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⑴第2节:自请谴归
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多才多艺,知书达礼,富有教养;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说明勤劳能干;③“大人故嫌迟”这—“故”字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④兰芝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⑤这一节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第9节:兰芝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③打扮时“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④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10节:拜母别姑
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倔强
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
(4)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5)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6)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只是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见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
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4、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望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古代十大女诗人如下:
一:蔡文姬——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二:苏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苏惠,字若兰,武功人,生于公元357年。若兰容貌秀丽,举止娴雅。她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琴棋书画的神韵,全被她运用到了织锦之中。
三:谢道韫——时见林泉飞白石;还思柳絮散清芬。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四:左芬——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左芬,西晋女文学家,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据出土墓志,字兰芝,芬应作_,我国较早的女诗人之一。少好学,善作文。为武帝妃嫔。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
五:鲍令晖——容华一朝尽,情余心不变。鲍令晖生活在公元420年,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其出身贫寒,但能诗文。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箸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
六:薛涛——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七: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八:班婕妤——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2年),名不详,楼烦人,西汉女作家,汉成帝嫔妃。班氏为班况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仅《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亦称团扇歌)》三篇。
九:朱淑真——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十:秋瑾——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班婕妤: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名字不详,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祖姑。汉成帝的婕妤。她是才辩超群的女才子。成为婕妤后,大受成帝的宠幸,但她颇能自重。有一次,成帝要乘车外出到后庭游玩,他特意空着一个重要位置,想同班婕妤坐在一块。她推辞说:“我见过古画,历来贤圣之君总有名臣在侧边,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国之君才有宠姬陪伴左右。而今你我同坐一车,岂不是同三代末主相似么?”她的辩才与胆识可见一斑。成帝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只好取消了原来的念头。皇太后听说此事,高兴地赞叹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她有《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等诗赋流传至今。
蔡琰: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幼年时的一天夜里,她父亲正在弹琴,琴弦忽然断了。文姬在一旁听后,凭着声音,立即判断说:“断了第二根弦。”蔡邕以为她只不过是偶然说对了,便故意弄断另一根弦,再来考问她。文姬果断地回答说:“是第四根弦。”果真说得一点都不错。父亲这才相信她真的能辨琴音。不幸的是,文姬一生道路坎坷不平。幼年时跟随父亲亡命在外。十六岁时嫁给河东人卫仲道,不到一年,丈夫便死了,没有生育儿女。董卓擅权时,被乱军掠走,流落到南匈奴,与左贤王成亲,生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才被曹操派使者赎回。归汉之后,她由曹操做主,改嫁给屯田都尉董祀。靠记忆将父亲传授给她的诗文名著四百多篇缮写出来,受到曹操称赞。自己独立创作的诗歌名作有五言诗歌《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左芬:西晋文学家,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大诗人左思的妹妹。晋武帝听说她很有文采,纳为妃嫔。代表作有诗歌《感离诗》《啄木鸟》等。
苏惠:我国回文诗的首创者。十六国时期前秦武功(今陕西)人。其父苏道质为陈留令。她知识精明,仪容秀丽,谦虚有礼,不求显扬。十六岁嫁给秦周刺史窦滔,很受敬重。窦滔能文能武,被苻坚委以大任,政绩斐然。窦滔有一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苻坚南下攻打江南时,窦滔被任命为安南将军,他与宠姬一起南下。苏惠思念丈夫,在织锦上刺刻回文诗《回文璇玑图诗》,差人送给丈夫。丈夫看后,觉得悔恨交加,于是遣回赵阳台,夫妻重归于好。
谢道韫:提起谢道韫,我们会想到“咏絮才女”这个词语。这个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是王献之的妻子,即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谢道韫从小好学,聪慧善辩。她十二岁的寒食节,谢安在家中把儿女子侄们召集在一起,谈诗论文。忽然,大雪骤至,谢安欣然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不假思索地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喜出望外。从此,这一联名句广为人们传诵,“咏絮才”一词也安然落于谢道韫头上。她的诗歌代表作有《登山》拟嵇中散咏松》等。
鲍令晖:南朝宋代女文学家,东海(山东苍山)人,是刘宋杰出诗人鲍照之妹。代表作有诗歌《拟青青河边草》《拟客从何方来》等,是爱情诗的写作高手。
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中唐著名的“女中诗豪”,女道士。她姿容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采。五六岁时,父亲抱着她漫步庭院,她作《咏蔷薇》诗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恼怒地说:“此必为失行妇也。”蔷薇枝藤柔软,该架时未架,便会倒伏在地,乱爬乱窜。长大后,她出家为女道士,与许多诗人文士交游。有《李季兰集》存世。她与鱼玄机、薛涛、刘采春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本是长安良家女子,自幼随父亲薛郧流离于蜀中,后来沦落为歌妓。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父亲指着庭院中井边一株梧桐说:“庭除一古桐,耸杆入云中。”他要薛涛续成一首完整的诗。薛涛应声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怅然许久,叹息不已。长大后,她与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张籍、刘禹锡、张祜等二三十个男性交往甚密。有《薛涛集》流传于世。
李清照:一代文宗,女中豪杰。在两宋文坛上独树一帜,完全能够与第一流作家抗衡,自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流传广泛。(事例为大家熟悉,这里略去)。
朱淑真:又名朱淑贞。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是继李清照之后的一位卓有成效的女作家,浙江钱塘(杭州)人,自号幽栖居士。今传词集《断肠集》。
铺陈手法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就是诗经中的“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例如: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多处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学裁衣,+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练而有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
白话译文: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 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
扩展资料:
铺陈的使用方法: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传说在汉末的时候,有一个郡,大约在今安徽潜山一带。郡府中有一个小吏叫焦仲卿,他有一妻——刘兰芝。两人甚是恩爱。苦于焦母的百般拆散,最终被迫娘家。没想到兄弟逼兰芝改嫁。仲卿得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无奈之下,他们怀着遗憾和愤怒相约而死。从而造成中国最伟大的爱情悲剧。
第一回
婆媳难处 兰芝诉苦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兰芝为人妻已有二三年了,但她与焦母的关系却越来越恶劣。兰芝常为之苦闷不已。她常自问:难道这是我的错。这并不是她的错,她算得上贤淑:十三岁时,学会了织白绢,几年后,她已成为当时标准的**。虽然仲卿对她不错,但焦母把她看作眼中钉、肉中剌。
有一次,焦母对兰芝怒诉:“你织布太慢了,一天才三匹。”然后气愤愤地往外去。兰芝只低头不语,但她心里满是怨恨。她只有对他的丈夫投诉:你家的媳妇难做啊?你妈要我回到娘家。仲卿听后,犹豫了一会儿说:“还是先让我劝劝我的母亲吧!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仲卿求母母不从,兰芝回家家不容。
第二天一大清早,仲卿便来到母亲床边跪下。直到母亲醒来,他才问候道:“母亲,怎么这么早就醒了。”焦母坐了一会儿,才慢慢吞吞地问:“一大早的,有什么事呀?”仲卿回答道:“所说您要兰芝回娘家去,她为妻多年,无论对您和我的照顾,都是无微不至的。我因此而无此高兴。 要是一定要让她离开,那我就不复娶了。”话音未落,焦母便怒发冲冠,往床上猛地一敲,历声道:“你竟敢为那贱妇说话,儿子啊!我已替你找到了一个比那妾更贤惠的姑娘啦!你就等着吧!然后便躺下小睡了。仲卿无奈之下只有作别母亲,忧心忡忡地离去了。
眼看就要与夫离别,兰芝只有眷恋与不舍。
这一天,仲卿把兰芝送到了兰芝家附近。兰芝道:“送君千里,终归一别,你还是回去吧!仲卿向前拉住兰芝的手,大声喊: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如妇绝!I Love you于是两个紧紧拥抱,泣不成声,《泰坦尼克号》中的男女妨角也难以比得上这惊天动地的哭声,整个世界顿时哀伤起来。
回到家后,兄弟对兰芝的归来而嫌弃不已。
兰芝每天独自在房内,感到: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乌殷勤为探看。
而远隔一方的仲卿亦然。
不久,兄弟便逼兰芝改嫁,但她誓死不从。仲卿也得知此事。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兰芝仲卿相约死,化作鸳鸯比翼飞。
得知这恶噩时,仲卿心痛如绞。他概叹:连妻子但不能保护,何之为大大夫?想到当初的软弱,他惭愧万分。他再次与兰芝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当天,和往常一样,兰芝独自在房。一会儿,窗外便传来马的嘶叫声,是那样的悲切。兰芝很快便想到了阔别的丈夫,推开门往外走。
在一颗大树下,他们的视线碰上了。他们都消瘦了,眼里带着泪水,这几步却像一道深沟,把他们分离,当深沟被填补时,他们便走向对方。但他们没有哭出来,只是脉脉地看着对方。因为他们想记住对方的样子,怕这一瞬会永恒地消失。
半天后,他们才说出第一句话:为什么会这样?一番思索后,兰芝说:“既不能与君一起,活着意义何存!”仲卿说:“既你要赴黄泉,我愿永远陪伴着你。”
不久,兰芝赴池,仲卿挂枝,皆赴黄泉。
世人无不惋惜,难道这留下的仅仅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