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蒂斯图塔刚出道时,并未展示出过人的天赋,他年少时体重有些超重,得了个绰号叫“科尔多”,意思是胖子。巴蒂曾回忆在纽维尔斯老男孩队踢球时一段尴尬:“在二线队,有一次教练让我们练习颠球,我颠了三下球就掉下来了,教练盯着我问:‘你是在颠西瓜吗?’当时我简直无地自容…… 我不是马拉多纳,但如果面前有个球门…… 1969年2月1日,巴蒂斯图塔(Gabriel Omar Batistuta)出生在阿根廷的阿拉斯内德镇,小时候酷爱打猎,在叔叔梅尔奇(一名业余球员)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足球,在读高中时,在埃耐特学校的校队小有名气,在一次地区联赛中被球探相中。在普拉滕塞队踢了2年后,被球探格里法相中,1987年18岁时正式加入纽维尔斯老男孩队,从此开始了足球生涯。 巴蒂刚出道时,并未展示出过人的天赋,他年少时体重有些超重,得了个绰号叫“科尔多”,意思是胖子。巴蒂的自传中曾记述了在纽维尔斯老男孩队踢球时一段尴尬:“在二线队,有一次教练让我们练习颠球,我颠了三下球就掉下来了,教练盯着我问:‘你是在颠西瓜吗?’当时我简直无地自容,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回答说:‘先生,我不是马拉多纳,但如果面前有个球门,你会看到我能做些什么的’。” 转机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到来,由于队内主力前锋受伤,巴蒂从二线队被调入一队,并且首次上场是在同圣洛伦索的南美解放者杯上。两队第一回合交锋,巴蒂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处子秀,第二回合再战,他的一次射门击中后卫折射入网,这是他生涯中的首个进球。从此,巴蒂开始了传奇般的职业生涯。 1989年夏天,巴蒂加盟河床,在前17场比赛中打进14球,但中途的一次主帅更迭改变了一切,1990年1月,帕萨雷拉(前阿根廷国脚,1998年任国家队主帅)成为河床新帅,他更相信自己带来的前锋,巴蒂彻底沦为替补。“到了6月,我去找帕萨雷拉,告诉了他我想离队,我记得他说:‘你可要想好了,这是河床队’,我心里想:‘去你的吧,我已想了6个月了’”(摘自巴蒂自传)1990年夏天,巴蒂转会博卡青年,主教练塔巴雷斯将他的位置从边锋改为中锋,结果收获了一名可怕的进球机器。在1991年的解放者杯上,巴蒂在对河床的客场比赛中独中两元,将对手淘汰,这是他对帕萨雷拉甜蜜的报复。 1991年美洲杯前,巴蒂入选了阿根廷国家队,在这届大赛上,他6场打进6球,以最佳射手身份帮助阿根廷夺冠。正在在本届大赛中的出色表现,令巴蒂得到了意大利俱乐部的青睐,佛罗伦萨在91年夏天将他召入队中,一个紫百合的神话就此拉开了序幕。 BATIGOL! 1991年8月24日,巴蒂第一次代表佛罗伦萨参赛,那是一场友谊赛,对手是老东家博卡青年。联赛处子秀是对尤文图斯,巴蒂替补出场。首次首发则是对热那亚,巴蒂打进了处子球。当时佛罗伦萨也经历了换帅风波,巴西人拉扎罗尼5轮联赛后下课,新帅让巴蒂坐上替补席,但1992年2月26日,巴蒂在2比0击败尤文图斯的比赛中打进1球,由此赢得了真正的信任,在头一个赛季里,巴蒂打进13球,可谓初露锋芒,也正是从那时候起,球迷们开始欢呼一个词:“BATIGOL”(巴蒂进球)! 1993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圣诞节前还排名意甲第二的佛罗伦萨队,在后半赛季突然坠入了深渊,球队经历了惨痛的溃败,赛季末时以1分的差距降级!这次打击曾让巴蒂动摇过留在佛罗伦萨的念头,要知道第二年就是世界杯年,到乙级队踢球可能会断送自己的前程。但令所有佛罗伦萨球迷感动的是,他们从巴蒂那里得到了这样一句回答:“我会留下来,我要帮助佛罗伦萨重生。” 佛罗伦萨重返甲级的旅程充满了艰辛,意大利人拉涅利接手了帅位,一开始,巴蒂和拉涅利之间有过一次误会,球队第一次训练,巴蒂就迟到了,结果遭到了训诫,不过很快两人发现彼此能够很好的合作,这是佛罗伦萨之幸。93年11月,相中巴蒂的老板马里奥-切奇-高里去世,巴蒂在葬礼上亲自为他抬棺,一种强烈信念在那一年支撑着佛罗伦萨,再加上托尔多、罗比亚蒂和巴亚诺的涌现,球队终于在1年后重返意甲。 94-95赛季,巴蒂以26球成为意甲最佳射手,并且创造了连续11轮联赛都有进球的纪录,1996年,他又为佛罗伦萨夺取了意大利杯和超级杯。在90年代的意甲赛场上,巴蒂成为了最令人畏惧的射手,他出众的摆脱能力和强劲的射门,一次次的令对手绝望。1999年,巴蒂成为了佛罗伦萨历史上进球最多的人,俱乐部甚至为他竖起了一座雕像。 2000年,31岁的巴蒂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他离开了佛罗伦萨,加盟卡佩罗的罗马队。在这个决定背后,巴蒂在自传中曾解释了几个原因。“一次进球后,我冲着电视摄像机大声喊了一句:‘依丽娜(巴蒂妻子),我爱你!’而在佛罗伦萨,人们一直在议论我背叛了依丽娜,我在球场上说那句话只是为了祈求她的原谅,这让我很不快……有一次我踢飞了一个点球,又有人说是因为我前一天刚同女演员萨布里娜上了床,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我认为现在该是改变一下环境的时候了……在输掉优胜者杯后,主教练拉涅利被解职,我感到非常失望,人们本该更爱他一些……在佛罗伦萨队效力这么多年,我还没有过一点像样的荣誉,我再次想到了离队……” 如果说巴蒂是为了冠军离开球队,那么他的宿愿在第二年就得以实现。在罗马,他成为了锋线主将,一个赛季打进了20个联赛进球。2001年6月17日,罗马在主场3比1击败帕尔马,巴蒂的愿望实现了!他打进了本队的第3球,夺取了梦寐以求的意甲冠军。在那个赛季,巴蒂对罗马的作用尤为关键,冬歇期前客场对帕尔马,罗马在0比1落后的情况下,由巴蒂打进了2个凌空垫射,2比1反败为胜,事实证明,正是那轮联赛后拉大到6分的差距,最终奠定了罗马压倒尤文图斯的优势。 阿根廷的第一杀手 1991年,巴蒂第一次入选阿根廷国家队,新帅巴西莱给了他最大的信任。在那一年的美洲杯上,阿根廷夺取冠军,巴蒂当选最佳射手。94年世界杯前,阿根廷0比5负于哥伦比亚遭遇空前危机,马拉多纳重新出山,一支新的阿根廷队得以亮相美国世界杯。 巴蒂在自传中说,1994年的阿根廷是他经历过最强大的一支。“我们拥有迭戈-马拉多纳,最初和他一起踢的几场球,我无法理解他的意图,他的思路超乎常人,有时候他一拿球,我认为他不可能传到我想要的地方,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却把球传到了对我来说再理想不过的位置,只是我没有跑而错过了机会。马拉多纳对比赛的掌握能力太强了,巴尔博也总这么说,虽然我们亲自经历过和他一起踢球的感觉,但仍有时候感到难以置信。” “我们当时拥有一支完美的队伍,我认为没有什么球队比我们更强大了,即使今天,我也这样认为。只要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彼此就明白要怎么做了,但后来我们失去了迭戈,没有了他,一切都变得困难了。”小组出线后,阿根廷2比3负于罗马尼亚,被淘汰出世界杯,巴蒂在那届大赛中4场打进4球,但他不是马拉多纳,他没能拯救阿根廷。 “在1994年世界杯之后,帕萨雷拉成了阿根廷队的新主帅,他命令队员剪去长发,雷东多为此退出了国家队。从帕萨雷拉上台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我曾经连续300天没被召入国家队。在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中,我攻入巴拉圭队一球,这使我追上了马拉多纳,成为阿根廷国家队中进球最多的球员……”1998年世界杯,巴蒂又进5球,但博格坎普的致命一击终结了阿根廷。 2002年,巴蒂最后一次参加世界杯,他在同尼日利亚的比赛中攻入致胜球,但之后球队输给英格兰,又被瑞典逼平,意外的未能从小组出线。在战平瑞典后,33岁的巴蒂在场边流下了泪水,这是一代战神留给世界杯最动人也是最后的回忆。 在阿根廷国家队,巴蒂共出场78次,打进56球,超越马拉多纳成为了为国家队进球最多的人。2005年3月14日,巴蒂正式宣布退役,战神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决定结束自己的足球生涯,我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是你们给了我如此成功的一个职业生涯。” 巴蒂斯图塔的职业生涯: 效力俱乐部:纽维尔斯老男孩(1987-89)、河床(1989-1990)、博卡青年(1990-91)、佛罗伦萨(1991-2000)、罗马(2000-02)、租借效力国际米兰(2002)、卡塔尔联赛(2003-05) 个人主要荣誉:1次意甲冠军(2001)、1次意大利杯冠军(1996)、1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1996)、2次美洲杯冠军(1991、93)、1次美洲杯最佳射手(1991)、1次意甲最佳射手(1995)。 国家队:处子秀1991年6月27日,1比1巴西;最后一战2002年6月12日世界杯1比1瑞典;共参赛78场,进56球,其中世界杯参赛12场,打进10球。 巴蒂自传节选: “6、7岁时,有一次我同奶奶一起去莱孔圭斯塔,我骑着我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而奶奶在我后边快步走着。我说:“奶奶,我以后给你买一辆吉普车,带你去城里逛逛,你就不用这样累了。”你们想象不出她回到家之后是多么高兴,她把我的许诺告诉了所有人。后来我长大之后,真的回到了家中,带上她,我们开着吉普车在城里转了一圈又一圈。那时奶奶很幸福,因为他的小孙子没有忘记诺言。 ”
马里奥·博拉蒂(Mario Ariel Bolatti ),阿根廷国家足球队队员。1985年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身高1米89,现效力于巴西足球甲级联赛的巴西国际足球俱乐部。
个人简介
姓名:马里奥·博拉蒂
现效力俱乐部:巴西国际足球俱乐部
曾效力球队:波尔图足球俱乐部,胡拉坎足球俱乐部,贝尔格拉诺竞技足球俱乐部,佛罗伦萨足球俱乐部
国家队生涯:3场/1球
职业生涯
马里奥·博拉蒂的职业生涯于2003年从阿根廷乙级球队贝尔格拉诺开始,2006年跟随球队升入阿甲,但仅仅一个赛季后,球队就从顶级联赛降级。2007年7月,博拉蒂转会葡超劲旅波尔图,但在葡萄牙期间,并没有获得很多上场机会。2009年在波尔图队友路易斯·冈萨雷斯的建议下租借加盟阿根廷飓风队。
身高1米89的马里奥·博拉蒂是阿根廷中场的强力补充,2009年8月13日博拉蒂首发代表阿根廷参加了和俄罗斯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友谊赛,完成了国家队的首秀。博拉蒂在阿根廷国内的胡拉坎效力,发挥出色,获得了09年秋季联赛的亚军。
该机为日本海军二战期间唯一一种专门研制的夜间战斗机,设计主要用于夜间高空截击,该机安装有内藏天线的截击雷达并安装红外线感应器,雷达波束测向器等完善航电设备,性能接近陆军的Ki-108秘密夜间战斗机,但该机开工太晚,1945年6月在1号样机即将试飞之时,美军B29轰炸机用燃烧弹空袭了爱知公司飞机制造厂,放在工厂试飞场停机棚里正在进行最后设备安装的电光1号样机,因停机棚被汽油弹命中,被大火烧毁了,至于2号样机在战争结束前只完成了80%
飞机资料 (夜间战斗机 电光 [ S1A1 ] )
翼 面 积:47.00m2
自 重:6,900kg
最大重量:10,180kg
设计航速:590km/h(高度8,000m)
设计航程:1,600km
设计升限:12,000m
螺 旋 桨:4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1860马力 中岛 [ 誉 ] 22型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2
乘 员:2名
武 装:30mm机炮×2,20mm机炮×4 航空炸弹 60kg×4 或 250kg×1
总完工数:无
主要型号
电光(S1A1):双座夜间战斗机,战争结束前没有样机完工
陆上戦闘机雷电尺寸小,重量轻,但对燃料和飞行员进行的装甲保护,和强大的火力配备十分突出,是一种具有重型装甲的岸基截击机,1943年才服役,大部分在本土负担拦截B29的任务,只有少量部署到了南洋,雷电的俯冲速度很快,当时美军的P38与P40等战机虽然格斗能力远不如日军0战,但美军也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克制战术对付0战,0战的水平速度与爬升速度都很高,但就是俯冲速度不行,美军利用0战这个特点,采取了俯冲攻击打了就跑的战术,这样虽然不能对0战构成很大的威胁,但0战却也无法再威胁P38与P40了,更重要的是0战的护航作用被这个战术完全抵消了,日军轰炸机躲不开P38与P40等战斗机的俯冲攻击,而0战又无法制止美军战斗机对日军轰炸机的攻击,所以日军轰炸机部队遭到严重损失
而雷电的俯冲速度很快完全可以捉住俯冲中的P38与P40这类战机,虽然雷电的格斗能力不如0战,但比P38这类飞机还是要强,P38与P40这类飞机遇到雷电那就打不赢也逃不掉,下场很惨,日军陆军也有一种叫钟馗的战斗机,也是专能克制P38与P40
雷电的产量很小,只有938架,参战时间也晚,但对美军飞行员则留下了深刻印象,雷电在南洋投入使用初期,捕获迫降过多架美军的P38与P40,但随着美军P51野马的投入,雷电就失去了优势,不过战后美军飞行员最喜欢的日军战斗机还是有雷电,因为雷电对他们的印象很深,美国有很多雷电迷
雷电截击机的优点就是速度快,装甲厚,火力强大,战争末期主要用于拦截B29,雷电由于具有重型装甲,所以与陆军的3式飞燕战机一样,都可以使用撞击战术击落B29,不过雷电的产量并不大,主要是日军没有多少飞行员愿意驾驶雷电,他们认为雷电视界小,而且驾驶舱里环境太差,又吵又热,雷电初期只生产了400多架就停产了,战争末期因日军缺乏高空截击机战斗机,为应对B29的威胁又恢复了生产,不过后期生产的雷电大部分并没能在战争结束前完成训练投入本土防空战
飞机资料 (局地战斗机 雷电 21型 [ J2M3 ] )
翼 面 积:20.00m2
自 重:2,490kg
最大重量:3,440kg
最大航速:610km/h(高度6,000m)
续航距离:约1,900km
上升限度:11,000m
螺 旋 桨: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1575马力 三菱 [ 火星 ] 23型 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20mm机枪×4 航空炸弹 60kg×2
总生产数:938架
主要型号
14试局地战斗机(J2M1):原型机型,安装[ 火星 ] 13型(最大功率1430马力)发动机
14试局地战斗机改(J2M2):原型机型,安装[ 火星 ] 改101型(后来的23型)发动机
11型(J2M2):最早的生产型,安装[ 火星 ] 23甲型(标称1575马力)发动机
21型(J2M3):武装强化型,武器为20mm机炮×4 ,防弹设备也进行了强化
21甲型(J2M3A):进一步强化火力安装99式二号四型20mm机炮,强化了炸弹承载能力
23型(J2M7):21型机体装 [ 火星 ] 26型(标称1510马力)发动机
23甲型(J2M7A):机体与21甲型相同安装[ 火星 ] 26型发动机
31型(J2M6):修改风挡与部分机体改善飞行员视野,机体进行强化。武器与21型相同
31甲型(J2M6A):31型同样的机体与座舱风挡,武器与21型相同
工厂称呼;32型(J2M4):安装具有增压涡轮的 [ 火星 ] 23丙型发动机的试验机
33型(J2M5):安装 [ 火星 ] 26甲型(标称1510马力)发动机机。高空性能强化
33甲型(J2M5A):安装与33型相同的发动机。武器与21甲型相同
三菱 J4M 极电(闪电) 局地戦闘机
极电属于日本海军X档案秘密战机,以17试局地战斗机的名义开发,设计方案有2种螺旋桨推进类型与1种喷射推进型,进行生产的是第2种螺旋桨推进型,计划于1945年初投入实战
极电能迅速爬升到12000米高度,极电的飞行速度非常迅速,螺旋桨型极电在8000米高度飞行速度可达759公里/小时,12000米高度最大速度708公里/小时,至于喷射型极电则计划要在1946年才能展开生产,极电因新式发动机的生产受东海地震影响破坏,所以迟迟无法试制出来,由于东海地震的影响,极电的生产实际被推迟了1年,进度严重落后,在战争结束前实际只开工了1架样机。
而战争结束前夕,因战局恶化生产材料紧张,日本海军决定裁掉一些开发项目,集中力量生产紫电改等几种主力战斗机以及自杀飞机,J4M1因性能用途与18式局地战斗机J7W1近似,为节约生产开发资源,两者必需裁掉1个,而海军看中了火力更强大的J7W1,J4M1则在试飞阶段被海军下令终止开发,因此战争结束前J4M1未能投入使用,战争结束时极电样机被日本完全破坏
飞机资料 (局地战斗机 极电(闪电)[ J4M1 ] )
翼 面 积:22.00m2
自 重:已不明
最大重量:4,400kg
设计航速:759km/h
续航时间:2.2h
上升限度:12,000m
螺 旋 桨:6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1650马力 三菱HA43-41型 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30mm机炮×1,20mm机炮×2 航空炸弹 60kg×2
总生产数:1架样机
主要型号
局地战机极电(J4M1):唯一试制原型机,战争结束前夕才开始试飞,在样机试飞阶段即被中止开发,战败后样机被销毁
中岛 J5N 天雷 局地戦闘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战局朝不利日本的方向发展,日本海军认为有必要研制一种以拦截重轰炸机为目的,具有重型火力和很大高空速度的重型截击战斗机,用来对付美军的重型轰炸机。于是海军在1943年1月对中岛公司下了一份重型截击战斗机研制计划书,要求这种重型截击战斗机必须有667公里/小时的高空飞行速度,安装2具30mm机炮与2具20mm机炮,要在驾驶舱与油箱等要害部位安装重型装甲,并要求首架样机在1944年7月以前试飞,而且海军指定了 [ 誉 ] 21型发动机为该机的发动机。海军指定发动机这一点十分愚蠢,中岛公司当时正忙着为陆军试制Ki84疾风战斗机等一大堆飞机,能分出来为海军研制重型截击战斗机的研制能量有限,而海军又指定了功率不很大的发动机,这样就使海军这种重型截击战斗机的研制变的十分困难,中岛公司把为海军研制的这个重型截击战斗机称做试制J5N1局地战机
研制过程中,中岛的研制人员发觉海军指定的 [ 誉 ] 21型发动机功率不够,不可能让J5N1达到667公里/小时的高空速度,多次提出更换大功率发动机的请求,但海军认为现有的其他大功率发动机比较重尺寸比较大,而 [ 誉 ] 却比较轻,比较小,虽然目前功率还不够大,但还有很大的功率提升空间,所以坚持使用 [ 誉 ],不过最大速度方面,海军做了让步,不再要求用 [ 誉 ] 21型发动机也能达到667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但指出J5N1应该有很好的空气动力性能,飞行阻力要小,这样一旦 [ 誉 ] 的功率得到提高,J5N1就可以达到667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投产了
为此中岛公司尽一且可能的降低飞机的空气阻力,机首被设计成很尖锐的形状,座舱为高度流线的气泡座舱,机翼为层流翼高速翼型,随后海军又要求J5N1应有安装截击雷达的双座型号,可用于夜间截击,于是中岛公司就又设计了双座的J5N1,双座J5N1取消了单座J5N1的气泡座舱,换了一种也很流线的风挡
J5N1设计完毕后开始试制,试制中途,日军月光夜间战斗机安装倾斜炮获得重大实战成功的消息传来,于是试制中的J5N1又紧急追加安装了倾斜炮
J5N1试飞后自然达不到667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要求,不过其他性能都达到或超过了海军要求,飞机的火力与格斗控制能力都很优秀,海军对J5N1给了天雷局地战机的称呼,不过并未立即批量生产,而是等待大功率的 [ 誉 ] 42发动机投产后再大量投产天雷,安装 [ 誉 ] 42发动机就可以让天雷达到670-690公里/小时的高速度,不过当年年底,东海地震爆发,日本在名古屋用于生产新式发动机的厂房设施被摧毁,天雷就失去了再次投产的条件,一直到战争结束,天雷也没有投产,只有6架样机,其中1号-4号样机是单座截击机,5号与6号样机是双座夜间截击机,没有实战记录
飞机资料 (局地战斗机 天雷 [ J5N1 ] )
翼 面 积:32.00m2
自 重:5,000(单座)~5,390kg(双座)
最大重量:7,200~7,300kg
最大航速:597km/h(高度5,600m)
续航距离:1,482~2,740km
上升限度:11,300m
螺 旋 桨:4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标称1800马力 中岛 [ 誉 ] 21型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2
乘 员:1名(也有双座型)
武 装:30mm机炮×2,20mm机炮×2 ,30mm上方倾斜机炮×2
总生产数:6架
主要型号
天雷(J5N1):原型试制机,1-4号机为单座,5-6号机为双座型,战后没发现有实战使用记录
川西 J6K 阵风 陆上戦闘机
战争末期海军的一种高性能岸基战斗机,这种战斗机设计用于护航空战,掩护岸基轰炸机用途,但设计完成太晚,由于设计完成时川西公司正忙着紧急生产紫电改,海军又下令延缓不必要的飞机设计与生产,所以J6K1的生产进度缓慢,在首机还没试飞时就战争结束了
阵风的设计速度为685km/h(高度10000m),最大实用飞行高度13600m,具有良好的装甲,采用层流翼设计,安装自动空战襟翼,中低空空战性能至少相当紫电改,高空性能则非常优越,也很合适用来拦截B29
飞机资料 (陆上战斗机 阵风 [ J6K1 ] )
翼 面 积:26.00m2
自 重:3,500kg
最大重量:4,373kg
设计航速:685km/h(高度10,000m)
飞行时间:约5小时
设计升限:13,600m
螺 旋 桨:4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2200马力 中岛 [ 誉 ] 42型 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20mm机炮×4 或 30mm机炮×2,13mm机枪×2
总生产数:1架样机
主要型号
阵风(J6K1):唯一样机,战争结束时还没安装武器也没来得及试飞
九州 J7W 震电 局地戦闘机
震电属于日本海军X档案秘密战机,这种战斗机是为攻击B29紧急研制的高性能秘密战机,可以迅速爬高到12000米高度,采用鸭式布局,推力式螺旋桨驱动,火力与装甲都非常强大,飞行速度极快,可以轻易的击落美军B29轰炸机,当时美军没有战斗机可以对震电构成威胁,这种飞机机身两侧开有吸气式进气道,飞的速度越快,发动机进气效率越高,所以无需增压涡轮也能使发动机在高空获得足够的进气,特别合适安装喷射发动机,但研制太晚,加上东海地震对震电使用的三菱新式发动机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推迟了震电的生产,所以震电计划是1946年才大量装备部队,但战争1945年8月就结束了,此时日军的震电只有2架,其中只有1架交付部队,战争结束时正在训练中,另1架则在一次试飞结束着陆时因接地仰角过大,螺旋桨击中跑道破损,战争结束时还在修理中,所以震电并未对美军B29实施打击
东海地震推迟了震电的生产,不然大量震电服役,美军对日本发动的B29空袭就会遭到灾难性的失败,震电有喷射型,火箭型与活塞型3种,战争结束前服役的是活塞型,高空最大持续平飞速度达750公里/小时,火力非常强大装4门30mm机关炮,并采用了弹链供弹,携弹量很大,这种飞机速度快,机动性好,不受当时美军的战斗机威胁,只要有一定数量投入使用就会对美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毁灭性打击,是公认的二战时期对B29最具威胁性的战斗机
震电,极电,烈风这3型战斗机都是日本海军准备用来重新夺回太平洋制空权的战斗机,但受东海地震影响都没有如期投入使用,都要等到1946年才能形成战斗力
飞机资料 (局地战斗机 震电 [ J7W1 ] )
翼 面 积 : 20.50m2
自 重 : 3,465kg
最大重量 : 5,228kg
最大航速 : 750km/h(高度8,700m)
续航距离 :1,000~2,000km
上升限度 : 12,000m
螺 旋 桨 : 6叶定速螺旋桨
发 动 机 : 标称2130马力 三菱 HA43-41型(MK9D)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 ×1
乘 员 : 1名
武 装 : 30mm机炮×4 航空炸弹60kg× 4
总生产数 :2架完成
主要型号
震电(J7W1):原型机,战争期间完成2架
三菱 J8M 秋水 局地戦闘机
秋水局地战机是1944年7月,根据从事日德秘密联络任务的海军伊29号潜艇,从德国带回的ME163火箭截击机机体图纸与简单说明资料,进行试制生产的火箭截击机,原打算大量制造用于拦截美军轰炸机,海军还给予了火箭截击机秋水这个名称,交给三菱公司进行试制,但另1艘运输ME163详细技术资料以及发动机实物的潜艇被盟军击沉了,日本只得根据些照片与简易说明书,自行研制火箭发动机
但根据德国空军的实战经验,发觉这种火箭飞机续航时间太短,盟军轰炸机只要不正面通过部署火箭截击机的机场上空,就可以避免遭到火箭截击机的拦截,用火箭截击机追击盟军轰炸机因续航时间太短的问题,通常是追不上的。此外日军的技术人员认为,秋水要对付的美军的B29轰炸机飞行高度更高,速度更快,日军研制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比ME163的火箭发动机还短一些,秋水爬到B29的飞行高度就已经把燃料基本消耗光了,截击半径实在是有限,很难承担截击B29的任务,三菱公司经过几次改进火箭发动机,虽然火箭工作时间有l较大提高,但经过计算日军还是认为难以有效拦截B29,所以秋水生产出来也意义不大,于是日军海军放弃了试制这种火箭截击机,但陆军认为如果在本土合理的部署秋水基地,还是可以起到防空作用的,因此陆军加了进来继续支持秋水的研制
不过随着战局恶化在菲律宾海战时期,日本海军正式采用了航空自杀攻击战术,这使海军再次支持秋水的研制,当时日本海军开始生产火箭发动机的樱花弹,而且还准备制造其他的喷射型与火箭型自杀飞机,而飞翼型的秋水毫无疑问比同样使用火箭发动机的樱花弹有更大的航程,可以自行起飞攻击靠近日本海岸的敌舰,于是秋水的试制又被海军重新重视起来,而且因地震造成的破坏,日军本土防空急需的很多新式飞机无法投产,秋水则生产简单,说不定碰运气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空作用,于是1945年初,海军与陆军都加大了投入,秋水的试制工作在三菱公司紧急展开,1945年7月,安装新火箭发动机的秋水首次试飞成功,但不久1架秋水样机在试飞中出现发动机故障破损,但日军找出原因是试飞前助推火箭的装填角度出现失误,并无技术上的原因,于是在1945年8月下令,秋水立即投产,并要求在1946年1月达到月产1000架的生产能力,大部分为海军用于本土决战的自杀攻击机,一部分安装30mm机炮并携带空对空火箭为海军与陆军的截击机,用于在截击B29的防空战中碰运气,除此以外三菱还在试制安装喷射发动机的秋水教练机与自杀特攻机,但8月15日战争就结束了,秋水的生产停止,战争结束时秋水只有2架火箭型样机制造完成,此外还有用于训练秋水飞行员的50多架无动力秋水型滑翔飞翼,编号MXY8被称做秋草
日军判断美军登陆日本本土的战役,最早也要到1946年4月以后才能发动,由于火箭飞机与脉冲发动机飞机,生产简单,无需大型工厂就可以制造,甚至可以手工制造,而且机体可以大量使用木材制造,不消耗昂贵金属材料,更重要的是这类飞机速度快,而且雷达反射面积小,最合适用于自杀攻击,所以战争末期日本海军决定把火箭自杀机与脉冲发动机自杀机做为重点制造,预计1945年10月以后,大规模的火箭飞机脉冲发动机飞机全民制造工程就能展开,日本在山区大量设置生产这类自杀飞机的小作坊,打算在美军发动登陆战后,用20000架以上的特制自杀飞机配合10000多架常规飞机轰轰烈烈的迎击美军。不过美军并没有登陆日本本土战争就在1945年8月15日结束了,所以日军大规模的自杀机生产与自杀机攻击并没有来得及展开
飞机资料 (局地战斗机 秋水 [ J8M1 ] )
翼 面 积:17.73m2
自 重:1,505kg
最大重量:3,000kg
最大航速:800km/h(高度10,000m)
飞行时间:爬升到1万m高度后3分钟强
上升限度:12,000m
螺 旋 桨:无
发 动 机:推力1500kg KR-10 [ 特吕2号 ] 液态火箭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30mm机炮 × 2
总生产数:2架
主要型号
秋水(J8M1):海军的编号
秋水(Ki200):陆军的编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