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如果汗水不及时洗掉的话,白色的衣服就会被染上一片一片的红色,这是什么回事?

每到夏天如果汗水不及时洗掉的话,白色的衣服就会被染上一片一片的红色,这是什么回事?,第1张

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美人也会出汗,杨贵妃胖,尤其怕热。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讲述了一个奇特的“红汗”现象:到了夏天,这位胖美人出汗的时候,她的汗水竟是“红腻而多香”,用手帕擦汗,帕子还会被那“红汗”染成桃红色。

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条文字都让我十分的困惑。就算是绝色的美人,也不该平白无故地流出红色的汗水呀一个女人,浑身往外渗流红色的汗液,那不成恐怖片了吗!直到有一天,读到明人周嘉胄《香乘》“涂傅之香”一节中所介绍的“利汗红粉香”:

滑石一觔(极白无石者,水飞过)、心红三钱、轻粉五两、麝香少许。右件同研极细,用之调粉如肉色为度,涂身体,香肌、利汗。

所谓“心红”,据清人陈元龙《格致镜原》引王佐《文房论》:“银朱用四川心红、杭州散研、金陵片朱最妙。”可知,“心红”是四川产的一种上好银朱(朱砂颜料)。把少量朱砂颜料与白细滑石粉、轻粉(水银炼成的一种白色粉末,有治癣疥疮疥的效用)、麝香和在一起,研成细末,这样的细末当然会呈现红色,并且带有香气,如此的混合物与化妆用的白粉再相调和,调成“肉色”,就得到了“利汗红粉香”的成品。它的作用呢“涂身体,香肌、利汗”,按我们的经验来判断,这是夏日的一种爽身粉,俗称“痱子粉”。 由晚唐诗人韩的《昼寝》一诗可知,夏日使用特制的“爽身粉”遍涂身体,以此来美容、护肤、遮除汗味,在唐代就已经是一项日常习俗了:

碧桐阴尽隔帘栊,扇拂金鹅玉簟烘。

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

杨贵妃转世了呗!!!呵呵

古人夏季所穿的衣服面料相当轻薄,六层加身,依然可以看到胸口的痣。不但面料如此清凉,在款式、颜色上也相当讲究,可以说得上是既时髦又凉快。

清朝时期的老百姓到了夏天大多都是穿着短打,就是最简单的单衣单裤,有了破洞可能连补丁也不打,还会穿裁短的衣服和裤腿。老百姓的单衣单裤都是用普通棉布或粗糙麻料制作,但是单薄和透气,另外十分宽松,所以整体的散热功能挺好。

而当官的和有钱的就不一样了,他们衣服的款式在夏天仍以长衫、长袍为主,不过材质换成了轻纱、羽缎等轻薄透气的面料。

皇帝到了夏天他穿的大都是素色的纱质单衣,尽管看起来还是严严实实,不过却十分清凉透气和轻便舒适。而他的鞋袜也都是丝缎料子所作,丝毫不会闷热。

扩展资料

清朝人在夏天除了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还会使用冰块来降温。他们在头年冬天会事先将冰块藏放在专门的坑窖当中,等夏天来了就把这些冰块拿出来,放到屋里解暑降温,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古代纳凉配饰:

1、斗笠

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从古至今,在江南农村一带,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有斗笠。在外出中,他们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戴在头上,成了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2、凉帽

清代官员夏日所用的官帽被称为凉帽。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3、头巾

头巾,渊源甚古,原本是平民的标志。到了明、清时期,规定读书人必须戴儒巾,后来被广泛流传至今,成为一种方便、实惠的饰品。

4、团扇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团扇是众多扇子中的一种,起源于商代,最早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

衣裳的裳的笔顺:竖、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点、横、撇、竖提、撇、捺。

造句:

1、茄子也成熟了,穿上了紫色的衣裳。

2、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土编织打扮着春天的衣裳。

3、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4、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625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