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春秋时候的例子
1画眉
画眉是我国古代女性传统的化妆术之一。屈原《楚辞·大招》中:“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之句, 说明早在战国时代,爱美的女性就开始用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了。早期时,女性画眉所用的“黛”是用一种叫石黛的青黑色矿石,加入麝香等香料制成的。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时,波斯人所制的螺子黛传入宫廷,被后妃们珍爱,这种黛又被称为蛾绿,隋炀帝喜欢看宠妃吴绛仙画眉,每“倚帘顾之,移时不去”地痴看。宋朝时流行西域传入的青雀头黛,晏几道《六么令》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远山”是西汉初期流行的眉式,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宋代画眉时尚是汉代时尚的复古。
我国历史上流行过很多种眉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蛾眉。《诗经·卫风·硕人》中写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比喻她的眉毛象蛾须一样弯曲而细长。《中华古今注》说,三国魏时,宫人“作蛾眉,惊鹄髻。”其形广短,色淡微。为当时妇女所崇尚,直至唐、宋、明、民国都很流行。蛾眉甚至被赋予了很多深意,如屈原《离骚》写“众女嫉予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即以蛾眉指出众的美女。古时“蛾”与“娥”通解,南唐后主李煜失国后曾写“垂泪对宫娥”,与在位时欣赏女性之眉而作的《长相思》:“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螺蛾。”相比已是全然两种心情了。
《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了一个当时的民谣“…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可知“广眉”是由宫廷流行到民间的一种眉式,后来《太平御览》中又把“广眉”比作“半额”,根据文字的意思猜测广眉大约是一种很粗的画眉样式。东晋葛洪著《西京杂记》中形容卓文君眉若远山、脸若芙蓉,“远山”也是一种汉代常见的眉式,汉成帝妃赵合德就是这样的远山黛,远山可能是一种淡远、细长的眉毛画法,宛如水墨画里一泓秋水后面遥远的连山。《中华古今注》载,汉梁冀妻孙寿创新妆样式,改惊翠眉为愁眉。愁眉的样式为颜色浓重、细长曲折、眉梢上翘,据说是继承文君的远山眉而来。《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时人称之为“仙娥妆”。唐代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女子纷纷效法,称其为新妆,诗人徐凝描述这一场跟风的潮流为:“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2粉
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嫁给了与她同样爱好吹箫的萧史。萧史会仙术,不但会用箫声引来凤凰、仙鹤,还会用水银炼成粉,取名飞云丹,给弄玉扑面化妆,让美丽的弄玉更加白皙出众。这一对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美眷住在秦穆公为他们筑的凤凰台上,几年后的一天,有人看见二人分别乘着龙凤成仙而去。这个故事的结局太理想化,实际上这小两口可能是被他们天天接触的水银毒死的。可古人神往神仙的生活,宁愿相信他们是成仙了。传说自然不能当作信史,但从中可以得知古人对美的求索是多么热切。
粉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韩非子》中:“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形容邻家姑娘美丽到“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都说明粉在女性化妆中的重要作用。古代不仅是爱美的女子喜欢傅粉,很长一段时期里男子亦然。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汉惠帝时侍中都爱傅脂粉。《魏略》中说曹操的养子何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晋人裴启《语林》中也记载:“何晏,字平叔,以主婿拜驸马都尉,美姿仪,面绝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后正夏,唤来,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洁,帝始信之。”六朝时期的男子傅粉之习成风,几个南朝皇帝因爱此风被称为傅粉郎君。
3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又传到汉地的。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可爱如燕支。”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字?
战国宋玉《神女赋》写“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唐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 “朱唇一点桃花殷。”说的都是女性红唇之美。
小生的行当中有扇子生也就是所谓的白面书生
如《牡丹亭》的柳梦梅有武生,如《黄鹤楼》
的周瑜;穷生,如《豆汁记》的莫稽,在化汝上
也不能一样。武生要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在
面部化妆方面也各不相同。就一般生角化妆来
说,分为上底油、拍底色、抹红脸颊、打通天
拍粉底妆、描眉打眼圈、打口红(指不戴髯口者
等七道工序,各道工序的要求是这样的
用凡士林油均匀地涂抹在脸部,一来为保护皮
肤,二是为卸妆方便,当然,要薄厚适宜。、拍
底色。
用肉色的化枚油彩拍打在脸部的各个部位,尤其
要注意嘴窝、鼻窝、眼窝、耳朵、下颏、颈部
要面面俱到,如有疏漏就会显得很脏,下颏到颈
部要由多到少,由有到无逐渐过渡,切记不要像
花脸的勾脸那样在下颏处形成一道线,给人以面
具的感觉。底色颜色深浅,或红一些,或白
些,要与同台配合的演员相一致,如扮演夫妻
恋人的小生要与旦角一致,一堂中的四个龙套要
致
抹红脸频
就是用红色的油彩自鼻梁两侧,眉毛以下的部位
由上而下,由鼻梁到耳部,由深到浅地向外侧敷
衍开来,这是脸部化妆中很重要的,在技术上要
求很高的一个环节,既要因角色而异,又要因演
员的脸型而异,如脸型偏瘦的演员,红色就要宽
一些;脸型宽的演员,红色就要窄一些,以弥补
自身条件的不足。抹红彩时,上部要从眉毛和鼻
梁开始,但与鼻梁中间肉色底色的衔接处,左右
各有一条线,鼻梁矮的,这条线要相对明显
的底色也要相对窄一些,以烘托出鼻梁的
位;鼻梁过高的,这两条红线就不要太明显,相
对的模糊一些,鼻梁中间的底色也要相对宽一
些,以淡化鼻梁的部位。这两边的红脸颊抹好之
后,基本上是以眼晴的部位为中心向四周由深红
变浅红,这个过渡要非常自然,给人以立体感和
真实感,绝不是像两块红布一样贴在两边的脸颊
上
画通天
俗称“打通天”,就是由眉攒向上,在印堂的部位
画一条红杠,呈人字型。很可能因为是从两个眉
头的部位往中间向上画到脑门的最高点,接近脑
门,俗称天灵盖的部位,因此称之为通天”。它
起到很好的提神的作用,给人以阳刚之美。比较
来说,小生,主要是雉尾生,通天要细一些;老
生要淡一些;武生要粗犷一些。有的小生,如扇
子生和穷生,大都缺乏阳刚之美,画通天就不适
宜,在两眉之间画一个连接的小桥,不要太高,
因上部呈园形,因此俗称"元宝”;有的老生扮演的
角色,已年迈气衰,不能与壮年相比,按马连良
先生的画法就是画半个通天,比一般的通天矮
半,比小生的元宝又大ー些,而且它的上部
型
拍粉定妆:
是因为抹上的油彩有油彩的光亮,它的油性又很
容易在脸部发生変化,缺乏稳定性,所以要敷一
层粉,使油彩牢固地与皮肤接触在一起。一般用
粉扑掸上一层,再用粉刷把多余的粉刷掉就可以
了。有的演员在脸颊扑上粉后,并不马上掸掉多
余的部分,而要在有的部分让扑粉多停留一些时
间,以增加脸颊油彩的层次感。有的演员在定枚
后,还要用胭脂红在眼部周围使红色更加重
些,也是为了加重脸颊的层次感,或通过颜色的
深浅来改变自己的脸型,弥补生理条件的不足。
描眉画眼圈:
眉毛的描法一般是加重自己的眉毛就可以了。然
后通过用网子吊眉时使眉毛的两侧向上翘起。如
果自己的眉毛两侧往下垂得比较厉害,或自己的
眉毛长得偏高、偏低,就可以把自己的眉毛用油
米盖住,在自己认为理想的部位来画出眉毛来。
画眉毛一般先用眉笔画,再用秃头毛笔蘸少许锅
烟子加重眉毛的颜色和立体感。眼圈的画法主要
是根据自己的眼圈来画,然后在眼晴的鱼尾
一条加长线,这条眼线应该与眉线是基本平行
的,吊眉后オ好看。如果眼晴比较小、,眼圏就
要画得大ー些;眼晴比较大,眼圈就要画得小
些。画上眼睑时,眼晴向下看画下眼睑时,眼
晴向上看。京剧演员的眉型和眼型,大都是以丹
凤眼、卧蚕眉为准。
抹口红
主要是小生和不戴髯口的武生为表现人物年轻俊
美,用口红在嘴唇上涂抹一层。同样,嘴大的
红要抹得小一些;嘴小的,口红要抹得大一些。
以上是一般画法,有些特殊角色就要有一些特殊
画法。比如《豆汁记》的莫稽,时运不佳时,为
表现其倒霉的处境,在化妆时,用扑粉在脸上扑
上ー'层后,直接描眉,画眼圈就可以了。这样就
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穷困潦倒,面色苍白的造型。
另外,老生画法不用油彩,只用胭脂涂抹一下脸
颊就直接描眉画眼圈也可以,因为老生或武生用
油采后与旦角的颜色一样,就显不出老生和武生
的苍劲和刚毅,反而带有脂粉气。
必须要说明的是剧场的条件在不断变化,灯
强弱直接影响到化妆的颜色。不论是底色还
频的红色,其深浅都要与舞台的灯光强弱呈正比
例。
从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颗爱美之心,现代人们的化妆品五花八门,款式、型号之多,数不胜数。在古代没有这么高的科技,他们都用胭脂、螺子黛、铅粉、画面靥等化妆技术来装扮自己,这些我们听都没有听过,但是当时古人的化妆技巧一点都不失我们现在的水准。
一、第一步敷铅粉古代美人上妆的第一步是敷铅粉,就像我们现在打底妆上粉饼一样,为了让肌肤变得白皙美丽动人,人们会米粉或白铅研磨成粉状涂于脸上,古人还会在粉中加入一些香料,制成香粉,对皮肤更服贴,还有迷人的香味。
二、第二步涂胭脂古人的胭脂可以天然无添加的成分,古代女性会将鲜花或石榴等有红色素的植物采摘下来,将植物中的红色素提炼出来制作成胭脂,红妆就是指这个,胭脂涂抹在脸上可以增加好气色还可以让肌肤显得粉嫩有光泽。
三、第三步画眉在战国时期,因为没有画眉的材料,女性就将柳树的枝条烧成炭之后轻轻的涂在眉毛上。不同的朝代,流行不同的眉形,唐朝流行将眉毛画成宽而短的形状;到了元朝女性流行将眉毛的边缘晕开,更自然;到了唐末眉毛的形状就更加的丰富多彩,款式达到了十多种眉形。
四、第四步画面靥画面靥早期流行在皇宫内,开始并不是为了装饰,只是告诉皇上某个妃子当时来了例假,没法服侍皇上,但又不好意思说,于是在脸上点了画了个红点以代表提醒。后来因为红点渐渐的为了好看变成各种形状的画,被大家流传起来。
五、第五步描斜红在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喜欢在眼角的旁边画一个如同月牙形状的红色印迹,后来流传到唐代的皇宫中非常受妃子们的喜欢,于是月牙的形状被大家变成各种造型,丰富多彩起来。
六、第六步点朱唇古代的女性将口红称之为唇脂,人们将唇脂涂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涂法,唐宋时期流行点绛唇,就是将唇脂只涂在两片唇的中间,以显示樱桃小口之美。直到后来渐渐的演变成涂满整个唇部。
古代女子代妆步骤之多,一点都不输我们现在,爱美之心人皆有知,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颗爱美,热爱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妆方法也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样的审美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