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景点简介

南浔古镇景点简介,第1张

南浔古镇景点由7个小景点组成。

南浔镇,隶属浙江省湖州南浔区,位于中国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太湖南岸,是浙江省湖州市接轨上海的东大门,也是湖州市南浔区委所在地。

南浔曾由南林和浔溪两村组合而成,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南浔古镇景区",拥有中国魅力名镇 、国家卫生镇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等诸多荣誉称号。

由7个小景点组成,分别为: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静江故居、百间楼、刘氏梯号、辑里湖丝馆、頔塘故道。

南浔的气候与乌镇、西塘无多大区别。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春天与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清晨与傍晚。南浔四季分明。一般冬天太冷,避免冬天大雪天旅游。夏天太热,避免夏季正午时去南浔游览,日光直晒。最佳旅游事件为3月到7月,9月到12月。

南浔镇历史文化:

南浔镇建于南宋淳佑季年(1252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人,南浔镇京官56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57人。

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浔籍学者有80多人,故南浔有"诗书之绑"、"镇志之绑"之美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艺巨构小莲庄,中西合璧建筑张氏旧宅,无不透视出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色彩。一镇拥有8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25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教授、专家更为江南其他乡镇所罕见。

  南浔区的历史可追溯其前身即东迁县,始建于西晋(282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历史。县境东至平望官河(今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老运河),北至太湖诸溇港,南至新市、乌镇、双林、琏市(今练市)、含山,西至湖州府城东二十八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中心城区南浔镇自南宋淳祜季年(1252)建镇至今已有757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南浔东57里的地区划归平江(苏州)镇区成为湖州境东之门户,聚居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溪遂称浔溪。浔溪之名一直沿用至南宋宁宗(1195~1224)朝。南宋理宗时(1225~1264)文献记载“南林一聚落,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至淳祜季年(1252)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并设镇官,元末张士诚据南浔,于至正十六年(1356)筑城(南浔太尉古城距今已有653年历史)。明洪武二年(1369)拆城修建苏州城。 明末潘尔夔《浔溪文献》云:“阛阂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碧流,舟航辐辏。虽吴兴之东部,实江浙之雄镇。关于“烟火万家”之说,明万历至清康熙、乾隆、道光时,史志都有此记述。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南浔之成为江浙雄镇,是因蚕桑业和手工业缫丝的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1958年10月南浔与东迁、马腰、横街、北里、三长五个乡合并建为南浔人民公社,南浔镇属公社的18个大队之一。1983年由省辖湖州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1986年撤北里乡,归并入镇。1988年,湖州市撤郊区人民政府,南浔直接由市领导。1992年7月,经湖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镇区为市级经济开发区。199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南浔水陆交通方便,鲍诊在《南浔小泊》中说:“水市千家聚,商渔自结邻”称之为水市。经过近十多年的建设,已构成了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被誉为“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含运河段)和318国道与周围都市、镇乡相通,东至震泽、平望、上海、嘉兴,西至湖州、长兴、安吉、梅溪,南至桐乡、德清、杭州,北至太湖东、西洞庭山、苏州均有水、陆路相通。镇辖的16个村也已通了公路。邮电通讯已形成传真通信、电子传真、程控直拨、移动电话等现代化通讯网络。便捷的交通、邮电既有利于商品的交换,又有利于投资开发,促进市镇经济的发展。南浔处于苏、杭、湖、嘉、沪诸大都市的中心,成为这些城市与周边镇村经济商贸的枢纽,以及湖州市临浦东开发区的前沿地位。 南浔建镇至今的漫长岁月中以经济、政治为主线来剖析,基本上可分为六个历史阶段。 一、从村落到建镇阶段。南宋初,本地仅一村落,称浔溪村,后称南林,耕桑之富已有浙右,且为行商坐贾荟萃之所,淳祜末立南浔镇,这表明镇的形成,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此后直至明万历中,蚕桑种植经济和家庭手工缫丝日益发展。 二、明万历至清中叶雄镇阶段。南浔七里(辑里)村民在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曾多次改进缫丝方法,明万历(1573---1620)间对育蚕、植桑、缫丝等又进行技术革新,如培育了名闻中外的莲心种,制成了3绪丝车等,因而七里湖丝声名鹊起,杭、嘉、湖、苏所产生丝均冠以七里之名。清乾、嘉年间,七里丝行销范围除江南外,经明州(今宁波)、广州大量外销日本及欧美。史家称:人明,“蚕桑之利,其盛于湖”。“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时,镇境“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地少”。“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可见蚕桑种植经济的盛貌,而七里丝之畅销,又与蚕桑业、手工缫丝业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镇村经济的繁荣,“江浙之雄镇”为民间之共识,史家之定论。 三、江南名镇阶段。近代,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失败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湖丝贸易以南浔为重要集散中心,在全国生丝出口贸易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光初及同治末年,南浔人先后摇成丝经,这二次革新,改变了出口“有丝无经”状态,以致对外贸易激增,并促进了缫丝业的大发展。全镇至少有十分之六以上的农民以纺经为业,丝经行最盛时达56家之多。清末民初,丝栈达42家,上海的91家丝经行中,7096为南浔人所开设。从出口贸易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上海口岸蚕丝出口总数为21176包,其中南浔出口数为13426包,占出口总数的63396。“同治九年(1870)中国蚕丝出口达到五万担。到光绪十八年(1892)出口超过了十万担。在短短二十年,蚕丝出口量又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还是湖州辑里丝”。(《近代浙江丝绸业民族资本的发生与发展》求良儒)。在此期间,七里丝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居主要地位。 七里丝以质优量多,而畅销海内外,南浔经济由此空前繁荣,它以江南蚕丝名镇载誉国际。到清同光年间,南浔因经营蚕丝贸易而成为富豪者达数百十家,所积累的财富少则数十万两白银,多则达千余万两白银之巨,在江南各镇中首屈一指。除致力发展蚕丝外贸外,还投资盐业、铁路、房地产、典当业、银钱业和现代企业,其范围包括江、浙、皖等地。特别是雄厚的商业资本在近代上海商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上海称之为“南浔帮”的商人,其中多数是“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家族中的成员。如此发家致富后,在故里建宏大宅第,置田地房产,筑庭园书斋,以及捐资筑路造桥,兴办教育等社会公益。这些民族资本家,是伴随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他们不仅为本地,乃至中国初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繁荣和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一历史阶段,整个中国社会处于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的时期。南浔蚕桑、手工制丝业发达,外贸兴旺,百业昌盛,市场繁荣,从性质上说,已是名噪江南的典型商业性市镇,它以生丝销售为主兼有蚕茧原料加工手工业的丝市专业为特色。清末,史家称“整个湖州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将因商业发展而新兴的南浔与传统古老的行政中心的湖州,作了鲜明对比,也概括地表明南浔镇在湖州府的经济地位。 四、民国中期进入式微阶段。这期间,七里丝面临资本主义国家机械丝的严重挑战,虽然从民国元年至23年(1912~1934)这二十三年中,七里丝出口平均数占上海出口生丝总数仍然高居38%,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八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和医治战争创伤,七里丝每年出口数量不减,但好景不长,民国18年开始,出口数直线滑落,23年出口数惨跌到300包。抗日战争期间,蚕丝生产又备受摧残,直至解放前,呈一蹶不振的衰落局面。作为南浔经济命脉的丝生产的萎缩,造成市场萧条,农村破产,缺粮严重,民生凋蔽状态。解放后的44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南浔经济建设历经了两个阶段,至今已建成了现代中小型工业为主体,商贸、农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的市镇。 五、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得以解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580万元,比解放初增加了11倍多。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3805.26万元,比1957年增长66倍。1950年,镇区仅有5家私营小厂,151家个体手工业户,  南浔文园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革新,许多现代企业脱颖而出,工业内部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制丝、皮革、皮件、化工、印刷、食品等企业纷纷建立,工业从过去单一的丝织业跨人多门类的渠道。农业从解放前的单季稻发展到春花连作稻三熟制。194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仅为56185吨,亩产1935公斤。到197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1199吨,亩产7045公斤,分别增长34倍和364倍。蚕茧,1949年年产542吨,到1977年达到2392吨,猛增44倍。但由于受到“大跃进”的折腾,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以及计划经济的制约,经济建设的速度是缓慢的。 六、1978年开始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南浔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创了新的前景。工业总产值,逐年呈滚动式递增,198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322亿元,比1978年增长84倍,其中镇村工业总产值从40678万元,提高到1亿元,增长了247倍。商品零售总额从333423万元,提高到198亿元,增加了49倍。农业总产值从1022万元,提高到1313万元,增长了29%。其中蚕茧从2152吨,提高到43629吨,增加了1倍,粮食、油菜生产也连续增长。工业内部结构则起了根本性变化,1988年全镇已拥有工业企业183家,职2211749人,并形成机电、制革、皮革、制丝、化工为主体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同时,村办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到117家。出口创汇184798万美元。全镇储蓄总额增加到493129万元,比1978年增加了18倍,十年的发展变化,表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经济才能发展,才能使工、商、贸、农生产保持高速度,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1990年至今的三年来,镇党委和镇政府,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紧紧依靠全镇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镇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实现经济建设快速、高效发展。 1992年,工业已形成制丝服装、制革皮件、通讯电缆、建材、家电、轻工业机械六大系列,工业总产值达到7亿元,实现利税4885万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10096和6496。其中镇村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利税1820万元,分别增长了两倍。商品零售额达46亿元;村办工业的发展,有力保证了农业稳定丰收,粮食总产量23000吨,蚕茧总产量665吨,为历史上最高年份(1930年)总产量250吨的265倍。全镇三年累计上缴国家财政9392万元,比前三年增长13%。城镇建设也有很大发展。新区泰安路、嘉业路、适园路等初步竣工;以皮货、农贸、建材、水果为中心的新商业区日益兴旺,城镇建成区由1989年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25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人民生活相应提高,村民人均收入达1600元(按:全国为784元);镇区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达3000元(按:全国为1826元);年末城乡储蓄达17亿元,比1989年增加一倍。1992年7月,市级南浔经济开发区建立,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仅半年时间,引进项目68个,新办中外合资企业14家,总投资2567万美元。 南浔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其中许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卓有建树,影响及于乡里以至海内外。 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人,宋、元、明、清时期,浔籍京官56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57人。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浔籍专家、学者80多人。当代,浔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240余人,现任中央委员、候补委员3人。 历史上,南浔有“诗书之邦”和“镇志之乡”之美誉,许多名人著书立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如朱闺祯著有《涌幢小品》、《明史概》、《皇明纪传》等;董斯张著有《吴兴备志》、《广博物志》、《七国考》等;陈忱著有《后水浒》;董说著有《易发》、《西游补》以及大量诗集。清代有著述问世的南浔人达280余人之多,其中许多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著,如“南浔三先生’’的施国祁撰有《金史详校》、《金源札记》等;邢典撰有《书城杂著》等;扬凤苞撰有《十八家晋史纂》、《补正湖州诗录》;沈轰撰有《新疆私议》等;董蠡舟撰有《三国志杂校》、《补五代史汇误》、《十六国史摭逸》等;董恂撰有《古今医籍备考》、《两宋宫闺词》、《南浔蚕桑乐府》等;沈鹞撰有《地道记》、《台湾郑氏始末注》等;纪南星撰有《痘科集腋》等。明末至民 国,撰写镇志蔚然成风,达十余部之多。总之,南浔名人著述不胜枚举,其学术研究及著述领域包括经史、天文、史地、志书、水利、农艺、蚕桑、医学、乐律、音韶、六书、金石、书画、诗词等等。有史家说,南浔“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诚不为过。 历代许多浔籍官员吏治廉明,为民称道者颇不乏人。如明万历东阁大学士朱国祯,在朝时反对魏忠贤专权弄国。辛酉(1601)他创均田均役,贫民得苏。戊申(1608)、甲子(1624)等年,江浙大水,他力主减赋税以解民困。万历刑部主事张斗,以不畏权势,秉公执法而著名于当代。明末任徽州推官的温璜,召集义勇在绩溪、黄山等地抗击清兵而殉难。清雍正时,任湖南华容知县的董炎,在抗洪时身先士卒,同时对苗民赈粮,苗民颂其德,说:“非董公,吾族无遗种也。”他死后,民众立祠以祭祀他。乾隆时,任风山知县的张升吉在台湾大田奋击日本侵略者。道光、咸丰年间历任清廷驻韩、法、葡、日、比等国参赞、领事等职共12年的吴尔昌,能维护民族尊严,不稍屈挠而进行外交活动。 南浔人民具有光荣的反抗侵略的革命传统。如清康熙年间复社领袖之一的董思;辛亥革命期间以巨款资助孙中山同作革命经费的张静江、庞青城、庞莱臣,参与攻打上海制造局的周柏年,以及在经济等各方面全力支持秋瑾从事革命的徐自华姐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许多浔籍儿女,投身疆场,张新华(女)等烈士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前夕,党的地下组织在浔成立,同时党的外围组织和南浔中学的爱国人士也积极开展工作,共同为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解放后,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1992年党员1807名,他们在镇党委领导下,按党章要求,团结同志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现代,南浔还涌现许多杰出的专家,诸如体育教育家徐一冰,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徐舜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陆志韦、屠守锷,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桂世镛,教育家、实业家顾乾麟博士,作家徐迟等等。至于浔籍具有高级职称的各界人士,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有所建树,并在多方面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有赖于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摇篮则是各级各类学校。据此,南浔历届镇党委、镇人民政府承前启后,重视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近年来,全镇实施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和巩固率小学平均达到97%,中学达9296;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已形成配套发展网络;还设置了叔苹、刘湖涵、振奋和倪萍荪等四个奖学金基金会,全镇尊师重教蔚为风气,教育效果显著,多次受到市、省、国家教委的表彰。 综观建镇以来近七个半世纪的历程,南浔在风雨中沿着历史发展的轨道前进,镇民在生产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曾写下辉煌一页。但解放前,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围绕着单一的蚕丝产销而兴衰,缺乏回旋余地,更由于受旧社会的生产关系束缚,以及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侵略与先进生产技术的挑战,导致经济日渐衰落的后果。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镇民走上了宽广的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44年来,南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的成绩,先后多次受到市、省、国家的褒奖。其中卫生、教育、群众体育、村镇建设、农村科普、医院管理等11个方面获得全国先进。文化管理、法庭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等10个方面获得省级先进。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南浔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是根据他们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经济浪漫主义》)。纵向比较,解放44年来,南浔在社会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中所作出的功绩,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包括工业、农业、商业、财贸、城建、交通、邮电、文教、体育、卫生、社会治安,以及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全镇人民生活水平,都硕果累累。其中以经济支柱的工业而论,1992年总产值为7亿元,1993年跃升到128亿元,为解放初的2317倍。特别自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全镇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每年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且呈跳跃式趋势。镇规划1994年工业总产值目标为18亿元,1995年达到26亿元,预测都可望实现,这表明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史无前例的。事实雄辩地证明,南浔的成就,是符合列宁的论断的。诚如一些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所说,南浔是上海周边地区、太湖南岸的江南经济重镇。1992年和1993年,南浔先后被湖州市、浙江省批准为市级、省级经济开发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深化改革的新的起点,它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起到促进和改革作用,也为吸引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前程如锦,形势喜人。

  编辑本段四象八牛

  (富商) 清末民初整个南浔区丝商云集,菱湖,南浔,双林都是中国的四大丝市之一,商贾云集,尤以南浔镇之四象八牛为典型。  南浔浔湖(江蒋漾)新城

  南浔镇四象八牛,即“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商,清光绪年间,出现在湖州南浔民间及江浙一带。刘大均《吴兴农村经济》:“南浔以丝商起家者,其家财之大小,一随资本之多寡及经手人关系之亲疏以为断。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财产达百万以上者称之曰‘象’。五十万以上不过百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二十万以上不达五十万者则譬之曰‘狗’。所谓‘象’、‘牛’、‘狗’,皆以其身躯之大小,象征丝商财产之巨细也。”。南浔“四象八牛”之说,属于民间说法,根本无正规的统计和详细记载,七十二墩狗仅仅是泛制指。“四象八牛”之说,反映南浔自南宋淳年(1252)建镇,浔溪、南林、设镇官、南浔,耕桑以富,行商坐贾荟萃,为江南雄镇。 南浔“四象八牛”,都以湖丝发家---《元和郡县志》记载:“湖州外开贡丝布”。早在唐开元年间,湖丝已成为贡品,形成产业---《宋史·食货志》中称:“茧箔山立,续车之声连屋相闻。”。南宋湖丝已出口国外,《嘉泰吴兴志》载:“湖丝遍天下”之说了。辑里湖丝更驰名于国内外,因为辑里湖丝质地洁白细匀,富有拉力,优于其他湖丝,如《南林报国寺记》中所载:“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古称南林)。当时的湖丝生产和质地就数南浔了,清道光年间的诗人董蠡舟在《蚕桑乐府》中赞道:“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天时地利以营丝而富,光绪间成豪绅大户“四象八牛”。 刘镛为“四象”之首,据传刘镛的财富达二干多万两银子之多,被誉为四象中“刘家的银子”之美称。30年代南浔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 当刘镛发迹后,深感列祖以来,都缺少文化,虽有财,但无禄,不上门第,故亟力教子读书,应试科举,使他的四个儿子都能进入仕途,刘镛也因儿子的及第,恩封为通奉大夫,达到了荣宗耀祖的目的。刘镛还把女儿嫁给一品大学士徐甫的儿子为妻,另-个女儿嫁给蒋锡绅之子清学部总务司郎蒋汝藻为妻,使刘氏更加光耀了门第,在南浔成了一户有钱有势的大户。 张颂贤(1817-1892),据传他的财富仅次于刘家,占四象之第二位。字竹斋,祖籍徽州休宁,其父张维岳在南浔开一小酱盐店为生。张维岳有两个儿子,张颂贤为老二。张颂贤善经营,遂从事丝业后,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并开设了“张恒和丝行”,营丝发家后,又着眼于盐务,为盐业界巨头,据张謇《乌程张封公墓碣》:“同治初元,私贩充斥,引滞课绌,盐法太坏。巡抚召商集议,颂贤连约诸商,收余姚岱山之私,轻课减价,以阴敌缘江并海之私。于是商利益滋,官课以充,而家亦日益丰大。”张颂贤有二个儿子,长子张宝庆,字质甫;次子张宝善,字定甫。 张钧衡,字石铭,系张宝庆的独生子,张颂贤的长孙。张钧衡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承袭祖业后,经商有方,产业盛丰。他奉母至孝,在自家宏丽的园林“适园”内,为母建佛堂,供玉佛,让母焚香拜佛,还建造一座石塔,篆刻唐柳公权书《金刚经》。张静江,名增澄,又名人杰,字静江,号饮光,另号卧禅,系张颂贤次子张宝善之子。张静江早年参加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为革命捐款效劳,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自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文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但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张静江,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颂贤的两孙被誉为四象中“张家的才子”。 四象中还有庞云曾(金字傍,1833---1889),字芸皋,原籍浙江绍兴,父为师爷,庞云曾也为丝业行学徒出身,故通晓蚕丝经营之道,发家后,开设了“庞怡泰行”,在经营中,结识了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人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在合伙做蚕丝生意的同时,还与胡雪岩同做军火生意,为左宗堂向洋商购买军火。庞云曾有官场朋友的帮忙,后又通过李鸿章,使儿子庞元济在光绪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后旨恩赏举人,特赏庞云曾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故被誉为四象中“庞家的面子”之美称。庞云曾还仿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南浔开设了规模较大的“庞滋德”国药店,并建有药栈和制药工场,直至现在老字号的“庞滋德”药店还开设在南浔宝善街上。庞云曾有三个儿子,长于庞景麟,早夭。次子庞元济,三子庞元澄。庞元济,字莱臣,别号虚斋,光绪六年(1880)秀才,授例刑部江西司郎中之职。元济,镇人都称他庞莱臣,他善于绘画和古画鉴赏,为国内外有名的古画鉴赏家和收藏家。解放前,中国古代书画只要盖有庞虚斋的鉴定印章,就可认定是真品,连外国收藏家,也愿以重价购买。庞元澄,原字清臣,后改青城,-号渊如。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他致力于教育和创办医院,并提倡西医。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捐款支持马相伯为抗议帝国主义势力干涉我国教育,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改复旦大学),青城列名复且公学募捐公启。元澄也是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会员,是同盟会上海支部核心人物之一。 顾福昌(1796一1868),字成之,号春池,是南浔的四象之一,国学生,因排行第六,创业后,被称为顾六公公。顾福昌早年的家境也属清贫,弃 学从商,起初摆个布摊。后至南浔邻镇江苏震泽开小布店为生,兼营蚕丝后发家,与洋人往来后,遂成为上海早期的丝通事,经理洋务。并开设顾丰盛丝号,属南浔丝商中发迹最早的一家。 顾福昌经营蚕丝致富后,又经营了当时-上海滩上唯一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并成了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经理,还大做房地产生意,被誉为四象中“顾家的房子”之美称。 顾福昌有三个儿子,长子顾寿松,字容斋;次子顾寿藏,字子嘉;三子顾寿明,字颂三。都是有名的古物、金石、书画收藏家。顾氏三兄弟继承父业,经营蚕丝,以顾寿减最有声望,曾任上海丝业公所董事长,有名的爱国教育家顾乾翰先生就是顾福昌的曾孙。 邢庚星,是南浔八牛之首,开设邢正茂丝经行,后易名为恒顺丝经行。并开设典当,为南浔开设当铺最多的一家。 周昌大,一名味诗,字乐耆。祖籍浙汇余姚,乾隆中迁浔,开设申泰丝号和申昌丝号,镇人都以周申泰称呼他家,南浔八牛之一。 邱仙槎,字其深,开设启昌丝经行。南浔八牛之一。 陈煦元,原名熊,字竹坪。是一位有名的丝事通,外设裕昌纪经行,南浔八个之一。 金桐,字竹庭。早年弃学就商于上海,成为丝事通,营丝发家。他的大儿子金寿亦,号称“小金山”,南浔八牛之一。 张佩绅,开设源泰丝行,曾在上海商业银行总行任营业部主任。南浔八牛之一。 梅鸿吉,字月槎。开设恒裕丝经行,其子梅展中,开设南浔最早的用机器生产的丝厂,南浔八牛之一。 邵易森,开设森大丝经行,在上海设有邵月记丝号,出品青狮牌丝经。镇人称他为邵森大,南浔八牛之一。 南浔镇的七十二墩狗,包括南浔的四乡。在镇上的有:邱茂泰、邱盖茂、邱义昌、邱德升、沈涂记、沈永昌、沈永丰、沈天长、李恒德、李万顺、李德茂、吴晋昌、吴其昌、吴永记、朱宠茂、朱广隆、庄恒庆、邢丰记、卜同昌、韩怡昌、桂致和、潘泳记、潘大顺、张丰泰、张恒丰、徐世兴、徐惠和、许仁昌、谢森元、刘通德、庞同顺、丁昌记等,都数是开设丝经行致富的。四乡有北小圩张家、桥下张家、吴楼张家、斜桥(土斗)金家、五家亭盛家、石匠(土斗)邱家、七里村温家、子嘶湾陈家、藏谷桥王家等。

  编辑本段沈万三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其父,乃自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的沈祐。见叙于刘三吾《坦斋集》卷下〈沈汉杰墓志铭〉:“[沈]汉杰之先,吴兴人,家南浔。其大父祐,始徙今姑苏长洲之东蔡村,因家焉。二子:长讳富,字仲荣,即万三公。次讳贵,字仲华,即万四公。仲华二子:德昌其长,汉杰其次。汉杰复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庄。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沈庄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

好。

1、实力强。湖州南浔嘉恒化妆品厂是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及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整体的实力强。

2、待遇好。湖州南浔嘉恒化妆品厂的员工都会缴纳五险一金,一般普工的月待遇在四千以上,还有餐补。

一来到这座江南古镇,当地人就告诉我:你先了解了解这里的文化吧,还有文化背后的故事,它“可比风景好看多了”。

最开始我是不理解这句话的。

江南古镇九十九,往事越千年,几度换人间。谁还没几个故事呢?

随着脚步的深入,这次的南浔之旅逐渐变得与以往的囫囵心态有所不同:

南浔这个地方,咋说呢,这么给大家形容吧:它大概是整个江南唯一一个“必须要听故事才算够本儿”的江南古镇——

倘若游客只是拍拍照、吃吃喝,不问过往、不寻史迹,那真的会很“亏”的。

南浔古镇的精华,没有一件摆在面儿上,都藏在陈年旧事里了。你要硬说它是“文化”,倒也能讲得通。那闲话不说了,咱们就从这儿开始讲吧: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典型的长三角风光,它也是江南最富庶一个水乡古镇:这里的有钱人曾经在历史上迅速崛起,并长期霸占着“江南富豪榜”——此地有一种特产,保了南浔人几世的荣华富贵:

特产

人们往往将那些颇具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及实用价值的特殊产品称为“特产”:徽州的砚台叫“徽砚”,定州的瓷器叫“定瓷”,而湖州的蚕丝叫“湖丝”。

至今,当我们在网上搜索真丝制品的时候,依然会发现大部分销售真丝服装和配饰的商家都来自浙江,而其中以湖州市的商家最为多数。而我们开篇提到的有关南浔的文化和故事,和当地特产“辑里湖丝”的历史渊源一辙相通。

湖州的桑蚕丝织产业一度非常宏大,考古学家从当地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数千年前人们制作丝锦的工具,可见此地丝织制造业的历史之久远。我们在江南手工作坊里参观丝绸制造过程时发现,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泡水,可使丝线松弛,为之后的抽丝工作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泡蚕茧的水质影响着丝线的色泽。

湖州位于浙北,溪流遍布,又近太湖,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好)水,于是鱼米之乡的天然地理优势给了湖丝上等的质量。即便今天人们在衣着和配饰的材质上有了更多种类的选择,但湖丝的“底子”跟这儿摆着,作为入了央视《国宝档案》的一地特色,岁月从不败美人。此外,同入“档案”的还有南浔大富豪(也是浙江第一豪)刘镛家的宅子,咱后边的游记再说。

至今,南浔辑里村(七里村)的辑里湖丝,依然是我国最好的蚕丝(之一),数百年的时间里,它一度是帝王的御用品,并带给南浔富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的辉煌历史。史料记载,“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辑里湖丝与茅台酒同获金奖。”

当然,湖丝的名气也有着财富堆累和名人效应的“加持”:

名人

前文我们提到,南浔古镇不仅是一个江南名镇,还是一个在近几百年的历史上非常富有的水乡小城。而很多人只知南浔是一个“巨富之镇”,却不知这里曾经在明清时期是一个“文化教育中心”,自元末(也可能更在)起,当地崇学之风便已悄悄盛行。

知识是一种特权,聪明的南浔人早早地就认识到这一点。

南浔人的另一个聪明之处是:独杆钓鱼,最多也不过是对钩双飞,与其一人一次一浮漂,那不如织个网,大家一起撒下去,捞上来的是够一个镇子的人都吃不完的鱼……

清代,南浔这个小小的镇子写书立著的有近300人之多,清后期更是诞生了江南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藏书大家好几个;刘镛家族如日中天之时,南浔的私塾和书院请来的是状元郎的朋友(们)做讲师……正如张静江(南浔第二富豪)故居中清代书法家翁同龢题写的那幅柱联所言:“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从明代至今,南浔一镇涌现出的高官、富豪和文化名人不胜枚举,南浔也因此得了“文化之邦”、“诗书之乡”的称号。

财富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分享过,南浔的丝商长期垄断着江南的丝绸贸易,这里有一群精明的“中间商”:在古运河贸易最为繁忙的明清时期,载着辑里湖丝的货船从南浔起航,源源不断地运往四方。南浔人走出家乡,将丝行开到了上海、杭州以及更远的地方。物质的发展又刺激到文化的愈发繁荣,南浔进入良性循环的巅峰时期:

科举当道的年代,南浔众多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富商之后通过此途径走上仕途,成为朝廷各个机构的要员;一些文人墨客,虽未身兼任何官职,却与达官显贵接触颇多;富豪家族格外重视文化和教育,所以南浔的年轻人早早地就拥有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早早地接触到了西方文化。

那会儿的世界,闹腾得最欢实的是英国,但是这位“老大”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抑制俄罗斯不断扩张的势力,英国人满世界地围追堵截沙皇的贸易触角。俄国人但凡一秀肌肉,英国人就疯了似的装上三头六臂带着七十二把刀到处划拉,抛物线上的近中远东大国无一幸免,受牵连最重的就是清朝,不仅溅一身血,还被撕开了几道口子。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贸易新时代,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还使得近水楼台的人民荷包鼓了起来,造就了大批的富豪。其中就包括距离上海不足百公里的南浔。

一部分聪明的南浔人很擅长和洋人打交道,一来二去就摸清了欧洲人的喜好。他们成功地将家乡的特产带了出去,将生意做到了海外,并将外面的文化带回家乡,振兴祖地。百余年中,整个南浔的“基因”得到了优化和改良。

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世上所有能成“势”的人都是特殊的大环境所造就的结果。而一人得势将会带动一族,一族的发展势必带动一方。努力是一种会传染的习惯,看着往日与自己平进平出的街坊发了迹,自己哪能坐得住呢,必得用了吃奶的劲头追上去呀。

至清朝后期,南浔成为了最早接触西洋文化的江南小镇,凭着数代人传承下来的敏锐商业辨别力、开放心态、独特处世之风以及敢闯敢拼不拘谨的整体性情,走在了潮流的前头。

随着杭嘉湖地区“丝绸之府”的名号扬名海内外,南浔周边一众兄弟古镇纷纷繁荣起来,桑蚕丝织业渐渐地发展成为几乎可以养活一半江南人民的产业。

讲解员说,那时湖州的一城的富豪加起来都未必赶得上这南浔的一户人家有钱。而我觉得,在南浔旅行,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研究这里的有钱人。我们下期接着聊。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浙江南浔好玩的有金象湖公园、南浔古镇景区、南浔息塘村景区、荃步景区、含山风景区等,好吃的有浔蹄、粉丝千张包、定胜糕色等。

南浔好玩的地方:

1、金象湖公园

南浔具有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著名的辑里湖丝故乡,曾经的浔商富可敌国,“四象八牛”闻名天下,其中尤以四象为最,当初又有金象金牛的纪念物来比喻南浔丝商名人的富有,因此以“金象”来作为公园的主题名。

2、南浔古镇景区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瑞路51号。南浔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

3、南浔息塘村景区

息塘景区原名息塘村,为座落在京杭古运河河畔的一个水乡古村景点,与千年文化古镇乌镇隔河相望。息塘景区在着眼于人文历史保护的同时,注重挖掘景观资源,融合了历史、文化、自然与环境。

4、荃步景区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荃步小桥附近。荃步村的名字“荃步”原有称为“千步”,因唐代时这里建“千步院”而得名,是浙江北部知名的古村,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苦练市镇西北部,村域内河网纵横,水陆交通便捷,被当地人称为“最可爱的村庄”。

5、含山风景区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富祥路东。含山向来被称为蚕花圣地,相传蚕花娘娘清明节期间化作村姑走遍含山,留下蚕花喜气,这时谁上含山,谁就会把蚕花喜气带回去,得个蚕花廿四分。

南浔好吃的东西:

1、浔蹄

浔蹄是南浔当地老少咸宜的一道名菜,以传统古法烧制而成的大蹄色泽红润、口感软糯、味道咸鲜、香而不腻。老底子普通百姓家中也就是过年过节时才会吃到的。

2、粉丝千张包

千张薄而韧,可包得紧密不透气。馅心用纯精腿肉、朝鲜开洋、日本干贝、孝丰蝴蝶片笋衣、炒熟芝麻制成,香浓汁鲜。粉丝采用绿豆制作,独取粉丝头下汤,短而粗,久煮不糊,柔软入味。 

3、定胜糕色

定胜糕色是当地名点小吃,呈淡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主要是将米粉放入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二十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南浔最大的特色是古时富人多深宅多,建筑中西合璧。

南浔于南宋淳祐年间(1252)建镇,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中叶,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一跃成为江浙雄镇。

1851年,南浔“辑里丝”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银大奖。由此,南浔牵起了中国与世博的第一根红线,并诞生了一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大贾巨富。

20世纪初,南浔巨富们采集中西方文化之精华,建造了一座座集“大气、洋气、财气”于一体的豪门名宅、私家园林,留下了南浔古镇这道中西合璧、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奇葩。凭借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人文景观,南浔古镇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世博金奖故里”、国家5A级旅游区等诸多美誉。

南浔古镇主要景点:

1、小莲庄

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小莲庄与嘉业藏书楼毗邻,园外为鹧鸪溪。

内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山叠石而垒,亭踞山而榭依水,且风格各异,各处建筑分别成景,实为江南园林之佳构。2001年7月,小莲庄被列为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嘉业藏书楼

嘉业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

嘉业藏书楼藏书最丰时有宋元明清各种古籍16万册,60万卷。1949年江南解放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2001年7月嘉业藏书楼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张石铭故居

故居主人张均衡(1871~1927年),字石铭,清光绪二十年举人。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他和张静江都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孙子。

建筑共有240多个房间组成,号称江南第一巨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民俗建筑和文物价值。尤其是众多精美生动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以法国进口的玻璃雕等,处处呈现中西合璧的特点,从地砖、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头等,都体现了欧洲十八世纪巴洛克建筑风格。

第四进的大厅是一个设有乐池、化妆间、更衣室的豪华舞厅,地砖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砖瓦砌筑。洋房前庭院中栽着两株广玉兰,现已有两百多年的树龄。2001年7月此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4、张静江故居:

位于南浔镇东大街,又名尊德堂,系其祖父张颂贤( 又名竹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建。张静江(1877~1950年),又名人杰,湖州南浔人。 孙中山先生与他初遇时即称他为奇人,后来称他为革命圣人,曾题“丹心侠骨”相赠。

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札、任命状等,其中颇多名人遗物。故居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风格,高大幽深,尤其是那韵味独特的封火山墙,可称江南一绝。

5、颖园

颖园位于南浔镇皇御河畔,为俗称“八牛”之一陈熊的住宅花园,占地1107亩,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人们赞美它有苏州狮子林的风韵,以玲珑剔透、清幽雅致见胜。颖园内古木葱郁,有百年以上的广玉兰、香樟和紫藤。还有一池、一阁、一楼,太湖石假山堆垒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可拾级登临。

-南浔古镇

南浔市人民政府-南浔古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66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随机推荐

  • 男士基础护肤套装不知道怎么选?看这里

    男士基础护肤套装不知道怎么选?AHC男士水乳三件套AHC是韩国的一个品牌,它家的面膜一直都很热销,这个套盒性价比挺高的,外观设计很高级,专门针对男性设计的,不挑肤质及年龄,使用后清爽不黏腻可平衡水油,成分中不含酒精,敏感肌也可以用,有淡淡的

    2024-04-15
    1053600
  • 怎样鉴别我买的妮维雅是不是真的呀

    妮维雅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品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确保你购买到的妮维雅是真正的正品,请你多角度进行鉴别。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入手。正品妮维雅的包装通常具有高质感,印刷清晰,无模糊或拼写错误。包装盒上会有具体的产品信息,如成分、

    2024-04-15
    66800
  • 日月之精华是什么词语?

    日月之精华,这个词语令人们感到神秘又充满遐想。它是指日月所蕴含的核心精髓,代表着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力量。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日月之精华的探索和理解都是永恒的话题。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日月之精华可以理解为温度。在宇宙中,太阳是光和热的源泉

    2024-04-15
    56500
  • 孕妇可以用的水乳牌子

    孕妇可以用的水乳牌子  孕妇可以用的水乳牌子,很多人都知道,怀孕后是有很多的禁忌需要注意的,特别是护肤品方面,有些成分用了是对胎儿有影响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下面是孕妇可以用的水乳牌子。孕妇可以用的水乳牌

    2024-04-15
    46400
  • 妮维雅在哪个国家最便宜

    德国。因为妮维雅是德国的品牌,妮维雅630淡斑焕白精华液30ml在德国售价为193欧元,折合人民币1461元,而在国内售价为259元。妮维雅成立于1911年,属于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旗下的一个护肤品品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是位于中欧

    2024-04-15
    44500
  • 时尚彩妆的7大新趋势

    1 自然妆容:自然妆容一直是时尚界的主流趋势,追求健康、光滑的肌肤,凸显自然美是现代妆容的特点。2 轻薄底妆:追求零瑕疵的底妆效果是时尚界的新趋势,使用轻薄的遮瑕产品和透明感的粉底可以让肌肤看起来更加自然。3 荧光色:荧光色在妆界也变得越来

    2024-04-15
    48600
  • 一瓶神仙水230ml成本

    -ll神仙水230ml :1520元一瓶精华水80MI:560元眼霜15MI:640元一套加起来在2720左右,敬请参考:Sk2明星产品:1、SK-II环采臻皙钻白精华露这款精华人称它为"小灯泡"。提取自日本杏的珍稀精萃及Pixel-Whi

    2024-04-15
    52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