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陈松主任医师、时冀川副主任医师,两人擅长眼底疾病诊断和治疗。单纯的查眼底,费用应该不贵,除去挂号费十几元吧,但做眼底荧光造影就贵点了,一般在200元左右,脉络膜造影500左右。门诊时间上好大夫网站查查吧
我们现在知道的眼科医院有很多,美尔目就是其中不错的一个。不过选择医院还是要对症找医。
如果是眼科问题在眼后节的底部都称之为眼底。眼底由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构成,这些部位的病变统称为眼底病。
如果是近视的话,近视手术有经验医师在处理不同情况下自然都考虑好了。目前只要找正规大型眼科医院,主刀医师都有丰富经验。而且医师只是手术中一个重点,还需要考虑设备、环境、费用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是青光眼的话,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球内压力(眼压)上升而引起的。位于眼的前方是前房,有一种清澈的分泌液(眼房水)不停的流入,再经由前房角的海绵状滤帘流出,假若眼房水的流动遇上阻塞,眼压会上升,可能会导致视神经永久性的破坏。
如果你想要了解眼科方面的,可以咨询一下美尔目。美尔目集团作为中国优秀的知名医疗品牌,致力于打造华北领先的大型连锁医院集团。以北京市为核心,辐射河北等地区,共建立了8家分院,用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请补充您的资料
年龄多大,造影结果等。如果是脉络膜新生血管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以行激光,pdt (光动力治疗),和眼内注药治疗等。后二者的费用很高。这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您的病情而制定治疗方案。中药没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安贞医院孟忻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北京最好的眼科医院有北京同仁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等。北京最好的眼科医院之一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创建于1886年(清光绪12年),是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心血管疾病诊疗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同仁”字号和图徽是国家商标局认定的国内医疗服务业首家驰名商标。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技术实力雄厚。眼科的眼底病、眼外伤、青光眼、角膜移植、眼部整形、激光诊疗;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蜗植入、全耳再造、听力康复、头颈肿瘤治疗、气管异物取出、鼻内窥镜技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治疗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始建于1953年,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全军眼科中心,也是全军眼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现拥有国内一流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设备和在国内享有盛誉的眼科专家。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保健于一体的全军重点学科。1980年被批准为国家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3年成立全军眼科中心,1998年成为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75名,在校研究生26名。眼科中心在医疗、保健、教学及科研总体水平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宝鸡市渭滨区新华巷24号人民医院,眼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在宝鸡算最好的了。
先后被国家卫生部、民政部、全国残联、省政府、省残联等单位授予
“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低视力矫治工作先进单位”、“白内障复明工作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是宝鸡市残联指定白内障扶贫复明中心。
你好 你必须要同仁的吗 我对那里的医生 没有好印象 我爱人就是眼底病 在同仁看了一圈 没弄明白 还搭时间和金钱 后来 我在网络上了解到北京协和医院的陈有信大夫是这方面的专家 经过的他的诊治 我爱人的病 好了 在那里看病的很多患友都是在同仁没看好 过来找他看的 而且效果非常好 你可以在百度上搜陈有信个人网站 了解一下 他是我见过 最好的医生了
最后 希望你的眼病早日痊愈 他不会让你失望的
北京武警第二医院眼科即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疑难病症治疗研究会北京视网膜色素变性研治中心成立于2000年,它的成立将会给广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带来光明和幸福。
北京武警第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春华经过临床近三十年的反复实践,采取"海勒氏动脉环,涡状静脉侧枝循环建立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550例1000余眼,有效率达956%。经北京大学视觉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蔡浩然教授手术前后眼电生理对比检测证实疗效显著。海勒氏动脉环涡状静脉侧枝循环建立术,是根据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变化,通过手术使脉络膜外层大血管、视神经软脑膜血管网、视乳头筛板前区和筛板区、视网膜扇形区的循环代谢得到明显改善和视功能逆转。早期(视网膜电图未熄灭型)手术后可以大幅度提高视力,拓宽视野,视网电图逐渐恢复正常。中晚期患者(视网膜图呈熄灭型,电脑视野残存10度以上,中心视力01以上),手术后视力略有提高,视野有所改善。视网膜电图无改变,术后一年复诊,眼电图光峰暗谷阿登比有所改善。
由杨春华主任领衔成立的专项课题组,经过27年的潜心研究、不懈探索,针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脉络膜微循环异常密切相关这一重要中间环节,进行手术治疗干预。完善了"自体血管取材侧支循环建立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学术论点。手术设计不损伤原有视力及视野,是现阶段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在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生物电学专家蔡浩然教授的支持,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严格的视觉生理:视网膜电图(F-ERG)、眼电图(EOG)、视觉诱发电位(P-VEP)各参数对比,充分论证了此手术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经卫生部医药卫生信息查新结论:能引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觉电生理改善的治疗方式,国内外未见相同文献报道。证实了此项特色医疗服务项目在国内外眼科医疗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眼科中的一种疑难疾病,被称为不治之症,是原发于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一种遗传性慢性眼病,多累及双眼,国内患者约30万,全世界约300万,其临床特点表现为早期夜盲、视野向心性缩小,最终呈管状视野,双目失明或频临失明,在失明眼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视网膜色素变性(RP)属于遗传性视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性疾病。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为特征。数十年来国内外眼科界多项基础研究证实:"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脉络膜血流减少有关",夜盲、管状视野的形成预示脉络膜血流已无法满足视杆细胞的代谢需求,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区域血流循环功能下降相对应。我中心经过对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哈萨克斯坦、缅甸、蒙古、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家3000余例患者实施"自体血管取材侧支循环建立术"后证实,早、中期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视力、拓宽视野,眼底改善总有效率达96%;晚期患者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延缓失明。基础医学推动临床医学进展。手术临床实践验证了此手术设计与国内外眼微循环学说研究成果相吻合。 视风膜色素变性是原发于网脉络膜营养不良,以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先天遗传性致盲眼病。我国群体发病率大约1/4000,有30多万,全世界患者300多万。临床表现为早期夜盲,视野进行性缩窄,严重者呈管状,最终中心视力下降逐渐失明或频临失明。
患者一经确诊此病(不治之症)的结论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损害,同时也给幸福的家庭蒙上一层阴影,辗转治疗,漫长的求医生涯令人心力交瘁,最终却摆脱不了失明的厄运。此项目经历了长达十八年的反复临床实践所取得显著疗效,通过手术前后眼电生理对比检测得以证实。经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检索,结论:能引起眼电生理改善的治疗方法未见相同国内、外文献报道。视网膜色素变性虽属遗传性疾病,但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障碍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祖国医学称本病为"高风内障"、"高风雀目",系先天禀赋不足。70年代由苏联眼科专家提出改善脉络膜微循环治疗此病;90年英国眼科学者证实: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脉络膜血流减少有关;此理论99年再次被北京同仁医院杨文利等采用多普勒检测而证实。根据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理改变,该中心采用建立侧枝循环手术治疗,使脉络膜外层大血管、视网膜扇行区的循环代谢得到了明显改善,视功能逆转。为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闯出一条新路。
由于术式的不断改进,辅助治疗的逐渐完善,早期患者术后可提高视力,拓宽视野,视网膜电图逐渐恢复正常或接受正常;中期患者术后可提高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不能改变,但60%患者术后一年眼电图光峰、暗谷、Arden比值有所改善或接近正常;晚期患者术后可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中心的专家忠告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一经明确诊断,应严密关注视网膜电图、电脑视野图形变化,千万不可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治疗病人达550例,均收到良好效果,其中对26例患者进行5-15年远期观察,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近期疗效,未发现并发症。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一经确诊,即应严密关注视网膜电图、电脑视野图形及眼底变化,并在早、中期及时手术,避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从而争取更好疗效。我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将会通过不懈的努力,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提供尽可能良好的医疗服务。
RP是Retinitis Pigmentosa的简称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英文缩写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视网膜退行性变。因为本病的预后不好,所以香港东方日报以"恐怖的视网膜色素病变"大标题和成因未明,无法医治,不宜觉察,遗传后代的小标题提醒人们注意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严重性。香港文汇报则以"视网膜眼疾勿作夜盲"的大标题和专家警告视网膜色素变性会不知不觉夺去视力的小标题下,警告人们要认识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病对患者眼睛造成危害之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当今造成失明的重症眼病之一,美国眼科界统计资料显示,20--40岁年龄组,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主要的致盲眼病。据粗略的统计,全世界现有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约150万。这个惊人的数字,并非逐年消减,而是与日俱增,难道这还不足以引起世人的关注吗! 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只有夜盲的症状,完全不影响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而病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对视力加以破坏的。尤其是处在幼儿时的孩子,想早期发现就更加困难了。视网膜结构精密,功能复杂,用肉眼是无法窥见的眼球后节的球内组织。1851年Helmhotz发明检眼镜,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改变才被揭示。尽管如此,治疗仍是空谈。到本世纪70年代,视网膜色素变性才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注目。我国发现本病是在清朝早期,当时称之为"雀目内障"。顾名思义,恰如其分。病名命的好,况且也道出了辩证施治的依据,如:以健脾益气为主,加疏肝活血方剂,配合针灸、推拿、气功和滋补类药品等,有的方剂延续至今仍在使用。
医学遗传学是人类遗传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遗传学和医学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通过探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来提供诊断,治疗,预防遗传性疾病的科学依据,从而为改善热口素质做出贡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数传染病得到控制,个别已经消失,一些慢性非感染疾病逐渐增多,成为现代医学突出的问题,迄今为止,人们已认识到遗传性疾病已超过了5000种,构成了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极大威胁。然而,伴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医学尤其是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也朝着深度和广度挺进,其中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研究的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学发展的更是迅速,使得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更为可能。如:从病人体内取出细胞经基因改造后,再重新注入体内,人为的改变异常基因,达到预防与治疗遗传病的目的;美国波士顿大学一研究机构用注射一种控制血管内皮生长素分泌的基因,该基因能指示人体生长出新的血管。对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成绩和操纵人类基因组合方面获得的成果,使应用重组DNA技术来治疗疾病成为可能,尽管这种基因工程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但是已可望在数年内将人类染色体上10万个基因DNA顺序弄清,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生命的蓝图。"相信他这是一次具有方向性和本质性的措施。伴随着免疫遗传学和外科手术学的进展,对一些难以治疗的遗传性疾病,比如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其前景是令人鼓舞的。法国大诗人歌德说:"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而我所做的,则是把别人收获的"果实"分类理顺,再奉献给读者。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经验少,手头资料匮乏,错误之处定会很多,敬请眼科同道和读者指正,我们在此表示感谢。我们建立这个科研网站的目的,是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遗传病,尽可能更多给予该病患者支持和帮助,唤起人们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变的认识。同时呼吁眼科同道,开展科研协作,进行网站交流,让更多的RP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满意的治疗。如果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能从我们这个网站里得到的一些启示,鼓起生活的勇气,认识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不会离你而去,那我们会感到无比欣慰。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以夜盲、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底色素沉着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或无波为特征。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男女共患,但男性多于女性。估计全世界约有此病患者170万人,是致盲的常见眼底病之一。
眼病专家指出,典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最早的症状就是夜盲,白天在户外活动时和正常一样,但是到黄昏时在户外和室内光线暗淡时则看不清,寸步难行,多数始于儿童少年时期。早期或轻者仅暗适应功能减退,暗适应慢、时间延长。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进而视力下降。这一过程是渐进性的,时间较长,有的患者直到视野很窄、视力差,才到医院检查确诊。
另辟蹊径,守护患者光明
1982年杨春华主任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进修期间发现她的两位恩师国内眼底病权威谭玉章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亮教授,在临床上采用眼上直肌深层巩膜移植手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南京铁道医学院学的是全国医学院校统一教材,眼科的教科书上没有涉及这一病种,所以对于这种眼病的名称是首次接触。
怀着对未知的领域及新奇知识极强的好奇心,本能的想一探究竟。于是当门诊遇到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时,都会详细询问一下病史,杨春华主任发现患者大都是初期夜盲,数年后视野缩小,随着病情发展导致视力逐渐下降,最终直至失明。当时查阅了很多相关文献,使她心灰意冷,因为该病统一结论为:目前国内外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杨春华主任联想起两位恩师居然有勇气涉足这个领域,一种崇拜的心理油然而生。当时身为刚刚跨入眼科门坎的临床医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都需要从零开始认真的学习。为避免造成好高骛远的不良影响,只能是在好奇心驱使下默默的到承德医学院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在查询资料时发现:1990年英国学者Langhzm ME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脉络膜血流量减少有关”文献报道中重点提示:“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但还未出现严重视力丧失者进行增加血流量的治疗。一些患者的血流减少越多。其视功能越差,也说明这一原理。”
于是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改善脉络膜血流拯救那些处在营养不良阶段的视细胞使其恢复功能,达到控制改善病情的目的。同时手术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存活的视细胞越多手术效果越显著。
一位内蒙古RP患者的求医之路
来自内蒙古的哈斯先生,自幼夜盲,视野范围逐渐缩小。于2018年10月11日接受了杨春华主任医疗团队的“自体血管取材侧支循环建立术”。术前视力:左眼012,右眼眼前光感,术后观察治疗十五天。出院视力:左眼 02,右眼 03/05米(距离视力表半米可以看到第六行)手术前后视力检测均由同一名家属陪伴,作为术前术后的视力鉴证人。
杨春华主任几十年专研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把此研究作为她一生的医学事业,并取得了成功性的突破。通过手术,让很多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和改善,对晚期患者则延缓了其失明的进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