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病,是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换水,水中的毒素增加,导致得病,再加上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有着先天性不足,只有一半的呼吸功能,而水中毒素增加后,会导致更加缺氧,在此状态下鱼儿十分危险,建议你立即换去1/3水,再向水中充氧,温度调整到28度左右,暂停喂食几天,待情况好转后再喂无妨。必要时过两天再换水,眼病(称蒙眼病)如不严重,一般通过几次换水即可退去白膜。 。
对照一下症状,你的鹦鹉鱼疑似得了白点病。下面方法供参考。
(1)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2)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3)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朦眼病。可以治好的。朦眼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污浊的水中各种有害细菌滋生严重,在这样的水中生长,即使身强体壮的观赏鱼品种也会被有害细菌入侵患上蒙眼、烂鳍、烂肉、水霉等疾病,而且污浊的水质也不适宜观赏热带鱼。 所以最好常换水以后要保持水的干净。治疗:换水并坚持每二天一次,换水用困过自来水,否则加鱼乐宝除氯,注意换水温度不要有变化,可用开水勾兑;2、升温致30度保持,下盐,浓度1%,注意换水后补齐盐;3、加青霉素,比例100kg水加一支80万单位,每天一次,三天后换1/3水水后,减半使用,直至痊愈,期间两天禁食。痊愈后盐浓度可逐渐下降,水温下调至26-28度左右。
蒙眼病。
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污浊的水中各种有害细菌滋生严重,在这样的水中生长,即使身强体壮的观赏鱼品种也会被有害细菌入侵患上蒙眼、烂鳍、烂肉、水霉等疾病,而且污浊的水质也不适宜观赏热带鱼。
所以最好换水。以后要保持水的干净。
蒙眼病可以这样治疗;
A、用1%的食盐水浸泡鱼体。
B、市售的治疗药品有爱斯拉奇眼病特效药,皇牌特效药。
1、加盐,第二天换水1/2。
2、加抗菌素。
3、加黄粉。
4、加杀菌水。
白膜是它是睡衣正常
我家5条都经常穿睡衣哈哈,
<转贴>
在太平洋中部的海底有一种鹦鹉鱼,它每天能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
鹦鹉鱼长得非常漂亮,身上生有像彩虹一样的花纹,绚丽多姿。它织“睡衣”的方法,是在每天傍晚,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的“睡衣”。鹦鹉鱼为什么要编织“睡衣”呢?原来它编织“睡衣”的目的,是为了防御敌人的侵害和泥沙的埋没,以便安安静静地睡一夜。它的“睡衣”很坚固,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钻出身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白条状物体大概就是这个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