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唐代女子如何化妆

古代历史上唐代女子如何化妆,第1张

唐代诗人元稹在《恨妆成》里,大致将女子化妆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化面靥、贴花钿、描斜红、点口脂。

敷铅粉,相当于现在的“打粉底”。唐代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就这么来的。

但铅粉毕竟是重金属,长期使用的话会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变黄脸婆。可这不仅吓不跑爱美的女性,她们还会在铅粉里掺入西域香料,叫“迎蝶粉”,幻想吸引蝴蝶环绕,像《还珠格格》的香妃一样……

除了美白,唐代还盛行“抹红”,即敷面之后用手晕开胭脂,涂在两颊,浓的叫“酒晕妆”,淡的是“桃花妆”,显得气色十分红润。

据说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汗都是红色的。但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王建在《宫词》中曾描写过一个宫女,卸妆时就跟擦泥一样,洗完之后,盆里的水就像红色泥浆。

唐代女子不画眼妆,但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是“七情之虹”,是一张脸最传神的地方。

唐朝早期流行“蛾眉”,又叫桂叶眉,画的时候要先将原来的眉毛剃掉,再用笔沾上黛粉描眉。为了显得不那么呆板,妇女们还会将边缘的颜色轻轻地向外晕散,叫“晕眉”,手法非常讲究。

唐玄宗时,又开始流行起细长的“柳眉”。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月牙般细长的柳眉能把人衬得温婉又不失大气,很符合盛唐雍容的审美。

在酒窝处点上两点,像美人痣一样,梨涡浅笑,尤其有种少女的娇俏感,这种妆叫做“面靥”。

“面靥”有的俏丽,“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有的妩媚,“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一样妆容,百样美丽。

你一定听说过“花钿”,其实就是女子眉心贴的花。

花钿多是红色,可以直接描,也可以用金箔或者鱼鳞片等反光的材料裁成花型,贴在眉心。传说以前有位公主在梅树下赏花,风一吹,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她额头上,看上去特别的楚楚动人,引得女子们争相效仿,就成了这种流行的“梅花妆”了。

看了这么多图,想必你也明白了,唐代女性擅长将自己的脸当做画布一样折腾。她们还要在太阳穴的两边各画上一个红月牙,名曰“描斜红”。

有个说法是:某宫女夜里伺候皇上,不小心一头撞上水晶瓶,顿时鲜血迸流,犹如朝霞消散,愈后留下两道疤。但皇上反而觉得这样有种特别的美,对宫女更加怜惜,于是其他人便纷纷效仿,称之为“晓霞妆”。

女孩子对口红的狂热自古有之。在唐代,用来制作口红的植物多达30多种,最常见的是朱砂、紫草,再加入蜂蜡,能调试出正红、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

唐人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发明了一套唇妆,像圆形、心形等,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

涂的时候,要先用白色打底覆盖原来的唇色,再用口红在嘴唇正中画出喜欢的唇形。

当最后的点睛之笔完成后,一个粉面朱唇、黛眉巧目的唐代美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女人化妆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一项大工程,毕竟都是爱美之人。我们现在出门之前也是涂涂抹抹好长时间,反正是要求美美哒。虽然古代的化妆品种类不多,但古代女子化妆的过程并不比我们现在简单。而且不同朝代流行的女子妆容也是很不一样的,而且她们不止是脸上的妆容复杂,头发的发髻更是耗时间。

古代女子的妆容主要还是有这几种必要的。首先是一种叫贴花的,它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品。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口红,那会是叫口脂,这个是抹嘴的,然后还要在脸上搽粉,还有画眉是,这些都是基本的化妆步骤。而且有的时代画的是淡妆,有的是画的浓妆,就好比唐朝,妆容偏向于浓一点,而且是有好几步的,第一步是傅粉,第二步是涂胭脂,第三步是画眉,第四步是点额黄,第五步是抹口脂,然后这才是完成了脸上的妆容,这才能准备出门。

当然妆容也包括弄头发,穿衣服,总不能脸上美美的,却顶着一头乱发,穿着旧衣出门的吧,而且发髻的种类很多,也有很多的讲究的。不同年纪的发髻不同,去的场合不同发髻也是不同,更是有已婚和未婚发髻不同,衣服颜色也是要搭配起来的,说起来,古人比我们现在注意形象多了。

这一套妆容化下来,怎么也得好几个时辰的,所以古代人起的都很早,尤其是有节目或者邀请得出门应酬的话,更是天还不亮就起床收拾了。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不分时代无关种族。作为现代精致的猪猪女孩,每天在追求“变美”的路上必不可缺的一环就是化妆。精细的化妆步骤,种类繁多的化妆品:防晒、隔离、粉底、口红等等,满足了女孩们的需求。不过回头想想,古代女性也爱美,可没有这些工具她们是怎么化妆的呢?

事实上,古代女子的化妆路数,可比现代要野太多了,变脸技术也是玩得相当娴熟,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代深闺精致女孩们的神奇“化妆品”。

清洁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化妆第一步要做的,都是清洁。当然,古代没有现代这么“高级”的洗面奶,可清水又洗不干净,咋整呢?莫慌,古人有办法。

1淘米水和皂角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人们去除面部油垢的手段基本靠淘米水的洗脸方式和天然的皂角。据传,西汉时的窦皇后家中贫穷,也是用淘米水洗头洗脸。就连现代都有流传用淘米水洗脸能达增白功效的谣传。

2澡豆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把豆子磨成面粉,与药物混合在一起,制成“澡豆”,用来洗脸和洗澡。一开始主要是佛家用,因为其中加入了的药物和珍贵的香料,有美容功效,便在民间也逐渐普及了。

3洗面粉

盛唐时期,有人又将“澡豆”进行升级,将皂荚做的豆粉研制成了皂体。而唐朝那位鼎鼎有名的“美容大王”永和公主还专门种了二三十亩的原材料,在她不断地尝试下,由此发明了“洗面粉”: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里,是用鸡骨香90克,白芷、川芎、瓜萎仁各150g,皂荚300g,大豆、赤小豆各250g,研磨筛尽,去筋去皮,制成药粉。

4草木灰

宋代开始,本草美容进入一个鼎盛时期,有文献记载,草木灰中含有能够去油污的碳酸钾,所以当时的人们可以用草木灰洗涤。

5胰子

明清时期开始,洗脸工具又回归到“澡豆”,不过此时已经改称为“散”或者“粉”,为了满足女性需求,制作商还多了一道程序——将花香掺到澡豆固体皂中。(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香皂”雏形),改良后的“澡豆”被称为“胰子”

到了清末,慈禧发明了“加味香肥皂”,这才正式提出“洗面奶”的理念。

前戏结束,重点来了,古代女子美容,主要是以化妆为主,所以在化妆品的抉择上,显然就开放许多。

底妆

现代女生化底妆,讲究水、乳、精华、眼霜、面霜、妆前乳、隔离、粉底、遮瑕等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最后再用散粉定妆。

我们看看古代女子的底妆步骤,简单明了,直接跳到最后一步:敷粉。

1铅粉

所谓“一百遮百丑”,古人对于白的追求,有些过分,过分到有些变态而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铅粉敷面。

早在商朝时期,为了让自己的皮肤看起来白皙又细腻,人们就直接将铅粉涂抹在面部,而且是当时最普遍的化妆方式。《神农百草经》也有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

要知道,铅含剧毒,对皮肤伤害很大,基本上涂个十多年脸就不能见人了。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诗歌中总是在感慨美貌易逝了。

2米粉

其实早在铅粉之前,人们还是有相对安全的底妆用品,那就是米粉。

据《说文解字》记载:“粉,敷面者也,从米声分。”由此也可推测,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

《齐民要术》中还详细记载了米粉制作方法,米的选用有讲究,要用梁米或粟米,而且不是磨成细粉后直接用,还要经过加工,浸泡在冷水中发酵腐烂,然后清洗沥干,再暴晒,最后才能用来敷面。

不过米粉的附着性不好,一动就容易掉,而且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用大米来敷脸实在暴殄天物,所以很快就被后来的铅粉淘汰了。

当然,铅粉用久了人们自然也会发觉其毒性,但你以为古人会为了健康放弃变白变美?看看唐朝权德舆在《玉台体》中怎么说:“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铅华也就是铅粉,古人对于美的追求丝毫不亚于现代人,更有甚者直接将砒霜敷在脸上,让皮肤呈现一种光泽感,妥妥的用生命在美白。

彩妆

古代的彩妆也没有现代这么精细,简单可概括为三大类:腮红、眉毛、口红。

1腮红

腮红在古代也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关于胭脂怎么来的,从其名字上我们也能探究一二。有说“燕脂”,是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也有说“焉支”,是因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总之就不是中原自产的,不过后来胭脂在中原的的普及程度大家应该也略有耳闻。

唐朝时期尤为风靡,据传杨贵妃因为涂抹脂粉,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红妆”也是因唐朝胭脂妆而来。

至于胭脂到底是什么做成的?在我国名著《红楼梦》中,有详细描述。(以下来自87版《红楼梦》)

第一步:先挑选红色的花瓣,不拘什么品种,只要是红的,都可以。

第二步:把花瓣放进石臼里面,慢慢地把它舂成浆汁。

第三步:用细沙滤过,再把丝绵放在花汁里浸上五六天,浸透了就拿到太阳下面去晒,晒干了就可以用了。

2眉毛

古人将眉毛称作“七情之虹”,因为它最传神,在古代眉毛的地位高于眼妆。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不过当时画眉的工具还没出现,爱美的女性将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后来石黛的出现解了女性的“燃眉之急”。

还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有念到“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这一句就将眉笔的雏形描绘得很清楚了。

石黛的用法是将其在石砚上研磨成粉末状,再用水调和就可以使用了。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和螺子黛。

其中螺子黛最为名贵,是用石灰、苏方木,以及蓝草染色制成的画眉工具,直接蘸水使用,无需研磨。难怪《甄嬛传》中小小的螺子黛不仅能热的皇上的宠妃争风吃醋,还能收买太后身边稳重的嬷嬷了。

3口红

口红是自先秦以来,公认的审美时尚潮品。不过古代还不叫口红,叫唇脂或口脂。

历朝历代女性唇妆的画法也不一样,但终归逃不过相似的审美,那就是嘴唇越小越好,即殷桃小嘴,唐朝诗人岑参也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有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古代唇脂的做法也不难,就是在动物脂肪中加入香料和红蓝花染色的脂就是口红了,有的配方还会加入朱砂、蜜蜡、香油等等。湖南还曾出土过西汉墓葬中的口脂,据说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鲜艳夺目!

装饰

1贴花黄

这个应该是大家在古代女子妆容中,最为熟悉的装饰了,《木兰诗》里,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荣归故里后,换回女儿身,此处详细讲了木兰梳妆的过程:“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里的贴花黄就是用黄粉画在额上涂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这种装饰在现代看来虽不太习惯,但自南北朝起,这种妆容就已经出现,到隋唐时期盛行,经过五代到宋代时,仍在流行。可见古时候女性对其十分钟爱。

2花钿

花钿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古时妇女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花饰,这种装饰我们在古装宫中嫔妃身上经常能够见到。但事实上这种装饰并不仅限皇宫,在古代民间也非常流行。

它的材料有金箔、纸、鱼鳃骨、鱼鳞等多种,把这些材料剪成自己喜欢的花瓣形状即可。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没有双面胶,咋贴呢?其实很简单,古人有一种呵胶,专门用于女粘贴花钿用,据史书记载,这种呵胶最晚宋朝就已经出现。

古人的审美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流行的妆容也不同。不变的,是几千年来不论处于何种境地,人类那永远不变的,对于美好事物追求不止的那颗心。

如果现在打开一个女孩子的网络购物车,那能有多少购物车里面没有化妆品呢?恐怕少之又少。在这个越来越倾向于为愉悦自己而装扮的年代,化妆着实是件稀疏平常的事。若是我们要开一场有关化妆的茶话会,那估计除了有难以计数的年轻人到来,可能还会有不少古人都会搬出积灰的时光机冲去现场。

古代的女子妆容,人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唐代妆面。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唐代仕女画和壁画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女子的妆容,另一方面是因为盛唐气象本身就吸引了很多人,当代与之有关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所以这场茶话会中来的最多的古人大抵就是唐人。

可这个时候吕后可能就要代表先秦至汉的女性话说了:我们化妆品虽然不多,但我们也是会好好化妆的!虽然我们因为社会文化而崇尚雅静,但“素装”也算得上是汉代标配,而且偶尔还有其他的妆容!

先来聊聊这素装。它确实有些像今天的“素颜妆”。人们用米粉或铅粉打底,再画个蛾眉,妆容就此搞定。也许有人好奇,既然都已经追求雅静了,那干脆纯素颜不好吗?其实,这种“粉白黛黑”的素妆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人们化这样的妆,并非单纯的追求美丽,而是为了参与巫术仪式或其他礼仪活动。待到汉代开始统一地追随“黄老之学”和儒家思想后,自然美再一次得到社会审美的认可,既能展现女子的自然美,又能满足女性装扮需求的素装便又成为了流行。

不过一片淡雅之中,偶尔还是会出一抹亮丽的色彩。早在秦始皇在追求长生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更接近上天,他就命宫中的女子“悉红妆翠眉”。虽然此时人们采用的还是容易脱妆的朱砂,但这确实是迄今为止确定的最早的中国彩妆。随后因为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的化妆品和香料也不断传入,彩妆得到了巨大进步。其中外来的彩妆有两个典型的代表——“燕支”和石榴花。

燕支花的花朵为红色,叶为蓝色。人们采摘花朵晒干,再研磨成胭脂粉,便可用于上妆。这燕支粉比秦人用的朱砂要好用的多,不会一碰就落粉。而石榴花在取色方法上虽然没有燕支花轻松,但颜色堪比燕支。且时人会先用水煮提取石榴花的色彩,然后用布帛蘸取汁水或将汁水涂在金箔纸上,当作口红。

而唇妆的样式,除了随心涂抹,还有特定造型,譬如樱桃唇。汉代的樱桃唇就已上小下宽,圆润有型,娇小饱满,画法与后世相差不大了。

可以说,正是在这些“进口”化妆品的支持下,中原一带才不断出现了新的妆面。“庸来妆”、“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会有机会装点中国历史,还得感谢丝绸之路。因为这些彩妆多以红色为基调,所以汉语才有“红妆”一说。且因为这些艳丽的妆容衬得美人更美,所以人们还习惯了用“燕支”来指称美人。

不过由于汉代的人们只能获取最基础的鲜花或干花,且即便是研磨过的花瓣也没有很长的保质期,所以实际上着红妆的汉代女子还不算很多。直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在燕支花汁中加入了牛髓、狨胰等配料,燕支才变成粘稠而易保存的模样。而这样的燕支,则是至今闻名的胭脂的前身。

而在红妆和“粉白黛青”之外,汉人还创造了一种“额黄”妆。是的,正是此前由演员刘亦菲所扮演的《花木兰》中的那个怪异的妆容。汉代佛教才传入,寺庙还非常少,但一些女子看着金光闪闪的佛像,觉得这妆容可以借鉴,便开始在额头抹上松花粉等**的粉末,随后渐渐形成了这种挑战当今审美的额黄妆。

不过“美眉”们还是觉得只是脸上多了两抹艳丽的色彩,这还不够。她们还希望自己的眼睛也是美丽的,能够让人“一眼万年”。所以她们还想办法修饰自己的眼睛。可是古代没有睫毛膏,也没有眼线笔,甚至没有缤纷的眼影,她们思来想去只得“曲线救国”,对自己的眉毛花心思。

卫庄公夫人庄姜的那种“螓首蛾眉”在汉代继续流行,美名远扬的卓文君和因恩爱而羡煞旁人的西汉臣子张敞的妻子便都是“美眉”,甚至双双挤进中国古代四大美眉的榜单。

且因为越来越多地受到楚地浪漫主义风气的影响,汉代女子越来越喜欢把蛾眉描长。长一点,再长一点,直到几乎长眉连娟。而都变形成这样了,汉人也自然不会再叫它娥眉,便新取名为“广眉”。

除了蛾眉、广眉,女子们还流行诸如八字眉、愁眉、远山眉等。就连叱咤风云的汉武帝,都忍不住令宫人们全部画上他喜欢的八字眉。值得一提的是,由汉朝大将梁冀之妻发明的愁眉,因为常与“啼妆”相结合,让男子生出爱怜之感,所以到了桓帝年间风行一时。结果后来这个妆容被后世的士大夫们看做是“亡国之妆”。

除了这些画在脸上的,女子们还想出了贴在脸上的装扮。璀璨的金箔、亮丽的鸟羽、彩色的昆虫翅膀,多变的云母石,甚至是鱼骨都被用到了彩妆上,形成了至今还有大量粉丝的花钿。

花钿在先秦就已经出现,在汉代已进入成熟阶段。人们将各种材料裁剪为圆形、菱形、梅花形、桃形、雀羽斑形、鸟形等,将他们装饰在眉心。不过此时最出名的一种花钿却有些残忍,和点翠首饰一样都是取用翠鸟的羽毛。

有时候,“花钿”还会特指人们画在眉心的纹饰。这些画上去的花钿虽然没有贴上去的有光泽,但也精美大气,与先秦至汉的气度正相衬。

时至今日,人们不再单是“女为悦己者容”,而是越来越把妆容当做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涂抹画勾为自己的生活上色。而古代的女子,虽然没有太多抛头露面的机会,但也有一颗爱美之心。她们用她们的巧手,将自己的面庞一番涂抹,最终绘出一副连帝王都倾心的容颜。所以啊,光塞满购物车是还不够的,多练练,下一位榜上有名的美眉或许就正在屏幕前了。

古代化妆并不像我们现代人化妆一样,他们化妆很不方便,并且他们不注重眼妆,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眉妆,因此并不会画眼影。而眼影最开始是古埃及开始兴起的,当时是用来辟邪的。

一、妆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使用妆粉,这一直是最常见的化妆方法。最古老的化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用碾米做成的,另一种是用白铅做成的糊状粉,俗称“胡粉”,因为是用铅做成的,所以又叫“铅华”,又叫“铅粉”。这种香粉是用来敷在脸上保持皮肤清洁的,另一种香粉是用小米做的,小米是在最后加入各种香料制成的。会有一种粘性,就不容易剥落。

二、描眉

画眉是我国最流行、最常见的化妆方法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光是眉毛本身就有很多绘画作品,可见古人对美的强烈热爱。描眉也是一直以来深受欢迎的一种化妆技巧。

三、胭脂

胭脂是古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面,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感觉和方法,所谓的胭脂其实是一种花叫“红蓝”。它的花瓣含有两种色素,红色和**。开花后,将整朵花收集起来,然后用锤子反复放入一个鹅卵石碗中。去掉**的汁后,花就变成了鲜红色的颜料。

三、口脂

古代女子的口脂也有很多种方法,古代盛爱樱桃小嘴,因此大部分的妆容都会刻意把嘴化小,给人一种拥有樱桃小嘴的感觉。也因此来获得樱桃小嘴的感觉。

很多人修鼻子是像错误示范上面一样,从眉头底下直直的画下来,然后高光也是在鼻梁上直直地打下来。哇,闪亮亮,真的,并不是需要去唱戏的,也不需要厚重的舞台妆。日常妆的画法的妆容,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只会越画越丑。高光要打在山根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得上跟变得很立体,鼻梁中间一定一定,要轻轻带过就可以了,绝对是不能觉得高贵光就像不要钱一样,然后在鼻头的位置。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是圆鼻头,千万不要横着扫高光,的模特就是圆的鼻头,虽然侧面鼻子还是比较挺,但正面的圆鼻头简直是很麻烦,所以一定要小面的竖着画高光!这样的话,小翘鼻子的打造,就完成了。

我相信有一部分女生化妆是不用高光的,其实高光这个东西对于整体妆容会有加分的作用~尤其是我们亚洲人的面部骨骼天生就没有欧洲人那么立体,整个脸的骨相相比较来说是比较平的,如果可以巧妙的运用高光,就能够弥补我们面部的缺点和不足。

打高光的位置:是不是还不知道高光可以打在卧蚕上面。其实也是起到了提亮的作用。其实画卧蚕的方法真的超级简单,把眼睛微眯着,或者笑着,卧蚕就出来了,然后就可以在这个位置上打高光,如果还是觉得不够明显的话,可以用一根很细的眉笔轻轻的在卧蚕下方画一点的阴影,晕染开。一定不要过重,会很假。高光区域并不难找,主要集中在面部的中央。T区是常见的高光区域,它包含额头、鼻梁及下颌。还有,嘴角的法令纹处也应该打一些高光。再有,微笑时两眼外侧隆起的笑肌,因笑容移动到颧骨上的笑肌即是刷腮红的位置,而阴影区域则在腮红区域的下方。

古代女子化妆可以分为八个步骤,分别是:敷粉、施朱、画眉、点唇、额黄、斜红、花钿和面靥。每一个步骤都是有讲究的,就和我们现在的化妆一样,从打底到最后的定妆。古人第一步肯定也是先洗漱后才进行的。最开始的时候,先是使用米粉敷面,发展以后到使用珠粉、、檀粉、香粉等多种粉来敷面,让面色均匀一些。

施朱类似于现代的腮红,是提升气色的重要步骤,一般就是常见的胭脂。胭脂一般都是使用花朵萃取汁液以后做成的膏状物品,在敷粉以后再脸颊上涂抹上胭脂。这样可以让面色红润一些。不然的话会看起来死气沉沉的。胭脂有深色和浅色,和使用的花朵有关系。这一个步骤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接下来就是画眉了,古人最注重的就是画眉了,眉毛画好了会显得人很有精气神而且在不同的朝代,眉毛的画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会流行浓眉,有的会流行细眉和柳叶眉。古人一般画眉用的都是黛,这样画出来的眉毛会好看一些,显色也很均匀。只需要注重一些画眉的手法就可以了。

剩下的几个步骤点唇、额黄、斜红、花钿和面靥分别就是画唇、画额头、面颊涂抹一些红色、眉头中间的额饰和画酒窝了。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并不太注重眼妆。但是其他的妆容步骤都是很注重的,而且主要就是为了提升气色。尤其是女性的妆容,大多都看起来面若桃花一般粉嫩。

综上所述,古代女子的化妆步骤也是比较繁琐的,有八个步骤才能完成。而且一般有功夫去化妆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女子,一般的女子很少有钱买这些东西。我们所看到的古代妆容一般都是达官贵人家里的女子妆容。

古代化妆的步骤

 化妆也是一门艺术,那古代化妆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古代时,化妆的步骤与现在人们化妆的步骤也大体类似。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古代化妆的步骤,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化妆步骤

 1、敷白的颜色颜料

 2、抹脂粉

 3、画黛眉

 4、染额黄(或者贴花钿)

 5、点面靥

 6、描斜红

 7、涂唇脂

 古代妆容步骤

 首先进入底妆部分,先用CC霜均匀涂抹脸颊,然后点涂上BB霜到脸上,并用粉扑均匀抹开(注意眼袋色斑用遮瑕膏仔细遮盖)

 再化眉毛,眉毛对于妆容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用深棕色眉笔描绘眉毛,眉头颜色要浅一点

 底妆部分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用大号刷子蘸取散粉扫于脸上用以定妆,然后蘸取浅棕色修容粉扫于脸颊两侧。

 眼妆部分先用眼影刷蘸取带珠光浅棕色眼影晕染上眼皮,然后余粉涂抹下眼睑。

 换成大一号的眼影刷,蘸取深棕色哑光眼影着重涂抹上下眼脸的眼尾部分。

 眼线我们抛弃一贯用的黑色,选择棕红色的眼线笔画出全包围的上扬猫眼式眼线,然后用干净的眼影棒轻轻晕染下眼线。

 选择宝蓝色眼线笔,一手提起上眼皮沿着睫毛根部画出内眼线,并且在下眼睑黏膜位置画出眼线,在用睫毛膏涂睫毛。

 眼妆完成后,先用粉红色腮红扫在苹果肌上打造好气色,然后白色高光提亮额头、鼻梁以及眼睛下方三角区域。

 最后,唇妆,先用遮瑕膏遮住原本的唇色,这样可以让唇膏更加显色,涂上粉色唇膏后,复古烟熏妆就完成啦!

 复古妆化妆步骤

 STEP1:抹护肤品

 首先彻底清洁脸部,抹上适量的护肤品,秋天最好选有补水和锁水功能的护肤品,日霜和晚霜要区别使用。

 STEP2:画眉

 复古妆的眉形偏粗,有点中性的感觉。要依照脸形来画眉毛的走向,颜色不能太浅,深的咖啡或者黑色会比较适合。

 STEP3:上粉底

 上粉底时要注意把脸形的立体感修饰出来,“可选择不同颜色的粉底液,如较圆的脸形可在颧骨位置用亮色调,在腮部用深色调,耳前部位用较深的渐进色。”赵明明说。

 STEP4:画眼影

 赵明明介绍说,复古妆的眼影偏爱绯色、紫色为主,颜色上稍微会偏向浓,蓝、绿两色较少用。以层次法逐层铺开,面积可超过2/3眼睑部位,突出双眼轮廓。

 STEP5:画眼线

 赵明明特别提醒不要把眼线画得过长,过长看起来有些妖艳。

 STEP6:睫毛

 复古妆惯用黑色睫毛膏,睫毛不够长的可选浓密型睫毛膏,用大一点的刷头刷上去会更浓密。一层不够可多刷几层,或先刷一遍透明睫毛膏拉长睫毛后再涂上黑色睫毛膏。

 STEP7:腮红

 配合眼影的颜色,腮红的胭脂也偏爱啡红色,使用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脸形打上腮红,注意应以突出脸部轮廓为主。

 STEP8:唇膏

 赵明明介绍说,复古妆不适合过于红颜色的唇色,自然就好。玫瑰红、大红的`唇色反而显得夸张。MM们可根据唇色,用几种颜色调配出来的唇彩颜色更加自然。

 盘点各个朝代的妆容

 一、先秦

 先秦时期女子虽然已经开始普遍化妆了,但是因为化妆品有限,所以相比于现在的妆容来说,几乎是一个“素颜”的状态了。

 那个时候所使用的底妆产品是经过千锤百造才打造出来的米粉,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女子用的最多,可以在《齐民要术》等书籍中找到做法。

 不过这样的米粉并不能够长时间在脸上停留,于是后来改用“铅”融合进去,古人所说的“洗尽铅华”就是这个意思了。

 二、西汉

 西汉时期最为特色的大概就是嘴唇的形状,形似“咬唇妆”,从西汉出土的一些陶俑中就能够看出来,咬唇妆可不是韩国的特色,那个时候女子的嘴唇就有樱桃小嘴之感。眉毛细长,古典感十足。

 三、东汉

 而东汉时期又以娇弱为美,啼妆无论是眉毛还是嘴唇都颇具特色。这样的妆容起初来源于梁翼的妻子孙寿。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所示的妆容则换成了较为粗的眉毛,脸颊腮红晕满。这个时期女子多以朱砂作为腮红的彩妆用品,让自己带有娇弱之感。

 四、三国

 三国时期的“连头眉”和“仙娥妆”非常的流行,据说这个眉毛的形状还是东汉时期的曹操所发明的。

 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眉毛细长,两个眉毛之间的空隙很小。不过这样的妆容却在后代被打上了“晦气”的标签,魏晋之后再也没有出现。

 五、晋

 魏晋时期社会的风气开始转向,因为连年朝政纠纷不断,所以很多文人雅士开始寄情于山水,相比之下女子的妆容也变得文气邹邹的。细细的眉毛,白皙的面颊,加上腮红和唇妆的运用,居然非常的符合我们现代的审美。

 六、南北朝

 南北朝是一个割据的时代,也是很多少数民族元素与汉元素融合的时代。尽管也有魏文帝改汉姓被汉化,但是也不得不说,汉妆和汉服都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女子的眉毛变得更粗,唇型也发展得更多了。

 七、初唐

 隋朝和初唐的妆容虽然一看就要比其他朝代的更为特色,但是相比于晚唐还是会淡雅一些,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女子会在头上贴花钿,也会在太阳穴的位置涂抹两个月牙一样的印记,名叫斜红。

 八、盛唐

 盛唐的妆容说是整个历史上最浓的都不为过,这个时候的眉形和唇型简直就是多到数不胜数,像是鸳鸯眉,倒晕眉等。而整体的妆面上,也可以通过腮红晕染的多少来判断,像是桃花妆,光听名字就觉得十分少女。

 九、中晚唐

 中晚唐时期相比于盛唐时期依旧不减妆容的浓度,像是这样的晚霞妆,就是大面积的晕染面部,加上那个时候的粉底可不是肤色的,而是纯白色。所以很多人看到复原的唐朝古妆就觉得像是日本艺妓,其实这也是日本所吸取的我们妆容上的特色。

 十、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割据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无论是妆容还是服装,都像是为唐宋起到了一个中和的作用。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宋朝之后,女子的妆容趋向于素雅。五代时期的很多小国家还是沿袭着唐朝的妆容浓艳特色。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比如位于江南的南唐,就开始转向素雅,画“北宛妆”,一改之前的浓艳。

 十一、宋朝

 北宋时期女子妆容还保留着一点唐的风格,但是也有自己的特色,像是图中的浓胭脂和半唇妆。

 如果有看过《清平乐》的观众,就会发现她们非常喜欢在脸上贴珍珠饰品,看起来华美十足。不过南宋的时候因为程朱理学的影响,女子就都开始面施薄妆,改去浓艳了。

 十二、元朝

 元朝时期受蒙古影响,很多服饰都开始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色彩,不过在妆容上居然和现代非常的接近。像是淡雅的妆面,细细的眉毛等等。它的眉毛如同是新月一样的漂亮,别具特色。

 十三、明朝

 明朝时期曾经流行过一种距离相对来说很宽的眉毛,这是从宋朝开始流传下来的,我们平常也很少见到。而明朝的唇妆用品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历代女子的唇妆有着檀口,朱唇,绛唇等等,用料也包含了很多紫色的花卉,配方十分的复杂。

 十四、清朝

 清朝的妆容也许是我们现在最为熟悉的了,毕竟清朝末期的时候就已经有照片了,可以从她们的照片中看到些许的妆容样子。而且清朝的妆容和民国时期的也有些接近,尤其是细细的眉毛上。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263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