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是怎样化妆的?

唐朝女子是怎样化妆的?,第1张

1画眉

画眉是我国古代女性传统的化妆术之一。屈原《楚辞·大招》中:“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之句, 说明早在战国时代,爱美的女性就开始用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了。早期时,女性画眉所用的“黛”是用一种叫石黛的青黑色矿石,加入麝香等香料制成的。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时,波斯人所制的螺子黛传入宫廷,被后妃们珍爱,这种黛又被称为蛾绿,隋炀帝喜欢看宠妃吴绛仙画眉,每“倚帘顾之,移时不去”地痴看。宋朝时流行西域传入的青雀头黛,晏几道《六么令》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远山”是西汉初期流行的眉式,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宋代画眉时尚是汉代时尚的复古。

我国历史上流行过很多种眉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蛾眉。《诗经·卫风·硕人》中写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比喻她的眉毛象蛾须一样弯曲而细长。《中华古今注》说,三国魏时,宫人“作蛾眉,惊鹄髻。”其形广短,色淡微。为当时妇女所崇尚,直至唐、宋、明、民国都很流行。蛾眉甚至被赋予了很多深意,如屈原《离骚》写“众女嫉予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即以蛾眉指出众的美女。古时“蛾”与“娥”通解,南唐后主李煜失国后曾写“垂泪对宫娥”,与在位时欣赏女性之眉而作的《长相思》:“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螺蛾。”相比已是全然两种心情了。

《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了一个当时的民谣“…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可知“广眉”是由宫廷流行到民间的一种眉式,后来《太平御览》中又把“广眉”比作“半额”,根据文字的意思猜测广眉大约是一种很粗的画眉样式。东晋葛洪著《西京杂记》中形容卓文君眉若远山、脸若芙蓉,“远山”也是一种汉代常见的眉式,汉成帝妃赵合德就是这样的远山黛,远山可能是一种淡远、细长的眉毛画法,宛如水墨画里一泓秋水后面遥远的连山。《中华古今注》载,汉梁冀妻孙寿创新妆样式,改惊翠眉为愁眉。愁眉的样式为颜色浓重、细长曲折、眉梢上翘,据说是继承文君的远山眉而来。《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时人称之为“仙娥妆”。唐代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女子纷纷效法,称其为新妆,诗人徐凝描述这一场跟风的潮流为:“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2粉

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嫁给了与她同样爱好吹箫的萧史。萧史会仙术,不但会用箫声引来凤凰、仙鹤,还会用水银炼成粉,取名飞云丹,给弄玉扑面化妆,让美丽的弄玉更加白皙出众。这一对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美眷住在秦穆公为他们筑的凤凰台上,几年后的一天,有人看见二人分别乘着龙凤成仙而去。这个故事的结局太理想化,实际上这小两口可能是被他们天天接触的水银毒死的。可古人神往神仙的生活,宁愿相信他们是成仙了。传说自然不能当作信史,但从中可以得知古人对美的求索是多么热切。

粉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韩非子》中:“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形容邻家姑娘美丽到“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都说明粉在女性化妆中的重要作用。古代不仅是爱美的女子喜欢傅粉,很长一段时期里男子亦然。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汉惠帝时侍中都爱傅脂粉。《魏略》中说曹操的养子何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晋人裴启《语林》中也记载:“何晏,字平叔,以主婿拜驸马都尉,美姿仪,面绝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后正夏,唤来,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洁,帝始信之。”六朝时期的男子傅粉之习成风,几个南朝皇帝因爱此风被称为傅粉郎君。

3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又传到汉地的。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可爱如燕支。”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字?

战国宋玉《神女赋》写“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唐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 “朱唇一点桃花殷。”说的都是女性红唇之美。

“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胭脂 胭脂取自一种特别的花,燕北的一此民族称之为燕支花,所以,胭脂又称为燕支。这种特殊的花朵,汉人称之为红蓝花。 据说,胭脂用于美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涂脂抹粉,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妆饰手饰,因为脂粉可变媸为妍,所以深受妇女的喜爱,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市井村姑,都乐于用它来修饰面容。

  古代的妆粉,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除米粉、铅粉外,妇女的妆粉也有用其它物质制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和妆粉配套的化妆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也是妇女妆面的主要用品。

  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习俗有很多变化,但涂抹红妆始终未被扬弃。

  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的,单以胭脂妆面的现象比较少见。具体的做法可分三种。

  一、在化妆前预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合,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涂抹于面颊。

  二、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地位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及下颌部分则露出白粉的本色,使整个脸面的色彩富于变化。

  三、先在面部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俗称“飞霞妆”。这种妆式较适合于老妇。

  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在当时的笔记小说中也有述及。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在说法上有些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辽代妇女的红妆,虽不见于文载,但实例却屡有发现。如考古发掘报告所记,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所绘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反映了当时的风尚。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由于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学生纷纷祟尚素服淡汝,才改变了这种妆饰现象。

  胭脂是用于面颊化妆的粉饰性化妆品。胭脂的颜色很多,使用时要兼顾眼影色与唇红色,使其整体协调。常用的胭脂颜色有:自然色系、粉红色系、玫瑰色系、橙色系、棕色系、明色系等。

  自然色系 类似于面部自然的红润色,化淡妆或为了显示健康的肤色,可用自然色系的胭脂。主要颜色有浅灰红、浅棕红、浅朱红、浅大红等。

  粉红色系 主要颜色有粉红、浅桃红等,与肤色、服饰搭配使用,使肤色显得娇嫩可爱, 给人以年轻、美丽的感觉。

  玫瑰色系 主要颜色有浅玫瑰红、深玫瑰红、深桃红、浅紫红等。适宜用于装饰面红或用于性格化妆、形式化妆、装饰性化妆、舞会妆。对于表现成熟的女性美及优雅的风度,有良好的效果。

  橙色系 主要有橘红、橘黄等。有消除肌肤晦暗的作用,可提高皮肤的透明感。

  棕色系 主要有浅棕、土红、深棕、棕红等。有修饰脸型的作用,又称为影色胭脂。

  明色系 主要有淡黄、白色、肉色等,又称为明色胭脂。其作用在于淡化胭脂,也可以与影色胭脂配合使用,以强化脸颊部位的立体感。

  胭脂用于面颊和轮廓的修饰,可使面色红润显得健康,并可适当地调整脸型轮廓。色彩运用宜浅淡柔和,起点缀作用。不同的妆型有各自不同的搭配特点:日妆常用的胭脂色是浅褐色、棕红色、粉红色;晚妆常用的胭脂色是玫瑰红色、夕阳红色、珊瑚红色、樱桃红色;新娘妆常用的胭脂色是樱桃红色、粉红色、珊瑚红色、玫瑰红色、夕阳红色;新潮妆常用的胭脂色是紫褐色、橙红色、樱桃红色、珊瑚红色、玫瑰红色。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古代化妆品——

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

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姹紫嫣红话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大家也都清楚现代的化妆品种类繁多,且功能齐全,而对于胭脂水粉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也是属于化妆品产物之一,以下来了解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1

 古时候女人用的化妆品就叫做胭脂水粉,胭脂就是红色的,古时候的胭脂用一种叫红蓝的花朵,就是现在的藏红花,用它经过特殊的工艺,就会变成红色的染料,然后阴干,就成了胭脂。

 胭脂这一个说法是起于商纣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妇女用红蓝花叶做成胭脂,因为这个花是产自燕国,所以一开始叫做燕支,燕国的妇女把红蓝花在刚开花的时候整朵摘下来,然后放到干净的石钵里面捣成花汁,然后去了里面的**素,等它凝成脂,就成鲜艳的胭脂了。后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张骞带回去了很多的异域文化,其中就有胭脂。

 到后来医术中也有记载,有一些天然的中药,比如黑豆皮,石榴山花,还有苏方木等,这些里边就可以提取出红色素来做胭脂。红楼梦里就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文章,“贾宝玉笑着说,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用上好的胭脂拧出汁来,淘澄干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用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就足够了。用一点点水化开,抹在手心上拍脸也够了。平儿听了就按照宝玉说的来打扮,果然是鲜艳异常,而且又甜香满颊”。

 所以从古代开始,胭脂的做法就不断的在改进,到了慈禧用的时候,是用的上好的玫瑰花瓣捣成汁,然后再用纱布过滤,再把新的蚕丝弄成胭脂缸口那么大小,放到花汁里边去浸泡,泡透之后再取出来晒干,就变成了上好的胭脂了。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2

 胭脂水粉是古代的化妆品,你对它们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说道胭脂这个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而胭脂的历史,更是比想象中的还要悠久。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在汉文帝时期就有胭脂等化妆品的痕迹了。胭脂的名字原为燕支,所以胭脂最开始的材料自然是燕支花,也叫红蓝花。一般是将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捣碎研磨,由于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后,即成鲜艳的胭脂。

 不同颜色的胭脂自然与花瓣的种类息息相关,有的还加入多种花瓣或者香粉,而制作流程的精细程度也不同,所以好坏胭脂的价格差异也是极大,王宫贵族的**自然用的是上等的胭脂,而民间女子只能用一些便宜的“庸脂俗粉”。

 有胭脂自然还需要粉底才行。《齐民要术》中就详细记载了“粉底”的制作方法。首先把米磨成细粉,然后进行多次淘洗,直到水变清之后,然后把淘米水静置沉淀,把雪白的沉淀物留下,切成薄片,然后在太阳下暴晒,最后在磨成粉末,这样就大功告成了。不过古代受技术所限,粉底还是有脱落的情况,有种“美的掉渣”的感觉,于是智慧的古人又进行改良,采用白铅粉来当粉底,成语“洗尽铅华”就来源于此。

 古代女子在上胭脂前,一般先用粉底涂脸,然后把胭脂膏在手心调匀,拍在脸上。当然胭脂除了涂脸,还可作口红用,擦脸用的胭脂是粉状的,而涂唇用的则是脂状的。

 这样看来,虽然古代生产力低下,但古人对美的追求丝毫不比现代人含糊啊。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3

  胭脂水粉

 胭脂亦作“胭脂”,亦泛指鲜艳的红色。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而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

 按现代化学知识解释:红蓝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只占03-06%,而**素却占20—30%(16)。若不分离,则色不纯正。红色素不溶于酸,可溶于碱,故先用酸性溶液将红色素沉固于花中,绞出**素。

 做胭脂时,则先用碱性溶液(草木灰水,内含碳酸钾)浸取,溶出红色素(红花醌苷,Carthamone,C21H20O11)。再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醋石榴、乌梅、醋、酸饭汤)中和,便把红色素单独沉淀出来了。如此反复操作几次,便可将**素全部除尽,得到颜色纯正、极为艳丽的红色素。捻成小饼即为胭脂。

 在古代,女孩子们也依旧有爱美的习惯。于是就有了化妆品的出现,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胭脂了,对于胭脂,做工也是极其复杂的,看来古人的智慧也似乎是与自己的欲望成正比的。好似应了那句“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啊!总之我们现在会有这么强大的高超技术也是有赖我们古人的强大智慧啊哈哈。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地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之后,就成了鲜艳的胭脂。

 此外我国的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胭脂作用在化妆中,胭脂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步。胭脂作为点晴之笔,能让你看起来有年轻几岁的效果,除修饰脸型外,还可让整个妆容看起来更健康。

 《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净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浆后,用细纱过滤取汁,再把当年新缫就的蚕丝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晒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

 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胭脂有很多种做法,有用胭脂花(东北也叫地莲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比较了一下程序用玫瑰为原料要简单些。还是先看过程,先找颜色纯正的玫瑰花瓣,要尽量使用色泽统一的。

 将花瓣用干净的器皿挤压出汁,然后放入当年的新蚕丝,在此之前,先将蚕丝撕成小片,使之不粘连。当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蚕丝中时,捞出晾上。彻底晾干后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时候取出一两片,放于手心,滴一两滴水,用手推匀后拍于双颊。使之“嫣红颜色好”。

 要知道在当时,胭脂是最时尚的物品了

古代美女化妆法则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古代化妆品——

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

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姹紫嫣红话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9827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随机推荐

  • 身高172 体重114 小腿围38 求助~

    你的体重算正常体重,不能从食物方面下手就从外部下手,首先你要看你的小腿是属于水肿,脂肪还是肌肉胖水肿你一按下去它不会立刻恢复,会有凹痕,这是你要注意腿部运动,使血液循环,也可以吃些冬瓜,咖啡等消水肿的食品脂肪比较好久解决,推荐两款好的减肥膏

    2024-04-15
    1031300
  • 妮维雅防晒霜好用吗?

    现在是冬天,可是每天还是会遇到温暖的阳光,在外的时候,出门之前一定要记得涂抹防晒霜哦,不使用防晒霜,阳光照射在脸上,会伤害到自己的肌肤的。商场里面防晒霜的品种是非常多的,那么妮维雅防晒霜好用吗?妮维雅防晒霜怎么样?下面一起来看看。1、效果如

    2024-04-15
    45600
  • 止汗露哪个牌子效果好

    止汗露比较好的品牌如下:1、Secret。Secret是美国品牌,属于宝洁公司旗下,它在美国市场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广受消费者认可的一个品牌,Secret止汗露产品线比较丰富,各种类型的都覆盖,成分也比较温和亲肤。2、舒耐。舒耐是联合利

    2024-04-15
    37000
  • 精华露是水还是乳液精华露是水还是精华液

    精华露不是水,也不是乳,它属于精华的一种。精华露属于精华素的一种剂型,富含营养成分,具有高效的保湿、美白、抗衰等效果。一般30岁以上的人群更适合选用精华露产品,因为这时候女性肌肤开始走向衰老状态,必须使用和补充更多的营养护肤品,才能维持皮肤

    2024-04-15
    46200
  • 日本skii 嫩肤清莹露 使用后必须要使用神仙水吗?

    日本skii 嫩肤清莹露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产品,而关于是否需要使用神仙水,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我们需要明白神仙水是什么。神仙水是日本SK-II公司的另一款明星产品,它是一种调节肌肤pH值并帮助保湿的化妆水。它含有大量的天然发酵物质和氨

    2024-04-15
    28400
  • 海蓝之谜和时妍露哪个好用

    海蓝之谜。1、品牌更好。海蓝之谜是雅诗兰黛旗下的高端护肤产品,时研露是爱茉莉旗下的小众护肤品。2、效果更好。海蓝之谜护肤品中包含多种精贵的原材料,让肌肤更稳定的修复,补水和修护效果都是一流的,时研露是一类清爽型的精华,护肤效果远不如海蓝之谜

    2024-04-15
    29400
  • 妮维雅小蓝罐好用吗 妮维雅小蓝罐的4种用法

    妮维雅小蓝罐是一款非常经典的面霜,久经不衰,这款面霜非常的平价,50元不到,好大一罐,可以用很久,而且这个面霜的用法很多,可以护手,可以当身体乳还可以当宝宝霜。妮维雅小蓝罐好用吗妮维雅的这款面霜应该是平价面霜届的网红了。红也红了很多

    2024-04-15
    36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