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 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和德国 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美国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 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丹麦 丹麦人对不合意的圣诞礼物,可去商店兑换价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12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正是热不可耐的仲夏时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可以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这种酷暑和严冬景象的强烈对比,恐怕在西方国家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子女最好的圣诞礼物,莫过于一副小水划。圣诞节弄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征。节日晚上,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用石头垒的露天灶中用枯树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
波兰 在波兰每年12月25日、26日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大街小巷都有圣诞树上的装饰品出卖。节日里亲友之间相互祝贺,互赠礼品,表示友好。晚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12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例外。
保加利亚 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道:“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曾经天真的以为6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人都是不用护肤的,因为那时候护肤品的种类很少,感觉她们应该没有什么护肤观念。然而事实证明,还是太天真了无论什么时代,爱美都是女人的天性。就算护肤品种类少,大家也能利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让自己美美哒~
在那个没有代购,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那些经典的国货是当时所有爱美女性的心头爱!
万紫千红润肤脂、友谊牌润肤膏、蛤蜊油、雪花膏…看着真是复古又亲切,你别说,有些小编小时候还用过,经济实惠,保湿效果又好。
虽然那个年代护肤品的功效没有现在分的那么细致,但每天还是要用香皂洗脸,觉得皮肤干的时候会涂一些“擦脸油”(当时的面霜),洗完澡一定会保养一下皮肤,涂一层当时很流行的雪花膏
70年代:可平价也可贵妇
你能想到的样子她们都有
勤俭持家平价型
这类70后,大多数是勤俭持家的妈妈,她们最爱挂在嘴边的就是“你们还年轻用点好的,我们老了无所谓了” 。她们明明有条件买大牌的保养品,却把钱省下来给子女,平时都是精简式的涂涂抹抹。她们更提倡天然的美肤方式,如日常饮食,良好的作息,按时运动等等。
嘴硬心软捡漏型70年代的人好像对肤质的划分没有什么很清晰的概念,
钟爱护肤贵妇型
也不是所有的70后在护肤方面都很节约,还有一类真的很注重皮肤保养,很舍得在护肤方面投资。她们一般不会跟风买护肤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贵妇品牌,就会用到天荒地老,囤货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每日的基础护肤外,她们还要按时约上自己的**妹们去美容院,让美容师给她们做做皮肤清洁、按摩神马的,绝对是超级爱美人士~这一类的典型代表就是王菲啦,之前小女儿李嫣曝光了天后的梳妆台,看这一梳妆台的瓶瓶罐罐,真的是羡慕死了
不会阿,80年代是个很浓墨重彩的时代阿。到九十年代后期都一直是,很细细的眉毛以及鲜艳的唇妆。很大面积的腮红。睫毛是不大突出的。
如果要柔和的话,也是靠淡色的唇膏和眼线来完成的吧~现在要柔和的话就尽量不用亮粉多的眼影,兰芝那种感觉的就可以了。腮红也向淡杏色靠近。眉毛还是粗粗的比较自然。不画下眼线应该就ok了
不化妆,即使化妆也是很淡的妆。
现在的所谓流量男星,他们几乎都是靠着发型,或者是化妆的技术,甚至是微整之后,才能撑起他们的颜值。如果抛开这些就看纯粹的五官和长相的话,恐怕这些小鲜肉明星都要被打回原形了。比起早年的那一批明星,他们都差的远了。
没有PS,没有玻尿酸的的90年代,无论女明星还是男明星,颜值都超级能打,并且很有辨识度,即便是同框也能一秒认出谁是谁。
而这样的真实面貌,经得起**镜头的考验,在塑造角色能力上就更为出色,这应该也是90年代香**堪称经典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所谓流量男星,他们几乎都是靠着发型,或者是化妆的技术,甚至是微整之后,才能撑起他们的颜值。如果抛开这些就看纯粹的五官和长相的话,恐怕这些小鲜肉明星都要被打回原形了。比起早年的那一批明星,他们都差的远了。
在90年代的很多电视剧和**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长得帅的男星。比如林志颖,古天乐,张卫健,还有谢霆锋等等这些明星,当时在银幕上那妥妥的都是当时的颜值担当。而且,这些男星靠的可都是他们纯天然的五官和气质,并没有任何修饰。
毕竟当时没有整容,没有滤镜,也没有非常高超的化妆技术,所以当时的这些男星所能够依赖的,也就只是他们的这张脸了。其中很多都是17,18岁就已经出道拍戏了,在当时的**圈中,他们的脸可以说给他们自己带来了非常庞大的财富。
五六十年代老牌子化妆品
有友谊牌润肤膏,蛤蜊油,万紫千红润肤脂。美人鱼,相宜,凤凰甘油一号,片仔癀,迷奇,宫灯,雪肤莱,上海创馨生产的睫毛膏,谢馥春,美加净,安安,郁美净,佰草集,昭贵,普若诗兰雅,芭蕾,蕾琪,百雀灵,蜂花,佳雪,隆力奇,友谊,霞飞,田园舞纱,雅而顿,少女之春,金伯莱丝,蒙巴拉,美康,丹芭碧,七日香,
世纪之交总是一个美丽万分的“混沌”节点,尽管很多巨大变革也发生在世纪中段。 老年维多利亚女王的死亡仿佛是整个英国社会的松懈号令,保守被拆解成了各种具有呼吸感的尝试。
1901年继承王位的爱德华七世,带来了初尝现代滋味的 爱德华时代(Edwardian era) ,包括被《唐顿庄园》等影视剧精心效仿的爱德华艺术风格。而其妻,美丽的亚历山德拉王后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爱德华着装风格践行者, 女性胸部和臀部线条凸显以及保留一定露肤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服装与之前各历史阶段最大区别。
而我对爱德华时代最感兴趣的则是妆容,这一被后代赞美为 “美好时代(Belle Époque)” 的岁月在女性这手掌大的脸蛋上尽数渲染着一战前的天真与安宁。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说妆容似乎还有些不够入“时”随俗,因为化妆这一动作此时是有群体标签的,仅登台女演员和夜晚的站街女才会毫无遮掩地将妆容展示。 在这种风气之下,寻常女性选择了裸妆,用简单的原料和手法打造好气色素肌。
当然这和彼时的化妆品产业发展也有关,初次出现美妆品牌雏形如Helena Rubinstein (1903), Papier Poudre (1903), Coty (1904), Princess Pat (1907), Harriet Hubbard (1907), Max factor (1909) , L'Oréal (1909);而我们熟知的“先试后买”化妆品商铺柜台直到1909才出现。
我们来看一组详细的“爱德华式”妆容步骤:
底妆:柠檬汁洁肤,保湿霜,粉,胭脂最后再上一遍粉。
(补充:爱德华时期尤为追求白皙细嫩的皮肤)
控油:用吸油纸类似物,沾掉多余的粉质,保持妆面干净。
眼影:常用灰色、棕色、杏色,也可用胭脂代替,轻轻抹一层在眼皮之上。
唇部:不塑造唇形,用点涂方法打造红润嘴唇
在当时,胭脂的功能可不止当作腮红,兼具口红、眼影等用途。
当妆容还是远离商业潮流的闺中秘事时,这番DIY就显得有情趣多了,当然也就不难理解弗洛伦萨的女人早在很多年前就将胭脂涂抹在耳垂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