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兴起,带动了汉服文化甚至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美妆这一方面,虽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就如前段时间的清宫热播剧《清平乐》,里面的珍珠花钿妆也是圈粉无数,很多人表示很喜欢那样的妆容,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也出了很多的仿妆视频。
但是很多人依然会说,就算看了电视又怎么样,人家美人家的,自己还是不会怎么办呢?而且自己也对古代妆容不了解,那又该怎么画呢?别着急,这个问题我帮你解决。既然不了解,如果也没很大兴趣去专门了解的话,那又为何要去一味地模仿呢,自己融入自己的思维,创新妆容不香吗?
1、想要做好事情必先“利其器”,同样的,想要画出一个好的妆容来,也是要先准备好各种化妆用具的。在这些化妆品的挑选上,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各自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挑选就好。
2、准备好了一切东西后,就可以开始啦,只要你有一点化妆水平,就不怕你不会。先将脸部清洁干净后,敷一张补水面膜,做好妆前的补水工作,免得妆容浮粉等问题大面积出现。然后,在脸上喷一层保湿水来为脸部水分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平时是干性皮肤的话,还可以在抹上一层妆前乳,为脸部起到更进一步的保湿作用。
3、在上面这些做完以后,最基本的工作也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给脸上粉底了,一般来说,只要脸上不是特别的黑或者痘印多的话,就可以直接用气垫来上粉底,薄薄的一层,对于脸部来说也是很舒服的呢,然后再用遮瑕将脸上的瑕疵遮掩一下,基本的底妆也就完成了。再用散粉将脸部的出油区扫一下,一个干净整洁的雾面底妆也就差不多了。
4、接下来就是上彩妆的部分了,眉毛这块不要太浓,如果眉形允许的话,那种稍微长一点的眉毛也是很好看的,看起来很温柔。眼睛这一块,主要的也就是眼影该如何画了,至于眼睫毛这块相信大家处理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呢。眼线也是那种细长一点的,千万不要浓眉大眼的就行。
眼睛的搭配一般来说也就是日常一点的,毕竟不是天天出席重要场合。日常一点的话就是大地色眼影盘,整个盘不会太夸张,当然要选质量稍微好一点的,不然到处飞粉,很影响妆效。也就是挑选一个差不多的颜色从眼皮中间向周围晕开,在眼尾处选一个稍微深一点的颜色晕开就好了,眼皮前的位置用稍微亮一点的颜色勾勒一下,最后在眼皮中间和下眼皮刷上珠光色的眼影提亮也就差不多了。
5、最后就是口红了,选个日常显白一点的番茄色就好,一层一层的叠加,出现最后的那种咬唇妆的感觉。最后不要忘了把脖子也擦点粉遮一下,免得脖子和脸不是一个颜色。然后到这儿,整个妆容也就完成了。
其实整个妆容的特点也就是贴合自己的情况,在彩妆部分注意一下,多去学习一些彩妆方面的知识,相信也是很有用的呢,最后,就是整个妆容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要脏兮兮的就好了。
好了,看了以上的分享,你有没有心动呢?赶紧一起来试试效果如何吧。
如果你指的眼影是在上眼皮部位的妆容的话,中国古代的化妆术很少涉及这一部分,有记载的似乎只有唐穆宗长庆年间的“血晕妆”中有提到“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
其它的脸颊、额头、眉心、鬓角、眉毛这些部位提到反而较多。
古风人物绘画教程
古风人物画画教程如下:
1:第一步,勾线,三千青丝如瀑慵懒邪魅的,束发高冠,剑眉星目威武型的,还是纸扇纶巾,温文儒雅型的。
2:第二步,开始给面部上色,这里使用的水彩颜色是红色加**再加水,水要多一点。让人物有点气色就行,下面还要在一起晕染的。
3:这一步还是给皮肤上色,看出来了吧,这一次感觉像是化妆了,脸部白里透红,顺便再打个口红,上个眼影。
4:画眼睛和眉毛,这眼睛一看剑眉星目的,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里面的主角人物都是浓眉大眼的,去看历史画卷,其实真正古人的眉毛都是很细的。这里的眼睛是蓝色的。
5:开始给头发上色,头发要两次上色,古人披发时不戴冠,戴冠时不披发。
6:给衣服上色,衣服画的很有层次感。
7:外衣加深颜色,水彩画有透明的效果,这里这件衣服看起来很轻薄,但是非常的立体,衬托里面的衣服很厚重,主次关系处理的很不错。
8:给里面的内衬上深蓝色,给凌冽中增添了一抹柔情。
9:最后再次给头发上色,让线条更加的清楚。
古风:随着人们对古代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古代的文学、思想、习俗等等已经不再是秘密;现代社会的利己、金钱观念等不良思想、观念,也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陷入迷惘与愁苦当中。因此,有一部分人就利用古代的思想文化、诗词歌赋等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本真。
人怎么画人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画古代男人的头部,古代男人头上是有发髻的,我们就画好这个发髻。
第二步:画古代人物的脸部,眉毛是弯弯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和鼻子是小小的。
第三步:画古代男人的衣袖,衣袖是长长的。
第四步:画古代人物的衣服,衣服是长长的。
第五步:用彩色水彩笔给这幅古代人物简笔画男人涂色。
孩子画画的好处:
好处一:提高观察能力
想要画好一幅作品,就要不断的观察,全身心的去观察细节。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所画之物的灵魂所在,也就是所谓的特点。而这个过程,也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
最初只是为了画画,但是后来会被动的成为习惯。接下来,不管是做事还是学习,孩子都会习惯性的先观察,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而这些潜意识的好习惯,都会给孩子的将来保驾护航。
好处二:提高创造能力
没有千篇一律的画作,即便是同样的内容,也会略有不同。在日积月累的绘画中,孩子的创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最初,孩子的画作会很稚嫩,父母要更有耐心。
求水彩人物和油画人物作画步骤古典透明画法的方法
(1)素描初稿。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
素描。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2)纯灰画法。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
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3)着色。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
一步。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4)薄涂。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
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
“肥盖瘦”的原则。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真正想学习的话,百度文库搜索“水彩教程”挑选学习;百度文库搜索“油画教程”挑选学习。
再说一下:水彩要做减法,油画做加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古代女子镜前化妆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通过一些诗句来了解一下吧。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最悲凉、艺术境界最高的当然还是李白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过这个其实是作者自述,当然女子也可以形容。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中的
望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春怨
一枝迎春,
送走寒冬万里云。
一片丹心,
为谁苦追寻
问声郎君:
谁是梦中人
点绛唇,
垂下云鬓,
着我绿罗裙。
李清照《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女孩子化妆技巧
1、涂眼影时
面对镜子:抬起下巴,眼睛往下看,就像一个蔑视别人的坏女孩那样,眉毛往上耸,然后用眼影刷沾取眼影粉,涂在内眼角到外眼角的区域。
原因:从这个角度画眼影,能清楚看到眼皮的褶皱和纹理,有利于你把握眼影的均衡度。
2、涂口红时
面对镜子:大大地微笑,嘴唇越紧绷越好,牙齿露得越多越好,然后用一支唇刷把唇膏涂在嘴唇的每一个角落。
原因:张大嘴巴时,会显露嘴唇的边角部位,让你能够完整地给嘴巴涂上颜色。如果你没有表情,就会漏过嘴角部位。此外,微笑时嘴唇面板拉伸,面板变得光滑,口红会涂得更均匀。
3、画眼线时
面对镜子:许多女人画眼影时会上半身倾向镜子,实际上是不正确的,你应该向后仰头,用手指拉起眉毛的面板,让紧挨眼睫毛的眼睑露出来,然后用垂直用眼线笔画眼线。如果画眼线时你喜欢眨眼,嘴里说“啊”就可以缓解。
原因:这样画出来的眼线会比较饱满,眼睛也会显得更大。说“啊”的时候,面部肌肉放松,就会缓解眨眼的欲望。
4、涂腮红时
面对镜子时:正面面对镜子,做一个“假笑”,也就是嘴角有点僵硬,皮笑肉不笑的感觉,然后用腮红刷把腮红扫到苹果肌上,然后再往太阳穴的方向晕染开来。
原因: 这样做,腮红就会稳妥地落在你的苹果肌上,整体效果自然红润。
5、扫阴影时
面对镜子:内吸你的脸颊,撅起嘴巴,用一支倾斜角度的阴影刷把古铜粉颜色比你的肤色深两个色号的修容粉扫在脸颊凹陷处,从离嘴唇一寸的地方往斜上方的颧骨方向扫,至到发迹线处。
原因:根据面部骨骼结构,这样扫阴影最能通过光影的对比,突出脸部的立体感。
从古至今,女子的妆容都是非常被看重的。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所以为了能够在自己的心上人面前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学习怎样画出一个完美的妆容是每一个女子都不可懈怠的功课。因此,现在网上出现很多的化妆技巧教学视频,对于很多化妆小白来说还是有很大的用处的。
不过对于像小编这样的手残党来说,就算是再好的教学视频也不能拯救我的双手。人们都说,眉是五官之首,要想自己的妆容好看,眉是最关键的一步。画好了眉毛,你的妆也就成功了一半了。不过小编一直觉得眉毛真的是很难画,画了这么一年多的眉毛,我依然不能够画出好看的眉妆,要不就是太细、要不就是太粗,或者左右不对称都是常有的事。
古时候的女子也会化妆,不过他们的妆容画出来可能没有现在的自然。那时候没有BB霜,没有气垫,没有腮红,没有眼影,更没有高光。但是他们有他们的化妆工具,有他们的化妆技巧和方式。下面,小编既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女子在化妆的时候常用的几种化妆工具。
这种化妆的方式还有其他的别称:花子、面花、贴花。花钿是贴在眉间或者是贴在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花钿起源于唐宋时期,也在唐宋时期最流行。唐宋时期,不管是宫中的妃子还是达官显贵家中的内眷都会在眉间或者脸上贴花钿,以装饰自己的美貌。
花钿的材料非常的丰富,很多东西都被女子们用来做成了花钿。有的花钿用金箔裁剪而成,有的花钿用纸裁剪而成,有的花钿是用鱼鳞做成的,还有的花钿是用油茶花饼做成的,有趣的是,还有一些心思巧妙的人竟然用蜻蜓的翅膀做花钿。
正如一位宋朝的词人陶谷所著《潸异录》就有这样一句:“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候的人还是非常别出心裁的。花钿的颜色也有很多,红的、黄地、绿地等等。花钿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梅花儿啊、桃花儿啊、小鸟啊、小鱼啊等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钿搭配上不同的妆容,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美感。
口脂
口脂,也叫唇脂。所谓口脂,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女孩子用的口红、唇膏、唇釉之类的东西,适用于妆点唇色的。古代的口脂大多数都是朱赤色的,也就是大红色的,不像现在还有很多橘色的、粉色的口红。古代女子用口脂和现代女子用口红的目的都是差不多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用来提亮肤色的。涂上口脂,让嘴唇看上去更加的鲜艳,可以给人一种年轻、活力、健康的感觉,用好了口脂,能够为整个妆容加分。所以,口脂一直以来都是古代女子最喜爱的东西。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到吐蕃服饰、化妆的强烈影响,唐朝女子经常会画“啼妆”、“泪妆”,这种妆容就是把妆化得像是在哭泣一般,这在当时也被称作“时世妆”。
这种妆其实并不好看,不仅没有多大的美感,而且还给人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所以很快也就被取代,流行了一段时间就不再流行了。
唐宋时期,除了流行朱赤色之外,还流行用檀色作为口脂,檀色其实也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很好看,直到现代都还非常的流行。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该根据每个人脸部的不同形状、不同特点来选择适合的颜色来点缀自己的唇色。
妆粉
妆粉,就叫做傅粉。妆粉是用来搽在女子脸上的,是最常见、最简单的化妆方式。古时候的妆粉不像现在的BB霜、气垫这么服帖,搽在脸上是非常容易掉的。现在至少还有个定妆粉可以让妆容更加的稳定、服帖,古时候可没有这个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掉粉是很常见的事情。
对于傅粉的方式方法,一位清朝初期的戏剧学家李渔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当时的妇女在搽粉的时候,“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这几句话就鲜明地道出了李渔眼中化妆与审美之间的关系。古代人甚至将妆容和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妆容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到底是怎么样的。这种观点还是蛮新鲜的。正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额黄
额黄,又被称作为鸦黄,这种化妆方式就是在额间涂上**的花样。额黄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直到唐朝的时候才流行起来。这种化妆方式的产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南北朝时期的妇女从佛像上的涂金中受到启发,便开始在化妆的时候在额间点缀上一抹**,大家看着觉得稀奇,争相效仿,最终形成了一种自然风气。古代也有很多描述额黄的诗词歌赋。比如唐朝时期,正当额黄盛行之时,温庭筠在诗中写道“额黄无限夕阳山”,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这两句诗都反映出了当时额黄流行的真实现状。
黛粉
黛粉,就相当于现代女子用的眉笔或眉粉,是用来画眉毛的。黛粉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的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就成了最初的画眉方式。后来,人们发现黛也可以用来画眉毛,便用黛取代了柳枝。汉朝时期女子多用石黛来画眉。
石黛是一种黑色的矿物质,女子在用其画眉之前,必须先将其放在石砚上面碾磨,碾成粉末状的,再加适量的水进行调和,调好之后,就可以用来画眉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女子画眉就很少再用石黛了,而是改用青雀头黛,是从西域引进来的画眉材料,呈深灰色。到了隋唐时期,女子画眉时用的更多的是螺子黛。螺子黛出产于波斯国,可以直接蘸水使用,不用碾磨,更加方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没有多大的抵抗力。所以女子为了能够让自己喜欢的男子也喜欢自己,通常都会在自己的妆容上面下功夫。古代女子的妆容虽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很奇怪,但是在当时来看也是一种很漂亮的妆容。小编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古代人的化妆工具,欢迎大家补充。
如果现在打开一个女孩子的网络购物车,那能有多少购物车里面没有化妆品呢?恐怕少之又少。在这个越来越倾向于为愉悦自己而装扮的年代,化妆着实是件稀疏平常的事。若是我们要开一场有关化妆的茶话会,那估计除了有难以计数的年轻人到来,可能还会有不少古人都会搬出积灰的时光机冲去现场。
古代的女子妆容,人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唐代妆面。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唐代仕女画和壁画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女子的妆容,另一方面是因为盛唐气象本身就吸引了很多人,当代与之有关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所以这场茶话会中来的最多的古人大抵就是唐人。
可这个时候吕后可能就要代表先秦至汉的女性话说了:我们化妆品虽然不多,但我们也是会好好化妆的!虽然我们因为社会文化而崇尚雅静,但“素装”也算得上是汉代标配,而且偶尔还有其他的妆容!
先来聊聊这素装。它确实有些像今天的“素颜妆”。人们用米粉或铅粉打底,再画个蛾眉,妆容就此搞定。也许有人好奇,既然都已经追求雅静了,那干脆纯素颜不好吗?其实,这种“粉白黛黑”的素妆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的人们化这样的妆,并非单纯的追求美丽,而是为了参与巫术仪式或其他礼仪活动。待到汉代开始统一地追随“黄老之学”和儒家思想后,自然美再一次得到社会审美的认可,既能展现女子的自然美,又能满足女性装扮需求的素装便又成为了流行。
不过一片淡雅之中,偶尔还是会出一抹亮丽的色彩。早在秦始皇在追求长生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更接近上天,他就命宫中的女子“悉红妆翠眉”。虽然此时人们采用的还是容易脱妆的朱砂,但这确实是迄今为止确定的最早的中国彩妆。随后因为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的化妆品和香料也不断传入,彩妆得到了巨大进步。其中外来的彩妆有两个典型的代表——“燕支”和石榴花。
燕支花的花朵为红色,叶为蓝色。人们采摘花朵晒干,再研磨成胭脂粉,便可用于上妆。这燕支粉比秦人用的朱砂要好用的多,不会一碰就落粉。而石榴花在取色方法上虽然没有燕支花轻松,但颜色堪比燕支。且时人会先用水煮提取石榴花的色彩,然后用布帛蘸取汁水或将汁水涂在金箔纸上,当作口红。
而唇妆的样式,除了随心涂抹,还有特定造型,譬如樱桃唇。汉代的樱桃唇就已上小下宽,圆润有型,娇小饱满,画法与后世相差不大了。
可以说,正是在这些“进口”化妆品的支持下,中原一带才不断出现了新的妆面。“庸来妆”、“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会有机会装点中国历史,还得感谢丝绸之路。因为这些彩妆多以红色为基调,所以汉语才有“红妆”一说。且因为这些艳丽的妆容衬得美人更美,所以人们还习惯了用“燕支”来指称美人。
不过由于汉代的人们只能获取最基础的鲜花或干花,且即便是研磨过的花瓣也没有很长的保质期,所以实际上着红妆的汉代女子还不算很多。直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在燕支花汁中加入了牛髓、狨胰等配料,燕支才变成粘稠而易保存的模样。而这样的燕支,则是至今闻名的胭脂的前身。
而在红妆和“粉白黛青”之外,汉人还创造了一种“额黄”妆。是的,正是此前由演员刘亦菲所扮演的《花木兰》中的那个怪异的妆容。汉代佛教才传入,寺庙还非常少,但一些女子看着金光闪闪的佛像,觉得这妆容可以借鉴,便开始在额头抹上松花粉等**的粉末,随后渐渐形成了这种挑战当今审美的额黄妆。
不过“美眉”们还是觉得只是脸上多了两抹艳丽的色彩,这还不够。她们还希望自己的眼睛也是美丽的,能够让人“一眼万年”。所以她们还想办法修饰自己的眼睛。可是古代没有睫毛膏,也没有眼线笔,甚至没有缤纷的眼影,她们思来想去只得“曲线救国”,对自己的眉毛花心思。
卫庄公夫人庄姜的那种“螓首蛾眉”在汉代继续流行,美名远扬的卓文君和因恩爱而羡煞旁人的西汉臣子张敞的妻子便都是“美眉”,甚至双双挤进中国古代四大美眉的榜单。
且因为越来越多地受到楚地浪漫主义风气的影响,汉代女子越来越喜欢把蛾眉描长。长一点,再长一点,直到几乎长眉连娟。而都变形成这样了,汉人也自然不会再叫它娥眉,便新取名为“广眉”。
除了蛾眉、广眉,女子们还流行诸如八字眉、愁眉、远山眉等。就连叱咤风云的汉武帝,都忍不住令宫人们全部画上他喜欢的八字眉。值得一提的是,由汉朝大将梁冀之妻发明的愁眉,因为常与“啼妆”相结合,让男子生出爱怜之感,所以到了桓帝年间风行一时。结果后来这个妆容被后世的士大夫们看做是“亡国之妆”。
除了这些画在脸上的,女子们还想出了贴在脸上的装扮。璀璨的金箔、亮丽的鸟羽、彩色的昆虫翅膀,多变的云母石,甚至是鱼骨都被用到了彩妆上,形成了至今还有大量粉丝的花钿。
花钿在先秦就已经出现,在汉代已进入成熟阶段。人们将各种材料裁剪为圆形、菱形、梅花形、桃形、雀羽斑形、鸟形等,将他们装饰在眉心。不过此时最出名的一种花钿却有些残忍,和点翠首饰一样都是取用翠鸟的羽毛。
有时候,“花钿”还会特指人们画在眉心的纹饰。这些画上去的花钿虽然没有贴上去的有光泽,但也精美大气,与先秦至汉的气度正相衬。
时至今日,人们不再单是“女为悦己者容”,而是越来越把妆容当做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涂抹画勾为自己的生活上色。而古代的女子,虽然没有太多抛头露面的机会,但也有一颗爱美之心。她们用她们的巧手,将自己的面庞一番涂抹,最终绘出一副连帝王都倾心的容颜。所以啊,光塞满购物车是还不够的,多练练,下一位榜上有名的美眉或许就正在屏幕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