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门第说:有的学者认为,既然焦仲卿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大家,而且又在超清当中做官,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但是刘兰芝只不过一个小乡村里面的村姑,和焦仲卿先是在社会地位方面就有着很大的悬殊。
因此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是门不当不户对的,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才要极力反对两个人的婚姻,导致了两个人双双殉情的悲剧。
2、越礼说:有一部分的学者根据焦仲卿母亲所说的言语当中,推断出来了,之所以刘兰芝被焦仲卿母亲驱逐出家门,是因为刘兰芝没有礼节,言行举止过于放肆,不懂得顺从焦仲卿母亲,肆意妄为导致的。
3、守旧说:坚持守旧说这种观点的学者把刘兰芝和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比较了一下,认为刘兰芝之所以殉情,是因为她自身太过于软弱。
而这种软弱又是因为手就心理的作用,因此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个人的悲剧是反对封建社会的力量和保守的封建心理相结合的一种必然性。
4、情爱说:有一些读者根据《礼记·内则》中的一句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没有收到焦仲卿母亲的喜爱。
是因为焦仲卿甚宜其妻,焦仲卿把以前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了妻子身上,从而引起了焦仲卿母亲的嫉妒和不满。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庐州小吏焦仲卿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刘兰芝,刘兰芝虽不是大户出身,但也是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
刘兰芝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焦仲卿心里很满意,二人情深义重,其乐融融,但刘兰芝入门两年始终没有生育,这在古代算上大不敬,让她的婆婆很是生气,百般刁难媳妇。
刘兰芝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焦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长跪,言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仍坚持要赶刘兰芝回娘家。焦仲卿迫于孝道压力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
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似休妻,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焦仲卿以作纪念。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刘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
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
第二天,刘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原来,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告假赶来。焦仲卿指责刘兰芝说道:我这磐石千年不移,你这蒲苇却不过一时的坚韧,就让我一个人孤独终老吧。
刘兰芝听后伤心不已,手抚焦仲卿的马鞍,一一诉说原委,我们俩人都是被逼的,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那我们就相约黄泉下相见,不要违背了今天的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刘兰芝揽裙投水自尽。焦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坟墓两边种植着松柏梧桐。
后人以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来纪念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焦仲卿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主要是因为焦仲卿的母亲不喜欢刘兰芝,并让焦仲卿休掉刘兰芝,还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有些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通过读《孔雀东南飞》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焦仲卿的母亲不喜欢刘兰芝的原因。首先刘兰芝并不是传统封建礼教所倡导的贤妻良母型,刘兰芝是具有新时代个性,追求新思想的贤妻良母,很显然这样的儿媳妇是不被焦母所接受的。文中没有提到孩子,虽然刘兰芝已经在焦家两三年了,还没有生个孩子,在当时女人不生孩子,婆婆是万万不能容忍的。其次刘兰芝的家庭背景跟焦仲卿相比较,是属于门不当户不对,焦母当然想找个大户人家的**。所以焦母让焦仲卿把刘兰芝休掉。焦仲卿被逼无奈,自古都提倡百善孝为先,因此焦仲卿不敢忤逆母亲,百般无奈之下,就暂时让刘兰芝先回到娘家。
焦仲卿和刘兰芝约定,等过些时日就把刘兰芝接回来。可是刘兰芝在家这段时间,他那个趋炎附势的哥哥竟然把刘兰芝许配给太守的儿子。刘兰芝无法推脱哥哥给安排的这个婚姻,因为他们是无法跟太守的儿子进行抗衡的,所以焦仲卿和刘兰芝选择一起赴死。
《孔雀东南飞》通过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当时封建礼教思想的罪恶,歌颂了焦仲卿和刘兰芝敢于追求爱情,忠贞于爱情的美好精神,讴歌了年轻人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的制度,勇于追求自由恋爱的美好向往。
婆媳矛盾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难题。一旦处理失误,就可能伤人伤己,让人痛彻心扉。
读过《孔雀东南飞》的朋友都知道,刘兰芝、焦仲卿双双自杀的悲剧就是起源于最常见的婆媳矛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刘兰芝才会愤然选择死亡吧。
焦仲卿是庐州府的小吏,位卑职低。
但在他寡母的眼睛里,她的儿子是最优秀最能干的,这世间没有几个女子配得上的。
尤其现在的媳妇刘兰芝是最为不配的。
这是很多母亲的通病,自己的孩子千好万好,别人的孩子不如草。
带着这种心态看待儿媳,当然会哪哪都看不惯、看不起,婆媳矛盾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大多数时候,焦仲卿都忙于公事,只留媳妇刘兰芝和寡母、小妹一起生活。
如果焦母是一个心疼儿子媳妇的母亲,她一定会大手一挥,让他二人在庐州府去过二人世界。
但焦母岂能让儿子与除她之外的别的女人双宿双飞,所以刘兰芝被她拘在身边,这样儿子放假就会回她的身边。
没有大家都爱着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做润滑剂,如果互相性格都比较强势,家里当然会硝烟四起。
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学诗书”,聪明能干,诗书礼仪无所不知,
琴棋书画也多有涉猎。
一切世人觉得婚姻幸福女性应该掌握的技能都掌握了,她以为自己就应该能够享有幸福的婚姻了。
可是,真正进入婚姻才发现,现实婚姻里哪有什么琴瑟和鸣、诗书应答,有的只是一地鸡毛、琐碎婆妈。
刘兰芝每天“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歇。三日断五匹”,就算这样的辛苦劳作,还天天被婆婆责骂。
在一些婆婆的眼里,媳妇就是免费的劳动力,你嫁进我家门,就是我家的人,怎能不狠狠压榨呢?
白天黑夜的织布,布钱到不了自己手头一分,天天还有人在旁边骂你是懒人,又有几个人受得了?
刘兰芝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不太能够忍气吞声。
做人婆婆的,大概都想找一个听话、勤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媳妇吧,刘兰芝的不温顺自然也成了她的错。
觉得自己儿子天下最优秀的母亲当然想要去给儿子寻找一个美貌无双、给自己寻找一个孝顺听话的好媳妇。
很多时候,婚姻就是牢笼。因为一纸婚约,不曾生你养你的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你指手画脚,骂天骂地。你还不能反抗,无处申诉。
面对好不容易回一次家的丈夫,妻子当然要好好诉说一番内心的苦楚,义愤当头甚至脱口而出“君家妇难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当你家的媳妇太难了,你妈这么不喜欢我,干脆我们离婚算了。
其实刘兰芝也就是跟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的丈夫诉诉苦经。在这个家里,丈夫是自己
唯一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人了,只希望他能知道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能够甜言蜜语地安慰自己一番。
婚姻的破灭,婆媳矛盾只能是个引子,有多少人是因为婆婆不好就绝情到要离婚的呢?而真正的婚姻杀招是最亲近、最信赖的那个人对两人感情的背弃。
焦仲卿是个直肠子,他哪里听得出来妻子言语背后的心思。他只听到在自己离家的日子里,妻子受到了无穷委屈。
他对母亲说自己特别喜欢妻子,准备要和她白头偕老。甚至质问母亲为什么不能看在自己的面上喜欢他的妻子。
有哪个母亲能够容忍自己的儿子被别的女人勾走了心魂,即使这个女人是她的儿媳妇也不行。更何况儿子还为了这个女人和自己呛声。
儿子被人抢走的忿恨再也压不住了。你不是威胁要离婚吗,那就离婚。
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之间原本感情深厚,并无矛盾,现在因为婆媳矛盾而生生分开,当时有多决绝,事后就有多后悔。
撑着一口气的刘兰芝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雄赳赳气昂昂地踏出焦家大门,就再也忍不住了,“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女人这一辈子,一旦结婚,一边的家变成了娘的家、哥嫂的家,一边的家变成了婆的家、丈夫的家,就是没有了自己的家。
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立身之地的刘兰芝,只能回到哥哥家里,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又占房间又消耗钱粮,有几个离婚归家的女子不是或主动或被动的匆匆再嫁呢?
回家不过十几天,哥哥和娘亲就盘算着让她再嫁。不到一个月,哥哥已经“怅然心中烦”。刘兰芝没有哪一刻如此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曾经的家已经不再是自己避风的港湾了。
不忍母亲伤心,丈夫可以舍弃自己。
惧怕儿子生气,母亲可以装聋作哑。
担心惹来麻烦,兄长可以一再逼嫁。
无法遵守盟约,曾经最爱的男人还要来责备自己、讽刺自己。
刘兰芝被生生逼成了一个绝望的人,对这人世间再也没有留恋之情。
在这世界上,伤人最深的其实一直都是最深爱你的人。他们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做着最伤害你的事。
一、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将刘兰芝塑造成了一个善良、有才、温顺、勤劳的人,但是她却以悲剧收场,而这样的结局与其性格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刘兰芝反抗精神、反抗行为有其软弱的,妥协的一面。反抗与妥协,刚强与软弱相融合,二律背反,兰芝的忍辱负重与焦母的强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焦仲卿
焦仲卿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物。他有反抗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他惧怕母亲,但在母亲那里敢于为妻子据理力争,最后又屈服于母亲的*威。他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于是只好采取权宜之计,让刘兰芝暂且回家。
由于他不善于解决解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不能给刘兰芝一个安全幸福的港湾,加速了刘兰芝反封建性格形成。
扩展资料:
刘兰芝不仅敢爱敢恨,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而且在别小姑、别仲卿时,赠物留言、订立蒲石之盟,于悲怆之中充满了温厚的深情。她感情丰富,形象饱满,不同于一般叙事诗中人物性格的单一简略。
与兰芝相较,仲卿形象更为复杂。他忍让求母,委曲求全,显得软弱,但这是当时一般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何况他身为府吏,更不能不受封建法规的制约。然而他的求,在当时是对母命的公开顶撞,实在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
进而又对母命阳奉阴违,表面上驱遣兰芝,私下却密约重娶,表明他倔强不驯,只是绵里藏针、刚强不露而已。至于他告母自裁,幻想以此促使其母同意他与兰芝重新结合,这是他认识上的不足。但论其态度,实已由一般的顶撞发展到了威胁的地步。
然而愚昧无知的焦母,虽然爱子,却仍坚持另娶。仲卿则在幻想破灭之后,并不因此屈从其母而终于以死殉情,充分显示了焦仲卿的反叛性格。这是一个既想当孝子,但在与切身利害冲突下又不甘于愚孝的典型。
黑暗的环境和现实的矛盾造就了仲卿这种思想性格。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中的个性,而且写出了他们性格中所特有的复杂性,有血有肉兼有神,可歌可泣又可信,这决非短小的抒情诗和一般的叙事诗所能达到的境界。
诗中的主要人物是如此,对于次要人物,作者同样注意性格描写,因而能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特点。
如刘母和焦母,同为老寡妇,刘母家境清寒,性格懦弱,虽同情女儿而又不能不听从儿子的安排,反映了封建礼教“夫死从子”的黑暗;焦母则富有高傲,为人凶悍,不仅不从子,而且要儿子从她,表现出封建家长的*威。
她们同为妇女,在同一社会中,却因境遇所造就的性格不同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这种艺术造诣是当时其他叙事诗中所看不到的。
-孔雀东南飞
估计是因为孔雀东南飞的结局吧,两个人殉情而死。
孔雀东南飞讲的是古时候的爱情故事,是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我想刘兰芝应该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子。她和焦仲卿是因为音乐相识相知相爱的,最后两个人结为连理,但是刘兰芝的婆婆对刘兰芝特别的不满意,从中多加阻挠,最后成功的让焦仲卿休妻。
焦仲卿休妻之后,就有很多人向刘兰芝提亲,刘兰芝都拒绝了,但是这惹怒了她大哥,最后不得已,刘兰芝只好答应出嫁,在出嫁那天,她和焦仲卿一个投河自尽,一个自缢殉情。
我觉得他们的爱情最贵最悲惨的莫过于两个人相爱却不能相守,被现实多加阻挠,最后只能通过殉情,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幸运吧,毕竟这样子的爱情并不是很多,能遇到这么一个人一辈子,也不枉来此世一遭了。
《孔雀东南飞》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不过好像是因为这篇课文确实是会带有一些悲剧的色彩,所以现在已经被移出了课本。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事情。但是,在课文中,对于焦仲卿跟刘兰芝而言,是有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事情。当时我会觉得,可能对于两个人而言相守在一起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他们俩最终选择殉情,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多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做的无奈选择。
先说一下他们俩为什么会选择离婚,主要还是因为在当时的大背景情况下是以孝顺为主,对于两个人来说焦仲卿母亲的意见是对于他们生活中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的。因为焦仲卿的母亲不喜欢刘兰芝,所以才让他们聊选择分开的,最终情况下对于焦仲卿来说是没有办法去反抗的。当然这也能看得出来,焦仲卿性格是比较软弱的。
不过刘兰芝最终选择跳河,主要还是因为家人的不理解,我还只觉得她属于刚刚离婚的状态,并不应该很快的再婚,但是家里人不认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刘兰芝是很重感情的,所以即使她后面选择再婚,我觉得她也是忘却步不了跟焦仲卿的感情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对像他们俩的情侣,那就是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了。两个人离婚之后都选择新的生活,但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依旧是让他们两个人无法忘怀的,所以十几年之后的再次重逢,导致唐婉最终因病去世,陆游也因此过得不太好。要是刘兰芝跟焦仲卿也选择了他们俩一样的道路,可能也会是一样的结果。不过,这都是猜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