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三意社”演员名单是:陆顺子、李云亭、曾鉴堂、晋福长、王文鹏等。
1、陆顺子
陆顺子秦腔演员。工须生。原名高步云,陕西长安人。润润子的外甥,学有师承,不失规范,《祭灵》、《赵德胜带箭》等戏得其真传。民谚:“陆顺子的《祭灵》带《巡城》,除了他舅谁也不行”。早年在榛苓社任教,后到三意社演唱,为该社须生台柱。以演衰派老生见长,拿手戏《大报仇》更具特色。
2、李云亭
李云亭秦腔演员,教练,工须生。乳名修德子,脸上有几颗麻斑,故人称“麻子红”。祖籍陕西户县秦渡镇,后迁入长安。自小在九盛班学戏,后长期在魁盛班、德胜班、玉庆班演出,均被誉为台柱演员。他是关中名须润润子的得意门生,封至模在《秦腔名艺人考略“麻子红”——李云亭》一文中说:“得其神似窍奥者,李外无第二人焉。”
3、曾鉴堂
曾鉴堂秦腔演员。工旦角。又名玉桂,艺名一支花,陕西三原人。赵杰民的高足,以演花旦出名,并兼工青衣和老旦。嗓子很好,唱腔圆润流畅,吐宇清晰,动作干净利落,唱做俱佳。
4、晋福长
1956年以《捉鹌鹑》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大会奖状。
5、王文鹏
王文鹏(1884—1953)秦腔演员、工须生。原名双喜,民国后改称文鹏。生于陕西长安县东胡村。他尤长于唱工戏,最拿手的为《葫芦峪》《洪羊峪》《五子魁》《金沙滩》《假金牌》《辕门斩子》等。为了保留他的艺术,1951年夏,对他的《辕门斩子》《金沙滩》《葫芦峪》作了录音。
片子其实也不是说难,第一要有足够好的榆树刨花,第二要有技术。按照比例泡好刨花水之后刮片子就可以啦。京剧的化妆独树一帜。生旦的面部虽不勾脸,但化妆也不简单。男女皆须吊眉,然后生角抹彩包网巾、甩发、带髯口;旦角拍粉、晕脂、画眉眼、包头、贴片子、带头饰等等。花脸则须特别化妆,有大花脸(净)、二花脸(副净)和三花脸(小花脸、丑)之分,最复杂的脸谱是大花脸。脸谱流源,据说可追溯到北齐兰陵王的"代面"。后来舞台上出现假面。假面影响表演,逐渐改为勾脸。京剧中的脸谱是肤色、眉、眼、鼻、口各部分的夸张,突出骨骼、肌肉之纹理,从而达到"寓褒贬别善恶"的效果。总之,净角勾脸是剧中人性格的代表。
秦腔里的著名演员举例如下:
1、马桂芬
秦腔旦角。马桂芬自幼酷爱秦腔,9岁时入吴忠秦腔剧团学艺,主工刀马旦。13岁时首演《三回头》之吕荣儿走红。1964年在宁夏全区文艺汇演中以主演《耕云播雨》而备受各界关注,并被推荐进入中央戏曲学院进修。
具有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嗓音宽广厚实,高亢亮丽,唱腔委婉隽永,富于创新变化,圆润奔放,刚柔并济,做工尤胜,武打技艺娴熟精湛,表演优美潇洒,水袖功力尤为突出。戏路宽广,除刀马旦外,其他如青衣、老旦、小旦及小生等,均能胜任。
2、邵英
国家一级演员,主工武,小旦。现就职于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师承秦腔名家马桂芬,曾得到京剧名家胡芝风的指导。她扮相俊美,嗓音委婉动听,做工细腻,功底扎实,表演矫健飒爽。
常演剧目有《挡马》、《杨门女将》、《玉堂春》、《游西湖》、《破洪州》、《白蛇传》、《春江月》、《杨八姐盗刀》等,文武兼备,戏路较宽。2007年曾组办个人专场演出并获得成功,被观众称为“铁女子”。
3、耿建华
著名秦腔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省剧协会员。1972年从艺,先后在靖边、安塞、榆林地区文工团及本院工作。主工须生。1985年至1999年任榆林地区文工团业务团长。于2018年6月22日清晨5点17分因病不幸逝世享年65岁。
被授予省“新长征突出手标兵”、“德艺双馨”等荣誉称号,被省文化厅、文化部评为尖子演员、秦腔百佳演员。参加了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演出。演出的保留剧目有《窦娥冤》、《周仁回府》、《三子争父》、《齐王悔宫》、《铡美案》、《赵氏孤儿》等。
4、丁良生
著名秦腔演员,陕西岐山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擅长唱工戏。高低自如,唱腔隽永,吐字清晰,扮相清俊,走红西北五省。是秦腔舞台上难得的须生人才,被称为当代秦腔须生之首。
5、雷开元
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华阴市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秦腔十佳演员,戏剧界"德艺双馨"奖获得者。主攻须生。
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海港》、《二堂舍子》、《祭灵》、《杀庙》、《法门寺》、《花烛恨》、《酒醉杏花村》、《二虎守长安》、《陕西婆姨》等。
京剧中的头饰:包括人物的发型和戴在头上的各种饰物,它即作为演员表演、舞蹈的手段,也是表现人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饰种类繁多,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头饰。在戏剧中不同角色在剧中的地位和剧情演变而更换不同的头饰,因此头饰在戏剧中对于表现人物是很重要的一笔。
戏曲旦角所用的各种头饰统称为头面,戏曲舞台上的头面,主要有三种,均为旦角用。
1、银泡头面:
铜制镀银,为半圆形球状体,一般在剧中贫寒、寡居的妇女用。
2、水钻头面:
头面中最为华丽的,是用高级玻璃仿制的钻石镶嵌在金属底牌上制成的,在剧中为年轻美丽、性格活泼的妇女插戴。
3、点翠头面:
以翠鸟羽毛剪贴于金属底板上制成,翠羽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富于变化,多是剧中性格娴静、端重的贵族妇女用。
扩展资料
京剧的舞台道具
砌末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砌末一词在金、元时期已有。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武器又称刀枪把子(如各种刀、枪、剑、斧、锤、鞭、棍、棒等)。
以及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种种物件(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纛旗、水旗,风旗、火旗、蛮仪器仗、桌围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据演出需要临时添置。
传统的砌末,是有意识地区别于生活的自然形态之物。它们不是实物的仿制品,而是实物在戏曲中的一种艺术表现。这也是砌末能够与动作、形象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京剧
-京剧服饰
综述:旦角的指法是指化妆技巧。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其中京剧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武旦:
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旦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