀。
幕终
旁白:焦仲卿和刘兰芝死后,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树枝互相覆盖着,叶子互相连接着。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啼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脚步听,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在此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越剧流派流传最广四大花旦流派。
四大花旦流派(开头第一个为流派创始人):
傅派:傅全香、陈飞、何英、颜佳、裘丹莉、盛舒扬、董鉴鸿。
吕派:吕瑞英、吴素英、孙智君、张咏梅、陈辉玲、李燕。
王派:王文娟、单仰萍、王志萍、李敏、忻雅琴、李旭丹。
袁派:袁雪芬、方亚芬、陶琪、华怡青、徐晓飞、陈慧迪。
此外还有金派,戚派,张派(这里的指张云霞创的花旦流派)。这些流派各有特色,但流传范围相对少。
1 以 辨 为话题的语文作文
辨的境界(60分)
古者有云:“明辨是非者曰察。”察乃圣君之道。
古有伯乐相马,万马争鸣,一骥千里,马之辨也。唐有狄卿断案如神,刚正不阿,一官辨而万民安,是非之辨也。由今以上煌煌五千载,辨马、辨牛,辨人、辨物、辨是非者多矣,而诚能辨天、辨地、辨人世盛衰、万物推移者有几人欤?
故辨有三境,一曰辨物,二曰辨事,三曰辨理。
辨物者,伯乐之类也。马者,以己毛色、体肤、口蹄相异。能行千里者,非鬃发照人,体态雄健者。千里之驹虽无体格之忧,然于槽枥间仍目如擎炬,洞穿千里,于万马中一鸣而他马喑,是马中之王者也。伯乐与九方皋慧眼识珠,救千里于槽枥之间,无已,则彼马殆矣。是故后世之士皆欲就明主,相于伯乐之君,何也?彼善辨于物,明鉴忠良,使有志有识之士皆不得以埋没于众人。辨物者之功可谓大矣。
辨物者虽贵,而不能辨事则危矣。战国四君子,皆忠信而明志者也,而信陵君特为尤甚,致食客三千,强秦亦由是不敢加兵于魏,此君能识夷门抱关者侯嬴,可谓辨物者也。而及秦攻赵旦暮且下,平原君以其姊之情说于信陵,信陵乃欲以三千步履之草莽敌于秦虎狼之骑,实为可笑。当此之时,若无侯生之辨事者奇巧之计,信陵君岂非殆矣?故辨事者,观乎毫末,敏于心计,识去就之分,明应对之策,实非辨物所能及也,乃大智大勇者。
辨事者可谓极矣,然何又谓辨理者?辨事者虽智,然其谋可解一时之急,其勇可脱一时之困,如侯生之策,使信陵君兄弟反目,不得归魏;又如蔺相如完璧归赵者,终使秦赵积怨日深,落得后世空叹“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之不终也”。由是观之,辨事非长远之计。
吾所谓辨理者,乃集辨物、辨事于一身,至察至善者也。除此,辨理者明察百态,善推本溯源,思往者,而可辨来者;观表者,而可知里者,是谓圣人之德,夫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明举世推移之道。孟子曰:“舍身而取义。”为有感于为人处世立业之根本也。故辨理者言虽不甚深,而其义悠远;理虽不甚邃,而其道精辟,是为神明也。
古人云:“水善鉴万物。”辨有三境,诚得其精要者必如斯水,清澈明鉴,不惑于世,终成大器。
2 以《以史为鉴》为题,写一篇作文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1931 年 9 月 18 日,星期五,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一天的日历比望花南街上 矗立的石碑更加沉重。
多少年来,它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中国人民的心上。这就 是我们的国耻,难忘九一八。
51- 在这一天傍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 一段铁路,反而给中国军队扣上破坏铁路的罪名,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 军北大营。九·一八事件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企图侵略中国以缓解国内经济危机的 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由此以后,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九一八事变爆 发后不到半年,我们辽阔的家乡——东北三省就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在这片 土地上居住的,我们的父老全部沦为了亡国奴。
51-论文-网-欢迎您 按常理来讲,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在新中国建立前的一百年中,我们的国家 不知吃了多少败仗,为什么偏偏把这一天看作国耻日呢?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 因。
比如数位中国司令级别的将领卖国投敌, 而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受命不抵抗, 国民党 外交软弱无力。 原因挺多, 不过归结起来, 就是中国的国力不够强盛, 中国人不够自信。
51-论文-网-欢迎您 遗憾的是,历史是不容许更改的,我们唯有总结教训,才不会重蹈覆辙。既 然如此,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昌盛呢?答案是我们今天的努力。
祖国是什么? 祖国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只有祖国的接班人努力,才能让祖国的接班人优秀,祖 国的接班人优秀,祖国也就优秀了。
祖国的国际地位高了,我们的自信心就满满 的了。这一切美好变化的来源,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每一点知识,每一点为人的道 理,每一点工作的能力。
51-论文-网-欢迎您 说到努力,我们的先辈们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朽的成绩: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北极科考队起锚,杂 交水稻解决了人口最多国家的吃饭问题,翟志刚迈出了太空第一步。
在先贤们的努力下,中国科技一步步腾飞,中国国力一步步强盛。我们自豪的喊 出:我是中国人! 光阴似箭,我们的新中国,转眼迎来六十二周岁的生日。
在这六十年中,我 们的父辈克服了多少磨难,又迎来了多少辉煌。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我们必将 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我谨代表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祝贺一句:祖国,生日 快乐。
3 以史为鉴作文有人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是的,要引以为鉴。但是在过去这一百年里,同样的问题反复地提出来,就证明我们的历史经验,从来没有被人好好注意过。比如说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话,这句话最早是春秋战国的荀子提出来的,后来唐太宗发扬过,在我们中国影响很深,叫“以史为鉴”,那就说把历史当作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不同意这句话,所以不同意,因为在我看起来,它不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我们知道马克思三个来源之一,有一个是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在当年他就提出来一段话,他说历史上人们经常喜欢以历史的经验介绍给各国 ,各国君主和各国的政治家,但是历史表明,从来没有一个 ,从来没有一个君主,从来也没有一个政治家,真正地从历史中间汲取了什么。他就讲了,他的理由是很积极的,他说,因为当重大事变纷呈交迫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赶快去想,历史上的先例,赶快去想历史上的道德教训,一点好处都没有。他里面有一句关键的话,他说,一个灰色的回忆,不能抗衡现在的生动和自由,这个时候呢,一切的问题都要你自己来决定,你如果沉湎于这个历史到底怎么怎么,你要吸取教训,他说这个是一种很无聊的一个举动。所以他就讲到,“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人们去回忆希腊罗马的先例,真是无聊极了”。在我看起来,恐怕问题还要更加深刻一层。因为这句话,大家知道,列宁写过一本哲学笔记,列宁的哲学笔记把黑格尔这一段话整个地抄下来,旁边批了一句话叫做“聪明极了”。所以我就曾经提出来过,我说现在成天要“以史为鉴”的人,不看看黑格尔的这一句话,是不是证明自己“愚蠢极了”。这种情况,不是说历史对人没有启发意义,但是历史的启发意义,在我看起来,在另外的地方,而不能够简单地把它给抄过来,可是我们倒是需要知道历史。你比如说,从戊戌到现在大概我们五代吧,算五代人,那么这个五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怎么样在改变世界的过程里边改变自身?我们怎么样子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能够回顾一下,能够警惕一下自己少犯点错误,少犯点别人老早已经犯过,已经跌过跟头的地方。以史为鉴”,通常都是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都应该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应该说很多人都是这样做或愿意这样做的。 也就难怪人类自有史以来已经是几千百年,有人确实“以史为鉴”,从中学得许多好东西,社会因此不断发展进步,而与此同时,一些奸人也从中学得许多坏本领,大大提高了他们做坏事的水平,否则,人类社会早应该是到处莺歌燕舞,四海一片光明,又哪里会有现在这样许多的坏人坏事,有这样许多的麻烦和困难,要我们付出代价,与之作殊死斗争!
4 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600字作文书,像诗苑里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进;书,宛若那美丽的贝壳,让闲暇之余的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书,也似那淡蓝的的风铃,让懵懂天真的我们伫首聆听她的低吟浅唱
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记得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便和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小时候,总爱让妈妈给我讲那些美好,有趣的童话,缠着妈妈给我讲那些自以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沉浸在那梦幻中……在那神秘的城堡中遨游,在童话的国度中,点亮属于我的一束光芒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书《童年》,《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而这本书的内容也就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是的生活高尔基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过了几年母亲也染病身亡,可想而知,高尔基的童年是多么悲惨啊!相比之下,我们又是何等的幸福高尔基用捡破烂的钱换来了学费,学校里有钱人经常嘲笑他,但他把同学们的嘲笑化为动力,发奋努力,他酷爱读书,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养料,在学习上如虎添翼……书中的主角阿廖沙他的生活,就是高尔基童年生活的真正写照,阿廖沙是在饥饿、寒冷、痛苦中生活,但阿廖沙并没有放弃,因为他还有友谊与梦想,在他心中默默的支持着他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这时候母亲逝世,阿廖沙埋葬了母亲,不久便到“人间”谋生了更大一点我就渐渐古代诗词所吸引我神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洁,我敬佩“黄沙百兆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我同乐天同感叹“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我与子美共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我会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心酸,会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满怀……
书香带我走进文学的殿堂,让我拥有一颗富有奇思妙想的头脑,一双放眼世界的眼睛以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书如风景,永远浩荡无际,永远无边无垠,只是现在的你是否愿意持一颗求知的心,携一身渴望,走进书香,从阅读身边轻轻走过呢?书,让人陶醉,让人着迷,书中一行一字让人回味无穷神奇的笔尖好像能撑起整个天空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给我们无尽的知识,无穷的力量,我们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生活中没有书,就像植物没有太阳;学习上如果没有书,就像人没有眼睛;社会上如果没有书,就像人类将要止步……我们因书而聪明,世界因书而进步,书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在阳光下成长的下一代,我们应多阅读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侣,以书为伴,以书为鉴,让那淡淡的书香伴你我同行,陪伴我们茁壮成长!
每当我生活中遇到不快或者压力的时候,有书的陪伴使我不再孤单书是我的挚友,踏上作者用文字搭成的心桥,渐渐达到心灵的沟通,随之而来的是心情的释然,压力的缓解,是明天的希望
书滋润着我平凡的人生,不管远方是彩霞满天还是阴云密布,我都要坚持——因为书香伴随我前行,我是苍茫的文海中遨游!
5 求以史为鉴,祈福平安为题 的作文800字时间老人似乎不知疲倦,不断地推动着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不曾因为某人、因为某事而停下几许。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他们不止给后来者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可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历史的“衍生物”,时时督促和激励着我们。
由于历史的广泛我不能一一道来,所以我从我所学的专业角度来谈谈自己读史的感悟。我学的市场营销,毕业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公司的东西推销出去。而把东西推销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使顾客喜欢你相信你,顾客才可能买你的产品。怎样才能让顾客信任你呢?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还是乱说骗顾客?都不是。那该怎么做呢?别急,让我们翻开历史,细细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秦朝时,有个叫商鞅的人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都不相信,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由此可见要想让别人信任你,必须要讲诚信,言行必出,做事做人要用上自己百分百的真心和诚心。不能为达成目的----把东西卖出过去,而欺骗顾客。要以顾客为中心,把产品卖给需要它的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
历史长河承载着过去的人与事,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了一个个足迹,似余音寥寥,让我们知道他们曾经来过这世界。
以史为鉴,学做人做事。让我们用心汲取古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6 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倾听心灵的钟声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古代学者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者也,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又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简单两句话,便概括
出古代男儿舍身取义报国的壮志雄心,勾勒出中华儿女赤胆忠心,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吗?
一个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择谁牵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母亲,她就选择了富贵、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父亲,她就选择了贫穷,选择了中国。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择了父亲,选择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这难吗?“其实很简单”,小女孩如是说。我相信,这的确很简单,面对这种艰难的抉择,你只需要静下来,听听你的心灵,让它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小女孩做到了,尽管她才14岁。
钻石镶嵌的王冠珠帽,质地优良、做工精细的衣服、靓装,这一切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华贵的女人。西方一位哲人说:“女人啊,就是一种贪婪的动物。”此话不假,但也要看你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珠光宝气的人恃“财”傲物、目空一切,她们用金钱堆造外表的美丽,却忽视了心灵的纯净,到头来也只是换来人们的不屑一顾。这也就是一种抉择,她们无法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最终选择了令人可悲、可叹的抉择。
我无力举出太多例子证明抉择的重要性,也乏回天之术让那样错误抉择的人重选一次。我只有感慨,感慨聪明的人,感慨糊涂的人,但我又深知人岂能永远活在感慨之中。前人走过的路,犯过的错,便是前车之鉴,它们用真最实的东西阐明了一个道理,作出正确的抉择,便是促你走向成功的关键。
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地抉择中前进,从不断地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心来,倾听你心灵的钟声。
7 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我爱倾听,不仅是春天柔和美丽也是夏的高亢奔放,田间依旧有水声潺潺,浇灌着可爱的稻田,田间青蛙的歌唱,树梢上蝉先生的高音有节奏地一声声放出,倾听!美妙又神奇,给我凉爽!
秋天的丰收过后一切都如此静,风凉了,吹拂着瘦弱的叶子。听——是枯叶坠落,清晰可鉴。刷刷的树叶在风中摇摆不定,最终一片片落入土地。
冬是静的,连麻雀都暂停了它们的会议,听:是水结成冰,是雪落下地,厚厚一层雪踩上去是吱吱的笑声。我会来到河边,砸碎冰,将冰扔向另一河边,听:是刷刷的冰的摩擦,越来越远!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如今再去倾听,麻雀的歌唱并不吵嚷,田间只有青蛙零零落落地独唱,蝉声并不像以前那般嘹亮,冰雪天也越来越少……
是什么阻止了我倾听美妙大自然,阻止了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是你,是我,是他。人类一天天进步,一天天发展,却忘却了保护人类的家园。你想听吗?美丽的歌唱?树叶的鼓掌?
一切等待着,需要等待你、我、他的共同努力!倾听可以回来,明天的大自然的音乐将更加美妙!你说呢?
8 以镜为题为题的800字作文身边的镜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兰芝以铜为镜,求得举世无双的妆容;司马迁以史为镜,写下了无韵之离骚《史记》;唐太宗以魏徵为镜,开创了大唐盛世。他们买到了恰到好处的明镜,但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我认为:镜子不用买。
不是吗,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里,就有很多很多“爱心”的镜子:
我的第一位明镜是父亲。父亲是朴实无华的人,感情内敛。我从没听他对我母亲说过“我爱你”,但是就是这样的父亲,用他的行为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在饭桌上,父亲会把剔了刺的鱼肉夹到母亲和我的碗里;半夜寒风起,父亲会悄悄地起来,为母亲掖一掖被角;在幽暗深长的走廊,父亲会牵起我和母亲的手……也许父亲根本不知道庄子是谁,但他却用自己的行为,真真切切教会了我什么是“大爱无言”,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是一面“如何爱人”的镜子,是不需用钱买的无价之宝。于是,在父母晚回家时,我会为他们做上一顿不算丰盛却很用心的晚餐;在他们进门时,我会为他们递一递拖鞋;在过生日时,我会对母亲说一句:您受苦了……
父亲的朴实与内敛,教会了我如何表达亲情;而老师的言传身教,则教会了我如何去爱众人。
班主任是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有斑白的头发。她头发漆黑,不见一根白发,精神矍铄。她每天早上第一个来教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风霜雪雨,始终如一,大家都以为她身体很好,背后偷偷地叫她“太后”,直到有一天的早上,我们来到学校却没有发现老师,便在那里欢呼没人管,后来有位代课老师说我们不懂事,我们才知道班主任其实没我们想象中的健康,她每天都去医院打针,然后再赶回来为我们上课,一直拒绝住院。昨晚病情加重,不得不住进医院。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知,第一次让悔恨的眼泪流过面庞。我们来到医院,看到她还在备课。面对这样的老师,我的心里立起了一面镜子,我们长大了,懂得了要用“敬业”的态度去爱众人——这些开始在我心中驻扎。
人生的路上“爱心”的镜子不需买;人生的路上所有的镜子都不需买。英雄的时代,有闪闪发光的镜子;改革的时代,由激浊扬清的镜子;创新的时代,又神奇莫测的镜子。这些镜子都不需要去买,但需要我们奉献一颗真诚、热烈、执著的心。有心就能发现:镜就在身边。
孔雀往东南飞,走了五英里。”《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把它和北朝的花木兰诗称为“乐府双璧”。这首诗描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人伤心落泪,感叹伦理的残酷,人性的冷漠。
《孔雀东南飞》一书的作者不知所踪,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的,但我有不同的看法。《孔雀东南飞》序言中,有一个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剑的汉代末期的时期,刘的妻子娇金融街控股,卢江的小官员的第二个政府,派遣了钟清的母亲,并发誓不嫁给自己。他的家人强迫他淹死。钟青听了,就上吊自尽了。当人受伤,为施云儿。”
与《花木兰诗》一样著名的《东南孔雀飞》是什么时候的作品换句话说,《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东汉咸帝建安时期的庐江县。然而,诗中所反映的庐江社会生活,以及书中主要人物之一刘兰芝一家的生活,与东汉咸帝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有明显的不同。汉献帝在位期间,中国进入了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割据时期。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太监和配偶氏族,东汉下跌,中国进入了pre -“三国时代”: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不同地方分裂势力的崛起,国家分裂,军阀斗争,和人民遭受贫困
至于庐江县,在汉末三国时期,这一地区是北方曹魏政权和南方东吴政权的分界线。双方在这一地区频繁作战,庐江万城的财产在战争中多次易手。从孔雀东南飞的描述来看,“庐江县”在这个时候显得十分宁静祥和。像刘兰芝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13岁的时候会练箜音,14岁的时候会剪衣服,15岁的时候会弹箜音,16岁的时候会背诵诗歌和书法。”,而当地居民还住着“公鸡打鸣进针织机,晚上不休息。更稳定的生活。
故事很简单,新媳妇被恶婆婆休回家,被家人逼迫再嫁,前夫阻拦,双双约定殉情。后人感佩,作诗记载传颂。
: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参考资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318018321746291&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