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口红330是火爆的杨幂色,这款色号是大红色,涂在嘴上有种喜气洋洋的感觉,也是一个百搭色,一抹就有气色,薄涂厚涂都美呆,但是如此网红色也是假货很多,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雅诗兰黛口红330真假怎么看?
雅诗兰黛口红330真假怎么看
雅诗兰黛330是热卖色号,是我个人超喜欢的颜色啊!之前在韩国买了几支全是小仙女们预定的,最后我自己都没留到,后来再去的时候先给自己买了一支!为了防止心软分给你们,买完单我就拆开涂上了,表扬一下自己的机智。好了话不多说,放辨别图咯。
1、真货和假货的包装除了盒身颜色之外,假货没有其他任何不足,真货盒身的蓝色较深,放大后看得出来深色与浅色部分对比明显。
2、咱们还是着重看正装,其实真货管身的颜色与外盒相似,蓝色较深,假货颜色稍浅,还有图中所示部分,真货盖子扣得很紧。假货盖子容易松动,盖子和管身之间缝隙较大。
3、大家都知道底部标签由于批次不同也分为很多版本,但是除非意外情况,否则是不会没有批号压印的,细看也能发现假货字母的印刷也有欠缺。
4、真货盖子内部切割光滑,数字压印规整,假货盖子内部有不少划痕,做工粗糙。
5、打开盖子后乍一看没有什么不同,看放大图还是有分别的,真货文字印刷精细,假货文字印刷非常不饱满。
6、重点来啦,敲黑板。虽然我这支有些热,出了点汗,但并不影响330的温油啊,假货嘛,有灌装线!有灌装线!有灌装线!重要的辨别点一定要说三遍,经常看我真假辨别的小仙女应该有所了解,灌装线是假货唇膏的一大特色哦!而且我好发现假货口红的膏体都非常光滑透亮,能反射光线那种,显得特别没有水色,涂抹在唇上也是那种颗粒感,膏体会有哦粉末出现,远远没有真货的滋润度。所以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好的口红都是能看出端倪的。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他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等,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普通消费者个个都变成了砍价高手,经济危机也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口红效应”开始显现,而“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的消费上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日本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作为圣诞节和新年的礼物,成为日本玩家迎接新年的伴侣。一些行业在经济呈现颓势时,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眼下,“口红效应”一词已经伴随世界金融危机,一起步入公众视野,成为2008年末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中国国产**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争当那支大的“口红”。
“口红效应”只是眼下众多消费心态中的一种,为文化产品的走红创造了一定的可能。对文化娱乐消费品来说,除了“口红效应”,“内容为王、服务至上”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活压力会增加,沉重的生活总是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以**等娱乐市场消费不是很贵的生意会比较好些。
韩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流行的是鲜艳的色彩,并且短小和夸张的款式订单多;日本现在的服装销量很低,但是修鞋补衣服的铺子生意却前所未有的火。眼下格仔铺,这种新型的销售和购物模式吸引了很多时尚新潮一族,最早源于日本一些卖二手商品的店铺,很快在香港、澳门、国内的沿海地区“旋风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格仔铺”,开得非常火爆。正是“口红效应”的作用表现。
[编辑本段]影响和预测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产品也可以充分利用“口红效应”来拉动销售:首先是所售商品本身除了实用价值外,要有附加意义;其次,商品本身的绝对价格要低;再次,商家要充分利用情境来引导消费者、引爆消费欲望。
在经济萧条时期,奢侈品、高档品的需求和消费无疑将削减,而生活必需品则不然。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业是一场灾难,对轻工业、纺织业却可能是最大的福音。老百姓、工薪阶层收入减少,无钱买房、买车,反而有了一些闲钱,可以趁牛年即将到来之机置办小家电、添几件新衣服、皮鞋,自然会带动轻工业、纺织行业复苏。近几个月来,一些女白领为了保住饭碗纷纷突击怀孕,2009年“危机宝宝”的相继出生也必将带动婴儿服装及相关用品的销售。尽管轻工产品、纺织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动出口受阻,但内销却会稳步上升。此消彼长,轻工业、纺织业将可能因“口红效应”而有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人的闲暇时间增多,交给网络便是最省钱的方式。由此,也必然推动淘宝、易趣等B2C网站和盛大、巨人等网游公司的发展,国内网游产业甚至被华尔街评论员们誉为“金融风暴的避风港”。开心网的买卖奴隶、争车位游戏异常火爆,广告效应初露端倪,不断催热着SNS领域。此外,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如火如荼,无不昭示着互联网又将迎来第二春。凡此种种,都将带动电子信息业加快发展。
汽车在中国老百姓眼里一直是奢侈品,当手中可支配的现金有限时,这种观念更甚。2008年,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销量大幅下滑,特别是通用和克莱斯勒严重缺乏资金、面临破产威胁。受其影响,中国车市寒冬逼人,甚或难逃“料峭春寒”的厄运,许多原本准备购车一族选择了继续“持币待购”。据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约40%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将倒闭或被兼并。虽然油价有所下调,但相对于昂贵的车价来说毕竟是杯水车薪。而油电混合动力车等主打“新能源”概念的轿车,更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钢铁、造船、石化、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则更多地要依赖4万亿政府投资的花销才能带动。尽管有国家投入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由于钢铁、石油等在2008年的价格跳水过于“惨烈”,要恢复到合理价格区间,非一日之功。因此,在需求与投资的博弈下,钢铁、造船、石化、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这几大行业并不具有明确的增长性。
1、化妆品行业
美国1929年至1933年工业产值减半,但化妆品销售增加;1990年至2001年经济衰退时化妆品行业工人数量增加;2001年遭受9·11袭击后,口红销售额翻倍。
2、**产业
美国**一直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腾飞期,而2008年的经济衰退也都伴随着**票房的攀升。12月公映的冯小刚**《非诚勿扰》首周票房就超过了8000万元。
12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局副局长张宏森透露,2008年主流院线票房已经超过了40亿,比去年增长30%。其中,票房过亿的国产**数量也历史性地超过了好莱坞大片,预计将达到9部之多。和几年前一些偏冷门的类型题材的**在市场上没有生存空间不同,今天的观众走进影院,既能看到传统功夫片《叶问》,也可以选择结合了艺术和商业的《梅兰芳》以及《爱呼2》、《桃花运》等影片。观众审美需要不断增加,**创作也应以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来支撑市场。也许这正是“口红效应”在中国的一种反映。
抿口红的纸是为了涂抹方便,调好涂于纸的两面的胭脂。
古时的口红叫做口脂。古时又称“唇脂”,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
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调,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影视剧中,古代女子出嫁化妆抹口红的那张纸,其实就是普通的红纸。这种方法在古籍上并无记载。关于传统的唇部化妆品,存在一种错误的说法。这个说法流传颇广,甚至在影视剧中得到反映,但是查阅古籍却找不到丝毫类似的记录。
中国的美容记载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楚辞》说:“粉白黛黑,唇施芳泽。” 说明古时候的妇女已用黛修饰眉毛,用芬芳光亮的颜料来美化嘴唇了。在中国古代,点唇用的也称为胭脂。
胭脂亦作“_脂”,亦泛指鲜艳的红色。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胭脂又为作家、小说、**、音乐专辑、电视剧集、越剧剧目之名。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
扩展资料:
口脂: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_。”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表》:“中使 霍子_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诏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 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唐 张_ 《游仙窟》:“艳色浮_粉,含香乱口脂。”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宋 赵令_ 《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 茅盾 《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 参孙 的感官。”
口脂主要是用来防止嘴唇干裂冻裂,起初是用牛髓或牛脂制作,呈油脂状;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经记载过当时的制作工艺,即先制香酒,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拣上好的新收无杂质的洁净棉花中,然后投入事先已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
吸收的时间为夏日1天1夜,春、秋两季为两天两夜,冬季为3天3夜。浸透到期后,取出棉花和香料,将牛油或牛髓放人此香酒,旺火大烧,滚沸一次加一次牛油脂,数滚之后,撤火微煎,此时慢慢掺人以朱砂研取的红色颜料,并以青油调人,搅拌均匀,灭火后,待其自然冷却,凝成的红脂细腻鲜艳,香气蕴藉,即为妇女喜爱的饰唇用品了。
女性用的口脂还有一种“胭脂”,原料是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除红蓝花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等。
胭脂可以涂唇也可以妆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胭脂”;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胭脂”。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或者像《红楼梦》中记载的用过滤澄清后的红蓝花汁加花露蒸叠成膏状,用盒子盛放。用时用嘴唇抿住胭脂花片,颜色自然会附于唇上,或者将膏状的胭脂直接涂抹在唇上。
口红是所有唇部彩妆的总称。口红包括唇膏、唇棒、唇彩、唇釉等,能让唇部红润有光泽,达到滋润、保护嘴唇,增加面部美感及修正嘴唇轮廓有衬托作用的一种产品,是女性必备的美容化妆品之一,可显出女性之性感、妩媚。
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红在苏美人的城市乌尔被发现。五千年前,古埃及人会使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口红。
古罗马时代,一种名为Fucus的口红是以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和红酒沉淀物所制成。
中国唐朝,贵族妇女和教坊歌妓喜欢以檀色注唇,后世沿用。
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口红被视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红是一种禁忌。
大约在1660-1789年,欧洲的法国和英国男士间流行涂口红。十八世纪美国、清教徒移民并不流行涂口红,爱美的女人会趁人不注意时以丝带摩擦嘴唇,以增加红润,这样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纪,十九世纪流行苍白,口红和化妆品被视为禁忌,而转为以药品型式贩售。
法国时期,娇兰将管状口红引进美国,贩售对象主要为少数贵族,第一支金属管口红是由美国康乃狄克州华特贝里的毛里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
1915年代,制造属于大众化产品。1912年代,纽约市妇女参政权论者的示威活动中,著名的女性主义者都抹上口红,把口红示为妇女解放的象征。
1920年代,美国由于**的流行,也带动了口红的流行,其后各类口红颜色的流行都会受到影视明星的影响,而带动风潮。
1940年代,美国女性受到战争的影响,会以化妆来保持好脸色,当时最大的口红厂商之一Tangee,曾推出一个名为“战争”、女人和口红”的广告。
1950年,战争结束,女星们带动将唇形显得饱满、魅惑的流行。1960年代,由于流行白色与银色等浅色的口红妆,鱼鳞被用来制造出闪动的效果。
1970年,迪斯可流行时,紫色是一种流行的口红颜色,而庞克族喜爱的口红颜色为黑色。
1980年代,的乔治男孩乐团。1990年代的口红开始出现咖啡色的口红,在某些摇滚乐团中也出现了使用黑、蓝色的唇色。
1990年代末期,维他命、药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于口红之中。
参考链接:
口脂-
口红 (美容修饰类化妆品)-
口红的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红在苏美人的城市乌尔被发现,约五千年前。古埃及人会使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唇膏,男性也会使用;古罗马时代一种名为Fucus的口红是以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和红酒沉淀物所制成。
男性也会涂口红。中国唐朝贵族妇女和教坊歌妓喜欢以檀色(赭红)注唇,后世沿用。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口红被视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红是一种禁忌。根据文献记载,伊丽莎白一世以口红抹粉来对抗死亡。
中国古代称为口脂,有制成筒状,也有些是粉状,粉状口红的用法是将色素涂于纸的两面,用嘴唇抿住后,颜色自然会附于唇上。
大约在1660-1789年,欧洲的法国和英国男士间流行涂口红。
十八世纪美国的清教徒移民并不流行涂口红,爱美的女人会趁人不注意时以丝带摩擦嘴唇,以增加红润,这样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纪,十九世纪流行苍白,口红和化妆品被视为禁忌,而转为以药品型式贩售。
法国娇兰(Guerlain)将管状口红引进美国,贩售对象主要为少数贵族,第一支金属管口红是由美国康乃狄克州沃特伯里的毛里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Maurice Levy and the Scovil Manufacturing Company)于1915年制造,属于大众化产品。
1912年纽约市妇女参政权论者的示威活动中,著名的女性主义者都抹上口红,把口红示为妇女解放的象征。1920年代的美国,由于**的流行,也带动了口红的流行,其后各类口红颜色的流行都会受到影视明星的影响,而带动风潮。但当时的口红是以肥皂为基底,使用起来并不让人感到舒适。
1940年代的美国女性受到战争的影响,会以化妆来保持好脸色,当时最大的口红厂商之一Tangee,曾推出一个名为“战争、女人和口红”的广告。
1950年战争结束,女星们带动将唇形显得饱满、魅惑的流行。1960年代,由于流行白色与银色等浅色的口红妆,鱼鳞被用来制造出闪动的效果。1970年迪斯科流行时,紫色是一种流行的口红颜色,而朋克族喜爱的口红颜色为黑色。
一些新世纪奉行者(New Ager)开始将自然植物的成分带入口红之中。接着摇滚乐手的装扮带动了男人使用口红的风潮。特别是1980年代的乔治男孩乐团。1990年代的口红开始出现咖啡色的口红,在某些摇滚乐团中也出现了使用黑、蓝色的唇色。
1990年代末期,维他命、药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于口红之中。2000年后,潮流走向展现自然美感,较常选用珍珠色及淡红色,颜色不夸张,色彩自然而有光泽。
扩展资料:
简介
口红是一类唇用美容化妆品,其主要功能是赋予嘴唇以色调,强调或改变两唇的轮廓,显示出更有生气和活力。早在公元前3500年,人类便已开始使用一些带色的矿物和植物色素涂抹在面颊和唇上,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随着美容化妆品的发展,口红的色调、配方和功能都有较大的变化。口红的色调与女性的发型、指甲油色调和服装变化密切相关,变得更具有潮流色彩。
特别是近年来各种珠光粉和处理颜料的使用,使口红的色调更加多样化,质感更加舒适。与其他美容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相似,它继续保持美容为主,兼顾保湿、滋养和防晒功能。口红配方、原料和工艺的进展推动着口红工业的发展 。
使用方法
1、直接涂于唇上
2、在唇的中间点上几点颜色,用手指向两侧推向嘴角。
3、先上粉底,以唇线笔勾出轮廓,涂上口红,以面纸抿去多余的颜色,在唇上抹粉、再涂一层口红,以面纸抿一下,再用唇线修整、涂上唇彩。
4、使用唇刷沾口红颜色,擦于唇上,在唇刷保养得当的情形下,这是一种比较卫生的做法。
参考资料:
约五千年前,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红在苏美人的城市乌尔被发现。在古埃及,人们会使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唇膏,也包括男性。古罗马时代一种名为Fucus的口红是由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和红酒沉淀物所制成的。中国古代的妇女们将色素涂在纸的两面,用嘴唇抿住后,颜色就会自然地附在两唇上了。
第一支金属管口红是由美国康乃狄克州华特贝里的毛利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于1915年生产的,它属于大众化产品。
1912年纽约市妇女参加政权论者的示威活动中,著名的女性主义者都抹上了口红,把口红示为妇女解放的象徵。
1920年代的美国,由**的传播也带动了口红的流行热潮。当时的口红是用肥皂做基本原料的,所以使用起来并不让人感到舒适。
1940年代的美国女性受到战争的影响,她们用化妆品特别是口红来装饰暗淡的脸孔。
1950年战争结束,女性流行将唇形涂抹成具有饱满、魅惑的效果。
1960年代,由于流行白色和银色等浅色的口红妆,鱼鳞被用来制造出闪亮的效果。
1970年流行迪斯可,那年代紫色是一种时尚的口红颜色,而庞克族喜爱的颜色为黑色。一些新世纪奉行者开始将自然植物的成份带入口红之中。
1990年代出现咖啡色,黑色和蓝色的口红。
1990年代末期,维他命、香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在口红里。
在德国巴戈利亚州一个山清水秀的叫威汉姆( Weilheim )的小镇,世界闻名的新天鹅堡就在附近,是度假,养生的好去处。这个镇上有个代代相传的家族企业公司。公司现在的继承人Peter Weckerle 先生创立化妆品机器制造公司已经有近50年历史了,他是欧美口红机器制造大亨。生产的德国机械出口到欧盟、巴西南美、美国等众多大国,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唇膏都是用该家族企业的机器生产的。
tf16,3克。
口红,拼音kǒu hóng,涂抹嘴唇使之红艳的化妆品,是一种主要使用于嘴唇上并可以增加嘴唇的色泽或改变嘴唇的颜色的化妆品,是重要的彩妆之一。
发展历史
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红在约五千年前的苏美人城市乌尔被发现。古埃及人会使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口红;古罗马时代一种名为Fucus的口红是以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和红酒沉淀物制成。
中国古代称为唇脂,有制成筒状,有些是粉状,粉状口红是将色素涂于纸的两面,用嘴唇抿住后颜色自然附于唇上。中国唐朝贵族妇女和教坊歌妓喜欢以檀色(赭红)注唇,后世沿用。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口红被视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红是一种禁忌。
法国娇兰(Guerlain)将管状口红引进美国,贩售对象主要为少数贵族,第一支金属管口红是由美国康乃狄克州沃特伯里的毛里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Maurice Levy and the Scovil Manufacturing Company)于1915年制造,属于大众化产品。
1912年纽约市妇女参政权论者的示威活动中,著名的女性主义者都抹上口红,把口红示为妇女解放的象征。
1920年代的美国,由于**的流行,也带动了口红的流行,其后各类口红颜色的流行都会受到影视明星的影响,而带动风潮。但当时的口红是以肥皂为基底,使用起来让人感到不舒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