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到啦,对于童年,你有什么回忆呢
今天来一波回忆杀,十分钟带你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零食篇
记得小时候手里攥着几块钱的“巨资”,去小卖部开开心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零食,精打细算的计算价格,让几块钱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这算是幼时对理财的启蒙,对现在的用钱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0后和00后的零食差距也各不相同,那些童年的味道,你们还记得多少呢?

来看看90后和00后的零食对比吧!
01
冰棒
90后的你吃过1毛钱一个冰棒吗?就是小时候大街上有人提着个箱子卖的那种,一个大冰棒可以吃很久,很有味道,只有一种,虽然单一,但是是那是童年最奢侈的零食了。



00后的小吃自然也少不了冰棒,1块钱以下的冰棍现在没有卖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巧克力、水果味,种类更多了。

夏天报道


02
泡泡糖
90后的泡泡糖就是那种椭圆形、中间是空的,外面条纹状,一毛钱一个,能嚼很久,吃到最后还会拿出来吹泡泡,更调皮的是还把嚼后的糖粘在别人的头发上,弄得最后只有把那搓头发剪掉!

00后的童年泡泡糖的最初印象是大大泡泡糖,而且特别羡慕那些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觉得他们好厉害。


03
速食食品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速食食品就是干脆面了。5毛钱一袋,打开放入调料包捏碎干吃。记得桶装的康师傅要5元一碗,和辣条相比起来就会比较贵。经常是上课趁老师背对着写黑板字的时候偷偷抓一把塞到嘴里,能开心好久。

现在方便面的口味越来越多,还有速食米饭、速食火锅、速食粥等等,很多种类层出不穷。但有的时候还是有点想着那吃完之后会粘一手粉的干脆面。

04
巧克力
90后一定会知道酒心巧克力!这也是每回参加大人婚礼的快乐源泉。小时候对酒的味道很好奇,这个巧克力正好满足了那时的好奇心。印象里可以闻到比较重的酒味,吃完之后还有挂在舌头上的感觉,长大了才知道这就是代可可脂和可可脂巧克力的区别。

00后的巧克力就有更多的选择了!夹心巧克力,巧克力能量棒,各式各样。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麦丽素!小时候的“仙丹”,在家自导自演时的必备道具,彷佛吃完之后就可以修道成仙。和小朋友们倒在手心里,分着吃,一小袋就能度过一整个下午。

05
饮料
90后不得不提及的饮料是AD钙奶,小时候只有儿童节的时候才能喝到。同类型的还有一个叫太子奶的,现在不多见了。
AD钙奶

太子奶

除此以外,那个时候能喝到的还有5毛钱一瓶的可乐和雪碧,拥有巨款才能喝到的健力宝饮料。

还有好喝又有营养的高乐高!

06
糖果蜜饯
记忆最深的是这个扇子糖。因为它带走了我第一颗门牙。

酸酸甜甜的的猴王丹和酸梅粉!
01

猴王丹
02

酸梅粉
手上戴满钻石糖,你就是全村最靓的崽。

奶瓶糖,上面是糖,下面是饮料。

烟草糖,好吃但是要冒着被打的风险。

很便宜的椰子糖,一角钱两个,1块5一板。

现在的小孩有更多好吃的糖果。
大白兔,巨粘牙,人称‘糖中520’,但是奶香味很浓,很好吃。现在大白兔也成了“网红”,推出了各种周边产品,但奶糖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
(注:推出了红豆味的也很好吃!强推!)

口红糖:小时候公主梦的一种映射。糖不算好吃,就是甜,而且得含好久,但是扛不住它好看啊!

07
辣条
提到小时候的零食,怎么可能不提辣条呢。那个时候校园旁边的小卖部,一毛钱一块辣片和辣条,一块钱换三袋的辣条。记忆里的味道真的非常好吃,就是气味很重,没法上课偷偷吃。

现在的辣条品种多了许多,但是还是我大弗南的辣条最好吃。其它抗议无效!

08
其他一些小零食
拖肥:这个真的太好吃了,夏天必备。里面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椰果,有好多的味道。放在冰箱里面冻了更好吃,只可惜现在很少能见到了。

刨花筒:不知道其他地方叫什么名字。这个也是很便宜但是巨干,吃下去趴着你喉咙的那种。

还有一种类似的,叫人参米。制作方法和爆米花相似,但形状没有爆米花那种爆炸头,人家可珠圆玉润着呢。

那时候会有专门的手艺人到村里来,手工费按大米的重量算。爆的时候又紧张又期待!

其实提到小时候的零食,我感觉我怎么都说不完,因为有太多太多了。有时我在想小时候快乐怎么就能那么简单呢,会傻呵呵的追着风,放学之后甩下书包就守在电视机前看少儿频道,一小袋零食就可以收买。那时候手上拿着自己喜欢的好吃的,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现在长大了,得到的东西越多,是不是对于幸福的定义也没有那么纯粹了呢?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还是想努力去做个有好吃的就能快乐的“小孩”,希望你们也是。

游戏篇

01
滚铁圈
在2020年还知道“滚铁圈”这个游戏的同学,应该都暴露年龄了吧。

这个在我国七八十年代,有着颇具群众基础的游戏,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滚铁圈”需要用铁丝做一个桶口一样大的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跑,不能倒下或者脱离。铁环有一定重量,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孩子们的技巧。有时集体会一起玩竞速游戏,看谁更快到达终点。一时间你追我赶,场面煞是热闹。还有给别人使坏的,扰乱别人平衡的,最终在嬉笑中玩到累了,才肯罢休。
02
砸卡牌
80后的童年里还有一种自制玩具,它叫做“pia唧”。有种游戏叫“砸pia唧”,或者“扇pia唧”。


一个人先出一张或者几张卡片,另一个人用一张卡片竖着砸下去,翻过来的卡片都归砸的人所有。有的地方也会用手拍,用手带起来的风把对方的卡片翻过来。
那时候,我弟都不怎么自己买,他就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街头赢到巷尾。我每次去他家都被他满满一大盒的pia唧秀一脸。新的旧的,普通面的,亮面的,各种卡通人物,花花绿绿,就像他胜利的勋章。即使,在大人看来,这不过是一堆废纸。
“pia唧”有时候可以是当时最时兴动画片人物的画片。

这个游戏一直流传到00后的童年,2010年之前才逐渐消失。
03
跳皮筋
你还记得这个声音吗
“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

90后的女孩子们,每次一放学,冲出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书包里的橡皮筋。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通常是两个高个子女生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一边念儿歌,一边完成规定动作。假如有人“犯规”了,即手碰绳子了或没钩好皮筋时,就只能遗憾出局。大家轮流当固定的两端,公平公正,也是锻炼了当时小女孩们的团队意识。
它有很多段位,厉害的女孩子可以一直从绳踩脚底跳到 举过头顶。
04
打沙包
“打沙包”应该也是80后,90后难忘的回忆了。

两个人分别站在两头,拿着沙包来回打,一群人站在中间,躲从前后打过来的沙包。

动作灵巧的话,接住沙包,就能多算一条命。有的时候运气好,沙包还会直接打到手里。但要是接不住,又躲得慢,被打中了的话就要出局。
每次课间都会有一群人在操场占领一小片地方打沙包,把操场带得尘土飞扬。
05
翻花绳
“翻茶盘,会下雨”
这里的“翻茶盘” 其实就是翻花绳。


据说会玩的人可以翻108下。
但是我是个小菜鸟,最多能翻7下就会散开。
06
上树掏鸟窝摘果子
小时候不懂事,总想上树去看看鸟窝里面有没有鸟蛋或者是雏鸟。


禾秧下地,野刺莓最鲜甜;端午的枇杷不酸了;国庆的桑葚变紫了。
为了好吃的,冲啊!

01


02



03
07
下河捉鱼摸虾
夏天怎么可以不下水去玩呢!
当然玩水也是在水位不到膝盖的小溪流里面撒野。
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给家里加个菜。

08
弹弹珠
弹珠在当时也是财富和实力的象征。
每个弹珠都有别称,完全透明的弹珠叫水晶;全白的是牛奶;三个花色的叫三花等等。


规则是两人各用弹珠按一个洞,位置自选。每人选3粒弹珠用食指和拇指扣住,再用拇指依次弹射出去。只要把自己的弹珠进入了自己选择的洞即可赢得对方的所有弹珠。
09
跳格子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简单好玩
10
掰脚战
名字是方言翻译的,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叫什么。
规则很简单,一只脚靠在在另一只脚大腿上或者提在后面都可以。组成两队,相互碰撞,谁的脚先落地谁就输了。

小时候的这种娱乐消遣真是数都数不完。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物质条件,但一坨泥巴也可以玩一天。快乐单纯而美好。
但现在的小朋友失去了这份快乐。
上不完的课,停不下来的课后辅导,写不完的作业把他们的玩耍时间侵占。
又随着网络的普及,网页游戏逐渐在00后的孩子中流行起来,4399,7K7K小游戏,上面有很多各种男孩女孩沉迷的单机游戏。
除此之外,最火的就是两款游戏作品,当属摩尔庄园,和奥比岛。该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城市为背景,虚构了一个梦幻的虚拟世界,每个玩家的化身,就是一只叫摩尔的小鼹鼠。摩尔是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摩尔可以装扮。一个玩家只能操控一个摩尔,摩尔有职业,有属性,有等级。等级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学习职业。在这个游戏世界里,小孩子可以认识新的朋友,收获了很多童年的快乐。

但是,在2010年,很多80后90后的游戏就逐渐消失了。同时,飞行棋,狼人杀之类的桌游和网络游戏,psp,switch开始逐渐取代孩子们的室外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上线6天下载量突破1500万次的任天堂游戏《动物之森》,当我们不能在生活里见面的时候,就在游戏世界里互相陪伴吧。

一方面,老师家长们感叹着如今青少年体质下降,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的确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如何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地长大,一直都是值得全社会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小时候最难忘的校门口美食有地豆饼、火吹筒、虾饽。都是用方言直译过来的,可能大家听不懂,听得懂的都是我老乡。
地豆饼
网店把这个称为花生饼。在我们这里花生的方言叫“地豆”,因为花生是长在地里面的,所以这个叫法还是比较直观的。
我的小学是一个初中的附属小学,学生很多,校门口旁边的这家小吃店总是很多学生在买来吃,尤其是放学和上学的时候,特别多学生。感觉总卖不完的样子。这个地豆饼大概手掌那么大,那时候都是现炸的,1毛钱一个。我因为家里穷,一个星期能吃一次已经是很不错了,偶尔得到同学的请客,很开心。
火吹筒
这个美食具体是怎么做的我不记得了,我印象是有个轰隆隆的机器在制作的,制作出来有红的、白的、绿的几种颜色。每种颜色我也都喜欢吃。这种美食的口感非常的脆、香、甜,适合趁热吃的。简单说,嘎嘣脆,入口跪,每次吃都用手接住,生怕碎了掉了浪费掉。
火吹筒也是我们那里的土叫法,因为小的适合我们那里是用火烤做的,中间是空心的,能玩还能吃,所以我们很喜欢。在学校门口的这些小吃生意,永远不会脱销。价格好像也是1毛钱一根,买多几根的话还能送多一两根。
这是网络搜到的做法,感觉比较亲切。
虾饽
我现在怀疑我小时候门口的这种美食是从沿海地区引进来的。小时候我在学校门口吃的虾饽是没有虾的,但是叫法是一样的。我小时候吃的主要食材是红薯、面粉、香葱、芋头、大蒜等,也是油炸的。一样很香、很脆很好吃。我老家还有这种虾饽卖,但是现在只有过年冬天冷的时候才会出现,平时不会出现。小学的时候校门口倒是经常出现,除了寒暑假。
其实,这个应该是我最喜欢吃的校门口美食,现在有空撞到都会买来吃。现在在其他地方吃到的都是有小虾的,尤其是去过北海这个海滨城市,不放虾感觉就不叫虾饽了。以前小时候吃的是1毛钱一个,现在要1元一个,大个的有要15元一个,转眼间二十几年过去了,价格涨了十倍,还好我还可以吃得起。
以上三种就是我小时候的记忆美食,都是香喷喷的小吃美食。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会买来吃,因为吃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那份甜甜的回忆。
今天,我又上辅导班,可是上完辅导班之后到了家,又跟妹妹发生了争执,在我们俩中间又加了一道恩怨,让我和妹妹又闹上了矛盾。
我被爷爷接回来之后,本来想把可擦笔拿出来的,可是我一看可擦笔不见了,我就想到了妹妹,因为妹妹最 喜欢拿我东西写字了,就对她说:“小不点,可擦笔!”妹妹一脸无辜的说:“什么可擦笔?”我生气的说:“就是我新买的,不是你拿,还会有谁啊?”妹妹坚决说不是她,于是我就定了一个作战计划。计划1:以柔克刚,“小不点妹妹,小可爱,你最好了,还姐姐笔行吗?求你了,小公主!”我温柔地说。“没有!”妹妹大声的吼道。
计划2:以刚克刚,“你再不交出来,我让你屁股5秒之内变猴屁股!”我生气的吼道。“没有就是没有嘛!”妹妹一边哭一边说。
计划3:以吃克刚,我记得家里有一个口红糖,是奶奶昨天给我买的,我就拿着这个口红糖说:“一个换一个,很公平的!”妹妹看着口红糖,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可是还是没用。
最后以败告终,我拿这个小不点实在没办法了,就一下倒在床上了,我一倒,有一个东西压在我身子下面,是可擦笔!然后我记起来了,昨天我拿可擦笔玩的,后来就摆在了床上,我恍然大悟,我冤枉了好妹妹!
我很后悔,然后我向妹妹道了歉,我们俩又和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