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谛指凡夫感受到的事物的外在现象,这种外在现象在未经观察分析的时候,我们认为其中每一个事物都是独立自主存在的实体,但是经过深入观察分析后会发现,所谓的“独立”的“实体”其实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依靠其他事物的组合而显现出来,并没有一个事物是自我独立存在的,如果要找到其独立的“自我”,或者说其“本体”,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云,不做观察的时候我们认为有一种与其他事物都不同的独特事物存在,叫做“云”,但稍做思考,就知道其实云的实质部分是微小的水滴,“云”这个概念只是指特定条件下大量水滴的一种聚集形态,除了这些水滴外,并没有另外存在一个独立的实体:“云”,如果继续探究下去,就会发现我们所认为的实体“水滴”,其实质不过是水分子的聚合体,而水分子不过是氧原子和氢原子的聚合体,而所谓的原子,不过是原子核和电子的聚合体,如此一直找下去,我们始终找不到那个最终的实质,因此可以说云没有本体,水滴也没有本体,,原子也没有本体,乃至于一切事物都没有本体,而是依靠其他事物(缘)聚合而显现出来的影像,因此叫做“缘起显相”。同样的,事物自身的绝对性质也一样不存在,比如上面说的杯子,在不同条件下依其对观察者的意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某种物质是否有毒也取决于不同的使用者,一个人是好是坏也取决于观察者与其的关系,乃至于所有的概念,都是在相对关系或者互相比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如果认为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客体,那么一盘菜一定具有其绝对客观存在之自我属性:要么是好味道,要么是差味道,那么吃菜的任何人都应该感受到其好吃或者不好吃的“自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不同口味的人面前,菜会具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性质,两个潜意识里认为菜有客观“自性”的人,即使是夫妻,很可能也会为此发生争吵,而对于明白菜无“自性”的人来说,却能轻易地接受和理解对方的不同感受。因此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是没有“本体”也没有“自性”的,所以叫做“空性”或者“自性空”,那么相对世俗谛中事物有一种虚幻的缘起显相来说,空性是我们经过分析以后得到的对事物更加真实的认识,这就是胜义谛。但是胜义谛的空性也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是我们通过对于世俗谛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因此,胜义谛本身也是依靠世俗谛而成立的一种相对概念。所以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现象,空就是其本质。如果认为“空”就是“什么也没有”,那么就是一个大错误,因为“依靠世俗谛,才能了知胜义谛”,也就是说依靠“色”才认识其“空”,而“空”也不是别的,就是“色”本身。所以这里要避免将“空性”理解为西方的“虚无主义”哲学而落入消极的人生态度。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事物的“空性”,事物才具有变化的可能性,而且实际上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因为缘起的条件总是不断改变的。坏的事情可能会变为好的事情,因此观察者始终具有改变命运的能动性,好的事物也可能会变成坏的事物,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应执着不放,因为暂时的拥有而心生傲慢,或者因为失去而心生卑怯。最后,这种分析出来的胜义谛其实也并非事物真正的实相,而只能说是一种相似的真实,真正的觉悟在于不需要经过概念化的推理和分析而直接体认到事物的实相,这种实相是超越语言的范畴的,因为一切语言都局限于相对概念的二元对立中,而实相是超越这种二元对立的。
信函之中写明下一世将转世在什么地方的地名,父母亲的名字等,
他的弟子们就按照这个转世信函所写的地址去寻找。
详细的请看《大宝法王传奇——寻找香格里拉》网上可以搜到视频
或电子书《大宝法王传奇》与视频内容不一样
http://wwwfjdhcom/Soft/HTML/Soft_20081010112241html
不知道修什么法,可以概括为密法吧,呵呵。但我个人觉得,他主要修的应该是慈悲心,大慈悲心,不舍众生的菩萨心。因为发愿生生世世,不舍弃众生,乃至遍虚空的众生,他都要去帮助,救度,都不舍弃。 这是非常大的愿力与悲心。是真正广大的菩萨道。只有广大的心量与愿力,才能成就广大的利众事业。而他也确实在这么做。一心一意为了众生,到各地弘法,心中常怀着苦难的众生,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那颗慈悲心,不舍弃众生的悲心。
大宝法王尊号起源于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由明成祖永乐皇帝赐封,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一直沿袭至今。大宝法王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最高活佛,在整个藏传佛教界,地位仅次于格鲁派(黄教)的嘉瓦仁波切和班禅额尔德尼。大宝法王同时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者。噶玛巴的法脉传承从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1110年诞生)开始,一直不间断地传承至今,现在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有两位一位是身在印度的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
大宝法王简介
“大宝法王”尊号起源于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由明成祖永乐皇帝赐封,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一直沿袭至今。大宝法王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最高活佛,在整个藏传佛教界,地位仅次于格鲁派(黄教)的嘉瓦仁波切和班禅额尔德尼。
大宝法王简介
大宝法王同时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者。噶玛巴的法脉传承从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1110年诞生)开始,一直不间断地传承至今,现在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有两位一位是身在印度的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由中央政府认证,另一位是在不丹的泰耶多杰,由夏玛巴仁波切认证。
大宝法王简介
明对西藏藏传佛教领袖的最高封号。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六年(1269),升号为大宝法王。明永乐五年(1407),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领天下释教,其全称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明代著名的三大法王之一。
大宝法王简介
法名得银协巴(de-bzhin-gshegs-pa),《明史》称其为哈立麻,即噶玛巴。幼年时即被认作黑帽系第四世,尊号起源于第五世德新谢巴,为第五世噶玛巴。七岁时,在西藏楚布寺正式坐床登基。公元1405年,明朝永乐皇帝在梦中受到观音菩萨的启示,并得到皇后的鼓励,邀请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到汉地访问,当时德新谢巴二十二岁。这封署名为明成祖的邀请函以金字书写,希望噶玛巴能造访汉地,为人民带来利益。
查看更多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只要我们还是人,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错。在我们学会完全掌控难以驾驭的情绪之前,我们依然会伤害彼此,也会伤害自己。因此,找到建设性的方法来回应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那些令人遗憾的状况,这是很重要的。
当别人犯错时,安忍让我们能够有建设性地去面对你这些过错。除了安忍之外,原谅过去的错误,对健康的人际关系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原谅”给了另一个人空间,让他们得以成长,而且能够从所犯的错误中走出来,继续前进。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同时,很明显的,过错从来不会只来自关系中的一方。基于这个原因,如果认真地想要创造出行得通的关系,我们也必须认出自己错误的态度,并且处理这些问题。只有在我们承诺要认出自己的问题并且转化自心时,才可能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我注意到,有些人会对自己非常严苛。当人们没有什么自信心,或是有严厉评判自己的倾向时,要他们去面对自己的过错,可能最后只会让不健康的自我定位,有更加强的危险。虚构出来的负面身份和特质,可能会因此而更加真实坚固,这会使得人们更难以去转化。
特别是对这些人来说(普遍性地对我们许多人也是如此),以全面的谅解精神来面对自己的过错,会比较明智。在人际关系中以及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需要成长的空间,也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是改变的有力工具。
对于通过养成我们姑且不那么严谨地称为“忏悔”的个人修持,来学习原谅自己,我想要提供一些建议。有一些基督教和佛教的传统,把正式的忏悔列入心灵的修持。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在藏文中,我们用来表达“忏悔”的词条,也有“分开”或“分离”的意思。在藏文的理解上,“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恶行分离。我认为关于“忏悔”的这个较为宽广的想法,也同样适用于无宗教信仰的人。
例如,如果我们说谎了,忏悔就可能包括公开揭露我们所做的事,并且承认我们已经知道那是错的。在传统的忏悔中,这样的坦白承认,会在有威望的宗教人士面前进行,但是,我想我们可以依照自己个人的状况来做调整。
我们可以直接在被我们伤害的那个人面前,或是在我们信任的朋友或第三者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甚至还想,我们可以一个人到自然环境去,对着树木、吹过的风,或是天空作忏悔。
无论用何种方式来做口头的宣告,重点是我们不会认为只是靠着言语就结束了这件事,我们反而应该升起这样的感觉:“这是错的。这样的行为会造成伤害,我不想再重蹈覆辙。我永远都不再做同样的事情。让我尽己所能地远离这些行为。现在,我将是个全新的人。”
如此,我们让自己和有害的行为保持距离,或是让自己与它们“分开”。这帮助我们去创造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变成像是全新的人,和先前那个制造伤害的人已经分道扬镳。我们知道,行为无法界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能够领会到:我们可以把它抛在脑后,成为一个不同的人。
大宝法王:学会原谅自己,跟过去的错误告别
重点是要制造出能与自己的过错真正分开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如果我们只把忏悔当做某种制式化或公式化的事情来做的话,就不可能和我们的过错断绝关系。如果我们去寺院或是教堂说出了一些话,但是回家时却仍然带着同样的沉重负担,这就没有达到忏悔的目的。
一旦已经衷心而诚挚地决定要丢掉那样的行为,就不需要再自责了。你不需要再去回顾和重访记忆中过去的你所做的那些错事。你已经与它断绝关系了。
怀抱着罪恶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好的。“我真是糟,我充满了问题,我这个人真是糟透了。”如果我们执着这些对自己的看法,并且用我们的过错来界定自己,那么,在佛陀或任何人面前忏悔就没有什么意义。
抱持着虚构出的负面身份特质或自我评价,回忆自己过去的错误,在罪恶感和悔恨中越陷越深,只会让我们更困在负面的思考和行为当中。
这样的话,就错失了忏悔在个人修持上可以带给我们的利益。忏悔包含了转化 —— 你决心要改变。这是你必须自己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你去做。忏悔是过去和未来的分离。你忏悔,然后放手,如此,你就可以继续前进,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查看更多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有大恶业就有大的对治力,要具备大的对治力,中间还需要有各种因和缘和合在一起才能成办。具有大悲心的上师,就是我们第一个重要的解脱之因,从释迦牟尼佛,到噶举上师,都是具备大悲心的,总是眷顾着我们,不舍弃我们,告诉我们各种净除罪业的方式,总是牵引、带引着我们、帮助协助我们,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除了有大悲上师们的引导和帮助,自己更要精进,对修行要有一种欢喜心,这是很重要的,修行是自己的事,如果勉强就不自然了。要记得修行一开始是一种欢喜和渴求,否则只是盲目的修着苦行,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修行都并没有看重本来就具备的微细善心,一心只想做些特别殊胜的事情,一定要做像黄金珠宝那样闪亮显眼的事,反而忘了最平凡也最珍贵的本具善心,修行都会变得太造作、不自然,变得跟你非常遥远。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所以我们说修行要看到原因、了解意义、发自内心去做,不然只是一种表象、一种造作。当然,修行一开始,心和言行都需要做出一点改变,似乎要刻意做点什么,但也不要太过份,但很多人都忙东忙西,装着做很多其他事情,却忘了本具的善心。修行刚开始就是造作的虔诚心,之后才会有无造作的虔诚心。
大宝法王: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
法说得再精采,如果没有触动你的心、利益到你的生命,也是没有意义的。竹清仁波切说,即使说口诀的人有一切过患,只要所说的法是正确的,我们也要去领受。这就是「依法不依人」。所以即使小孩子也能说出「真实语」。说法的人也许没什么,但所说的内容却是值得深思的,所以焦点不要专注在我身上,要专注在法的内容上。
查看更多
大宝法王:忏悔,是让自己与伤害性的负面行为分离
只要我们还是人,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错。在我们学会完全掌控自己难以驾驭的情绪之前,我们依https://mhzcmccom/topic/dbfw/50367html
大宝法王: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不要用修行伤你的心
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此处,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一、不要把修行当成有时https://mhzcmccom/topic/dbfw/50368html
大宝法王:你修的是人间福报,还是出世间解脱道?
很多人只想人间福报,并不是真正意乐修行佛法。这里的福报是说人间的福报,是指人世间的荣华富https://mhzcmccom/topic/dbfw/50369html
大宝法王:修行的重点是改变自己的心
第一点,生起确信,强烈的想改变自己:首先要思维“什么是修行”接着要生起确信来修持。修行https://mhzcmccom/topic/dbfw/50370html
大宝法王:修心,是强力矫正和守护自心
在生活中、在行住坐卧的任何一刻,无论是休闲时刻,还是在开车、浏览网页的时候,都要保持觉知https://mhzcmccom/topic/dbfw/50371html
大宝法王:不要压抑,请允许自己有烦恼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https://mhzcmccom/topic/dbfw/50372html
大宝法王:给时间去做自己,这即是禅修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繁忙,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因此,我们必须分配时间去做不同的事情、去扮演https://mhzcmccom/topic/dbfw/50373html
结语
大宝法王这一封号,即成为噶玛巴的专有称号,一直沿袭至今。永乐皇帝觉得藉由他的虔诚之心,所亲自见到的这些神通事迹应该记录下来留给子孙。于是他雇请数名高明的画家,将之绘在大块的绸缎上,其中有一块尚存于西藏楚布寺。他并亲自为这些事迹撰文记述,以四种文字写在图画上,它们分别是藏文、汉文、蒙古文、和突厥文。
更多
山西小院
观音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世音菩萨
金刚手菩萨
虚空藏菩萨
地藏菩萨
弥勒菩萨
除盖障菩萨
相关专题
大势至菩萨
无尽意菩萨
宝檀华菩萨
药王菩萨
药上菩萨
得大势菩萨
救脱菩萨
坚勇菩萨
光明菩萨
慧光明菩萨
最新文章
调御丈夫有何含义
调御丈夫有何含义
2020-09-16
德山宣鉴:“法”是什么意思
德山宣鉴:“法”是什么意思
2020-09-16
黄柏霖讲解:德山宣鉴禅师开悟的故事
如何评价德山宣鉴
佛陀是调御丈夫吗
德山宣鉴与“德山棒”介绍
德山宣鉴禅师介绍
最新视频更多
大安法师:第159讲_不疾而速
大安法师:第159讲_不疾而速
大安法师:第158讲_四种念佛
大安法师:第158讲_四种念佛
大安法师:第157讲_应对妄念
大安法师:第157讲_应对妄念
大安法师:第156讲_慈门广大
大安法师:第156讲_慈门广大
大安法师:第155讲_成佛的《
大安法师:第155讲_成佛的《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大众学佛网 冀ICP备19006595号
01
Affirmation
坚心(大宝法王创作)
02
Joyful
Aspiration
愿望之歌(大宝法王诗文创作及藏语吟诵)
03
The
Joy
of
Zen
禅悦
04
Lucid
Mind
清净心(大宝法王箫曲创作)
05
Feast
Offering
Melody
荟供曲(大宝法王荟供文创作)
06
The
Wind
of
Emptiness
虚空之风
07
Dharma
Rain
法雨(大宝法王《愿望之歌》原曲及《四臂观音简修仪轨》)
08
Joyful
Aspiration
愿望之歌-清诵版(大宝法王藏语清诵版)
09
The
Four-armed
Bodhisattva's
Simple
Practice
四臂观音简修轨(大宝法王藏语清诵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