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俗语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这话一点不假,从古至今的女性追求美的脚步都从来没有停止,完全不分地域、年龄、种族。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人是有实在多的在脸上涂涂抹抹的化妆工具,还有各类气垫、隔篱、水、乳、霜等。那么古代女子又是怎么化妆,有什么工具呢?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女子在成亲之时会用双唇抿一张红纸,唇上就会沾上鲜艳的红色,这大概就是最原始的口红了吧。其实这不是纸,叫“薄片胭脂”,也叫“口脂”。是用红蓝色的花汁浸染金箔或者棉质制作而成。这薄薄的纸虽然携带方便,可是用的时候毕竟不是太雅观,需要用唾液浸润。
后来发展到唐朝,出现了管状口红,是用朱砂和动物油脂混合而成,因为呈糊状,所以需要灌在盒子或者小罐中。另外唐朝时期,文化交流频繁,还流行过黑色唇脂。古代女子的点唇式样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小樱唇,花瓣唇,大红唇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在唇妆上的颜色搭配,唇形上更加有了自己的见解。
古代口红的流行,渐渐的也开始引领了当时的时尚潮流。虽然她们当时脸上要抹胭脂,眼睛要画眉黛,最后的这个涂唇脂才是一个人妆容的点睛之笔,因为一个好看的唇妆,能修饰好一个人的唇形,又能提亮整个妆容的气色。以至于到了现代社会,审美虽然有了改变,但在唇上的妆容,大家都还是精益求精,展现最美的自己。
水粉就是现在的口红,电视机或者**都有介绍,“让俺擦点胭脂,咬一口水粉”。水粉就是彩色的纸,用嘴唇轻轻一咬就有口红的效果,而且上色均匀,安全无害,但是不够持久。
但是古代中国妇女的口红,最早用朱砂,后来用胭脂,唇式娇小浓艳,以小如樱桃为极品。
而其实古代称口红亦为口脂、唇脂。
其实它就是胭脂,古代,亦可做胭脂,亦可做口脂。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它决定环保无毒。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 义。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用红纸,那已经是很后面的事了,之前纸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贵重物品,更不可能用来做口红了。那种红纸也是用调好的胭脂淘上去的。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点绛唇
口脂古时又称“唇脂”,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调,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1)古代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筩。”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唐 刘禹锡 《代谢历日面脂口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诏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 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石榴口脂
(2)化妆用的唇膏;口红。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清 龚自珍 《菩萨蛮·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词:“楼外月黄昏,口脂闻暗香。” 茅盾 《参孙的复仇》:“口脂香和妖艳的声音一齐送进 参孙 的感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