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 http://crickcollegecom/news/179html
为了直观一些,我们先上几张质谱仪的照片,大伙儿感受一下~
质谱仪到底是个啥呢?我们还是先来掉个书袋吧,“官方”定义是这样的:用来测定气态离子质荷比(m/z)的仪器。对照的英文是:An instrument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ss-to-charge ratio (m/z) of gas phase ions
我们来抓抓这里面的关键词:气态、离子、质荷比!
从这几个关键词里,你感受到了吗?其实质谱仪检测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首先,它只能检测气态的物质,其次,该物质还必须得是离子。而检测得到的数值也只是该离子的质量与电荷的比值! 也就是说,当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或一个负电荷时,质谱仪检测到的m/z的数值就刚好等于离子的重量;当电荷数大于等于2时,我们得用检测到的m/z的数值乘以电荷数,才能得到离子的质量。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感慨,原来大名鼎鼎的质谱仪,也就这点儿功能啊~我要说的是,功能不在多,而在专!就是这点功能,却引领了整个领域的革新!
质谱仪的离子的质荷比测定到,可以通过质谱图展示。那么质谱图又是长什么样的呢?
我们以上面两张质谱图为示例,质谱图的横轴就是质荷比,纵轴是离子强度。第一张是正丁烷的谱图,横轴质荷比的取值范围是从10到60。另一张是代谢物质谱图,横轴质荷比是100-400。那些小柱子就是信号峰了。
接下来,我们要聊的问题就是:质谱仪是如何获得这些质谱图?
前面说了,质谱只能检测离子,所以要得到质谱图,首先我们要获得离子。离子分为两类:正离子和负离子,那么对应的,它们带正电荷或者带负电荷。
要生成一个正离子,其实就是分子结合一个或多个质子,就可以带上正电荷,这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或者呢,让一个分子失去一个电子,也可以带上一个正电荷。相应的,生成负离子的方法,就是分子结合一个电子,或者失去一个质子。
我们还是以正丁烷为例,它的分子量是58,我们在质谱图的横轴(m/z)58处正好看到一个峰,说明是正丁烷的质谱图是正丁烷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生成正离子而得到的。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分子式为C22H25O3N3的化合物,通过计算知道它的分子量是3791890,而在质谱图我们看到m/z轴上的峰是在3801958,实际上是这个化合物得到一个质子后(分子量+1),形成正离子产生的质谱图。
所以呢,不同的质谱仪,不同的化合物,会得到不同的质谱图。比如第二个例子,如果你以为它的分子量就是3801958,那计算出的结果肯定就是错的了。
那么,质谱仪是如何得到不同离子的质荷比信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质谱仪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聊起。
磁质谱仪
前面说了,质谱仪是测定气态离子质荷比的仪器,所以进入质谱的离子一定得是带电的。当带电的离子进入电场或磁场时,它的飞行轨迹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我们把离子放到一个磁场当中,它飞行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偏转,而偏转的半径与离子质荷比、磁场强度,以及它的动能有关,这就是洛伦兹力。通过检测它的偏转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它的质荷比。
所以最简单的质谱仪就是这种磁质谱仪,让离子飞过一个磁场,通过检测器检测它转弯的半径,就可以计算出它的质荷比。当然,现在这类质谱仪用得比较少了。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TOF质谱仪更常用。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
这是目前很常用的质谱仪类型。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通过离子源得到离子以后,离子经过一个加速的区域,所有的离子都会获得一个相同的初始动能,然后它们进入一个没有电场的区域,进行自由地飞行!是不是画图很美?由于所有离子的初始动能是相同的,那么重的离子飞行速度就会慢一些,轻的离子飞得快一些,最终离子都会通过整个飞行区域,到达检测器。
通过测量离子的飞行时间,我们就可以推算出离子的质荷比。飞行时间是与质荷比的平方根成正比的。这就有点像跑步比赛,重的离子跑得慢一些,轻的跑得快一些,我们拿一个秒表,通过测定跑步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每个离子的质荷比了。这是一种原理很简单的质谱仪,也是目前使用广泛且性能很不错的质谱仪。
TOF质谱仪长什么样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图。
这就是典型的飞行时间质谱仪的模样。因为我们要让离子在一个跑道上飞,就像奥运会上的跑步比赛一样,如果离子们都来跑100米,第一名和第二名可能只差001秒,区别起来会比较困难。但如果跑3000米,第一名与第二名可能会差10秒,甚至更多。所以跑道越长,我们越容易把离子区分开来。所以飞行时间质谱仪通常都需要有一个很长的飞行区间。
上图是两种典型的TOF质谱仪,左边是AB的4700质谱仪,它是竖着跑的,所以很高,有两米多。右边是Bruker的Ultraflex质谱仪,是横着跑的,长度也有两米多。所以TOF质谱仪的外表特点就是非常长,为了让离子能够尽可能跑得远一些。
四级杆质谱仪
除了TOF,还有一类很常用的质谱仪,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四级杆质谱仪。
为啥叫这个名字呢?如果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横截面,会发现,它是由四根电极组成的,电极的截面并不是完美的圆,而是双曲抛物线。
在横截面上,四根电极分成两组,两个相对的是一组,在相对的电极上加上一个相同的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而在相邻的电极上,则加上相反的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通过叠加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进入四级杆以后,会发生震荡,一边飞行,一边转圈。
当扫描的电压和频率一定的时候,只有特定质荷比的离子才能穿过四级杆,到达检测器。而其它质荷比的离子就会因为偏转太多,而打到四级杆上,或者从缝隙里穿出。
所以,四级杆质谱仪是用来做质量选择,只让特定质荷比的离子穿过质谱仪。通过改变四级杆上的电压,我们就可以让不同质荷比的离子依次穿过质谱仪,到达检测器。
四级杆质谱仪的外观通常都不会很长,在15-30cm左右,结构是比较紧凑。
离子阱质谱仪
还有一类质谱仪,与四级杆质谱仪非常相似,它就是离子阱质谱仪。分为两类,一类叫三维离子阱(3D Ion Trap)质谱仪,另一类叫线性离子阱(Linear Ion Trap)。
线性离子阱与四级杆质谱仪长得是非常像的,它的横截图跟四级杆质谱仪是一样的,只是它的侧面开了一个洞,来作离子弹出用的。四级杆质谱仪中,离子是穿过质谱仪飞出去的,而在离子阱质谱仪中,离子不会飞出质谱仪,而是一直在阱里面,沿着右下图像8字型的轨迹飞行。当扫描电压达到一定的数值以后,离子会被射出来。
离子的飞行轨迹示意图
对于三维离子阱,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将线性离子阱无限地压缩,压缩到最后变成这样一个很短的圆环,形成一个陷阱结构。三维离子阱有两个端电极和一对环形电极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把离子困在里面。离子“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相当于是一个陷阱,把离子包在里面,一直进行转圈的运动。
离子阱与四级杆一样,可以通过改变加到离子阱上的扫描电压,让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射出来进行检测,也可以将特定质荷比的离子留在离子阱里面,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操作。这是它们与TOF最大的不同,TOF只能检测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却不能选择让哪些离子留下,而四级杆和离子阱既可以检测离子,同时也可以实现离子的选择,将想要的离子留在离子阱中,或者说,让特定的离子穿过四级杆。所以四级杆或离子阱还有一个名称,叫质量过滤器,它可以过滤特定质荷比的离子。
FTICR和Orbitrap
我们要聊的第四类质谱仪是FTICR和Orbitrap,这类质谱是基于离子在电场或者磁场中会作回旋运动,通过测定回旋共振频率,并进行傅里叶变换,从而测定离子质荷比。
我们先来看看FTICR(见下图),它是将离子放到一个高强度的磁场中进行自旋共振,所以需要一个很大的超导磁铁,用来产生一个很强的磁场。
而Orbitrap则克服了必须要使用超导磁场的困难,它使用一个电场来限制离子的自旋共振。
image
这种类似的质谱仪都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当然价格也很高。
以上就是我们常用的四类质谱仪:磁质谱仪、TOF、四级杆&离子阱、Orbitrap&FTICR,根据它们的原理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1 质量检测器:仅可测定进入质谱仪的不同质荷比离子的丰度(TOF和Orbitrap等),不能选择离子通过质谱仪;
2 质量过滤器:测定不同质荷比离子的丰度,让特定质荷比或质荷比区段的离子通过质谱仪(四级杆和离子阱)。
《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4年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四极离子阱中离子碰撞模型研究
贺木易 郭丹 徐伟
摘要:离子阱中运动的离子与中性载气分子碰撞并发生能量交换,导致离子"冷却",即离子运动振幅衰减。此衰减过程的检测与分析对获得样品性质至关重要,如离子质量、离子反应截面积等,基于此原理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FT-ICR等仪器[1]中。目前,研究离子碰撞机制的理论主要有Langevin碰撞模型[2]、硬球碰撞模型[3]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基于四极离子阱的混合碰撞模型,有效结合了Langevin碰撞模型与硬球碰撞模型的理论特点,使此模型能合理准确的描述离子阱中离子衰减过程。研究采用平均法对求解了Langevin碰撞模型、硬球碰撞模型、混合碰撞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获得了三种模型的理论离子衰减轨迹。通过轨迹比较,可获得不同模型对离子衰减过程的影响。为验证混合模型合理性,进行了基于Matlab的离子轨迹仿真实验,并对仿真数据进行了理论曲线拟合。仿真条件如下:频率为]MHz的RF射频电压施加于几何尺寸5×5mm线性离子阱上,真空度1 mTorr,缓冲载气为氦气,样品为血管紧张素II(离子尺寸r0=0883nm、质荷比m/z=523),离子初始位置距离子阱中心4mm,仿真时间100ms,q值为03。初步结果如下:在衰减初期(53ms之前),离子发生的碰撞主要为硬球碰撞,之后的衰减则由Langevin碰撞主导,即处在离子阱不同位置的离子由于具有不同能量而发生不同碰撞,高能量离子易发生硬球碰撞,反之易发生Langevin碰撞。传统模型无法描述此衰减的全过程,而混合模型较为合理的体现了不同模型间的变化,离子轨迹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如图)。分别用Langevin、硬球、混合理论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拟合,R~2分别为07447、0988l、09912,即混合模型最好的描述了仿真结果。另一方面,样品离子的性质也会影响其衰减过程,质量数高、半径较大的样品离子由硬球碰撞主导其衰减过程,反之由Langevin碰撞主导。载气种类、温度、真空度、离子阱尺寸等因素亦对离子碰撞模型起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混合模型可较为合理的表现单一模型无法描述离子的衰减过程。通过混合模型衰减过程分析,可获得样品的质量及尺寸信息,有助提高离子阱质谱方法的检测效果。
谢谢及时查收下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