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毒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中毒性因素有许多,如饲料品质不良、长期饲喂或一次大量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加工调制方法不当、对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马铃薯等未作去毒处理,或饲喂方法不合理等均可造成中毒,引起猪后躯瘫痪。这类疾病通常能根据病史、现场调查及临床表现等作出初步诊断。如食盐、酒糟中毒。食盐中毒的症状:病初表现极度口渴,黏膜潮红,口唇肿胀,继而出现兴奋不安,无目的地徘徊,转圈,肌肉痉挛,呈犬坐姿势,最后四肢瘫痪,不能站立。酒糟中毒的症状:体温升高,呼吸迫促,体表有皮疹,腹泻,粪便带有黏液、恶臭。而菜籽饼、棉籽饼及马铃薯中毒,它们多是因为含有毒物质而未经脱毒就被超量采食所致。菜籽饼中毒的临床表现为病猪不时做排尿状,排尿次数增加,黏膜发绀,鼻孔流出粉红色泡沫状液体,粪中带血;棉籽饼中毒后,病猪表现为喜喝水,但尿量少或排尿困难,常出现血尿或血红蛋白尿,结膜初充血,后黄染,视觉障碍、失明;马铃薯中毒多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病初兴奋不安、狂燥、有呕吐、腹痛症状,短时间转为沉郁、昏迷或抽搐,后肢无力,呼吸微弱,共济失调,瞳孔散大,头颈及眼脸发生水肿。2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猪后躯瘫痪病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寄生虫性因素。21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猪只发病,多波及全群,并且全群具有同样的临床症状这一点与中毒性疾病相似,但此类疾病体温多升高。有的传染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在7~9月份,主要侵害小猪;猪李氏杆菌病多在冬季或早春寒冷季节发生;肉毒梭菌中毒症多在炎热夏季发病;猪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猪巴氏杆菌病以秋末春初气候昼变季节发生较多。除此以外,在临床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表现除具有高热稽留,嗜睡、喜卧等一般症状外,患病妊娠母猪突然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公猪多发生一侧性睾丸肿胀。猪李氏杆菌病表现仔猪多呈败血症经过,病情较轻的有神经症状,常呈现运动失调,做圆圈运动或无目的地行走或头抵地不动,有的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较大的公猪行走时,步态强拘,病重的表现两后肢瘫痪,不能站立,拖地行走。猪肉毒梭菌中毒,主要表现肌肉进行性萎缩和麻痹症状,由头部向后发展,吞咽困难,耳下垂,肢体软弱至麻痹而卧地。猪伪狂犬病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神经症状、兴奋、唇颤,无目的前进或做圆圈运动,叫声嘶哑,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四肢做游泳状动作。但各病猪均不出现剧痒症状。猪巴氏杆菌病体温高达41℃以上,张口呼吸,黏膜呈蓝紫色,口鼻流出泡沫带血样的鼻汁,呈犬坐姿势。咽喉部有热痛性肿胀、坚硬、严重时可波及耳根和颈部。猪瘟、猪丹毒也可导致后躯瘫痪。猪瘟能够侵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都很高,流行猛烈,高热稽留,初粪便色黑、干硬,如粪球,后腹泻,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而猪丹毒现在比较少见。猪伪狂犬病后期也表现为后期麻痹,此病一般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温暖季节较多。临床表现兴奋不安、狂燥、横冲直撞、流涎、攻击人畜,常钻入垫草中,遇有声响立即跃起,无目的乱跑,吞咽困难,最后后躯麻痹,卧地不起。猪传染性脊髓炎,病初体温高达40℃~41℃,重病猪出现眼球震颤,头颈后弯,肌肉抽搐,呈犬坐姿势或一侧横卧,声响或触摸引起四肢的不协调运动。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发作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异性。如水肿病多发生于5~15周龄断奶前后的仔猪,布氏杆菌病主要侵害妊娠母猪,多发生于怀孕后30~50天或80~110天。而猪脑膜炎性链球菌病多发生于育肥猪和仔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为头部水肿,惊厥、昏迷、共济失调、皮肤感觉过敏,触之惊叫,后迟钝。布氏杆菌病主要症状是怀孕母猪流产、流产前表现为自阴道内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在临床上以两侧或一侧性颌淋巴结肿胀多见,体温升高到41℃以上,眼结膜充血、流泪、有浆液性鼻汁,颈、腹和四肢下部皮肤发紫,呼吸啰音等,严重的可引起后躯瘫痪。22寄生虫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寄生虫主要有弓形虫、肾虫和蛔虫。其中猪弓形虫病较多见,其症状相似猪瘟、猪丹毒,与它们的区别在于:病猪皮肤上的红斑不凸出皮肤表面,且无棱角,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另外,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猪蛔虫病主要侵害3~6月龄仔猪,当蛔虫幼虫移行到肺脏时,可引起猪蛔虫性肺炎,表现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多形成僵猪,有时也引起黄疸、肠堵塞或肠破裂。3营养代谢因素营养代谢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多为日粮饲喂数量不足或需要量增加,日粮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其中以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最为常见。这些疾病通常能根据饲养条件的调查、生理状况和生产性能的了解和临床特征作出鉴别诊断。如佝偻症和低血糖症,它们只发生于仔猪,而产后瘫痪只发生于产后母猪,白肌病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仔猪佝偻病的典型症状是小猪长骨骨端粗大,肋骨与肋骨软骨连接处明显肿大,并形成圆形结节,四肢关节骨骼肿胀,呈二重关节,站立时,四肢弯曲,严重的呈“X”或“O”状肢势。低血糖症多见于出生后一周以内的仔猪,主要发生冬春季节,表现四肢绵软无力,步态不稳,后卧地不起,痉挛抽搐,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母猪产后瘫痪,表现四肢发硬,步幅不均及共济失调,站立困难。卧地不起,痛觉反映渐次低下,肛门反射消失并松弛。另外仔猪缺铜也引起后躯瘫痪,而大猪很少发生。仔猪缺铜时,共济失调后肢叉开,弯曲呈蹲坐状,急转弯时易摔倒,后躯麻痹,卧地不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K缺乏时,将引起各年龄猪的发病。当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干燥、瘙痒,常发生皮炎、皮疹,严重的引起共济失调,步样不稳,及后躯瘫痪。维生素B1缺乏时,除了会引起后躯瘫痪外,主要表现肌肉萎缩。维生素K缺乏时,皮下出血部明显肿胀、跛行、贫血、卧地不起。白肌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多发生于二月龄的仔猪和4~5月龄的育肥猪,病猪表现被毛粗乱,厌食,腹泻,喜卧,皮肤苍白,常见前肢跪地或呈犬坐姿势。该病是由于缺硒及维生素E所引起的。4遗传性因素遗传性因素造成的猪后躯瘫痪主要有两种疾病:一种是遗传性佝偻病,另一种是仔猪先天性震颤。遗传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相似,区别在于前者出生时健康,随后发生低血糖症及高磷酸血症。仔猪遗传性先天性震颤是以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难以站立和发出尖叫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英国的白肩猪和丹麦的长白猪。5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四种可引起猪后躯瘫痪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损伤等,也可引起猪后躯瘫痪。对于损伤因素引起的猪后躯瘫痪,多由于摔跌、驱赶、碰撞等外力将骨骼或筋络损伤而发生瘫痪。特别是腰荐部剧烈外力作用后更容易引起后躯瘫痪。表现为健康猪因碰撞后,突然出现骨折或伤及神经,使之肿胀、变形和坏死,从而导致神经麻痹,或力学结构改变,发生后躯瘫痪。 产后瘫痪 本病是母猪产后数小时至5天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1)病猪表现站立困难,后躯摇摆,行走谨慎,后躯不稳,肌肉有疼痛敏感反映,食欲锐减或拒食,大便干燥或停排,小便赤黄,体温正常或略偏低。缺奶或无奶。 (2)后期有知觉迟钝或消失,四肢瘫痪,精神萎靡程昏睡状态等神经症状。 防治方案 (1)妊娠母猪应喂全价饲料,尤其怀孕后期必须供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品。 (2)防治便秘,多喂青绿牧草和菜,或每天拌料内服硫酸镁或硫酸钠30-100克。 (3)静注10%氯化钙30-50毫升。 (4)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0-150毫升。 (5)维丁胶性钙注射液4-8毫升,肌注,隔天1次,连用10-15次。 (6)选用乳酸钙或碳酸钙10-15克,拌料内服,每天1次,连用1周。
猪伪狂犬病,非洲猪瘟,猪圆环病毒病(2型)。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疾病,该病毒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净化,因此在这些净化地区不再会有猪伪狂犬病毒的危害。
如果该病毒进入某个未感染的阴性繁殖群,通常会引起流产和呼吸道症状。处于妊娠期前1/3期的母猪会发生胎儿吸收,导致后期返情,处于妊娠后2/3期或者末期的母猪感染后,分娩时会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弱仔率升高。一旦过了该病的急性感染期,一部分母猪会潜伏带毒并间断性排毒,此时很难观察到临床症状。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对于母猪,要通过观察三脏(即眼周脏,耳廓脏,脊背脏)等现象的严重程度,通过对母猪产程长短的分析来判定母猪的体况及健康程度,对于仔猪,要通过观察仔猪的活力、均匀度、腹股沟淋巴结、胎粪排出时间、腹泻率等来判定仔猪及母猪的健康程度。
耳尖冰凉导致母猪宫寒,使合子着床时子宫壁增生、粘液的分泌弱化,影响着床及胎儿营养供给。就如同将秧苗插在柏油路上一样。
-猪繁殖障碍疾病
降低猪的死亡率。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是生猪育肥期重点要防范的一种常见病。这种病会导致猪的死亡率增加,为了防止和降低猪的死亡率,就会给猪打激素。这种病的发病率的症状是发病急,致死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眼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眼膜炎的症状有哪些,眼结膜炎又称为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疾病多见于春秋季节,可以散发或流行感染,那么以下是关于眼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眼膜炎的症状有哪些1眼膜炎这个称呼是不标准的,指的是结膜炎,就是眼睛白眼球表面的这一层结构。结膜炎它的发生通常与不注意眼部卫生有关,例如用脏手揉眼,用污染的毛巾、纸巾、湿巾等擦眼睛
到水质不达标的游泳池、池塘、河流、湖泊中游泳以及佩戴隐形眼镜时没有洗干净手等都有可能导致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污染眼睛,感染结膜而发生结膜炎。结膜炎的主要表现就是眼部充血发红,有大量的分泌物,咱们治疗结膜炎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手揉眼。
第二: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或湿巾将眼部的分泌物擦掉。
第三:需要规律的点滴眼液治疗,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可以点抗生素滴眼液,常用的有氧氟沙星滴眼液、洛美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病毒性结膜炎,需要点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常用的有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等。
眼膜发炎的位置可能在结膜或者角膜。结膜炎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异物感,烧灼感,患者有分泌物,分泌物可以呈丝状,粘液状,浆液状,水状。
球结膜充血,查体可以看到,乳头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角膜炎的患者主要的症状是畏光流泪,伴有视力的下降,靠近角膜缘的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上可以有浑浊。上皮剥脱,溃疡,严重者,角膜可以穿孔,引起粘连性的角膜白斑。
眼膜炎通常来说就是眼睛结膜的发炎,即结膜炎,结膜炎常见的症状是眼红、流泪、痒、疼痛、异物感。这些症状有的一起出现,有的一个症状出现,有的是几个症状出现,总体来说就是结膜发炎引起相应的一些不舒服。
这些症状可以通过滴消炎类眼药水进行治疗。另外,眼睛还有一个疾病是角膜炎,角膜炎和结膜炎是完全不同的疾病,角膜炎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角膜炎的症状就是明显的疼痛,怕光、视物模糊,要和结膜炎进行鉴别。如果出现角膜炎的症状,如疼痛明显、流泪、怕光、视物模糊,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急性结膜炎是由病毒中的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也称为“红眼”。主要是接触性感染,症状包括细菌性结膜炎。自感畏光,晨起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使上下眼睑粘在一起不易分开。
自查眼睑红肿、眼结膜充血发红。 对于急性结膜炎,建议是使用抗生素(如氯霉素)滴眼液在一天中滴几次(一次/1 ~ 2小时)。睡前点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1 ~ 2次/天);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红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片剂口服。若治疗效果不佳,应去医院眼科诊治。
眼膜炎的症状有哪些2眼角膜炎的症状:
角膜炎主要的症状是会有强烈的发炎症状,自我感觉有强烈疼痛、畏光、流泪和眼睑痉挛,即眼睛周围肌肉的不自主收缩。
因为角膜内是三叉神经末梢分布区域,且神经丰富,受到刺激以后会引起泪液分泌增多。
此外还会有分泌物增加以及表现为睫状充血或虹膜也伴有充血。如果炎症导致角膜水肿,浑浊,会使视力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眼角膜炎的相关知识:
角膜炎是眼科非常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角膜的防御能力减弱,外界或者内源性的致病因素侵袭角膜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引起的病因有很多,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感染性因素,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因素。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阿米巴原虫等。
2、内源性病因,如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维生素A缺乏引起。
3、局部疾病的蔓延,包括邻近组织的炎症可以波及角膜,如结膜炎可以引起周边部角膜浸润性炎症,巩膜炎可以引起硬化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可以影响角膜内皮等
眼角膜炎的注意事项:
1、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芥末、桂皮、花椒、葱姜、蒜、胡椒、醋等。
2、眼角膜炎也不要吃腥荤的食物如母猪肉、鹿肉、马肉、驴肉、龟、羊肉、鳖、虾、鱼肉、蟹肉、鸡肉、鹅肉等。
3、眼角膜炎的患者应该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平时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眼睛要多接触一些新鲜的空气。
眼膜炎的症状有哪些3眼膜炎一般是指结膜炎,患者出现结膜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第一、感染性结膜炎:由于脏手揉眼睛,或眼睛接触到不干净的物品所引起。患者出现感染性结膜炎时,可以滴消炎的眼药水杀菌、杀病毒等,比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第二、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此时眼睛会发痒、畏光、流泪,需要滴抗过敏的眼药水,比如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吡嘧司特钾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等。
患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眼药水进行治疗。严格来讲,并没有眼膜炎这个病名,只有结膜炎或者角膜炎。结膜炎是眼睛表面最常见的炎症,一般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过敏性
细菌性结膜炎要用抗细菌的药物点眼,病毒性的结膜炎需要使用抗病毒的眼药水点眼,同样,过敏性结膜炎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点眼。
当然临床上常见的结膜炎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的,需要联合用药,另外在明确病因,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可以给小量低浓度激素点眼快速缓解症状。日常注意眼部卫生,清淡饮食。
眼膜炎也称结膜炎,是眼科疾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病因有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大类。患有眼膜炎时,可能出现眼屎增多、眼脸红肿、流泪、发痒疼痛等等症状
2011年2月,我市某养猪场50公斤左右的育肥猪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41℃左右),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发紫,有的下腹部皮肤呈现皮下弥散性、针尖大小的紫色斑点,严重的乳头发紫,眼睑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弓背收腹,跛行、疼痛(触诊或驱赶时尖叫),共济失调而走路摇晃似醉汉,间断或持续咳嗽,嗜睡,身体逐渐消瘦,后期卧地不起,四肢、关节肿大,双耳、嘴唇或皮肤红紫,最后衰竭死亡。多数病猪粪便秘结,喜卧扎堆,尿液发黄、浓茶样。症状明显的病猪大多数体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个别病猪有黄疸、皮肤发白现象。病死猪多呈败血症变化。经剖检、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猪蓝耳病和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一、剖检病变
剖检可见:病死猪消瘦,皮肤发紫,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呈灰白色或暗红色,切面外翻且有大理石样花纹;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胸腔积有大量浑浊、**液体,肺脏、胸膜、心包膜表面有大量淡**纤维素性或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表现为“绒毛心”,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肺的心叶、尖叶、部分隔叶呈肉变,肺脏肿大,间质增宽,整个肺脏有黑色点状沉积;心变大,淤血,冠状动脉胶样浸润;肾脏稍肿,表面有少量白色坏死灶和针尖状出血点;脾脏肿大呈蓝紫色,边缘有梗死灶;肝脏肿大,呈**;膀胱积尿,有出血点;胃粘膜点状出血;气管内充满泡沫状物。
二、实验室检验
(一)涂片镜检
无菌取肺、胸腔积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可见革兰氏呈阴性,带荚膜的菌株呈球杆状,无荚膜的菌株呈杆形。
(二)猪蓝耳病琼脂扩散试验
无菌取肺脏、淋巴结等组织,研磨制成混悬液,低温反复冻融,离心,取上清液,用标准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为阳性,说明病猪内脏组织中有蓝耳病病毒。
三、确诊
根据本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综合分析,最后确诊为猪蓝耳病和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四、原因分析
本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购入带有蓝耳病的猪,没有经过隔离、观察饲养,直接与其他猪混群饲养。首先造成蓝耳病的流行,使猪群的免疫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副嗜血杆菌乘虚而入,继发感染而致病。
五、治疗措施
(一)及时隔离病猪和感染猪,处理病死猪。
(二)紧急预防接种,对病猪立即进行猪瘟疫苗接种,三天后每头猪再注射2份蓝耳病疫苗。
(三)对症治疗。上午:每头猪肌肉注射信必妥15毫升+珠康2毫升,头孢噻呋5毫升。下午:每头猪肌肉注射氟乐健10毫升,附炎宁15毫升。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葡萄糖500克+电解多维50克+维生素C20克(100斤水中),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克+氟乐健50克+炎可舒50克(100斤饲料中)。
(四)搞好消毒工作,改善卫生状况。加强消毒,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按1:800的比例全场每天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五)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温度、相对湿度、饲养密度,搞好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同时加强灭鼠、灭虫工作,防止传染疾病。
六、治疗效果
通过电话回访得知:经过三天的治疗后未见有死猪,一周后猪群逐渐稳定,二周后猪群恢复正常。
七、体会
(一)本例发病猪场发病快,需要快速、准确查出病原,及时对症治疗,以免贻误病情。猪蓝耳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损失惨重,猪蓝耳病病毒可使猪免疫功能受损,易引起细菌继发感染,当猪蓝耳病和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时,病情会难以控制且病程较长,从而给治疗增加难度。所以,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治疗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可大大降低猪的死亡率。
(二)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要随便从外地购买牲猪,自繁自养是猪场发展的方向。如果必须购买牲猪时,一定要从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售后服务完善的正规猪场购买。购买牲猪前,一方面加强圈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先用3%的NaOH喷洒地面和栏壁,2天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然后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按1:1000的比例消毒,待干燥后进猪。另一方面要严格检疫,血清学阳性的猪,严禁引入,血清学阴性的猪至少隔离观察3周以上,才可混入猪群。
(三)加强饲养管理是健康养猪的保证,好的饲养管理可以使猪发挥遗传优势,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首先要控制好温度、湿度、猪只饲养密度,搞好通风换气,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其次是搞好猪舍清洁卫生和防疫消毒,要树立“防重于治”“消毒胜过投药”“消毒减少投药”“投药代替不了消毒”的观念。消毒剂要选择高效、低毒的。第三是保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饲喂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饲料,以提高猪群免疫水平。第四是实行全进全出,减少各种应激。全进全出可以减少疾病的水平传播,减少应激可以避免猪只免疫抵抗力下降。第五,勤观察猪群,做到“平时看精神,喂料看食欲,清扫看粪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药物保健是健康养猪的辅助条件,选择适当的药物对猪群进行保健,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药物的选择一定要合理、符合猪群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敏感药物,同时也要加入增强免疫力和提高抵抗力的增强剂(比如黄芪多糖、左旋米唑等)。在疫病来临之际,一定要把握“大群优先”的原则,首先考虑对未见临床症状的猪进行用药、消毒、接种疫苗,其次,对已表现症状的猪进行隔离、观察、治疗、淘汰。
(责任编辑 文 思)
发病猪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 40 ℃~425 ℃,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呈紫色,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状,部分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部分病猪鼻流清涕、少数流浓鼻涕,打喷嚏,咳嗽;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羊粪球状,尿黄而少、浑浊,颜色较深,病猪死亡后多呈急性败血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背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全身抽搐而死。
预防猪高热病的主要措施:通过防暑降温和消毒灭源,改善生猪生长外部条件;通过强化饲养管理,提高生猪机体体质;通过及时做好各类疫病的免疫接种,提高生猪对重点疫病的抵抗力。防暑降温。建议养殖设施较差的养殖场尽量使猪舍的门窗最大化或安装排风扇来促进通风,同时可以在猪舍的向阳窗口上檐安装与地面平行的遮阳网,以减少阳光直射,还可以采用循环管道滴水法降温。
其做法为,管道在每一圈猪舍的中央位置处设置 U 形弯回,并在弯回部位钻一排小孔,当室内温度达到 30 ℃时开始滴水降温,采用该法要注意加强通风,否则达不到降温的效果。消毒灭源。养殖场定期对生猪圈舍进行消毒灭源工作,每周最少要消毒 2 次以上。掌握好消毒药配比的浓度,要确保圈舍清理冲洗干净、地面无积水后才可以消毒,全面消毒应遵循先里后外、先上后下的程序进行,要将圈舍的棚顶、墙壁、地面等喷洒均匀,达到消毒药水顺墙流淌的程度。饲养管理。
适时添加青绿饲料和补充维生素,这样不但节省精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还起到一定的消暑作用。另外由于夏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因此养猪场应根据生猪生长的各个阶段添加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C 等成分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免疫接种。养殖场一是要按照规定做好口蹄疫、猪瘟及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议进行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和气喘病等疫病的免疫。同时要跟踪检测,即对免疫后的生猪,应跟踪进行免疫抗体的监测,如达不到免疫效果说明免疫失败,则既要找出原因,也要立即补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