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之王是谁?

小提琴之王是谁?,第1张

帕格尼尼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意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

中文名:尼科罗·帕格尼尼、外文名:NiccoloPaganini、国籍:意大利、出生地:热那亚、出生日期:1782年10月27日、逝世日期:1840年5月27日、职业: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

扩展资料:

一、父亲

1782年10月27日帕格尼尼在热那亚诞生。

他的童年时代过得极不愉快。

父亲——安东尼奥·帕格尼尼——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店里的收入就连供应全家粗衣淡饭的需要也嫌不够,何况他还是个赌起钱来不要命的赌徒,这种恶习使他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想发财。

这个人一碰就爱发脾气,肝火旺得很,难得有心平气和的时候,简直是这个家庭里的暴君。

安东尼奥对音乐十分喜欢,可是他那点能力充其量只够在家里或者朋友小圈子里拿起曼多林弹一段民间小调开开心而已。

当他在儿子身上发现了一种绝非寻常的才能时,他激动得差一点变成了个白痴。

从此儿子就成了他手里一副可以用性命去赌输赢的活的扑克牌。

他开始亲自教尼科洛,起先教孩子弹曼多林和吉他然后又教他拉小提琴,逼着他从清晨一直练到深夜,要是他觉得孩子似乎还不够刻苦,那就干脆不给他留什么吃的东西。

极其繁重的课业损害了尼科洛的健康;结核菌和神经衰弱症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蔓延开来。

本来已经削弱的体质很容易听从病魔的摆布。

麻疹和猩红热又差一点儿要了他的命;之后,尼科洛一辈子也未曾摆脱掉这种强直性的昏厥和肌肉不时痉挛的毛病。

二、母亲

母亲——捷列扎·鲍拉尔多——真心地疼爱着孩子,但这个对丈夫百依百顺的女人是个头脑简单的农民,一向笃信上帝而又讲究迷信,几乎从尼科洛刚刚哇哇落地起,她就十二分肯定地预言这个婴儿前程远大,将来会成为一位大音乐家。

-帕格尼尼

  尼科罗·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 ,意大利

  童年往事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他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12岁时他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他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返乡后,他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3岁时帕格尼尼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意、法、奥、德、英、捷克等国。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法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艺术生涯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赠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他从小就病魔缠身,一生中几度死里逃生。46岁时,突然牙床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后,他的演出越来越少。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只能靠儿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译来与人沟通,可见他一生的成就来得多么不易。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为了隐藏自己独创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将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弗里茨·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

  今天,在我们的印象中,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是一位白发苍苍、蓄着一缕胡须、颜色庄重的老艺术家。可是,在他演奏的全盛时代,他是举世瞩目的超级明星,一场克莱斯勒独奏音乐会简直称得上是一件盛事。和喜剧明星卓别林和魔术大师霍迪尼一样,克莱斯勒在公众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难怪布鲁诺·瓦尔特说:“克莱斯勒不是在演奏小提琴,他简直就是小提琴的化身。” 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诞生在维也纳一个著名的内科医生家里。他父亲对人文科学有着广博的兴趣和精到的见解。当时维也纳有识之士常常到他家聚会,西格孟德·弗洛伊德是他家的座上客。阿图尔·施纳贝尔家与他家毗邻而居。克莱斯勒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7岁时,他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从师小赫尔梅斯贝格学习小提琴,在安东·布鲁克纳班上学习初步乐理,是该院历史上入学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在该院学习三年,1885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荣获金牌奖。接着转到巴黎音乐学院从师著名教授马萨尔进修。马萨尔写信告诉克莱斯勒的父亲:“我教过维尼亚夫斯基和其他许多人;但是小弗里茨一定会成为他们中间最了不起的!”克莱斯勒非常感激他的这位老师,多年后,他还得意地告诉别人:“我想马萨尔是蛮喜欢我的,因为我拉琴颇有点维尼亚夫斯基的派头。”他同时还跟德利布学习作曲。两年后,年仅12岁,他参加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比赛,在40名比他年长的竞赛者中脱颖而出,赢得第一名,荣获罗马大奖。 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不久,13岁的克莱斯勒偕同钢琴家莫里茨·罗森塔尔赴美演出。于1888年11月9日在波士顿举行美国首演,第二天晚上在纽约斯坦威大厅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评论界表示了审慎的赞赏。在经过大约半年的美国巡回演出之后,克莱斯勒回到维也纳,在医科大学预科读了两年,然后又去巴黎和罗马学习美术、雕塑和艺术史。广泛的学习涉猎使他受益匪浅,不仅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终生不懈的爱好,还能够流利地讲数种现代欧洲语言,阅读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原文经典。他虽然兴趣广泛,过着多少有几分像吉普赛人的流浪生活,但仍念念不忘和维也纳的艺术圈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勃拉姆斯、胡戈·沃尔夫、勋伯格这些音乐家交流艺术见解。 弗里茨·克莱斯勒

  1895年克莱斯勒服了一年的义务兵役,复员后,决定重返乐坛。“因为我拉小提琴,我才是克莱斯勒,我坚信这一点。”克莱斯勒后来回忆道。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时即使是在他的故乡维也纳,他也被胡贝尔曼和库贝利克这样的明星级小提琴家给遮掩了。更糟的是,他申请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考试却未通过,原因据说是“视奏能力欠佳”。这反而刺激了他发愤练琴、重返独奏家行列的决心。1897年,他受到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的邀请,作为独奏家与曾把他拒之门外的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出,引起轰动,德高望重的约阿希姆听了他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重要的聘约接踵而至,1899年11月1日,在德国首都,与尼基施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举行了柏林首演,观众席上的伊萨伊起立喝彩,欢呼新一代大师的崛起。从此,克莱斯勒作为小提琴家的地位才得到牢固确立。 克莱斯勒与著名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一直有深厚的情谊,也常一起演出,但是克莱斯勒不爱练习的性格,常令拉赫曼尼诺夫受不了。克莱斯勒往往将演出曲目奏过一遍便上台,力求完美的拉赫曼尼诺夫便得把他拉住,要他多练几遍,这时性格随和的克莱斯勒才会将琴拿出来继续练习。不过,记忆力超凡的克莱斯勒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有一次,他与拉赫曼尼诺夫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克莱斯勒拉着拉着,发现不知拉到哪里去了,便轻声问拉赫曼尼诺夫:“我们在哪里了?”只见拉赫曼尼诺夫面无表情,向克莱斯勒说:“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卡内基音乐厅!”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 henryk Wieniawski 1835 – 1880, 波兰

  波兰

  维尼亚夫斯基1835年7月10日出生于波兰的卢布林,父亲是医生,母亲善弹钢琴。他的音乐天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发掘,当他八岁时有位捷克小提琴家听了他演奏后,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

  e for himself。”他六岁起便爱上小提琴,八岁已能参加四重奏的演奏。

  法国

  1843年,他八岁时母亲带他投考巴黎音乐学院,这所世界闻名的音乐学院有一条清规戒律,不收12岁以下的外籍学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拒绝过少年李斯特的入学请求,但是这次院长奥柏破例收下了维尼亚夫斯基。他被巴黎音乐学院接受,进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后他转到Lambert Massart的门下,1846年毕业时,他以辉煌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力演奏了维奥蒂《第17小提琴协奏曲》,获毕业比赛第一名,这时他只有11岁,尚不到巴黎音乐学院的入学年龄。毕业于该校之后他私下 还与Massart学了两年。1848年他与他的弟弟(弹钢琴)一起于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更前往圣彼得堡开了五场非常成功的音乐会,甚至当时已在宫廷中担任独奏家的比利时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韦奥当 (1820-1881)] 也称赞不已。

  回到波兰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兰,结识了一位波兰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开始尝试作曲,同时也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不足,隔年15岁的他又回到巴黎音乐院学和声,一年后他便毕业。 当他学生的日子一结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处表演。1851- 1853年光在俄国他就与他的弟弟举行了200场的音乐会。如此频繁的演出,除了为他们带来好评外,也遭致一些负面的批评,其中包括有位俄国作曲家也是乐评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这些天才,并认为这两兄弟仅能炫耀技巧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证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创作并出版了有14首作品。 1858年维尼亚夫斯基与鲁宾斯坦在巴黎合作演出。后来鲁宾斯坦便极力邀请维尼亚夫斯基与他前往俄国圣彼得堡一同推动音乐发展。从1862年到1868年维尼亚夫斯基便在圣彼得堡新成立的音乐院中任教。

  世界巡演

  四年后,也就是1872年,维尼亚夫斯基再度展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奏工作。头两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与鲁宾斯坦共举行215场表演,结束后二人皆疲累不已,然而维尼亚夫斯基却与Paulina Lucca合作继续次年的演出。如此虽然为他获得财富,却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欧洲,随即继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职到1877年止,然而期间仍不断举行音乐会。1876年在德国的巡回表演,更让人将他与Sarasate(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相比较。 之后维尼亚夫斯基虽然身体状况每下愈况,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为了经济需求,他仍不断巡回表演,最后于1880年死在莫斯科。

  俄罗斯

  维尼亚夫斯基的一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祖国那时正被沙俄帝国吞并大部分,而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后俄罗斯的文化逐渐发达,文学、美术、音乐都有很大发展,彼得堡已成为欧洲的文化艺术名城。从1851年到1859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多次到俄罗斯演出,在俄国他与钢琴家鲁宾斯坦兄弟二人结成毕生好友,他病重时就住在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家里,他最终病逝在莫斯科。和一些早慧的天才音乐家一样,维尼亚夫斯基也未能尽享天年,不满45岁就离开了人世。 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维尼亚夫斯基可说是最接近顶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国学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气质。他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另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Vibrato)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鲁宾斯坦称赞他为:“当代无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 。

  三名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对于音乐的名言:

音乐:没白音乐,性命是一个过错

如果心头只能歌颂着自己的悲痛和欢笑,那么世界并不须要你,不如把你的琴一起摔掉。——(匈牙利诗人)装多菲

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谈话,被一切人理解。——(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次于缄默,最濒临于抒发出不能表达的,就是音乐。——(英国博物学家)赫脊利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湖。——(中国古代诗人)薛能

多少根羊肠绷起来的弦线,会把人的灵魂从躯体里抽拉出来。真是不堪设想。——(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医治人的性格和情欲,并恢复心坎才能的协调。——(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音乐,有人将它比作花朵,因为它铺满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音乐是比所有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发……谁能浸透我音乐的意思,便能超脱寻凡人难以自拔的苦难。——(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对音乐没有恰当能力的人要搞音乐,诚然不会成为音乐巨匠,但是他由此学会辨认和珍视音乐大师所作的乐调。——(德国诗人)歌德

轻快的声调在空气里流动,犹如大风似的拂着听宫。——(法国作家)莫泊桑

音乐的基础义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应出最内在的自我。——(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音乐的魔力,足以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音乐好就好在能依照任何一种感想来调剂对音乐的印象。——(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音乐乃是一种使人留恋仁慈、美和人性精神的最巧妙、最精致的手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音乐给人开拓了一个生疏的王国,一个与他四周的外在理性世界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世界。——(德国作家)霍夫受

音乐,就它的基本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呈现来说,是直觉的。——(德国哲学家)莱布足,茨

音乐,有人将它比做花朵,由于它铺满人生的途径上,披发出不绝的芳香,把生涯装潢得更美。——(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活;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熏陶性格的熔炉。——(中国作曲家)洗星海

音乐,是任何处所都可以理解的真正的广泛性语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音乐唤起了我们未曾想过它的存在和不曾清楚过它的意义的那些埋伏着的情绪。——(英国诗人)斯宾塞

通过音乐来感动的就是最深入的主体生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素养最为卓著的一个人快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音乐是惟一可以尽情而不会侵害道德和宗教观点的享受。——(美国发现家)爱迪生

诗是寄寓于文字中的音乐,而音乐则是声音中的诗。(英国词典编纂家)福勒

音乐,是情感凝集的河流——(中国作曲家)乔书回

"音乐是天使的报告",这句话形容得妙极。——(英国作家)卡莱尔

音乐是世界的共同语言。——(美国政治家)威尔逊

音乐最轻易裸露一个人的心事,泄漏最隐藏的思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惟有音乐,才是把我们的精神生活引向感到生活的媒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音乐是最高等的默契者,它反映了心灵和叫做上天的高尚物体之间的直接、即刻的接洽。——(法国作家)普吕多姆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具备污染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治疗苦楚的灵丹——那就是音乐。——(古罗马诗人)荷马

肃穆的音乐是对昏迷的幻觉的无上安慰,愿治疗好你们那在煎炙着的失去作用的头脑!——(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音乐有一种魔力,可以感召人心向善,也能够诱人走上腐化之路。——

音乐中储藏着如斯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气。——(英国诗人)弥尔顿

歌与诗是一对生成和谐的姐妹。——(英国诗人)弥尔顿

音乐像诗,只有大师的手才干有如此成就,使不可名状的优雅存在于每一种作品中。——(英国诗人)蒲柏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

音乐和旋律,足以***们走进灵魂的秘境。——(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久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听心的歌,最初在哪里昕过,那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中国作家)吴伯萧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音乐是人类独特的语言:诗是人类共同的抚慰和喜悦。朗费罗

音乐的名言二: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解释宁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

音乐之目标有二,一是以污浊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激动或激发人的热忱。———罗杰·诺斯

领有音乐,对人的毕生而言未然足够,然而,只用有限的终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拉赫曼尼诺夫

音乐与音符并不任何关联,音符不过是传达音乐实体的媒介物罢了。

———柴利毕达克

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尚。———福楼拜

音乐只对安定的心情存在魅力。———蒲柏声

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伤风败俗、莫擅长乐。

大声不入里耳、曲高和寡。

兴于诗、破于礼、成于乐。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古人

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力暴发出火花。

———贝多芬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留心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精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翻开你的眼界,使你留神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情。

———舒曼

艺术正如生活那样,他是无限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幺能使咱们以为:还有比自身就是时期的大陆的音乐更美妙的货色。

———罗曼。罗兰

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实地反映个人和国民的精神品德。

——艾涅斯库

人们时常抱怨音乐是这样的含混,听音乐时,几乎不知如何去想才好。但每个人对文学老是可能懂得的。不外,对我来说……一首我爱好的乐曲所转达给我的思维跟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白的。这不是因为音乐不够详细,而是因为它太详细了。因而,我发明: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阐明一段音乐时,好象是说过了,但又好象说的都不令人满足。

——门德尔松

音乐是属于大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

——威尔第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喜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觉得欢快。

——莫扎特

不同生活接触,不能为其生活的创作;不锤炼本人的人格,无由发生巨大的作品。

——聂耳

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

——格林卡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导。

——苏霍姆林斯基

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贝多芬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爱慕。

——海顿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

音乐常使逝世亡迟延。——伊索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固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整称作人。

——黑格尔

音乐家必需一直地反身自省,培育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

——歌德

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刻画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发明的情感中去。

——卢梭

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全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

——叔本华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可以使最优良、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殊是使那个在品格和涵养上最为出色的一个人快乐。

——柏拉图

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入渗出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贝多芬

我坚信:纯朴和实在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准则。

——格鲁克

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门德尔松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励和气力。

——海顿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取得了新生。

——李斯特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斥了一千种心灵的感触,比言词更好得多。

——门德尔松

最好是创作出真实情景,而不是照搬。

——威尔弟

上周和同事一起去看过这一部**,这是一部励志家庭剧,讲述的是亲情和努力的故事。

故事是根据现实故事改编而成,主人公是一位贫困乡村的孩童戴维,从小爱好钢琴,但是从小病魔缠身的他却很难拥有自己的钢琴,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战胜病魔,最终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长大后更是在妻子的鼓励下获得最终的成功,成为著名的钢琴表演家。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刻画细腻真实,将男主角的痛苦,期望,开心等各种表情演绎得非常到位。非常值得大家观看。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俄国钢琴家、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1934年根据意大利传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第24首的主题有感创作的一首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

第18段变奏曲,是整首作品中最令人难忘的并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其中无比动人优美抒情的旋律。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他4岁开始习钢琴,9岁就进入了彼得堡音乐学院。1885年他又经人介绍来到莫斯科,跟随著名的钢琴演奏大师兹维列夫学习钢琴。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他跟著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还跟随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学习作曲。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他的钢琴演奏造诣很深,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辈诸钢琴大家之长,创建了自己所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演奏家。

拉赫玛尼诺夫很早就开始了在作曲方面的尝试,1892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就已创作了毕业作品--独幕歌剧《阿列科》。后来,为举办音乐会的需要,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同时还作了交响幻想曲《悬崖》、《茨岗主题狂想曲》等大型乐队作品。1895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他的《第一交响曲》。这部作,1897年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但遭到了失败。为此拉赫玛尼诺夫陷入异常的苦恼之中,他的创作也开始减少了。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被聘为莫斯科马蒙托夫私立歌剧院的助理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指挥家生涯。1899年,他第一次赴欧旅行演奏,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由于心境的好转,他从1900年起又恢复了音乐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等。这其中尤为瞩目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诗意,赢得了听众的普遍赞扬。时至今日,这部作品已成为拉赫玛尼诺夫最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曾经由于挚友的死亡而影响了精神状态,转而到黑海畔修养,然而这一段经历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他一生的作品都逃不开那死亡的钟声和黑色的磅礴的大海。

拉赫玛尼诺夫这个时期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基调都是真挚的抒情主义,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很深。

1917年,俄罗斯革命开始后,拉赫玛尼诺夫流亡到瑞士。之后辗转又到了美国,担任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他在国外写的最重要的作品是《e小调第二交响曲》。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感人的抒情性和突出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赢得了广泛的世界声誉,成为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富有民族性,作品旋律流畅优美,感情真挚动人。而有些作品却带有些许的忧郁情绪。他的后期作品表现出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手法比较繁复,阴暗的色彩也较多地出现在音乐中,这与他长期旅居国外、远离祖国有着很大的关系。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其中包括三部交响曲,四部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三部歌剧以及交响诗《死岛》、《悬崖》、《波西米亚随想曲》和大量的钢琴前奏曲、变奏曲、练习曲等。除此之外,他还作有大量的室内乐和艺术歌曲等作品。

★音乐家的名言

△练习是伟大的魔术师,它使看来无法演奏的乐曲得以演奏,并使它变得容易,得心应手。--车尔尼

△如果你问我,怎样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先告诉我,练了多少音阶。--车尔尼

△必须认真地练习所有的音阶。--罗伯特.舒曼

△Piano lessons boost children's memories --肖邦

△即使是最简单的乐曲,要做得完美也是困难的,也要多加练习。--巴克豪斯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

△音阶练习是很重要的,不仅是为了训练手指,也是为了训练耳朵对协调性的感觉,对音程的了解,以及对钢琴总的音域的理解。--霍夫曼.约瑟夫

△我从来不喜欢练习,但当我开始练琴时,首先慢练十分钟的音阶,倾听弹奏的声音,每一个音都会产生回应,它给我动力,我一生将坚持这样做。--克里本.范

△音阶、和弦、琶音的学习,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才能掌握那些基本规律。钢琴作品结构中的种种变化形式都是这些规律发展而成的。--尼古拉耶夫.里安涅德

△练习音阶和琶音必须坚持不懈,这些技巧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技巧。--玛格丽特.朗

△学习技术必须耐心、刻苦,并持之以恒;没有技术,艺术就不过硬,就没有风格,没有特性。练习曲、音阶、琶音、和弦等是非常货真价实的,不能骗人。--帕德雷夫斯基.简

△和弦能增强音程的感觉,弹奏的力量与稳定,并能训练手在钢琴上的合适位置。--柯尔托.阿尔弗莱德

△基本功练习包括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哈农等,这些内容每天要练习,要持之以恒。在练习时,音色要有颗粒性,音乐要有连贯性;每个音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指尖的感觉敏度、力度、速度、颗粒性以及音色的各种变化,都可以通过基本功练习,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朱工一

△该强调音阶、琶音及巴赫作品的练习。每天都练半小时以上的音阶、琶音,一定都要加上表情。只练那些旋律动听、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是很有害的,不能认为只把技术上困难的地方练好就是达到了目的。--巴克豪斯

△每天练习的时间应随着每个人的体力、精力而定。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觉得疲劳,提倡身体放松,精神集中地演奏音乐。--阿劳

△练习好音阶、琶音是必须的,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弱点,需要而有所不同。练习和弦是要用很慢的速度来弹,把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它的扩张。--拉罗查

△练习时要弹得很慢,不用踏板,听清乐曲中的每个音,然后用“心”来弹奏。如果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如八度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来练。--卡扎德絮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 因为他们是最优美的旋律宝库 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 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舒 曼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罗杰·诺斯

△拥有音乐,对人的一生而言已然足够,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 ———拉赫曼尼诺夫

△音乐与音符并没有任何关系,音符不过是传达音乐实体的媒介物而已。

———柴利毕达克

△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 ———福楼拜

△音乐只对安宁的心境具有魅力。 ———蒲柏声

△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大声不入里耳、 曲高和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古人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贝多芬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舒曼

△艺术正如生活那样,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幺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 ———罗曼罗兰

△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 ——艾涅斯库

△人们时常埋怨音乐是这样的模糊,听音乐时,简直不知如何去想才好。但每个人对文学总是能够理解的。不过,对我来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因为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象是说过了,但又好象说的都不令人满意。 ——门德尔松

△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 ——威尔第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莫扎特

△不同生活接触,不能为其生活的创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 ——聂耳

△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 ——格林卡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 贝多芬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 雨果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 伊索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 黑格尔

△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 —— 歌德

△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 —— 卢梭

△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 —— 叔本华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 —— 柏拉图

△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贝多芬

△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 —— 格鲁克

△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 门德尔松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 海顿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 李斯特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 门德尔松

△最好是创作出真实情景,而不是照搬。 —— 威尔弟

△我在旋律上花费很多功夫。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旋律的开始,而是把它继续下去,发展成完满的艺术形象。 —— R斯特劳斯

△作曲并不难,但剔除多余的音符却是极为困难的。 —— 勃拉姆斯

△作曲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是全力以赴的。他轮番地经历了相信、怀疑、热心、绝望、欣喜和痛苦。 —— 比才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象自然那样无边无际,象风,象天空,象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 —— 德彪西

△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 沃阿莫扎特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 —— 弗德雷里克柏辽兹

△对一个作曲家来说,从他对农民音乐的研究中获得全部益处的方法是什幺呢?那就是要完整地吸收农民音乐的语汇,以致达到除这种语汇以外忘掉一切的地步,并把这种语汇作为自己的音乐母语来使用。 —— 巴托

卡拉扬的「钦点」对纪辛音乐事业的帮助,如同给老虎加上一对翅膀般,1987年柏林音乐节首演、1992年赢得葛莱美奖,没有参加大赛得过大奖的纪辛凭藉著优异的资赋平步青云。

天才总是让世人惊艳他横溢的才气,让我们毫无保留地赞美他的表现,但当年岁增长浑然天成异秉竟成为沈重的负担,要从天才步上大师之路,他们必须付出加倍的代价。

前所未有的钢琴天才

1971年10月10日出生於莫斯科的钢琴家纪辛(Evgeny Kissin),正是一位钢琴天才!他两岁开始弹钢琴,1981年(六岁)开始到苏联专责资赋优异儿童的机构上课,同样在那一年纪辛在莫斯科举行首次协奏曲演出,隔一年又举行独奏会。这样的神童,能不称他为天才吗?

纪辛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俄罗斯的钢琴家,家中有位大他十岁半同时也学钢琴的姊姊,原本母亲要纪辛跟父亲一样当个工程师,没想到上帝却替他选择了人生的道路。在钢琴上的表现超乎一般儿童的纪辛,被「选上」送入Gnessin机构中,与专研资赋优异儿童教育的Anna Pavlovna Kantor学琴,Kantor女士就成为纪辛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位。Kantor在纪辛成名之后依然扮演他演奏事业上重要的谘询者,她跟著纪辛巡回、参与乐团采排、并建议他钢琴音量与乐团的平衡度。

当年纪辛学琴时,对一般儿童来说最困难的技巧,对他而言几乎从来不成问题,如何培养耐力长时间久坐在钢琴上,才是困难之处,毕竟小孩子的耐力不能与大人相比。在俄罗斯钢琴学派系统化的教育下,练琴让纪辛的童年时光与一般小孩大异其趣,失去不少欢乐岁月。虽然目前他们一家人定居纽约,已成年的纪辛仍然与家人同住,延续著俄罗斯重家庭的传统。我们现在可以听到他在俄国境内的录音出自Melodiya「俄罗斯钢琴学派」第十集,1984/86在莫斯科音乐院的现场录音,当时他才十三、十五岁,是被俄国人捧在手掌心的钢琴天才,其中第二十六轨还收录纪辛自己创作的两创意曲。这张录音无疑是纪辛未踏出西方世界前的历史记录。

与卡拉扬的缘份

十二岁的纪辛已经有在同一个晚上演奏萧邦的两首协奏曲的记录,合作者是史毕瓦可夫与USSR国立交响,地点是莫斯科音乐院。这一场演出可以说是他音乐事业的起飞点,之后他便应邀前往到美国、德国演出,1985/86年更到东欧演出。之后,到德国Gohre博士的家里作私人演出,当晚他与Gerhard Oppitz合作舒伯特《钢琴二重奏幻想曲》的视谱演出,演出的录音带被寄给了卡拉扬,纪辛因此被这位指挥帝王邀请到萨尔兹堡演出。面对如此荣耀,他的老师Anna Pavlovna Kantor开始担心,她担心纪辛的准备不够,试图说服他还不应过早在卡拉扬面前曝光,但纪辛显得信心十足、从容赴会。见了卡拉扬之后,纪辛弹奏了萧邦的《幻想曲》,以及一些狂想曲之类的作品。卡拉扬要求与他合作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但是很可惜一直到卡拉扬过世他们都没机会过录那首作品。不过,他们却们录了更精彩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当时纪辛才十七岁,但是辉煌的录音事业就此开始,西方世界开始惊讶於这颗新星的万丈光芒。卡拉扬的「钦点」对纪辛音乐事业的帮助,如同给老虎加上一对翅膀般,1987年柏林音乐节首演、1992年赢得葛莱美奖,没有参加大赛得过大奖的纪辛凭藉著优异的资赋平步青云。他的崛起可以说是一段活著的传奇,几乎没有一位钢琴家像他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名气。1989年卡拉扬死后的纪念音乐会上,纪辛弹奏当年第一次与他见面时相同的曲目,缅怀这位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此后,纪辛与同样被卡拉扬捧红的小提琴家慕特、竖笛家梅耶一样,必须以自己的实力找出路。

俄罗斯钢琴学派

身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员,纪辛自然对前辈们有许多想法,他认为自Felix Blumendeld以降,到Maria Tudina、Heinrich Neuhaus等人,俄国钢琴家的情感相当丰富,俄罗斯有很好的萧邦传统。德国钢琴家较重乐曲结构,俄国钢琴家则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强调右手的力度,从安东鲁宾斯坦以降都是如此。

另外在共产制度下,资优生的挑选以及严格的教学方法、音色训练都是西方社会无法达成的。虽然当前政治制度瓦解,但音乐体系的传统依然维系著。相对西方松散的教育体系,老师不允许苛责批评学生,俄国钢琴界面临的问题是人才(师资、演奏者)的出走。

再谈到李希特、吉利尔斯等知名前辈的影响,纪辛亲自见过李希特三次,第一次是在音乐会中场,他询问其喜欢的作曲家为何?并得到「巴哈、萧邦」的答案。之后李希特送给他萧邦、舒曼以及当代作曲家巴尔托克、兴德密特的乐谱。纪辛相当称许李希特每天全心投入钢琴弹奏八、九小时,既不教琴、也不指挥的态度。他特别喜欢李希特弹的海顿、贝多芬、拉赫曼尼诺夫、普罗高飞夫。的确,纪辛的学习过程类似李希特,怪才李希特一直到二十四岁才与Heinrich Neuhaus正式学琴。早期纪辛在RCA录过海顿、莫札特的钢琴协奏曲,您或许可拿来与李希特相比一番。其实,他自认擅长的作品仍旧以浪漫作品为多,他的萧邦曾被李希特公开赞扬。难怪纪辛在卡内基音乐厅弹奏的两集萧邦作品(已经推出合辑),以及拉赫曼尼诺夫《第二、三号钢琴协奏曲》散发出一股魔力。

大师俨然成形

纪辛并不避讳谈其他钢琴家,说道最喜欢的,已过世的有:拉赫曼尼诺夫、鲁彬斯坦、李帕第、许纳贝尔、季雪金等人,仍活著的则有:齐玛曼、鲁普、布兰德尔、古尔达、阿格丽希。基於深厚的友谊,纪辛曾不只一次想与史毕瓦可夫、麦斯基、贝许梅等杰出的俄罗斯音乐家合作室内乐,可惜大伙都是大忙人,想要找到时间练习、录音并不是件易事。

曲目的广度不足一直是纪辛为人诟病之处,但是从他近年来的新录音可以看出他逐步拓展中,1996年他发行舒曼《幻想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1998年则发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法朗克《前奏、圣咏、赋格》,以及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其实以他的年纪的优势来论(纪辛今年28岁),他有很充裕的时间来慢慢琢磨准备。自认为幸运不必参加大赛的煎熬即可成名的他,未来要克服的问题其实也不轻松,年龄与技巧都已不再是纪辛的优势,音乐深度与内涵才是关键所在,唯有褪去天才的外壳,才有迈向大师之路的能量与动力,而纪辛正在这条路上迈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380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1
下一篇2024-02-11

随机推荐

  • 妮维雅男士焕白亮肤露管不管用啊,为什么抹上白了,一会就又黑了?

    因为它里面含有水分,你抹上去时细胞吸水膨胀,就会显得突然莹润白皙了。一旦时间一长,水分挥发细胞就会萎缩,所以就会显得暗沉了。美白是个很重大的工程,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太多的,除非你像大s一样每个月都去打美白针,不仅伤害身体而且需要很庞大的资

    2024-04-15
    47200
  • 夏季宝宝防蚊用什么好啊?

     一般用喷雾剂、蚊香、防蚊液,但这些产品的成分都是化学品,在燃烧时也会形成烟雾微粒,很容易造成咳嗽、胸闷反应,甚至诱发哮喘。不适合婴幼儿使用。相对这几种来说,防蚊液对人体的伤害最小。  土方法方便又实用  用八角、茴香洗澡:去厨房的调味罐里

    2024-04-15
    25300
  • 时尚彩妆的7大新趋势

    1 自然妆容:自然妆容一直是时尚界的主流趋势,追求健康、光滑的肌肤,凸显自然美是现代妆容的特点。2 轻薄底妆:追求零瑕疵的底妆效果是时尚界的新趋势,使用轻薄的遮瑕产品和透明感的粉底可以让肌肤看起来更加自然。3 荧光色:荧光色在妆界也变得越来

    2024-04-15
    38900
  • 妮维雅的东西到底怎么样呢?

    分类:生活 >> 美容塑身问题描述:杂志上说妮维雅粉红色的那个水很好但是,也有人跟我说妮维雅的东西含化学成分多,都是调出来的,不好我本来想用用粉红色的那款水,现在也不知道了 解析:妮家的东西我基本上全都

    2024-04-15
    29700
  • 伊思和兰芝哪个好?itsskin和兰芝哪个好?

    经常会有人让朋友帮自己代购一些韩国和日本的护肤品和化妆品,有很多韩妆品牌确实在国内是比较火的,比如说兰芝和伊思,都是比较出名的两个品牌,经常有人对比哪个品牌的产品好用,当然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肤质,那伊思和兰芝哪个好?itsskin和兰芝哪

    2024-04-15
    27100
  • 润肤水润肤乳和精华液分别怎么用

    顺序是:爽肤水-精华液-润肤乳。1、润肤水先用,这是因为润肤水具有二次清洁以及收缩毛孔的效果,而乳液具有保湿、补水、美白或者抗皱功效,只有在皮肤彻底清洁以后,才能有效使乳液进入到皮肤内。2、在使用完爽肤水后应该使用精华,因为精华的分子极细,

    2024-04-15
    355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

    妮维雅这个品牌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人都会想到它们家的洗面奶,还经常被拿来和其他的护肤品牌做比较,比如说欧莱雅这个品牌,因为欧莱雅的护肤产和妮维雅一样也是有男士和女士的,那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1、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

    2024-04-15
    30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