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广告词一定要语句要简短、要有精巧的设计、要有吸引力。
提问
还有就是在美国,制作中国化妆品广告语需要哪些具体建议
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人们心中对美的追求,从未改变,希望有白皙水嫩的皮肤明亮的肌肤,永葆青春。这些都正是我们写作的灵感所在。所以我们可以从文案中,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有什么功效?能带来什么好处?能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
根据跨文化角度
①商标类名词。广告语言主要用于传递产品的相关信息、宣传产品功效。在化妆品广告语言中,经常使用产品的商标类名词(商标的名称)来传递产品的相关信息,这样能让受众对产品建立熟悉感,强化受众的记忆,激发受众的好奇心,从而产生购买欲。
以美国为例
利用所谓“欧盟标准”“畅销欧美”“日韩进口”之类的广告语
提问
我论文写的是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化妆品广告语研究想问问在中国制作美国化妆品广告语需要哪些具体建议
在美国,制作中国化妆品广告语需要哪些具体建议
好的
可以看一下可口可乐的跨文化广告营销相关内容,知网上有论文,然后可口可乐官网里可以找到资料
提问
要具体建议,那种实际的
商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文化通过商品传播,商品通过文化而增殖。在中国,通过商品传播文化早在丝绸之路时代,丝绸之路带给西域的不仅仅是丝绸,它还以丝绸为载体,向西方世界传播了古老的东方文化。商品文化的实质是商品设计、生产、包装、装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文化附加值,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辨证统一,是商品使用功能与商品审美功能的辨证统一
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定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商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从而影响各国广告活动。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的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广告翻译成进口国文字直接搬出去,后果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国际广告与国内广告相比要面临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
总结就三点
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和喜新厌旧的年轻消费者,泡泡玛特需要更多新故事。
作者 | Molly
编辑 | 紫苏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时间的碎片化、消费者的部落化、价值观的多元化,让每一个小品类,都可以诞生出伟大公司。”
在近日举行的2021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年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分享了新时代机遇下的消费者洞察。
过去短短几年时间,泡泡玛特不仅重新定义了盲盒这个品类,将其从小众潮玩圈层带到大众面前,去年底泡泡玛特的上市更是将盲盒产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泡泡玛特带火了盲盒,但王宁并不接受泡泡玛特被定义为一家盲盒公司。在他眼中,盲盒对于泡泡玛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产品形式,但除了盲盒公司,泡泡玛特还有多重身份。
6月初,泡泡玛特与国货彩妆品牌橘朵跨界联名,发布了PUCKY飞行系列联名彩妆,包括高光修容盘、眼线笔、眼影盘、定妆蜜粉以及唇泥等多款彩妆产品。
而更早,从年初开始,泡泡玛特就在彩妆领域跨界动作不断。据不完全统计,泡泡玛特目前联名合作的美妆品牌有Fresh、科颜氏、IPSA、丝芙兰、欧莱雅小美盒、MakeUpForEver、小奥汀和橘朵等。
上市以来,泡泡玛特股价异动,其“文化”也受到了诸多质疑。加上竞争对手增多,自身核心IP销售量逐年下降等,泡泡玛特正在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跨界美妆更像是泡泡玛特的自救,以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
王宁也意识到,泡泡玛特开始在美妆、饮品、快消等多个领域进行尝试,不过相比B站、元气森林等的纵深拓展来说逊色太多。联名只是其中一部分,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和喜新厌旧的年轻消费者,泡泡玛特需要更多新故事。
在泡泡玛特的用户画像中,新锐白领、Z世代、精致妈妈是核心消费群体。越了解年轻客群的兴趣爱好,越容易找到泡泡玛特新的生命力。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成立至今,在消费领域,泡泡玛特参与了4个项目,聚焦潮流文化领域。其中只有十三余的A轮融资是由正心谷资本、B站和泡泡玛特共同出资完成,其他三笔投资均属于其独投项目。
可以看到,泡泡玛特对外投资大都为早期战略投资,投资金额大多都在千万级别。不难看出,泡泡玛特在选择项目时非常谨慎。
除了投资木木美术馆更多是为了自身业务需求外,猫星系、Solestage、十三余都是潮流文化领域中较有潜力的品类,泡泡玛特正在构建自己的潮流文化帝国。
比较有意思的是泡泡玛特和B站等联手投资了汉服品牌十三余。作为汉服品牌中跑得较快的十三余,泡泡玛特看重的是其在国风文化领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庞大的粉丝基础。潮玩、汉服同为Z世代着迷的小众圈层,二者的叠加将助力泡泡玛特快速获取更多的粉丝群体。
今年6月份,泡泡玛特CEO王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他认为相比于玩具,盲盒没有太多可玩性,更像是一种带有艺术属性的摆件。
或许是因为潮玩艺术品属性的定位,同时也是出于自身业务的需要,2020年8月,泡泡玛特独投了木木美术馆。
公开资料显示,木木美术馆由收藏家林瀚和雷宛萤(晚晚)夫妇于2014年创立,是一间独立的非营利美术馆。从一个馆体,变成一个社区;从影响一群观众,到真实改变城市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或如安迪·沃霍尔所言,艺术商业是商业的下一个阶段。
女孩们喜欢买盲盒,男孩们喜欢买球鞋,这些特定的收集癖好也是相通的。
2021年4月,泡泡玛特出资数千万投资美国潮牌集合店Solestage,入股后,泡泡玛特将全面参与其中国业务,帮助其在国内拓店,并将在其门店发售泡泡玛特旗下IP的潮流玩具和盲盒。
有分析认为,这次投资可能与泡泡玛特拓展海外业务相关。Solestage或许将成为泡泡玛特进入高端潮玩市场非常有力的破圈工具。
在泡泡玛特的受众群体中75%为女性消费者,在受众群体方面,以男性消费者为主的Solestage刚好可以与泡泡玛特互补,助力后者拓展更多男性消费者。
相比专注汉服文化的十三余,三坑服饰集合店“猫星系”覆盖的Z世代人群范围更广。
今年5月,泡泡玛特投资的泛二次元零售品牌猫星系目前已在全国开设了16家门店,其店内除了自有品牌桃乐丝之夜、DorisNight、Neverland 星芙颂之外,既有国产品牌御茶家、胡桃木JK等,也有日本Juliette-et-Justine、Innocent World等品牌,这些品牌在Z世代当中都具有超高的人气。
除了直接参与投资外,近日,泡泡玛特还入股了两只专注消费的基金。
今年3月,泡泡玛特与多家私募基金合资成立了一支私募基金“华润国调(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次月,华润国调就出手投资了伯爵旅拍。
而更早的时候,王宁还出资参与过黑蚁资本、金慧丰投资、蜂巧资本基金,这些机构都和泡泡玛特有过交集。
当小众变得流行,可以看到,泡泡玛特正在试探性的在年轻人的潮流文化中进行布局。试图以潮流服饰、潮玩、彩妆等为载体,与多元的圈层文化一同发力,抓住更多的Z世代。
王宁曾强调,“泡泡玛特要做的,用户在这买的不是刚需,是文化。”可没有故事的泡泡玛特又组成的是什么文化?年轻人的兴趣消失更替的速度比来的更快。
今年2月17日,泡泡玛特股价创下 历史 高点1076港元,此后股价持续走低。3月23日,创出新低的531港元,市值也从15085亿港元缩水至760亿港元,蒸发约748亿港元。
与此同时,据泡泡玛特3月公布的2020年的财报显示,其年营收2513亿元,同比增长49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9亿元,净利润率为235%。
营收和利润在增长,但整体增速却在迅速下滑。泡泡玛特2018年和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515亿元和16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55%和2272%。2020年未达50%的增速,不及前两年增速的四分之一。
争议不断的泡泡玛特股价跌落神坛,增速放缓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系列的隐患。
截止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现运营的93个IP中,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以及56个非独家IP。自有IP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2018年至2020年,泡泡玛特自有IP总收益分别为216亿元、627亿元、98亿元,分别增长了1907%、563%,增速呈放缓趋势。与之相反,2020年非独家IP收入同比上涨1781%。
目前Molly依然是销量占比最多的IP,2018年至2020年,明星IP Molly分别贡献了416%、271%、142%的收益,同比下降145%、129%,与之对应的是Dimoo、BOBO&COCO等其他自有IP的收益占比逐年递增。
泡泡玛特也曾在招股书中表示过,Molly对其销售业绩来说至关重要,若Molly受损或未能保持目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则无法保证可以开发、物色可与之相比的IP为替代品。
此外,独家IP授权协议可能存在授权到期无法维持的风险,或将影响收益的稳定性。如果到期双方同意续签,则将面临授权成本上涨的问题。
另外据财报显示,2020年来自第三方的独家IP以及非独家IP贡献了61%的收益,不过其所有权并不属于泡泡玛特,这也意味着在其主要的收入构成中,泡泡玛特的可控范围正在变小。
过度依赖设计师也为IP老化埋下隐患。据一名泡泡玛特前员工表示:“据我了解,泡泡玛特对头部IP产品的设计话语权有限,就算公司发现了某种潮流趋势,也很难说服头部设计师加入到自己作品里。”
Molly不会持续火热,泡泡玛特还需要打造更多的爆款。从周期来看,艺术家设计生产新的IP大约需要8个月,且耗时耗金的产品也有随机性。
虽然手握93个IP,但泡泡玛特也面临着授权到期的风险;潮玩属于流行文化,这便意味着其总会“过时”。
IP构成比例也许关乎泡泡玛特未来的走向,但对于盲盒爱好者们来说终端购买的感受最直观。
今年4月份,泡泡玛特推出的多款新产品盲盒由原本的59元涨到69元,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不满。泡泡玛特对此回应称:此次涨价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同时维持毛利率,所以才不得已涨价的。
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泡泡玛特只有一半是真话:涨价是真的,但质量变差了也是真的。有网友吐槽:“在泡泡玛特的新产品中,工艺瑕疵品的比例竟然占到了70%。”
5月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泡泡玛特的投诉达3746条,投诉集中围绕在发货延迟不退款、货品有瑕疵返厂后无备品不退款等问题。
再次回归到泡泡玛特公司本身,泡泡玛特目前还存在子公司发展不及预期的问题。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泡泡玛特还控股2家公司:葩趣(北京葩趣 科技 有限公司)和南京金鹰泡泡玛特(南京金鹰泡泡玛特商贸有限公司)。
泡泡玛特自孵化的潮流玩具社群电商平台“葩趣”诞生于2016年,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一手购买和二手交易,还可以分享故事,结识伙伴,跟潮流艺术家交流。泡泡玛特希望葩趣能成为满足Z世代社交需求的潮玩聚集地,但葩趣的收益并不乐观。
翻看整个社区,虽然设置了“艺术家”、“改娃”等栏目来增加用户粘性与互动,确实有很多玩家在上面发布各种潮玩,但点赞评论寥寥无几,玩家互动性、活跃度并不高。
社区活跃度不高,直接导致通过社区销售的产品收入不佳。
据招股书披露,葩趣在2020年之前没有开展任何实际业务,在此之前并无任何收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葩趣产生的收益约为人民币422万元,仅占公司总收益的005%。
不仅如此,泡泡玛特2020年最新财报中并没有披露其相关数据,这可以从侧面佐证上市时被看好的葩趣目前确实表现一般,其粉丝社群流量变现能力还有待提高。
另一边,泡泡玛特还与早期投资者金鹰商贸公司(金鹰国际商贸集团)对簿公堂。目前该案件还尚未有定论,泡泡玛特表示此次案件并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王宁曾多次表示:“我觉得五年后,我们有可能是国内最像迪士尼的公司。”
不过从去年开始,王宁改口称:“泡泡玛特内部已不再强调争做中国的迪士尼,而是要立志成为中国的泡泡玛特。”
“‘做中国的迪士尼’这个愿景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更准确的描述不是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而是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这是我们对这家公司未来的期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合伙人苏凯曾表示。
如今,王宁绝口不提迪士尼,是不想做还是根本做不成?
泡泡玛特与迪士尼的相同点是都以IP为核心,但不同的是,迪士尼是先有的内容和故事来丰富IP,进而输出衍生品,而泡泡玛特则是先有IP和衍生品,故事和内容由消费者自己填写。
迪士尼通过自孵化以及近十几年来的频繁收购,得到了无数的优秀IP,比如米奇、唐老鸭、迪士尼公主、漫威英雄等。
这些IP背后都有漫画、动画、影视等内容体系做支撑,形象丰满。在众多IP积累的基础之上,迪士尼再对其进行商业化开发,包括周边、影视、 游戏 、主题公园等。
相比之下,泡泡玛特的自有IP没有内容,而是直接商业化,其IP运营方式与迪士尼相比完全不同。跨界联名还好,但泡泡玛特要想深度开发IP没有内容支撑,并不易。
此外,泡泡玛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孵化和运营IP,比如今年其参与投资了追光动画的最新**《新封神:哪吒重生》, 泡泡玛特的乐园项目(北京第一个Popmart land)也已经在筹备中。
虽然泡泡玛特打开了潮玩市场,但整个行业实在是太分散。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零售估值计,2019年中国潮玩零售市场前五大运营商占比分别为85%、77%、33%、17%和16%,泡泡玛特位居第一,并未甩开第二名很远。
加上在泡泡玛特教育市场后,各行都在推出盲盒业务,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壮大。名创优品紧随其后做了一个TOP TOY,酷乐潮玩、杂物社也先后推出了与泡泡玛特产品类似的盲盒潮玩等等。
以TOP TOY为例,其出身于国民度较高的零售集合店,营销效果事半功倍。此外,主打性价比,相较于泡泡玛特有价格优势。数据显示,去年TOP TOY广州正佳店三天业绩破75万元,今年不到五个月时间开出二十三家门店。
相比国内市场,海外较成熟的潮玩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目前,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已经遍布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日韩、东南亚、澳洲、北美和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已开拓了日本、韩国、法国以及海外官方店铺,线下业已成功进入韩国、新加坡等。
日韩成熟的市场非常利于泡泡玛特出海,泡泡玛特也在尝试通过与当地艺术家合作的方式提升海外市场对中国潮玩的接受度。
财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中国大陆以外的批发及其他收入从2019年的人民币 269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人民币7420万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不过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较少,更不要说泡泡玛特还面临着日韩本土潮玩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日本手办产品 历史 悠久且文化属性强,注重人偶背后的故事乃至价值观,相比之下,泡泡玛特内容空洞的IP缺少竞争力。
在泡泡玛特2020年的业绩交流会上,王宁曾表示,“希望以后大家提起泡泡玛特,不只想到潮玩,我们的乐园业务、内容业务、 游戏 业务也会在未来逐渐展开。”
泡泡玛特引领了盲盒行业,但潮玩市场也在慢慢改变。泡泡玛特需要超越潮流玩具,去讲更具增长潜力和长期主义的故事。
因为建良失踪,雅婷流产,而文德得知世华和雅婷是自己的新哥哥和妹妹等一系列事情,文德和美金都离开了晶采,自已摆地摊创业了,远离了晶采和宝佳的事非。所以根本就没有比成,没有这出比赛。不过在离开前,郑永升倒是对美金的彩妆搞有了新人认识,予以了肯定,虽然没有表达出来,但不再是看不起的态度了。
zeesea是一个彩妆品牌。
zeesea的中文品牌名是滋色,源自中国的时尚彩妆品牌。主张天生出色。致力为年轻女性提供具有“时尚、前沿、艺术”标签的高品质彩妆产品,号召她们以“自信、个性、率性”,去体验、创造多彩人生。
zeesea凭借硬核的产品和质造实力以及独特的品牌价值,在海外圈粉无数,日本知名歌手、演员中岛美嘉、日本女子偶像团体AKB48成员柏木由纪、日本百万级别美妆博主nanakoななこ、油管500万粉的日本大胃王、四格漫画网络作家木下ゆうか,成为了ZEESEA滋色在日本的“野生代言人”。
zeesea是如何破圈的
做具有差异化的高性价比产品,是zeesea滋色能够在海内外市场实现双重突破的主要原因。
色彩上,与其他国货品牌只专注于开发国潮色彩不同,zeesea滋色深度合作世界级、知名IP如英国国家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毕加索等,把国际色彩和国潮喜好相结合,开发出神秘埃及系列、梵高系列、丘比特系列、天才毕加索系列、爱丽丝系列等多个热门系列产品。
严格把控性价比,做高质量产品,力求通过消费者需求反馈加快产品迭代和差异化塑造。在这个方面,zeesea滋色携手德国德之馨、巴斯夫、仙婷、DSM、道康宁、信越、赢创等世界知名原料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出品水平与国际市场标准接轨,旗下全线产品还都通过了代表日本美妆市场至高检测标准的BOKEN机构的专业检测。
以上内容参考-滋色
文/ 李兴 编辑/ 江一苇
出海,正成为国货寻找新蓝海的潮流。
从早期的老干妈、马应龙、联想、海尔,到近年的华为、小米、OPPO等,都受到海外消费者喜爱,让中国品牌成为闪亮的标签。
在全球化与互联网电商的加持下,这股浪潮延伸至国货美妆领域,ZEESEA滋色等国货美妆品牌前赴后继踏浪海外,使“中国妆”走红全球。
2020年疫情刺激海外线上购物需求增长,进一步加速了国货美妆出海的步伐。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化妆品出口量为7525万吨, 出口金额达到3139亿美元 , 赶超2018年、2019年全年的化妆品出口额 。
但是,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红利逐步消失,国货出海的挑战将越来越大。业内人士指出,未来3到5年是中国品牌出海的窗口期,2021年将是一个关键年份。
中国美妆品牌出海,如何乘风破浪?
ZEESEA滋色是最早出海“掘金”的国货彩妆品牌之一,2019年进入日本市场,上线一年便取得全渠道销售额近百亿日元的成绩。而在进入美国4个月后,月销售额平均突破200万人民币。2021年,ZEESEA滋色将把目光投向更多的发达国家美妆市场。
作为国货出海的先锋代表,ZEESEA滋色的成功突围,或许能给国货品牌进击全球带来启发。
线上突围,玩转社交媒体
在国际大牌强势、新锐品牌林立的当下,美妆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出海之前,ZEESEA滋色在国内消费者中已经小有名气。作为从天猫起步的新国货品牌,ZEESEA滋色在2017年进行品牌升级,基于天猫平台的数据化运营和品牌曝光,短短3年便跻身天猫国货彩妆品牌Top3,2019年销售额超15亿元,全网粉丝超1000万。
2020年,ZEESEA滋色开启“品牌出海”战略, 一开始就将布局重心放在彩妆市场相对成熟的日本、北美等发达国家 。
事实上,这些市场的用户对彩妆的使用习惯、分辨能力、审美水平更为成熟,选择品牌的标准更是严苛,这样的策略对于首次出海的品牌而言极具挑战。
对于任何国货品牌来说,切入相对陌生的海外市场,无论是消费习惯、法律政策还是仓储物流,都是巨大的考验。
“ZEESEA滋色在跨国运营方面没有经验,也没有成功模式可供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ZEESEA滋色海外新零售负责人Judy表示。
“我们把品牌在国内新媒体领域的研究、分析和执行经验,有效复制到海外,这让我们在营销上有一定先机。” ZEESEA滋色市场总监贺济才说。
日本人以线下渠道购物为主,线上市场的体量只占20%-30%,美妆电商的渗透率很低,彩妆用户年龄多在18-30岁之间,热衷使用社交媒体。对于在国内积累了大量电商和新媒体运营经验的ZEESEA滋色来说,正是一个机遇。
在策略上,ZEESEA滋色将在国内受欢迎的眼妆产品作为主打,上线海外官网、亚马逊、淘宝海外站、京东海外、Shopee、速卖通等渠道,销往日本、东南亚、美国以及港台地区。
同时,ZEESEA滋色开通Facebook、Instagram 、Pinterest 等社交媒体平台, 将电商平台、官网、社交平台三个渠道变成了一套组合拳,有针对性地输出产品内容 ,与年轻消费者深度互动,实现潜移默化的种草。
这套组合拳,让ZEESEA滋色成功进入海外消费者的视线。Sortime数据统计工具显示,2020年11月,ZEESEA滋色的眼影类目、睫毛膏类目均位列亚马逊销售榜TOP1 。
在日本,出现了一大批ZEESEA滋色的“野生代言人”,基于对品牌的喜爱,日本消费者自发绘制ZEESEA滋色产品及妆容相关画作,日本多位知名歌手、演员自发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安利ZEESEA滋色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货品牌的ZEESEA滋色让海外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化妆品,2020年3月,彩色睫毛膏自发性引爆各大日本社交媒体,成为当月讨论度最高的化妆品,带动“中国化妆品”的话题讨论趋势,打造了专属ZEESEA的妆容“泪妆”的话题。
“成熟的市场、成熟的用户能更快速证明品牌价值和运营能力。” 贺济才解释说。
在行业都在首选东南亚等作为出海首站,并对日本等发达国家美妆市场保持观望时,ZEESEA滋色已经凭借布局早、产品优、运营出色等优势破圈,成为第一个抢占日本主流美妆市场的国潮彩妆。
2021年入驻美国市场,仅4个月时间,ZEESEA滋色月均销售额突破200万人民币。上线1年多,在日本全渠道销售额近百亿日元。
供应链支撑,入驻2000家松本清
借助线上打开市场之后,ZEESEA滋色有了向线下渠道延伸的信心。
日本最大的药妆连锁集团松本清,是ZEESEA滋色的第一个线下合作渠道,在日本拥有近5000家门店。
过硬的产品品质,是ZEESEA滋色得以快速成为松本清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ZEESEA滋色的研发团队超过100人,30%的美妆工程师具有20年多年的美妆开发经验,70%彩妆师具有国际品牌从业经验,曾参与MAC、Bobbi Brown、欧莱雅等国际品牌的产品研发。
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肤色消费者的偏好,ZEESEA滋色成立了单独的产品团队,在产品开发前端就引入消费者参与,将设计图发给用户,收集意见,甚至连产品展示的详情页风格,都会邀请用户一起互动讨论。
经过日本权威的检测机构BOKEN认证, ZEESEA滋色全线产品品质均符合日本美妆市场的最高标准 。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ZEESEA滋色在一个月时间里达成了和松本清的合作,成为第一个进入松本清的中国彩妆品牌,短时间内高密度覆盖松本清近2000家门店,多款产品上市后成为爆款。
其中,彩色睫毛膏一经上线部分色号一抢而空,液体眼影上线后不足两周10000支售罄、断货,ZEESEA滋色眼妆类目迅速跃居松本清类目前列。
在入驻松本清后,之后ZEESEA滋色还铺设了日本集合店、商超等超2000家销售点位,至2021年底,ZEESEA滋色日本线下全渠道销售覆盖面计划达7000家。可以说,ZEESEA滋色创造了中国彩妆品牌出海的新速度。
联合国际IP,输出品牌文化
不过,在国外把货卖得很好,并不意味着国货出海就取得了胜利,在ZEESEA滋色看来,比卖货更重要的是输出品牌文化,赢得当地市场的认同。
贺济才提到,海外美妆用户更加追求个性化,所以在进行产品的本土化和品牌输出时,需要将产品的 时尚 、美感与品牌文化进行融合, 用一个独特鲜明的风格触动用户 。
ZEESEA滋色在产品打造上多次进行“艺术”跨界,与大英博物馆、毕加索、英国国家美术馆等全球知名IP联名,打造了埃及16色眼影、埃及女王粉饼、梵高口红、爱丽丝9色眼影等单品,ZEESEA滋色也是首个获得大英博物馆在海外市场授权的国货彩妆品牌。
借助多个世界级大IP的赋能,目前,ZEESEA滋色已在海外市场中具有广泛认知度与话题度,并逐步构建起极具市场辨识度的中国品牌文化符号。
“ZEESEA滋色不是贩卖东西,是贩卖一种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 情感 需求。” 贺济才表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市场,ZEESEA滋色都在贯彻“文化赋能产品”这一核心策略,通过世界级文化艺术大IP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个性、神秘、艺术、华丽已成为ZEESEA滋色品牌的DNA。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建议,国货品牌一方面需要培养专业的跨文化背景团队,去接洽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精准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沟通,从“中国妆”走红全球,可看到“中国制造”走上了与一线品牌直接竞技的舞台,国货品牌更要沉下心来塑造品牌文化价值。
Judy提到,目前中国彩妆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表示, 未来3-5年是国货品牌进入海外市场的良机 ,特别是彩妆品牌,国际消费者对于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更容易接纳。
作为国货彩妆出海先锋,ZEESEA滋色打造了一个新样本。当下,更多的国货品牌也踏上了出海的征程,假以时日,将成为国际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