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下关于人性的思考
2020年11月21日,小米集团一高管在论坛上谈到,小米产品得“屌丝”者得天下,一语激起千层浪。看到此话的网友纷纷声讨,本来是一句玩笑话,但在经过表达不当恶意解读之后,反而起到了反面效果,这一舆论也引起了这一小米高管的主动辞退以平息网友的怒气。这样的网络暴力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网络世界中舆论声好像已经成为了主流,舆论引导下的话题让一大批不明是非的人跟风,如何对待这种事情,是我们当下必不可免的一件事。
不得不承认网络在人性层面带来的危害太大了。由于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便捷性和虚拟性的特点,致使很多人在面对一个问题抛出的时候,不经过思考,以自己的想法去对事情进行评判,这种不加思考的做法是网民对待舆情的主流行动,在看法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后,这一部分人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便占据了主导,不止是主导舆情更是在一定程度下主导了社会地位,他们将自己的看法和持有本观点的立场作为道德制高点,对别人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但大部分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部分的手里,在法治观念模糊的虚拟世界里,真理持有者的发声鲜有人问津,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贴切自己心理的观点上,可以说感性战胜了理性,人情压制了法治,这对于一个有秩序的法治社会来说无疑是在冲击着当下的社会制度,做法极为不可取。
但网络毕竟跟现实有所关联,网络追其根源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我们应当给网络注入更多的理性色彩,将法治观念带入网络文化中,做到现实与虚拟的相统一,抑制当下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全面的看待事情。
小米“屌丝”事件是指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新华网论坛上自称“屌丝”而引起的舆论风波。这一事件影响超出预期的原因包括:1 社会背景:在当时,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人们对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许多年轻人对于一些富有企业家的言论非常敏感。小米“屌丝”事件的发生正好击中了人们的敏感神经。2 垂直社交:此外,小米此前的品牌定位是“发烧友品牌”,其用户群体较为独特,大部分是热爱科技且对产品有讲究的群体。这一群体常常有着较高的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往往在这些平台上分享和讨论自身关注的话题。因此,即便小米“屌丝”事件在普通用户中并未引起过多关注,但在小米用户中却引发了极大的反响。3 媒体炒作:媒体在报道小米“屌丝”事件时,对于雷军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公众面前借自嘲获得关注的做法给予大量关注,迅速将这一事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进一步刺激了公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因此,小米“屌丝”事件的影响超出了预期,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背景的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垂直社交、媒体炒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