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不叫口红,名为胭脂。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
在中国古代,红蓝花是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之一。西晋之前,红蓝花群生于甘肃永昌县西的阏氏山上,胭脂的红色全靠它才得以呈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这种花曝干之后的颜色为 “真红”,也就是正红色。
还有另一种红色颜料——朱砂。由朱砂做成的朱砂唇脂,代替着口红。在红蓝花大面积种植之后,朱砂这种有毒的原料便被取代了。
而在红蓝花、朱砂之外,石榴花与紫茉莉也都是制作胭脂的重要原料。
以下是把口红底部剩下的膏体弄上来的步骤:
1、把一根已经快用完的口红银色的部分用力拔起来,取出里面装口红膏体的白色小圆柱容器。
2、在桌边轻轻敲白色的小圆柱体的侧面,把口红膏体敲到基本全部露出表面,如果膏体不容易敲出,可先用吹风机把侧面加热。
3、按拆取口红的步骤再依次装上口红,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