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听一个广州的朋友说:“Toastmaster 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演讲平台”。那什么是Toastmaster呢?
这样的平台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首先,我在外企工作,很想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用起来,那肯定会学得更快。
其次,毕业以后我一直从事技术开发相关的工作,在沟通方面能力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公众演讲,所以这种底层能力地提升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刚需。
再次,在思维层面,我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如果能够获得其他各个领域小伙伴地反馈,对我开阔视野、突破思维的限制也是大有好处。
最后,现在社会弱联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 如果能够增加自己链接的广度,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说不定还能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所以怀揣着对Toastmaster地向往,在2017年1月12日下午,参加了Toastmster IReader双语俱乐部举办的第113次会议,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toastmaster之旅。
这次会议总体上我感觉非常得棒,下面我来具体谈谈自己地感受。
第一:整体Agenda设计非常用心,流程非常清晰。
首先,从上面的Agenda可以看到,从14:45到17:27,每个环节都描述非常清楚。每一步的时间都做了精确规定,而且有的只有仅仅1分钟。总体来说非常连贯,可谓一气呵成。
其次,考虑到新朋友地加入,议程还特地罗列出了Toastmaster的一些简称,让我们对Agenda里面的缩写有大概的了解。
而后它又非常清晰地列出了参与既定演讲的演讲目标,让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能主动比对,感受每个层级的不同要求。
最后还给出了下次分享的预告,以及国际吐司马斯和上海书友双语国际演讲俱乐部宗旨,让认同这个理念的小伙伴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第二:对各个环节地时间控制非常到位。
整场会议,大家对时间非常敏感。时间官会对参与的人做一个时间评估,包括演讲人、评估人、主持人、主席等。时间官会经常亮出绿牌、黄牌、红牌,也会按铃。具体如下所示:
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考试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项目都有deadline;比赛要在规定时间完成。时间组成了我们的生命。所以能有意识地培养对时间的感知,这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我正缺少这样的能力。
第三:全场非常注重反馈。每个参与其中的人不仅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地评估反馈。 在下图中,对于既定演讲,专门的既定评估人会给出专业地评估,这是第一层评估。而后时间官、哼哈官和语言官会对既定演讲者,即席演讲者,主持人,来宾接待员,主席,以及既定评估人等都会做出专业的评估。这是第二层评估。最后会由总评估官给全场所有人参与小伙伴的表现给出评估,包括时间官、哼哈官和语言官。所以除了总评估官,其他的任何参与人员都会受到监督和反馈,而且有的人的反馈会是多维的,比如既定演讲者。除此之外,评估的质量也非常的高。哼哈官会统计出演讲者的哼、哈的次数以及不良的习惯。语言官会罗列出全场的有价值的语言点,比如非常优美的排比句;比如有价值的新观点(用大数据思维替代因果思维);比如个性化的故事语言等。既定评估人也非常细心、专业、认真,他会把全场的笑点一一都挖出来分析;会把演讲者可以提高的点委婉地表述出来;会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到评论中去,给予更加真实有效地评估。
对于任何技能的提高,反馈是最关键的,刻意练习就要求是有目的、有反馈的练习。
第四:整体会议的氛围非常融洽。 在这里我感觉成员相处都非常融洽。上台的每一个小伙伴都会先握手,然后开始自己的角色。在评估官评估的时候也会先给出很多的赞美和肯定,而不是直接否定。
第五:本俱乐部还有一个非常棒的读书分享活动,每周阅读一本书。
本俱乐部有一个比较好的活动就是读书活动。俱乐部每次都会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本次是由潘文杰同学给大家做地《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读书分享。这其实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因为读书能够让我们增长见识,开启心智,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
对于第一次参加活动,我也给自己的表现做个评估:
这次活动全程总共25个小时,由于我沉浸其中,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一下子就结束了。对于这样一个有反馈,而且是多维度地反馈;有时间控制,而且是精确地控制;有追求,而且是有共同地追求:遇见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组织,我想我不应该拒绝,下次继续参加。
[核心价值jpg](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532763-28bbe5947cce7297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Toast是为了有好的提醒用户,而又不影响用户的操作的。方法中的MainActivitythis表示在MainActivity里显示;Rstringalert表示引用string下的alert中的资源;LENGTH_SHORT表示Toast的显示时间一微秒计算,这里调用系统定义好扥时间,也可自己写入确定的时间。关于)show(); 是用来将定义好的Toast显示在MainActivity里的,如果不调用show();方法定义的Toast就没有意义了。
周五晚上第一次参加了toastmaster俱乐部团结湖分部活动,对toastmaster这一组织稍微有一点了解。于是迫不及待想要留下点什么,方便对俱乐部感兴趣的人留下点参考信息。也算为toastmaster俱乐部做点事情吧。
正如我去参加拆书帮活动一样,肯定也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参加toastmaster俱乐部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本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但其实正像团结湖俱乐部VPE(vice-president of membership)Porsher所说,toastmaster不是英语角,因为俱乐部也有中文分部,更重要的是俱乐部针对演讲者的演讲都会由相关评委从你的时间管理、语法词汇、口头禅等方面给出评价并提出中肯建议。俱乐部的核心职责是CC(competent communication)和CL(competent leadership)。这两点,我个人认为无论你是做什么行业、什么职位都需要学到的东西。
当然我之所以知道toastmaster俱乐部,少不了我亲爱的拆书帮朋友Gloria以及施公子和舵主思考琦的极力推荐了。
俱乐部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大家的沟通力和领导力呢?沟通力主要通过training speech和table topic speech这2种演讲方式来锻炼。关于speech部分,俱乐部老会员Candy给我们讲了关于toastmaster的CC手册,从CC1-CC10,这10课包括如何自我介绍、如何组织你的演讲、如何抛出你的观点、如何润色(添枝加叶)、如何使用肢体语言、声音如何变化(忌全程一个语调到底)、如何调研,搜集演讲所需数据、如何使用相关视觉辅助、如何说服以及如何鼓舞观众。这10课又是层层深入和递进的关系。相信按照CC手册练习下来,你的演讲和沟通力必会有所突破。training speech,顾名思义,其实是通过提前备稿训练你的演讲能力,而演讲也是有目的的引导你用CC手册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练。而table topic speech环节就是即兴演讲,这一环节也会有一个table topic master负责给出几个即兴问题,选择演讲者即兴回答,在场的人可以踊跃举手哦。这一环节非常考验演讲者的临场发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还是很能锻炼人的。
而领导力呢,当然也有训练领导力的方法。这和俱乐部的几个supporting roles脱不了关系。那么什么是supporting roles呢?其实就是开头提到的给演讲者提供综合评价的评委们。俱乐部每次都会提前确定下一场会议的supporting roles:
语法官(wordsmith):负责给出一个新词汇并且让speaker尽量用到今日词汇;另外也负责找出你演讲中用到的优秀词汇和句子,方便让其他人学习。也对演讲者给予很大的鼓舞。
口头语计数官(ah-counter):负责对演讲者演讲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口头词进行计数,提醒演讲者引起注意,减少或避免下次演讲出现这样的词。
计时官(timer):负责为每位演讲者进行时间倒计时,掌控会议按照预期时间顺利进行的关键人物。
CL一开始可以通过参与supporting
role的扮演,来提高自己的部分领导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如果是非会员,也可以选择扮演ah-counter或者是wordsmith这两种角色。计时官还是需要对toastmaster比较熟悉的会员来扮演。当然针对CL也有一个CL手册引导伙伴们如何一步步提高你的领导力,这部分下周会有speaker具体介绍。到时候再予以补充。
当所有的演讲结束之后,最后会有一个evaluator综合评价你的演讲:比如逻辑性强呀、论据充分呀、语音语调不错呀等等等等,针对不足之处也会给出合理建议。当然正如evaluator自己所说,toastmaster的主旋律是以鼓励为主,评价还是会以积极的一面为主,这样才会让其他人更有勇气上台演讲。其实整场下来,我就已经不可抑制地喜欢上了我们充满能量的evaluator了,语速超快、语音语调又很自然,最重要还能逻辑清晰全面客观评价演讲者的演讲,给她100个赞。
Toastmaster第一次体验,印象深刻,唯一的缺憾是未能鼓起勇气上台表达,下周五晚上争取上台一次。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POST和GET都是向服务器提交数据,并且都会从服务器获取数据。
区别:1、传送方式:get通过地址栏传输,post通过报文传输。2、传送长度:get参数有长度限制(受限于url长度),而post无限制3、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简单的说: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长的说: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ok(返回数据)。也就是说,GET只需要汽车跑一趟就把货送到了,而POST得跑两趟,第一趟,先去和服务器打个招呼“嗨,我等下要送一批货来,你们打开门迎接我”,然后再回头把货送过去。因为POST需要两步,时间上消耗的要多一点,看起来GET比POST更有效。因此Yahoo团队有推荐用GET替换POST来优化网站性能。但这是一个坑!跳入需谨慎。为什么?1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2据研究,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发一次包的时间和发两次包的时间差别基本可以无视。而在网络环境差的情况下,两次包的TCP在验证数据包完整性上,有非常大的优点。3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会在POST中发送两次包,Firefox就只发送一次。建议:1、get方式的安全性较Post方式要差些,包含机密信息的话,建议用Post数据提交方式;2、在做数据查询时,建议用Get方式;而在做数据添加、修改或删除时,建议用Post方式;案例:一般情况下,登录的时候都是用的POST传输,涉及到密码传输,而页面查询的时候,如文章id查询文章,用get地址栏的链接为:articlephpid=11,用post查询地址栏链接为:articlephp,不会将传输的数据展现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