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急急!!! 需要香港艺术电影的历史背景,发展以及一切资料,包括著名导演什么的,谢谢!好的话

急急急急急急!!! 需要香港艺术电影的历史背景,发展以及一切资料,包括著名导演什么的,谢谢!好的话,第1张

  [2]香港**史的发展应该从**传入香港开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界公认为“**时代的开始”。 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就是这样传入香港。自他离开后,香港**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当年,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钖克炮兵团》。 这几部有新闻纪录的**虽然不是香港**公司的出品,可是它们是在香港拍摄的,内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们称为“香港**”。 卢米埃尔兄弟

  从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这部**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之父”。这部**的出现,象征香港**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萌芽时代

  [2]据《中国**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黎民伟原为剧社的主持人,又怎样开始拍起**来?原来他对**一向很有兴趣,于是透过罗永祥的介绍,认识了路经香港的布拉斯基,他们商谈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设备和基金,利用剧社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和发行,拍成了《庄子试妻》一片。 《庄子试妻》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是:庄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 《庄子试妻》片的主角是庄子之妻,由黎民伟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严不仅是香港**史上第一个**女演员,还是中国第一个**女演员。 《庄子试妻》片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这部**创下不少香港**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女演员参演的香港**;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 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于1923年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创办的**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全中国的**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又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所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此外,民新还摄制了香港出产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于1924年,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事业已渐渐成长,可是由于黎民伟具有同盟会的背景,港英政府禁止民新于香港开设摄影场,香港**发展被迫中止了。

  峥嵘时代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无理残杀中国人民,中国各地纷纷罢工、罢课,以示抗议。同年6月,内地的罢工热潮扩展到香港。香港大罢工期间,每天都有商店倒闭,百业凋零,所有娱乐活动,包括**放映一律停止。这个现象令刚萌芽的香港**事业夭折。 1926年10月罢工结束,但香港**事业仍然未能 复苏起来,因为有实力的**工作者都去了广州或上海发展。虽然期间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员,但这都是有名无实,直至1929年末,仍没有一部香港**生产过。 1930年初,黎北海等创办了香港影片公司,制作出创业作《左慈戏曹》,然后香港才陆陆续续再有**制片公司的成立,香港**事业才见起色,得以复苏。 1930年,香港的**业随着黎北海(黎民伟兄长)创建香港影片公司而开始复苏。不过,真正令香港**业站稳住脚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伟的上海民新与其他几间**公司合并而成的“联华影业公司”。“联华”可以说是为香港**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是战前中国最大的**厂之一。 为了培养人才,联华在1931年4月开办演员养成所,教授的课程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堪称一间**全科学校。它培训了一批杰出的粤语片导演,如李铁、黄岱等,对香港**贡献良多。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就是《白金龙》。 有声**问世后,香港的**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 进入1935年,香港**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的主流。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当然,故事片在香港**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 1937年到1938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业陷入低潮。大观**厂及其他**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 战后初期,**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国民党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内地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国语**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达至高峰。

  成熟时代

  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内地的**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中心。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加坡、马来西亚**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迈向成熟的雏型。 20世纪50-60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语片 1: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部份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余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20世纪50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2: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好莱坞通俗剧的故事模式。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公司中的佼佼者 : 联合**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这批**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员:吴楚帆、张锳、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美学层次。大概是因为过分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3:古装武侠片 20世纪50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嘉禾公司创始人:邹文怀

  4:喜闹剧 这类**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余,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5。国语片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折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 邵逸夫、方逸华夫妇

  狄龙和姜大卫、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70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1970-19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那是由邓丽君主演的《歌迷**》。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黄金时代

  七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70年代的香港**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李翰祥、张彻及刘家良等等。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 李小龙

  羽、狄龙、傅声等。1970年的《龙虎门》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60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自此,很多**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的中流砥柱。 由于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不但令喜剧在香港**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 许冠杰

  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70年代的香港**,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征着70年代香港**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不过,1979年香港**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着对**的热诚,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作品,为香港**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轻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于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警匪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着香港**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此外,这时期的**都弃用大明星,制作成本亦减至最低,跟后来的港产片标榜卡士明星,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可谓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20世纪80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其中以喜剧为主。这些**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充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系列及周润发担纲的《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等。除新艺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时的**公司还有德宝**公司。德宝成立于1984年,一方面拍喜剧(《双龙》系列、《富贵逼人》、一方面也拍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或者都市优皮小品路线 (《三人世界》、《单身贵族》),务求达到片种多元化的要求。 至于嘉禾**公司则继续以成龙作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的功夫小子形像 《英雄本色》小马哥深入人心

  ,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打稳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迹》,更是成龙的颠峰之作。 同样是武师出身的德宝明星洪金宝却凭《鬼打鬼》(1987) 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后的《僵尸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风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以至《运财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据统计,80年代的十大卖座香港**之中,新艺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产量的德宝(1984至1989的五年间,拍制了47部**)整个八十年代可称为三雄各据的时期。 跟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80年代的香港**由于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有人认为这时期的**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走上穷途没落,加上1989年经济、影带市道不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 成龙洪金宝

  **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如今岁月(危机时代)

  综观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基本上仍可称之为百花齐放,我们不但有从80年代顺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导演: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王家卫(《旺角卡门》)、关锦鹏(《胭脂扣》)、陈嘉上(《小男人周记》)等等,还有90年代的奇迹周星驰、刘德华、张国荣、梁朝伟以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名字:张曼玉、周润发、李连杰、成龙等等。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公司大洒金钱,演员一天九组戏的好景日子来说,90年代的香港**的确危机重重,阴霾满布。 首先是90年代初盛行武侠动作片,《黄飞鸿》和《东方不败》相继掀起打风热潮,一时间李连杰、林青霞成为卖埠保证。可是,依照香港**的传统,卖座的片种总有跟风者,而当跟风者众、水准参差的时候,亦即该**类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侠动作片热潮如是,赌片热潮及后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没有例外。同年,周星驰以《赌圣》崛起,整个90年代前期基本是周星驰的天下(虽然94年周润发以赌神2占领冠军) 到了90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80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周星驰

  另一个令90年代香港**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80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后期,盗版VCD更为香港**市道带来了重击。不少**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责任,后来香港政府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 香港**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局商讨创作自由、版权问题等,亦促请中央政府开放市场。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人略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金像奖搞得有声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戛纳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渐受国际影坛重视。可惜的是,这也导致影圈人才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著名导演纷纷前往好莱坞发展,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好莱坞罗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人在亚洲区寻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台湾一脱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转型,由脱星变性格演技派,成绩斐然。还有90年代中期之后,香港掀起日本电视剧热潮,连带**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员参与港产片,其中又以女星为主,包括《星月童话》、《东京攻略》和《阿虎》,当然亦少不得成龙**里插科打诨的一众日本美女。 20世纪90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有人认为他的“无厘头”文化和"XX"后港人逃避现实的心态相通,他的作品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剧经典。近年,周星驰明显减产,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走上幕后之路。 周润发在80年代中后期凭《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坛至尊无上的地位,之后拍了一连串英雄片、动作片,虽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观众缘。近年进军好莱坞,除拍一贯的动作片(如《血仍未冷》) ,还尝试拍如《安娜与国王》这类文艺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归拍港产片之意。 至于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对于80年代的成绩,近年成龙作品已不算大卖),惜在**风格上难求突破。 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双映成趣,一个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更被揶揄为“屎尿屁”导演;一个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两人**风格回异,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创将之一杜琪峰近年颇受瞩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来愈有个人风格。还有凭《香港制造》打出名堂的陈果亦成功地从独立**导演变为香港主流**导演之一。

  姓名:林保怡

  英文名:Bowie Lam

  生日:1965年9月4日

  星座:处女座

  身高:178cm

  体重:73kg

  血型:B

  婚姻状况:未婚

  最喜欢的运动:网球/跑步/游泳

  最喜欢的乐器:鼓

  最喜爱的季节:夏天

  最喜欢的颜色:银色

  最喜欢的零食:海鲜

  最喜欢的歌手:Sting,或者歌曲有性格

  最喜欢的动物:海豚,小狗,傻猫

  嗜好:看及研究汽车/买模型机车

  优点:正直, 忠奸分明

  个人座右铭:BE HAPPY

  就职于:TVB香港无线电视台

  影视作品:

  1991年:《男盗女差》

  1992年:《大时代》 《兄兄我我》

  1993年:《偷心大少》(《奇情小男人》) 《 居者冇其屋》《Catwalk俏佳人》

  1994年:《壹号皇庭3》 《千岁情人》

  1995年:《男人四十一头家》 《壹号皇庭IV》 《一切从失踪开始 》

  1997年:《鉴证实录I》 《壹号皇庭V》

  1998年:《妙手仁心I》

  1999年:《鉴证实录II》 《非常保镖》 《隐形怪杰》

  2000年:《妙手仁心II》 《缘份无边界》 《新鲜人》

  2002年:《彩色世界》 《谈谈情练练武》

  2003年:《智勇新警界》

  2004年:《金枝欲孽》

  2005年:《随时候命》《火舞黄沙》

  His telefilms:

  1992年:《越柙飞龙II - 虎穴潜龙》

  1993年:《爱到尽头》

  1994年:《玛莉的抉择》

  1996年:《岁月情真》

  2002年:《妒火线》

  2003年:《铁翼惊情》

  His film:

  《过山车》

  《逃出黑社会的日子》

  1986年:《恋爱季节》

  1987年:《人民英雄》

  1988年:《亡命鸳鸯》

  1989年:《打工狂想曲》

  1990年:《凶屋医生》

  1992年:《新僵尸先生》

  1993年:《辣手神探》 《抢钱夫妻》 《超级计划》《玫瑰,玫瑰我爱你》 《一代枭雄之三支旗》

  1994年:《梦差人》 《进财童子》 《恋爱的天空》

  1995年:《救世神棍》 《二月三十之阴间直通车》 《叛逆情缘》

  1996年:《悍匪》 《侠圣》 《黄飞鸿之理想年代》 《狂野三千响》

  1997年:《完全失控》 《算死草》 《龙虎新风云》 《越夜越疯狂》《鬼谷场》

  1998年:《我的老豆唔系人》

  His CDs:

  Natural 1989

  Make My Day 1991

  流水漂1992

  Be Happy 2001

  梦回欲孽2004

  角色篇:

  陈滔滔(大时代)

  滔滔的感触去又来

  文 BY xr_jing

  陈滔滔也许是保怡第一个为人所称道的角色。以非常平凡的打扮闯入我们的视线,要求《大时代》中的老狐狸陈万贤去见他的母亲——一块玉扬一扬,温润的光华一闪即逝。“我是她的儿子。”“现在你可以跟我去见她了。”其实只有这两句台词而已,但就是这干脆的话语,简洁的动作,却分明的让人感受到,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再出场时,是大银行的副总裁,话并不多,却总是有凌人的气势叫人不得不注目。接下来的战打得很苦,老狐狸的老谋深算加上自己人的出卖,内忧外患中,他淡然的微笑不曾消退。如果不曾爱上方婷,也许他的一生,都将是游刃有余的游走在股海。可惜他爱了,爱上那个执着的,认真的小天使——然而天使是不是跟魔鬼更加配对?他的爱其实深邃却无言,并没有明显的对方婷表白,尊重方婷的一切决定,看着她走,远远的看她的背影似乎也是他不足为人道的喜悦——阿孝已经跟方婷分手了,我们却无缘想见滔滔和方婷的未来——因为天使已经从楼顶飘下。

  再度出现的滔滔,是来替方婷复仇的,他觉得这是他能为方婷做的最后一件事。一直都指挥若定的他,在那一天也成功的将股市推到了最高点——展博已经感受到了股市的倾泻,然而滔滔听不进他的劝告——他爱方婷,爱得太深,所以他对丁家父子的恨,也恨得太深——深到失去了理智,而只想着如何让他们一无所有——偏偏孝蟹有着无人可及的运气。智慧、经验、冷静的判断……这些股坛高手必备的素质,其实孝蟹都没有,然而面对他的运气,这些素质似乎又都成了一钱不值。滔滔破产了。但就算他失去了一切,他也不会忘记对丁家的恨和对方婷的爱,所以展博回来,他就找上了展博,将自己的人脉和经验都贡献出来,帮助展博在最短的时间建立一片天地。

  最后的胜利中,我一直想看见滔滔的一个特写,想看看他当时的表情,是欣慰还是追回?也许再大的胜利,也敌不过当年方婷的一个微笑能带给他的喜悦吧?……

  曾家原(鉴证实录系列)

  爱的一生监证

  文 BY FC_annie

  纷繁罪案错综复杂,沉浮爱情几经风雨。

  监证系列里的曾SIR,可以说是BOWIE真正在TVB站稳脚跟的代表作。刚出场的时候,曾SIR和聂医生就好象一对欢喜冤家,不时地互相冷嘲热讽中,彼此间的情谊开始升华。对于BOWIE而言,饰演警察可谓驾轻就熟,自己3年的当差经历,大大丰富了角色的背景。看曾SIR层层剥茧,案情丝丝入扣,有时候不禁想入非非,如果不是多年之前的那个在BOWIE来说极其重要的决定,现在的BOWIE又和曾SIR有多少相似,多少不同呢?

  曾SIR是善良可亲的,体贴家人,关心下属,善良可亲的人常常因为责任忽略自己;

  曾SIR是聪明执着的,追寻真相,永不言退,聪明执着的人容易挺身而出为世事所累;

  曾SIR是痴情专注的,内敛冷静,不轻言爱,痴情专注的人,爱了就难懂提起放下,难懂挥别昨天。

  遇到同样善良,执着,情深一片的宝言,不知不觉,佳偶天成。

  其实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警局门口,在众人称赞宝言的唇膏颜色时,曾SIR的那句,“只有我喜欢的人才可以拥有”,幸福之情,令人艳羡。

  四十集精彩的剧集,一对苦恋的情侣,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在缘分兜兜转转的考验下,终于携手一生。

  黎国柱(妙手仁心系列)

  妙手1:打火机的故事

  文 BY LOMI

  一台打火机,一位女人,一段无法忘记的感情;多情,滥情,还是衷情?一个不吸烟的男人,身边却永远带着那个不变的打火机,每一次为别人点烟,火焰里都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一晃十年,日日如此,夜夜如此,身边的女人无数,夜夜笙歌起舞,是欢愉,是痛苦?放纵无限,打火机的故事无人知。不知道是命运还是天意,打火机的故事终究被人知,如此滥情的人竟然可以如此衷情,Annie又回到了New Moon时代。心中的打火机不能被磨灭,为了永久的悔恨又一次放纵自己。伤在你心,痛在我心。有些事情不能回避,有些东西无法放弃,每一次眼神的相遇,每一次心灵的撞动,你知,我知……

  曾经不懂事的小姑娘,如今也懂得“珍惜眼前”,有些事情虽然我一生也不会忘记,但不等于我会放弃一些如果我失去了,我会觉得可惜和后悔的东西,忘记了有多久没有牵过别人的手,我以为自己已经不懂了,没想到还懂,我想我以后应该换个打火机为你点烟了……

  “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而死,这个男人因此抱憾一生……”,其实这种题材并不少见。在爱情方面,女人似乎多数付出的比男人要多好多,就连为之搭上性命的也比比皆是,而男人呢?则少之又少。更可悲的是,只要哪位男士为他的女人感到有一点点悔恨,或者做点补偿什么的,大把大把的人就会跑来劝解、安慰,好像他做了一件本不应该做的“大好事”似的。过去的不必说,即使是先在,比女人付出感情的夺得男人又有几个?喜欢这个打火机的故事,不是因为那漫长的十年内疚,而是因为它突破了很多Happy Ending 结局中只懂得“珍惜眼前”的千篇一律格局,那句“有些事情我一生也不会忘记”让我感动,他的记忆,让那段恋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人都说《妙手人心1》男主角中吴启华最出彩,可是我却认为bowie得演技让人回味无穷,喜欢bowie得眼神,总觉得他的眼神里有说不完的话,闪烁,回避,凝视,许多话勿需要他细致交待,只看他的眼神,你就好像明白了许多……

  妙手2:游戏人生难舍情

  文 BY FC_annie

  大多数人看到他和DORAPHY在一起的时候,都对HENRY恨的咬牙切齿。其实我到不认为HENRY有多么的可恨,一个可以背负十年愧疚,记住一个女人的男人,应该是坏不到哪里去的,尽管被他记住的代价可能是大了些。在妙2里,我更多的觉得,HENRY只是一个不懂得SAY NO,不懂得拒绝的男人。他会日久生情地爱上一个深爱他的女人,其实对ANNIE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ANNIE时间更长,用情更深。HENRY是和PAUL完全不同的人,除了事业,他对感情没有什么安全感和责任心,可能和在单亲家庭长大有关,毕竟看到FANNY就知道HENRY的成长环境了。好在最后戚其义良心发现,让ANNIE回到HENRY的身边,共度圣诞,只是不知这一回到底是福是祸了。(这个后面再讨论)否则,按照HENRY的个性,怕就象是那本牵着他和ANNIE缘分的书《ONE HUNDRED YEARS OF SOULITUDE》那样,真的百年孤独去了。

  一个有着暧昧眼神,带著隐隐的锐利和明亮,带著探究一切的深深凝望,又带著对一切的漫不经心的男人,也可以写出感性的文字,记得带上那个永远沉甸甸的打火机,只是他有跨不过的槛,他也许从不,也不会知道什么叫一生一世……

  孙白杨(金枝欲孽)

  万花丛中一点绿

  文 BY LOMI

  孙白扬是BOWIE演的第一个古装角色,持才傲物,争强好胜,得势不饶人,一切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在众妃嫔之中,从不以身犯险,懂得明则保身。话语不多,但字字珠玑,长相不帅,却总透着让人难以捉摸的魅力。贤妻为他甘愿度守空房,福雅为他宁愿服食毒药,尔淳,哪怕自己伤痕累累,依然爱他无怨无悔。但就如他自己所说:他宁愿负天下红颜,却唯独中意一个永远不会爱他的女人。虽然他估计错了,玉莹并不是如他所想如此无情,但孙白扬的爱,犹如明镜,照亮我心。

  不知不觉爱上玉莹的白扬,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平易近人。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当他去延禧宫探病时,走到门外,他会不自觉地整理衣衫,摊净灰尘,其实衣服并无灰尘,对待一位答应更勿需如此礼节,只不过见自己心爱的人,当然要特别“打扮”。白扬的爱爱的细致,玉莹的小小手套,通红双眼,恋母情深,他都注意,体贴并小心呵护着。他把爱深深埋藏,他别无所求,只希望玉莹快乐。

  “乐也玉莹,悲也玉莹”,第一次见白扬开心的笑,为眼前小主重拾信;第一次感白扬如此悲伤,为她如此无情。“下官对主子,可以做的,愿意做的,无奈去做的事都已经做完~~~而我身上的伤,也是伤的最深的无奈的强装心死,伤害自己,伤害玉莹。没有选择,自认为爱上了一个永远不会爱自己的女人,自己已经走到了尽头。

  爱情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无数次的说放弃,却又无数次的调转回头,爱她就要救她,即使明知道是徒劳。赌了千把万把,终于赢了一次,虽然丧失了性命,但他们的爱情在火焰中永生,身心永远在一起。

  BOWEI凭借孙白扬一角最终获得“我最喜爱的男主角”殊荣。BOWEI之所以成功,在于白扬一角对感情的细致刻画,正如上面所提,小至进屋前的一个小小动作,大到为伊丧命得义无反顾,掺杂着送之上龙床的悲伤,夹杂着认为被之欺骗的无奈,如此一位表面冷酷,内心丰富的大夫,让人喜欢的义无反顾。

  经历篇:

  搜集,整理,改编BY FC_annie

  一,往事悠悠之纯真童年:

  保怡用“乖”来形容自己的小时候,不过却补充了句,是乖之余,又喜欢“玩口野”。

  林保怡是家中独子,所以父母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他身上,给他有纪律及严谨的教导。保怡出世后,母亲便没有工作,只是专心的照顾他。而母亲是个不多原意往街上走的人,故就算与保怡玩也只限家中,又或者最远也只去到附近的宋王台公园。

  出生至读小学时,能获得的自由度不大,交不到甚么朋友,就算玩,都是在父母的看管下。直自升上中学,情况才截然不同。保怡说:“相信是因为我向来表现好,令父母相信绝对不是个胡乱来的人,所以放心不少,从那时候开始,我有了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但是,保怡明白到能获得父母的信任,是需要好好珍惜之外,更加不可以做出令父母担心的事,养成保怡向来做事都会考虑周详。

  虽然童年时家境并不富裕,但保怡自觉童年生活充满开心欢乐,也十分美满美满幸福。这跟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有关,不过千万别以为保怡因此可以“乱来”。他说:“做错事,爹地一定会打我手掌,好让我不会忘记,不过只要不做坏事,我的自由度仍很大。儿童时期父母从来无担心过,到长大转做警察时,父母反而担心,但又没有藉口去阻止,后来我转做了音乐工作,他们松了一口气。

  二,路直路弯之一路星程:

  感情世界曲曲直直,每次人气急升,便被拿来当话/font>}。至於事业,也走过二十多年的路直路弯。中学毕业之后,他做过三年半警察,后来因兴趣问题,转行入音乐圈,当过鼓手,做过制作助理,拍过广告,演过港台剧集,最后当了歌手,出了三张大碟后,却和唱片公司意见不合解约,全力拍**和电视剧。

  “林保怡的自负,经常在他的冷嘲热讽中流露出来。「我不喜欢做的剧,TVB到现在也迫不到我做,就算找天王和我讲,我都不会拍。我觉得做艺人,演出是一种艺术。”

  他的个性、脾气,当年做歌手时,已令他吃过亏。八九年,他推出处男大碟,那年新人猛人如云,在王靖雯、关淑怡、王杰、苏永康之中,林保怡也被称为实力新人,俞琤称赞他有前途。推出三张唱片后,销量成绩平平,他所属的BMG唱片公司希望多唱商业K歌,他断言拒绝,甚至宁愿解约。他这种脾气,算不算艺术家脾气?他自己说,“出来做访问,已不算艺术家了,艺术家怎会出来做访问?”

  九四年至○一年,林保怡一张唱片也没有出过「我一向想唱多些歌,就算没有碟出,我一有空,就在家里玩结他,放张CD,我没有无奈,一定要接受这个现实,否则会很辛苦。

  不可否认,《金枝欲孽》让林保怡再度窜红。“我自己没什麽变化,因为在这个圈子里也呆了不少年了,沈浮都见惯了。但身边的人的确有变化。工作人员对我的态度都因为这部剧的大卖而有不少改变,比如以前工作的时候,大家总是叫我‘保怡’,但是现在,他们都叫‘保怡哥’。被人尊敬甚至是阿谀,相信不会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所以记者好奇地问林保怡:面对这样的变化开心吗?“不是开心,是要小心。”林保怡答道:“所谓树大招风。当你火起来之后,更加要小心。当然不能行差走错,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冷静下来。娱乐圈是一个很现实的圈子,人红的时候当然万事开心,但以后呢?以后的路只有自己清醒才晓得怎样去走。所以,台庆之后,我可能会休息五六天,一个人好好想想,未来的路要怎麽走。对我来说,最终的目标还是好莱钨。在《金枝欲孽》给我带来更好机会的时候,千万不能因此贪多乱拍戏,更加要好好挑选角色,为未来的目标做好准备。”

  走过的路,回望过去,总会惊心动魄。

  走过曲折的路,如果什么都学不到,道路就白走了,林保怡一定不会。

  三,没有空气的国度之BE HAPPY

  压力如空气,充斥於所有行业,任何职位,无一幸免。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越难喘息。

  艺人上位越快,地位越高,同样压力越大,越难轻松。

  熟悉BOWIE的人都知道,BOWIE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BE HAPPY”,就连给FNAS签名祝福的时候,也不忘签上一句。他重视快乐,也希望自己的快乐可以感染别人。所以渐渐地,他开始坚持勤力工作,尽力而为,至於结果不去斤斤计/font>^。

  “对人好一点,不管是谁,对每个人一定要真心和公平。对方感受到你的找钰r,也会对你好。当你对人好,别人又对你好,快乐就自然而然会来,”BOWIE自己这样说。

  一切看似简单,做到需要胸襟和气度。

  四,奖从勤中来之“我最喜爱男主角”

  “拿这个奖绝对是有付出的,不是像刚才吃薯片那么容易,我要多谢TVB,多谢曾励珍**,多谢戚其义先生, 多谢编剧,多谢我的爸爸、妈妈,多谢所有演员,多谢我的Fans。因为我没有准备讲什么, 因为我没有想到拿这个奖。所以,多谢全世界投我票同支援我的人。”

  这一刻是孜孜追求,终求得收获的欣慰;是多年奋斗,终被认可的喜悦;平静的背后实则心潮澎湃。领奖之后,BOWIE在FANS面前他落泪了,当别人给我形容他自己一面流泪,一面安慰FANS不要哭的时候,心里居然是淡淡的心疼。

  关於得奖,更多的人看到的只是孙白杨,只是《金枝欲孽》,但在著背后是数十个**,电视角色的深厚积淀,如果没有这些,凭藉自己的第一部古装剧集,可能现在的BOWIE不会有这样的成绩。一个艺人可以尽心尽力,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奖杯在手,当之无愧。

  五,永恒的座标之迎接挑战

  如果别的演员说,他要进军好莱钨,可能我不会这麽吃惊。但是林保怡,他年纪不轻,也不像周润发一样享有“帅哥”之名。不过,当他以香港无线电视台今年“我最喜爱的男演员”身份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想他应该是很认真的。

  既然当了演员,林保怡说虽然很辛苦,但也一直坚持著。他说他的梦想是“进军好莱钨”:“现在是做好香港的部分,迟一点,希望可以到内地拍戏,开拓内地市场。最终还是希望可以去好莱钨闯荡。我相信做演员没有不想去好莱钨的。

  也许好莱钨的梦想需要更多的时间经营,对林保怡来说最近的规划是到内地拍戏。“我很喜欢北京。每年都会在北京呆几天,最爱吃那里的水煮活鱼~。我希望能够到内地拍戏,开拓更广的市场。”

  行行重行行,且行且珍惜。希望有著鸿鹄之志的BOWIE可以早日达成心愿。

  番外篇出人意表林保怡

  百分百车迷:

  BOWIE爱车,熟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家里每个角落摆满了汽车模型,且款式众多,跑车,JEEP都是他爱收藏的。虽然有时需要日以继夜地工作,难得回家可以休息,他也会看完心爱的汽车杂志才会去睡。毕竟他是百分百车迷,任何欣赏汽车的机会都不会放过。

  现在仍有一辆四驱车,两辆敞蓬跑车的他,已不知是换了第几次了。在他自己眼里豪华的四驱车就好象“老婆”一样,所以都不好换的。不过其他的就一两年便换一次,最短的一次八个月就换了新的。虽然也觉得蛮奢侈,但没有办法,谁叫他那麽喜欢新车呢!

  爱车的BOWIE最看中的是车子是否舒适,而最在意的就是安全。安全第一!所以几年前他都有特意飞到澳洲,念了一个专门讲驾车安全的课程,认真程度绝对够打一百分。

  可以看出来,BOWIE对车的爱,就好象他对演戏,对音乐一样,喜欢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古语云:“玩物丧志”,但有一件长久以来念念不忘的挚爱之物,不只是需要坚持和毅力,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有所寄托,有所期待的生活,才是精彩的生活。

  感性/信:

  BOWIE的银幕形象,不是英勇神探,就是冷静医生,凡是总离不开个COOL字。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就是这个酷酷的大男人,在读到剧本感人情节的时候,通常会自己先哭一轮。

  “我很喜欢收到FANS的来信,信里的字迹文笔,或图案都表现了写信人的性格。电子邮件固然方便,但总不比一封信来的有人情味。”

  收信是喜悦,但回信对于BOWIE来说却是一种折磨。“我很怕写信,为什么?以为我很挑剔,哈哈~写错字,一定会整封信从头写过,很麻烦,所以通常把签名照寄给FANS当作回信。”

  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也许和他是讲求完美的处女座有关吧。

  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

  张统

  军营里的环保博士

  张统,河南南阳人,1963年9月出生,1991年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博士毕业入伍,1997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现为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所环保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军环境工程设计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随着国防科研试验和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发展,军事特种废水及微波、噪声、放射性等军事环境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官兵健康和部队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军事特种污染源因其分布广、危害大、缺少专用治理技术和成熟经验,成为军事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对此,军委和总部首长非常重视,多次指示要尽快研究解决军事特种废水的污染治理难题。

  为摸清全军污染源分布及其危害,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张统自1996年起,足迹祖国大江南北,行程数万公里,先后对全军近1000多个航天发射场、试验基地、训练场和营区进行了现场调研,基本摸清了军事污染源的现状、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编制了30多万字的《军事区域污染源调查与研究报告》,较准确地反映了全军部队的环境污染状况,为军队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也为全军有针对性地开展军事污染治理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重点军事污染源的科研和治理工作也随之展开。

  航天发射,人们往往记住的是火箭升空,神舟飞天的壮举,但很少有人想到,那眩目的火焰,滚滚红烟,会给官兵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伴随国防科研试验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为火箭推进剂的四氧化二氮和各种型号硝酸年用量达数千吨。但四氧化二氮和各种硝酸都是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一旦泄漏极会造成人员中毒和化学烧伤,并且因其沸点低所形成的红色二氧化氮烟雾被基地官兵戏称为“红魔”。为此,航天领域迫切需要研制一种能迅速、快捷、有效地控制和清除因各种原因造成推进剂泄漏的方法及装置。为解决这一难题,张统深入试验现场,模拟泄漏发生的实况,冒着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实验环境,反复进行不同规模、不同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终于研制成功我国航天发射场推进剂泄漏污染防治专用技术设备,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航天发射场的推进剂泄漏污染和安全防护难题。同时,这一成果也对我国地方近年来多次发生的酸性液体泄漏引起的公共安全事故防护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系统解决航天发射场推进剂污染治理难题的基础上,张统更把目光瞄准了全军的其他军事特种污染源,针对弹药拆解废水污染、军事化学废水污染、舰船油污水及装备洗消废水污染问题开展了专项技术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军事特种废水治理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开发了8种专项处理工艺,研制了多级光催化氧化净水装置等10多套关键设备,并建立了某军区弹药销毁站等全军24个军事特种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形成了技术系列化、设备成套化和控制自动化,填补了我国军事特种废水治理技术的空白。目前,在总装备部首长的关切下,张统又把目光瞄向了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应急检测、环境评估及装备研制领域。

  飞机维修废水浓度高、污染重,成份复杂,治理难度大。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张统连续奋战300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他先后对比了十几种工艺,选用了近百种化学药剂,做了数十次试验,对上万个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最终成功走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维修废水处理之路,比引进国外同类技术和设备节省投资250万美元,填补了国内空白。

  张统研发的营区污水处理成套技术具有投资省、成本低、易管理等显著优势,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省建设投资15%~30%,节省运行成本 30%~50%。营区污水与农村污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将这套技术应用于新农村建设,可大大降低新农村污水处理的建站投资和运行成本,使新农村污染源治理工程不但建得起、用得上、而且还能管得好。2007年,在北京市科委的重点支持和推广下,张统承担了北京市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污水处理科技示范工程,成为了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今年7月,经专家评审,该成套技术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技术二等奖。

  16年来,张统坚持扎根军营,在军事特种污染防治和生态营区建设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突出成就。他提出了军队污水处理“低投入,低成本,易管理,重回用”的发展理念,研究开发出11种污水处理新工艺,自主研制成功8类军事污染防治专用设备,集成开发了4种新型污水处理材料。成果应用于我国三大航天发射场和全军近100个营区,产生了显著的军事、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有力推动了军队营区建设从“绿色”向“生态”跃升,保证了军事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国债项目成功实施,使军队的污水处理步入“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有长效”的良性发展轨道,使我军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步入全国先进行列,主导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统先后获得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国家专利7项,主编和参编专业著作11部,他同时也得到了军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总装备部“1153”人才库第一层次培养对象,荣立个人二等功,获第六届“地球奖”、首届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首届“首都环保之星”称号,被评为“全军环境工作先进人物”“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和“总装备部优秀***员”。

  宋克明一个农民的“环保长征”

  ◆黄涛

  宋克明,河南长垣县城关镇吕楼村农民。2002年,创办黄河流域第一家公益环保组织“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2003年至2005年在黄河滩区湿地建立6个鸟类保护站。2005年,创建我国第一家由民间组织实施的“黄河生态监护站”。2005年,荣获“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2006 年,荣获“地球奖”。

  2006年4月2日,宋克明又一次站到了领奖台上,领取他人生中的第三个环保大奖——2006杜邦环境新闻人物排行榜入围大奖。与宋克明并肩站在领奖台上的还有因步行上班而闻名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绘制中国水污染地图的马军、提议将环保纳入中小学教育的浙江永嘉第15中学校长杨建南、开创幼儿环保教育新篇的贵阳幼师张剑辉等环保风云人物。而在入选本次排行榜的10位环境新闻人物中,宋克明,一位43岁的农民、河南长垣县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会长,被排在了第一位。

  从黄河支流污染到黄河湿地鸟类保护,再到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宋克明关注的领域越来越宽。他并不太清楚自己的明天会怎样,但他知道“这是一个长征,要一直走下去”,而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给下一代的孩子留个干净的环境,也留个活路”。

  宋克明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有益于环保的小事,而环保本身则是关注国计民生的大事,已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

  “其实我在1978年读高中时就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了。”据宋克明介绍,那时他经常阅读《中国青年》等杂志,在上面看到一些环保方面的文章,其中印象较深的是一幅漫画。

  近30年后的今天,宋克明仍然清晰地记得这幅漫画的内容——漫画的名字叫《21世纪的乞丐》,画了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一个碗,像乞丐一样,求别人施舍一点儿干净的水。

  “这幅漫画给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想,如果水真的都被污染了,人类的末日可能就到了。”宋克明说。

  也就是在这时,宋克明开始了自己的“环保长征”,但真正让他成名的是对天然文岩渠污染的实地调查。这项调查为期10天,行程200多公里。

  天然文岩渠是黄河下游的支流,流经原阳、延津、封丘、长垣,至濮阳市渠村桥排入黄河。2002年起,由于沿渠各县的造纸厂、水泥厂等企业将大量污水排放到渠内,致使渠水被污染,成为河南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2002年8月,抱着一探究竟的目的,宋克明骑着一辆破摩托车上路了。通过向沿途村民打听等各种明察暗访,宋克明终于确定了天然文岩渠沿途排放污水的企业,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证据。

  接下来,宋克明自掏腰包,请来北京等各地的环境保护专家、官员和新闻单位,在长垣县召开了一个名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万人环保大会。

  5年后的今天,谈起那次万人环保大会时,宋克明仍然兴奋不已。“开那次大会,我花了两万多元,但效果太好了。”在会上,宋克明共发放“保护母亲河倡议书”1万多份,并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向数以万计的人们传达了他的环保理念。 宋克明还带着与会的专家和记者,沿文岩渠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查。这些调查报告被长垣县人大代表整理成5份议案。根据这些议案,长垣县关停了该县境内向天然文岩渠排污的企业。

  这次万人环保大会给宋克明带来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他借机创办了全国县级第一家、黄河流域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长垣县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自己出任会长。

  “这个平台太重要了,没有它,很多事就是办不成。”宋克明说。

  58岁的马上任,是长垣县恼里镇侯马占村人,也是宋克明建立的第一个鸟类保护站的义务巡查员。“原来没有保护站时,经常会有一些不法分子来投毒捕鸟。最严重时,一天就把三四只船装得满满的,运出去卖钱,天鹅、大雁、白鹭、白鹤都有。”

  宋克明找到马上任,建立起鸟类保护站后,情况很快就有所改变。“现在基本上看不到捕鸟的了”,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马上任6年来不知写了多少幅标语,每天也都要沿着黄河滩走走看看,一旦发现捕鸟者,设法制止,同时给宋克明打电话,商量对策。因为宋克明是长垣县的环保名人。而宋克明对付捕鸟者也自有一套——借助其会长的知名度,宋克明成功地联合了当地派出所。

  由长垣县城东行约30公里,就是赵堤镇,这里正在成为白鹭、白鹤等国家保护动物的天堂。闫强是赵堤派出所的所长,2006年初,闫强携赵堤派出所16名民警全部加入了长垣县绿色未来环保协会,成为该协会会员。

  2006年5月,赵堤派出所正式启动了专项治理猎杀鸟类的行动。“前期收缴的鸟网多一些,后来越来越少,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再捕鸟了”,环保协会与派出所民警的联合行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006年8月,当地媒体报道,赵堤镇黄河湿地的白鹭多达上千只,真正地成为了鸟类天堂。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环保才有出路。”宋克明说。从马上任到闫强,再到赵堤派出所的全体民警,宋克明的爱鸟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宋克明已成功建成6个鸟类保护站。而长垣县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目前的会员也已超出1000人,长垣县作协、书协等单位均成为该协会团体会员。

  徐海婷圆绿色梦的女孩

  ◆陈玲

  徐海婷,深圳蛇口国际学校学生,初中部学生会主席、环保小组组长。2006年6月荣获“深圳市民环保奖”。2004年至2006年代表中国儿童参加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组织召开的“世界儿童环保会议”。

  徐海婷虽年仅14岁,却已经身体力行做了12年的环保工作,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而持之以恒。

  2004年,她获得了深圳市环保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利乐杯”全国中小学生环保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出色的英语成绩,使得徐海婷代表中国儿童出席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儿童与环境国际联盟”共同组织的联合国国际儿童环保会议,与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1000名儿童代表讨论环保问题,交流环保经验,共同分享各自的环保项目。她精彩的演讲和“保护濒临灭绝的粉色海豚”、“在全世界实行无车日”等建议给联合国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年后,徐海婷应邀参加在日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儿童环保峰会”,并成为全国唯一一名联合国全额资助代表。在此次大会上,她对环保充满深情的即兴演讲,在环保交流会议上独特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等等,让大会选举她成为2006年世界儿童环保峰会筹委会全世界11名成员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代表亚太地区的筹委会委员、首位代表亚太地区的中国儿童。会议期间,日本王子主动走向她,与她讨论环保问题,并盛赞中国近年来的发展。

  同年,徐海婷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邀请,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定期汇报在国内学校以及社区推广4项环保项目的进程。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将她的报告带到”纽约世界首脑会议”上展出,并授予她”世界儿童环保会议积极参与证书”和”环保活动委托证书”。

  2005年9月,”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在深圳召开。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全球环境泰斗莫瑞斯·斯特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维安德森等权威人士会聚一堂,共议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所,这是联合国首次在我国举办人居环境论坛。徐海婷在此次会议上作了”保护我们的水” 的主题演讲,呼吁人类保护和节约仅供有限的淡水资源。演讲完毕后,全场起立为徐海婷鼓掌三分钟。

  2006年6月,徐海婷荣获”深圳市民环保奖”,并获由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颁发的”环保市民”奖状。2006年8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联合国世界儿童环保会议上,徐海婷是唯一一位获得由马来西亚皇后赠送”巧克力”的儿童,并当选为该次会议的儿童筹委会主席,她还为大会闭幕式的主题歌作了歌词《Weare the children》。2006年8月,徐海婷加入深圳市义工联环保二组,参与了”走进红树林,关爱红树林”的宣传、清洁活动。 2006年9月,徐海婷与学校一同组建了”环保小组”,赴香港中文大学听环保专家的讲座,参与了清洁香港海滩、环保购物袋的发放活动,以及”全球变暖”等宣传活动,因此获得了香港环境保护协会授予的”环保大使”称号,并获由港澳区全国人大代表、罗叔清先生颁发的”环保大使”聘书。2006年,在第8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徐海婷作为小”联合国环保大使”的先进事迹在环保科普展区展出。2006年12月,徐海婷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

  今年,作为深圳市最小的义工,徐海婷代表深圳市中小学生与深圳市副市长吕锐峰和市环保局领导一起参加了”环保社区监督员启动仪式”,并倡议”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与违法排污行为做坚决的斗争”。2007年3月,在深圳市”两会”期间,徐海婷作为市民代表与深圳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市水务局以及福田区的有关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环保改进方案,并参加了深圳市环保局和深圳市电视台共同组织的”拒绝使用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的发放仪式”宣传活动。2007年6月,徐海婷参加了深圳市百万市民”建生态城市、圆绿色梦想”活动启动仪式,并在《市民生态公约》上签名,同时参加了深圳市第36个”6·5”世界环境日,并在”深圳绿色力量,聚焦环保NGO”大型展览上,作为环保先进人物事迹展出。2007年8月,徐海婷获邀参加了”第三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并作了以”应对全球变暖”为主题的演讲,获得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安瓦尔·乔杜里大使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北美区主任、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努尔·布朗博士的表扬。同月,就深圳市”塑料袋污染”问题,徐海婷写信给吕锐峰副市长和深圳市环保局有关领导,提出4点建议,吕副市长于2007年9月批示:”建议很好,请有关部门办理”,并收到深圳市环保局就此问题处理意见的回信。

  傅企平生态村的带头人

  ◆袁坤

  傅企平,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党支部书记,宁波滕头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999年获得“地球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荣获“新农村建设十大风云人物”。10年来他带领村民把滕头村建成“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浙江省奉化市的滕头村是环境保护的先行者,也是重视生态文明的典范。早在1993年,滕头村就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生态500佳”,从而引起世人瞩目。

  1997年傅企平担任村支书后,为不断提升“全球生态500佳”的含金量,着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拆除农家柴灶统一改用液化气,实现了无烟村;对污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种树种草,饲养白鸽、野水鸭等飞禽,建成了江南风情园、农家乐、农民公园、盆景园等20多处生态景观。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滕头村天更蓝了,水更碧了,地也更绿了。今年,滕头村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其中评定指标里“一级空气质量”和“67%的绿化率”,就是他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

  从“全球生态500佳”到“世界十佳和谐乡村”,滕头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傅企平常说:“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滕头村的事,让更多的人提高环境意识,是滕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每一个来到滕头村的人,都受到绿色的熏陶。”为此,他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了加大宣传力度,他邀请专业机构制作了带有绿色使命的专题片、宣传资料,让来到滕头村的人们深受教育。他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滕头村先后被命名为宁波市、浙江省首个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环境教育基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傅企平的名言。他觉得,要提高公众绿化意识,首先得从青少年做起,让“绿色发展观”在下一代头脑中扎根。在他的倡议下,村庄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被划分成很多个“绿色小卫士基地”,由小学生负责护理;村团委也组织团员在全村范围内划分了9个绿化责任区。

  1998年,傅企平开始开发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本村环境教育基地的作用,使更多人切身体会到绿色所带来的享受。因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滕头村于2001年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2006年旅游门票收入1060万元,综合收入4500万元。

  10年来,46项高利润的投资项目被滕头村否决——这对于其他地方或许闻所未闻,但傅企平带领的滕头人做到了,他们的信念是:凡是不利于环保、损害绿色的事,他们坚决不干。

  但是,对环保有利的事,傅企平再难也干。邻县因拓宽公路要砍掉一批樟树。傅企平得知消息后,连夜驱车赶赴邻县,决定抢先将那批樟树买下来。车到半路,恰遇严重堵车。他干脆沿着盘山公路步行10余公里。等他回到村里,已是凌晨两点多了。这片樟树移植滕头后,株株成活,为滕头村增添了浓浓的绿意。

  对绿色的执着,促使傅企平办起了园林绿化公司,开始了对大江南北的绿化之路。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承办了诸多绿化项目,成为了全国绿化一级资质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8家分公司,拥有苗木基地25万亩,年产值两亿元。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傅企平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北京,努力争取到奥运会部分场馆的绿化项目,为2008奥运贡献来自滕头的一片绿意。

  傅企平除了重视滕头村的生态建设以外,还十分关心其他村庄的生态建设。他积极与周边村庄结对,成为他们村庄的建设顾问,帮助他们搞好环境治理。同时,他还帮助周边村庄发展生态农业,种植花卉苗木,经营绿色农产品,走上致富之路。

  有一天,傅企平收到一封来自浙西革命老区丽水市庆元县官塘乡山头村的信。信里说,山头村十分贫困,得知滕头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以后,希望能为山头村的脱贫致富指点迷津。

  傅企平立即带着农村科技人员赶到山头村。在山头村,傅企平和科技人员一起爬山坡、下田头、进菇棚,详细了解当地的土壤结构、气候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一番忙碌之后,傅企平心里有了底,这里具有种植瓜果、蔬菜等反季节农产品的独特优势,有栽培红豆杉等珍贵树种的天然条件,适宜养殖土鸡、鸭、鹅等特色家禽。

  傅企平对山头村支书吴心炳说:“我们一定派人过来帮你们开发山林,发展种植、养殖业,为老区山村早日脱贫致富出一份力。”如今,傅企平把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以绿色致富的滕头经验延伸到浙西的革命老区。

  在傅企平心里,绿色之花不仅要开遍滕头村,更要开遍神州大地。这就是一个农民、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绿色情结。

  香港**史的发展应该从**传入香港开始,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界公认为「**时代的开始」。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就是这样传入香港。自他离开后,香港**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这部**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之父」。这部**的出现,象徵香港**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黎民伟是广东新会人,他曾拍摄反映孙中山在广东的革命活动、北伐、淞沪抗战等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的纪录片《勋业千秋》和《淞沪抗战纪实》,自1913年起,他拍摄了香港第一部故事短片《庄子试妻》、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开办香港第一间华资影院“新世界戏院”、创立香港第一间制片机构“民新制造影画片公司”……。

 据《中国**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黎民伟原为剧社的主持人,又怎样开始拍起**来原来他对**一向很有兴趣,于是透过罗永祥的介绍,认识了路经香港的布拉斯基,他们商谈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设备和基金,利用剧社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和发行,拍成了《庄子试妻》一片。

 《庄子试妻》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是:「庄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

 《庄》片的主角是庄子之妻,由黎民伟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严不仅是香港**史上第一个**女演员,还是中国第一个**女演员。

 《庄》片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这就是《白金龙》。

 有声**问世后,香港的**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C8lc5^,w

 与此同时,不少**公司还依着传统,拍摄了不少默片,其中有「振业」出品的《呆佬拜寿》(1933)、「国联」出品的《落花飞絮》(1933,是在越南摄制的,字幕亦是越南文)。故此,1933年至1934年间,可说是默片与有声片共存的时期。

 进入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该片由关文清执导,吴楚帆、李绮年主演,**的主题鼓吹抗日救国。当时香港政府为怕开罪日本帝国主义,一切直接抗日的言论一概被禁。因此,《生命线》亦难逃被禁的命运,是香港**史上第一部被禁映的**。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的主流。这是由于政府当时正提倡「新生活运动」,及香港社会提倡的「反蓄婢运动」。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包括关文清的《抵抗》、姜百合的《女间谍》等等。当然,故事片在香港**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一片,由林坤山、吴楚帆主演,影片以亲情为主题。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产量可谓惊人。

 芸芸「爱国片」之中,由香港**工作者集体编导、演出的《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影片描述中国一班大学生对「国难当头」的觉醒。当时参与影片制作的全是义拍,可见**工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团体合作的精神。

 1938年,「爱国片」继续盛行,得奖的《血溅宝山城》是其中一个例子。同年香港第一部彩色的**《广州一妇人续集》、第一部功夫片《方世玉打擂台》及第一部国语片《貂蝉》亦相继出现了。随着《貂蝉》的出现,香港进入了粤语片与国语片并存的时期,国语片的产量渐多。

 同年亦有九部粤剧**出品,《女儿香》是南海十三郎自编自导之作,而马师曾的首本戏《贼王子》亦是当时重要的粤剧**之一。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业陷入低潮。「大观**厂」及其他**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由于战争期间造成的交通困难,当时大多数戏院放映的都是战前制作的粤语片。

 战后初期,**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反动派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大陆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国语**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七十代初更达至高峰。

 起飞岁月

 香港**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大陆的**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马**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迈向成熟的雏型。

 五、六十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五十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多数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馀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五十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荷里活通俗剧的故事模式。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公司中的佼佼者:联合**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这批**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着名演员:吴楚帆、张瑛、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美学层次。大概是因为过份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古装武侠片

 五十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六十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喜闹剧

 这类**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馀,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69至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捩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狄龙和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七十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70-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那是由邓丽君主演的《歌迷**》。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六十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七十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捩点,而香港**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七十年代的香港**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六十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七十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李翰祥、张彻及刘家良等等。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0年的《龙虎门》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六十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公司」的崛起,在七十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

 自此,很多**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香港**的中硫底柱。

 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不但令喜剧在香港**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七十年代的香港**,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徵着七十年代香港**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不过,1979年香港**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後工作者转投**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的热诚,及年青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作品,为香港**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後这批或在外国学习**,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青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著香港**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於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此外,这时期的**都弃用大明星,制作成本亦减至最低,跟後来的港产片标榜卡士明星,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可谓截然不同。

 香港的**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八十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其中以喜剧为主。这些**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充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系列及周润发担纲的《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等。

 除「新艺城」之外,八十年代叱吒一时的**公司还有「德宝**公司」。「德宝」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剧(《双龙》系列、《富贵逼人》、一方面也拍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或者都市优皮小品路线(《三人世界》、《单身贵族》),务求达到片种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公司」则继续以成龙作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的功夫小子形像,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打稳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迹》,更是成龙的颠峰之作。

 同样是武师出身的「德宝」明星洪金宝却凭《鬼打鬼》(1987)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後的《僵尸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风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以至《运财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据统计,八十年代的十大卖座香港**之中,「新艺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产量的「德宝」整个八十年代可称为「三雄各据」的时期。

 跟七十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八十年代的香港**由於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有人认为这时期的**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走上穷途末落,加上其风波影响经济、影带市道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港**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八十年代的香港**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艰难岁月!

 综观九十年代的香港**,基本上仍可称之为百花齐放,我们不但有从八十年代顺利跨向九十年代的新一代导演: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王家卫(《旺角卡门》)、陈嘉上(《小男人周记》)等等,还有九十年代的奇迹周星驰、刘德华以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名字:张曼玉、周润发、李连杰、成龙等等。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八十年代**公司大洒金钱,演员一天九组戏的「好景」日子来说,九十年代的香港**的确危机重重,阴霾满布。

 首先是九十年代初盛行武侠动作片,《黄飞鸿》和《东方不败》相继掀起打风热潮,一时间李连杰、林青霞成为卖埠保证。可是,依照香港**的传统,卖座的片种总有跟风者,而当跟风者众、水准参差的时候,亦即该**类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侠动作片热潮如是,赌片热潮及后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没有例外。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98年的《铁达尼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荷里活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八十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另一个令九十年代香港**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八十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收入大打折扣,到了1997年后,盗版VCD更为香港**市道带来了重击。不少**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责任,直至近一、两年,香港政府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

 香港人挥之不去的「九七问题」,也为香港**业带来负面影响。港人对「一国两制」缺乏信心,**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局商讨创成自由、版权问题等,亦促请大陆政府开放市场。九七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人略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金像奖搞得有声有色。

 值得可喜的是,香港**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康城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渐受国际影坛重视。可惜的是,这也导致影圈人才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着名导演纷纷往荷里活发展,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荷里活罗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人在亚洲区寻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台湾一脱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转型,由脱星变性格演技派,成绩斐然。还有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香港掀起日本电视剧热潮,连带**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员参与港产片,其中又以女星为主,包括《星月童话》、《东京攻略》和《阿虎》,当然亦少不得成龙**里插科打诨的一众日本美女。

 九十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一刘」(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刘德华),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等都是九十年代的喜剧经典。近年,周星驰明显减产,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走上幕后之路。

 周润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凭《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坛至尊无上的地位,之后拍了一连串英雄片、动作片,虽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观众缘。近年进军荷里活,除拍一贯的动作片(如《血仍未冷》),还尝试拍如《安娜与国王》这类文艺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归拍港产片之意。

 至于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对于八十年代的成绩,近年成龙作品已不算大卖),惜在**风格上难求突破。刘德华的江湖浪子形象也成香港商业**早期的票房保证之一,在发哥和成龙离开之后,华仔对香港**的票房贡献作用更加明显

 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双映成趣,一个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更被揶揄为「屎尿屁」导演;一个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两人**风格回异,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创将之一杜琪峰近年颇受瞩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来愈有个人风格。还有凭《香港制造》打出名堂的陈果亦成功地从独立**导演变为香港主流**导演之一。

 科幻特技也顺着世界性的大趋势融入香港**之中,《风云之雄霸天下》与《中华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动作片《特警新人类》及《紫雨风暴》、《蓝血人》更特别邀请外国特技效果专家设计爆炸场面,令观众叹为观止。

 总括来说,九十年代的香港**虽然较诸于八十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创作意念及**制作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小本制作的独立**如《过海隧道》、《天上人间》等亦有公映的机会,加上数码**的冒起,而剧本创作亦得到应有的重视。相信踏入新纪元,香港**将会追求更高的质素,并带领整个亚洲区的**业迈向国际影坛。

我最喜欢的是杨!

1990年,当时她正参加小演员培训班,刚好陈家林导演的《唐明皇》剧组来挑演员,4岁的杨幂幸运地被挑上了。

杨幂童年与父亲合影

1992年,杨幂与六小龄童合作主演了戏曲题材儿童剧《猴娃》,此剧在播出后则获得了第十四届“飞天奖”少儿电视连续剧二等奖[28] ,而只有6岁的她也给该剧的制片人李小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6] 。

1993年,杨幂在李丹阳的《穿军装的川妹子》MV中饰演小李丹阳[29] ,而该作品则荣获了首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30] 。1996年,她还在何晴、李亚鹏出演的青春**《歌手》中饰演了小夏表妹的角色[31]

青涩出道

2001年,15岁的杨幂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读初二,她在同学的建议下把自己的照片寄给了《瑞丽》时尚杂志社,在被编辑选中后开始做起了平面模特的工作[32] [33] 。2002年,杨幂签约李小婉、李少红共同创办的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34] 。

杨幂杂志写真

2003年9月,17岁的杨幂拿到了她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剧本,她与佟大为、孙俪等人合作出演了年代爱情剧《红粉世家》[35] ,并在剧中饰演了一心想成为歌舞团演员的李小桃[32] ,而杨幂也由此正式拉开了个人演艺生涯的序幕;同年,她还出演了电视**《北京童话》,并饰演了白血病女孩朱珠[36] [37] 。

2004年6月,还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读高二的杨幂与黄晓明、刘亦菲等人共同出演了金庸武侠爱情剧《神雕侠侣》,并在剧中饰演了清雅秀丽又亦正亦邪的小东邪郭襄[38] ,而该剧在播出后则获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和口碑[39] [40] [41] ,其个人也因此开始在影视领域崭露头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117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随机推荐

  • 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天气丹用法步骤

    天气丹护肤产品中包括很多款,针对皮肤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顺序,如果使用顺序错误很容易导致护肤品达不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天气丹使用顺序图解是什么?天气丹用法步骤是什么呢?天气丹的套盒中产品是十分全面的,其中包括天气丹水

    2024-04-15
    25800
  • 国产隔离霜什么牌子好

    问题一:什么牌子的隔离霜好?不要用化学成分的,最好用专门针对敏感皮肤的药妆,薇姿、理肤泉、雅漾这3个牌子的隔离霜都不错,在各大药房里都有得卖,国产的佰草集也不错,可以试试!问题二:国产隔离霜什么牌子好梵洁诗问题三:大

    2024-04-15
    12300
  • ahc洗面奶和伊思洗面奶哪个好?

    其实一般的人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拿着相似的产品做比较,最常见的就是女性在购买护肤产品或者是化妆品的时候,可能两款都比较喜欢,但是两款是差不多的就会很就,比如说ahc洗面奶和伊思洗面奶都不错,那ahc洗面奶和伊思洗面奶哪个好?ahc和伊思洗

    2024-04-15
    11300
  • 化妆品广告词

    化妆品广告词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广告词吧,广告词可以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你知道什么样的广告词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广告词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化妆品广告词,欢迎大家分

    2024-04-15
    14800
  • 伊思红参蜗牛霜怎么用,伊思红参蜗牛霜使用方法

    its skin伊思红参蜗牛霜是目前市场非常受欢迎的产品这一,虽然说通常面霜在使用上面并没有什么太需要注意的,不过品牌的不同也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以下我将为大家说明its skin伊思红参蜗牛霜的用法。伊思红参蜗牛霜怎么用1、彻底

    2024-04-15
    10300
  • 怎样开一个化妆品店

    1 一般需要办好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就可以了。2 最好能找到一些化妆品厂商在当地的经销商,直接从经销商处进货,货源与服务有保障。如果你与厂家有关系也是可以的。3 如果只经营化妆品的话,一般店不要太大,15平米以下就行了。

    2024-04-15
    17800
  • 为什么用玖恩草本紧致套盒的能量源滴肚脐就能减体重。

    其实、减肥效果最好、最快、最根本、最健康、最安全、最环保、最彻底、最无伤害、最无任何副作用的办法就是合理控制饮食:1、控制热量与脂肪。要始终小心食物的热量,在膳食中应减少些肥肉,增加点鱼和家禽。 2、饮食要清淡。要少吃盐,咸的东西吃得越多,

    2024-04-15
    8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