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申虹路。上海千亿美整形医院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申虹路,主要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化妆品零售,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健康咨询服务等,前往可以乘坐189路或者虹桥商务区1路在申虹路淮虹路公交站下车。
在 上一篇 ,我们对升级版“限塑令”的出台背景及影响做了分析和展望,并对可降解塑料几种产品优劣做了介绍,认为在政策推动下,行业需求将迎来爆发!
在本文,我们将具体就外卖餐盒、网购包装袋等几大场景下的可降解塑料的市场空间做一下推算,并结合国内行业发展及企业布局情况,进一步追寻“限塑令”政策影响下的市场机会!
01
新“限塑令”划定时间表
千亿替代市场正形成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以及“懒人经济”的快速兴起,使得网购、外卖等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对应的外卖餐盒、网购包装袋、塑料袋的用量都出现激增,而这些废弃后的塑料制品就成了新的“白色污染”源。
随着全球对改善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各国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污染问题,陆续出台或完善自身“限塑”政策,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被认为是根治“白色污染”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今年1月,我国在2007年“限塑令”基础上推出升级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相比较2007年的“限塑令”,新版“限塑令”在塑料制品制造和使用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提出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快递、外卖等禁用或限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此外,违规企业也将被列入失信记录。
新版“限塑令”将分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
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对于塑料制品的使用,意见分别从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四方面做出规范,并划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针对不可降解塑料袋:
针对快递塑料包装:
针对一次性塑料餐具:
当前,除了我们最常用的塑料袋之外,快递、农膜、外卖也都是一次性塑料的需求大户,仅这三大应用领域,全国每年就可产生接近500万吨的塑料垃圾,未来可降解塑料替代空间广阔。
就快递领域来看,受益于网上购物的普及,自2014年以来,我国快递行业务量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业务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总和,约占全球的一半。
其中,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5071亿件、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胶带约430亿米。据此估算,2018年全国快递业产生塑料垃圾约80万吨。
到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630亿件,同比增长24%。照同比例增长速度测算,2019年全国快递业产生塑料垃圾可达约99万吨。
在2016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网络宣布联合32家中国及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绿动计划”,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
我们再结合升级版“限塑令”针对快递塑料包装的限塑时间表,到2022年,我们将有不少于40万吨的可降解塑料替代需求,到2025年,仅快递领域可降解塑料需求就会超过100万吨。
就地膜领域来看,地膜在农业种植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地膜的推广以及普及,近年来各地的地膜使用量都在不断增加,使用量已多年稳定在240万吨之上。
就外卖餐盒来看,2018年我国外卖订单达1096亿单,而据环保组织“自然大学”调研发现,每份外卖平均消耗33个餐盒,大约产生160g塑料。据此推算,2018年我国外卖业消耗一次性餐具塑料超过175万吨。
那么,按照2018年统计数据进行估算,仅快递、农膜、外卖三大领域,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空间就接近500万吨。我们再按照平均每吨2万元的中位数测算,对应的市场空间则可达千亿元!
02
国内已实现技术突破
龙头将深度受益
受全球“限塑”、“禁塑”法令影响,近年来,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持续稳步增长。
根据IHSMarkit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为36万吨,2023年将增长至5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5%。
从消费市场地域构成看,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推动可降解塑料的发展,所以,目前可降解塑料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欧美,西欧占到全球可降解塑料消费市场的一半。
同时,欧美地区也成为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如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
而得益于其“限塑”、“禁塑”政策的实施,这些区域的Nature Works、Danimer Scientific、BASF、Mater-Biopolymer等企业都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可降解塑料龙头。
今年年初,我国发布了升级版“限塑令”,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快递、外卖等禁用或限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提出明确的时间表,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推广普及的进程将加快,未来,我国有望成为可降解塑料市场增速最快的国家。
从构成来看,可降解塑料产品目前主要分为淀粉基塑料、PLA(聚乳酸)、PBS(包括PBSA、PBAT等)、PHAs四大类。其中,PLA(聚乳酸)是目前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降解塑料。
目前,全球PLA产能超过50万吨/年,其中,美国Nature Works公司年产能达15万吨,约占据全球30%的聚乳酸产能。而聚乳酸的生产在我国仍属起步阶段。
由于PBS上游原料PTA、己二酸等在我国产能富余,凭借成本以及性能上的优势,PBS类聚酯中的PBAT在全球发展更快,应用规模更大。
PBAT热稳定性好、力学性能优良,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盒、药品盒、餐具、一次性医疗用品、农用薄膜等领域。
在我国,PBAT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更容易产业化,目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新疆蓝山屯河聚酯公司等单位,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BAT生产工艺包及相关专利技术。
目前,在A股上市公司中,金发 科技 、瑞丰高材、亿帆医药、金明精机等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相关技术储备,部分企业已经成功投产并顺利推向市场,未来将成为我国升级版“限塑令”落实的第一批受益者。
金发 科技 :公司是亚洲唯一完整掌握聚合、改性及终端应用核心技术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可降解塑料销量全球前五、亚洲第一。
公司已经掌握了多种(PBSA、PBAT等)多种石油基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能力,珠海PBSA可降解塑料项目已于201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品已经获得欧盟认可,持续出口欧美地区。
从产能来看,目前公司可降解塑料以PBSA、PBAT为主,合计产能约6万吨。在欧洲多地禁塑及国内限塑开始进一步推行的大背景下,公司可降解塑料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
瑞丰高材 :公司下属研究中心通过自主研发及技术合作,不仅掌握了相关技术,且目前已经顺利通过中试,生产的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性能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月16日晚,公司公告称,公司拟投资不超过32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5个月,预计2021年6月底前竣工投产。项目投产后有利于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齐翔腾达 :公司拥有年产15万吨PBS产线,属于第三代全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可以用于制作包装材料、餐饮用具、卫生用品以及地膜等一次性用品。
亿帆医药 :作为全球泛酸钙龙头,公司产能达8000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近年来,公司在可降解生物材料领域也在加快布局,其中其全资子公司杭州鑫富在建2万吨可降解塑料产能(包括PBAT、PBSA,已投产1万吨),不过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较小。
金明精机 :公司是我国专业薄膜装备走出国门的品牌代表之一,产品出口至日本、以色列、俄罗斯、中欧、中东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已成功研制出可降解农用薄膜生产装备等产品,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随着国内可降解塑料项目密集建设期的到来,公司作为可降解塑料上游设备提供商,可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可降解塑料# #金发 科技 # #瑞丰高材# #齐翔腾达# #亿帆医药002019# #金明精机#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参考资料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个股仅作为研究分析使用,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均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请牢记投资有风险,风险且自担。
所谓“盲盒”,就是不透明的盒子中,装着表情呆萌、设计时尚的人偶玩具或动漫剧中卡通形象,只有拆开包装后,才知道自己抽到的是哪一款玩偶。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除了人生,盲盒也是这样”。
盲盒“硬件”够硬,换句话说就是盒子里的玩具够“硬核”,这也是盲盒吸引人最重要的原因。很多盲盒中的玩具制作精美,设计直戳人心,激起各种少女少年心,让一票女孩男孩趋之若鹜。
盲盒的玩法,顾名思义就在看不见的盒子里装着各种款式新颖,样式多样的可爱玩偶手办,但盒子上没有任何标注提示,完全看购买者的运气来决定,盲盒主要乐趣就在于不确定性的惊喜。 不确定性的刺激感,面对未知的东西,人们总会有一种期待,里面的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追求的是开盒一瞬间的心情。
不管是盲盒,还是游戏抽卡、小时候方便面里的纸牌、淘宝上的“福袋”,都是商家的套路。有时候,不确定的奖励更容易让人上瘾,因为人总是会高估自己抽到好东西的概率。所以,遇到类似的东西,一定要提高警惕,商家为了研究消费者心理,掏空钱包,可是下了大功夫的。
但对待烧钱的爱好,还是应当保持理智。我们可以为快乐买单,但不该为冲动买单。即便是喜欢的事物,也应该有不能突破的底线。任何爱好都应当以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存在的前提,如果我们不是去享受它,反而被它左右,那么这样的爱好不要也罢!
拆盒一时爽,雷款火葬场。看着一桌子花花绿绿的娃,让人忍不住怀念起,小时候干脆面水浒卡的单纯、美好,和便宜。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含苯乙基间苯二酚(行业内代称‘377’)美白成分并宣称其美白亮肤的产品不能以普通化妆品形式备案”的消息确定后,一大批含“377”的在售产品被下架,相关企业也陆续撤回以普通化妆品形式备案的新品。含“377”成分的化妆品究竟该怎么用?红没药醇等其他含美白成分的原料是否也会步“377”的后尘?
“377”成分不能用了吗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润百颜、百植萃、John Jeff官方旗舰店等品牌紧急下架了标注为“含‘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的相关产品。一位化妆品配方工程师向中国商报记者提供了《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显示,全国各省级药监局需在12月20日前将备案产品配方中添加了“377”的产品查处进展情况上报。“含‘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都面临下架的命运,相关产品必须按照特殊化妆品注册,就是我们常说的‘办特证’。”该化妆品配方工程师表示。
“377”一直是很受化妆品企业欢迎的美白成分。“377”是化妆品原料“苯乙基间苯二酚”的俗称,主要功效是美白护肤、抑制黑色素的形成。201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该成分作为化妆品原材料使用,使用限量为05%。
值得关注的是,“377”成分并非不能使用,只是需要“办特证”。山东省药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企业备案含“377”成分,就意味着该备案产品具有美白功效,这就需要企业为该产品出具功效评价的相关报告,按照新原料注册、备案要求申请注册特殊化妆品。而目前查处的含“377”成分的化妆品都是没有“办特证”的普通化妆品。
以特殊化妆品形式备案的产品仍可使用“377”成分。中国商报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发现,国产化妆品注册信息中,含“377”成分的化妆品达80种,进口化妆品的注册信息则更多。另外,欧莱雅光子瓶精华、兰蔻塑颜霜、城野医生377精华面霜、伊丽莎白雅顿橘灿精华等添加“377”成分并以特殊化妆品注册的产品仍在上架销售。欧莱雅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因其旗下产品均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了注册备案,所以未受到此次“377”事件的影响。
“377”成分需严格按特殊化妆品注册备案
在今年1月及5月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显示,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宣称具有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功效的化妆品,以及宣称其他新功效的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需要按照新原料注册、备案要求完成注册或者备案。根据上述规定,含“377”成分的化妆品应该归为特殊化妆品。
“企业以普通化妆品的形式备案是为了缩短备案时间。”上述化妆品配方工程师坦言,“377”成分的安全性是经过实验的、可靠的。但是注册特殊化妆品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进行功效评价又需要人体试验,动辄就是几十万元的费用。因此,部分企业为了让产品能先上架销售,会避开特殊化妆品注册的形式。
目前,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润百颜菁透焕亮次抛原液、百植萃377莹亮舒润面膜、John Jeff377烟酰胺多维焕亮精华液、毕生之研高光精华乳、德玛润亮颜光感精华PURID沁透光感精华露、TJE377精华液、卓姿泉377VC原液等以“377”成分为宣传特色的产品均已下架、停售。经查询,上述产品在国家药监局官网的备案记录均为普通化妆品。记者致电询问了润百颜、百植萃相关产品的后续处理问题,对方均表示,后续相关产品的处理方式还未明确,不排除重新备案后再上架销售的可能。
从事消费品测试、检验的Intertek集团的一位技术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377”成分添加进化妆品中的限量是05%,确实存在有从业者为了逐利而过量添加或者少添加的情况,前者会增加产品对人体皮肤的刺激性,后者则属于夸大产品功效。以特殊化妆品形式备案,由第三方机构证明化妆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既方便相关部门查证,也能令产品在功效方面有证可依。
从业环境越来越严
“听到‘377’被叫停的消息感觉,像是受到‘当头一棒’。”一位国产初创化妆品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除了在售产品需要撤回外,红没药醇、烟酰胺、VC、传明酸、熊果苷等成分也都有美白功效,这些成分以后能不能用于普通化妆品、要怎么用,尚不清楚。
另外,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众多美白成分或步“377”后尘,未来或也将只用于特殊化妆品。德之馨大中华区销售及市场总监劳树权公开表示,“388”和“399”是德之馨在“377”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的美白产品。这两款产品中均含有“377”。建议企业关注最新的法规,合法合规地使用具有美白功效的成分。
“377”成分被禁止使用于普通化妆品后,有消息称,另一热门的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原料红没药醇也将被禁止使用在普通化妆品中。据中国商报记者查询,国内外知名品牌旗下均有使用红没药醇成分的化妆品产品,其中销量较高的雅诗兰黛小棕瓶、珀莱雅肌源修护优效精华液、薇诺娜舒敏保湿洁面乳、毕生之研缓释维稳打底精华、百植萃舒缓修红亮颜精华、科颜氏金盏花精华水活面霜、逐本森韵植萃滢透洁颜油等产品目前均未以特殊化妆品形式备案。若红没药醇步“377”后尘,上述产品或需重新备案。珀莱雅研发总监蒋丽表示,目前红没药醇不会被禁止在普通化妆品中使用,即使国家未来推出美白成分清单,也会留给行业一段过渡期。而且传闻的真实性有待考察。
上述初创化妆品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若红没药醇等相关成分也被禁止了,作为实力不够强的国产初创品牌,他们没有太多的资金和时间支撑去完成功效评价报告,所以只能更换化妆品配方,那么此前产品的研发投入、备案费用也相当于打了水漂,需要全部推翻重来。
其他美白成分会步“377”的后尘吗?上述山东省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化妆品原材料能否使用及具体的使用范围都会以文件的形式在网站公开。注册特殊化妆品后,相关原材料仍能以合法正规的方式使用。
功效护肤赛道要拿事实说话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申请特殊化妆品注册或者进行普通化妆品备案的,应当依据规范的要求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进行评价,并在国家药监局指定的专门网站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这也被化妆品行业认为是开启“功效护肤时代”的信号。
相比其他品类,今年功效护肤赛道的选手们更“吸金”。信息咨询机构欧睿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国内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占护肤品市场的229%。从今年年初至今,投资者多聚焦在功效护肤赛道。主打抗初老的优时颜于今年六月获红杉资本亿元投资;主打植物 科技 护肤的国货护肤品牌AOEO获过亿元A轮融资;主打修护的溪木源获六轮融资,总额已超过5亿元。
这次的“377”事件,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在提醒化妆品企业合理合规地进行功效宣传。美妆营销从业人士孔思瀚则表示,含“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下架,也是给化妆品行业敲响警钟。化妆品行业的新规下发后,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功效评价,在宣传上去掉了“美白”“祛斑”等字眼,但是利用宣传“377”等成分变相向消费者传递功效信息。“只要想做美白等功效产品,就只能先完成功效评价,只有拿事实说话,才能保证消费者在未来买到的产品都是真正有效果的产品。”
天勤品牌咨询CEO罗文琴表示,长期来讲,对相关产品的审批更为严格是利好整个行业的,会把一些不重视研发的小规模企业从这个行业里筛出去,也就给了一些优质的企业更好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