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目前公布的信息作为参考:
12023年起,全国将完成燃油车外销的全面切换和全覆盖。此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销售量将逐渐提升,逐步替代燃油车。
2加快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扩大充电设施供给能力、降低充电费用,解决用户使用维护等问题,提高电动车使用便捷性和用户满意度。
3加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清洁燃料的推广应用,同时加强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鼓励大力发展油气管道等相应基础设施,让更多的人使用到清洁能源。
4着力推进车用燃料标准升级,优化车用燃料结构,加快普及使用生物柴油、生物乙醇汽油等新型燃料。
5在加快推进燃料升级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提高新能源的装机产能和发电能力,加强智能化管理等手段,推进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2023年的油改气政策方向将继续加强能源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此外还将大力加强燃料升级改革,加快推广使用生物柴油等新型燃料,推动我国能源形态的转型。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物联网的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信息传送和数据处理这4个环节,其中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和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等。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物联网技术由三个方面构成:
1、应用技术: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
2、网络技术:低速低功耗近距离无线、IPV6、广域无线接入增强、网关技术、AD HOC
网络、区域宽带无线接入、广域核心网络增强、节点技术;
3、感知技术:传感器、执行器、RFID标签、二维条码;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无线传感网络(WSN)和射频识别(RFID);
计算机专业应主要学习物联网技术应用、构建、运营、维护、管理、服务等领域知识。
物联网主要技术有哪些
终端接入技术
物联网终端的种类非常多,包括物联网网关、通信模块以及大量的行业终端,其中尤以行业终端的种类最为丰富。从终端接入的角度来看,物联网网关、通信模块和智能终端是目前关注的重点。
物联网网关:它是连接传感网与通信网络的关键设备,其主要功能有数据汇聚、数据传输、协议适配、节点管理等。物联网环境下,物联网网关是一个标准的网元设备,它一方面汇聚各种采用不同技术的异构传感网,将传感网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远程传输;另一方面,物联网网关与远程运营平台对接,为用户提供可管理、有保障的服务。
通信模块:它是安装在终端内的独立组件,用来进行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是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的独立功能块。通信模块是物联网应用终端的基础。物联网的行业终端种类繁多,体积、处理能力、对外接口等各不相同,通信模块将成为物联网智能服务通道的统一承载体,嵌入各种行业终端,为各行各业提供物联网的智能通道服务。
智能终端:它满足了物联网的各类智能化应用需求,具备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终端节点,除数据采集外,还具有一定运算、处理与执行能力。智能终端与应用需求紧密相关,比如在电梯监控领域应用的智能监控终端,除具备电梯运行参数采集功能外,还具备实时分析预警功能,智能监控终端能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电梯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在电梯故障发生前将警报信息发送到远程管理员手中,起到远程智能管理的作用。
平台服务技术
一个理想的物联网应用体系架构,应当有一套共性能力平台,共同为各行各业提供通用的服务能力,如数据集中管理、通信管理、基本能力调用(如定位等)、业务流程定制、设备维护服务等。
M2M平台:它是提供对终端进行管理和监控,并为行业应用系统提供行业应用数据转发等功能的中间平台。平台将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监测控制、终端私有协议适配、行业应用系统接入、行业应用私有协议适配、行业应用数据转发、应用生成环境、应用运行环境、业务运营管理等功能。M2M平台是为机器对机器通信提供智能管道的运营平台,能够控制终端合理使用网络,监控终端流量和分布预警,提供辅助快速定位故障,提供方便的终端远程维护操作工具。
云服务平台: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搭建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为各种不同的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提供海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处理及分析手段,大大简化应用的交付过程,降低交付成本。随着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将会使物联网呈现出多样化的数据采集端、无处不在的传输网络、智能的后台处理的特征。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目前公认的有三个:
1、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主要作用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2、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唯康教育,
3、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这类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
物联网产业是指哪些行业
物联网产业链很长,其体系构架大致矗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又涉及到诸多细分领域。
感知层的功能主要是获取信息,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实现外部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包括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条码识读器等。这一层主要涉及两大类关键技术:传感技术和标识技术。传感器网络的感知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物体的物质属性(如温度、溼度、压力等)、环境状态、行为态势等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获取与状态识别,它可用于环境监测、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标识技术通过给每件物体分配一个唯一的识别编码,实现物联网中任何物体的互联。
网络层主要是完成感知信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传送和处理。从具体实现的角度,本层由下而上又分为三层:接入网、核心网和业务网。①接入网:主要完威各类设备的网络接入,强调各类接入方式,比如现有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局域/城域网、卫星通信网、各类有线网络等。②核心网:主要是完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目前依靠现有的互联网、电信网或电视网。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核心网将朝全IP网络发展。③业务网:是实现物联网业务能力和运营支撑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应用层主要是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将物联网技术与个人、家庭和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台,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大大提高生产和生活的智能化程度,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其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灾害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远程医疗、绿色农业)、扫描型(手机钱包、ETC)等。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1]
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有哪些方面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来看消费级物联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工业物联网方面已有非常成熟的方案!
创新管理方式
推进企业优化增效
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后,油气集输总厂迅速组织
干部员工认真学习会议精神,
围绕油田新的形势、
新的目标,
充分把握影响发展的关键点,积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以
规范精细管理为前提,不断创新调整管理方式,推进改革转
型取得新突破。
推进生产运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运行质量。
推进原油输销专
业化再升级。
推进原油分析化验中心建设,提升原油化验监
测分析水平。实施东营原油库、孤岛原油库装油点建设,配
套完善站库工艺流程,推进原油输销管理水平优化升级。加
强高库存运行管理,
确保原油输销平稳运行。
注重精细管理,
管好原油计量的“秤杆子”,把好质量指标的“检测关”。
推进输气系统运行效率再提升
推进天
然气开发取得新进展。
在陈家庄油气田开展新区产能建设
,
力争形成新的资源接替阵地。加大天然气挖潜增效,加强计
量管理,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形成新的产量增长点。
推进民
用气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组织好燃气管网隐患治理,推进
户表外移和调压装置更新改造,确保供气安全。围绕降低损
耗,落实好“排查、取证、停气、传唤、处罚”程序,加大
用气治理,依法严打整治。
推进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经营管理质量。
推进管理方
式的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是提升油气集输专业化管理
水平的坚实基础。
我们要不断创新管理手段,
调整管理方式,
推进创新发展,促进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创新考核激
励机制。
突出质量效益导向,
调整内部经营承包指标和标准,
探索切实可行的考核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宽内部经营承包责
任面,增加对机关、直属单位的责任承包。完善预算考核体
系,落实成本考核目标,严控费用支出。完善绩效考核积分
制度,加强绩效考核监督,做到考核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创新资源优化模式。
积极盘活优化人力资源,在安全评估的
基础上,完善岗位整合方案,推广岗位集中值守,探索流动
值守、无人值守等管理新模式。稳妥推进业务承揽,提高业
务承揽管理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用工总量的严格
控制,以及智能化管道建设的发展,我们要加大优秀人才的
培养力度,
通过工作写实、
点检评价等方式,
进行跟踪培养、
择优使用。要着力加强青年人才的超前培养,制定长短结合
的培养规划,让青年人尽快成长成才。要充分发挥优秀技能
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发每个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为总厂建设一流储运公司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
HSE
管理模式创新,
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企业
HSE
管理只有持续改进才能满足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要求。
当前,
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设备设施老化,管线腐蚀穿孔,
隐患治理刻不容缓。我们以更严的管理要求,推进
HSE
管理
模式创新,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强化安全监管不放松。
严
把队伍准入关、现场监督关和业绩考核关,严控承包商施工
作业风险。落实“五段五化”风险防控措施,抓好安全监管
和风险防范,开展“低老坏”专项治理,分类建立“问题数
据库”
,对照问题找问题,举一反三抓整改。
强化
HSE
管理
不放松。
从严抓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四不两直”检
查制度,落实“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确保责
任到人。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生产施工现场、承包商管理
等重点环节的严格控制,努力避免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
强
化隐患治理不放松。
开展“我为安全作诊断”活动,发动全
体员工排查身边不安全因素,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快油气管道和要害站库的隐患治理工作,推进孤永东、孤
罗东部分管段隐患治理。
在智能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
推进原油储运系统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管道泄漏监控系
统和站库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本质化安全水
平。全力推进智能集输建设,以新东辛线智能建设为契机,
整合三维站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管道泄漏监控及紧急切
断系统,强化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职能,推进管理由数字化向
智能化迈进。以东营原油库为重点,建设智能化标杆站库,
打造安全管理和精细管理的样板。完善民用气管理平台、气
井单井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智能管理水平。
管道完整性管理(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定义为:管道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因素,对油气管道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通过监测、检测、检验等各种方式,获取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道完整性的信息,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不断改善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从而将管道运行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达到持续改进、减少和预防管道事故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
中文名
管道完整性管理
外文名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内涵
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
拟定
工作计划,工作流程
进行
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
管理理念现状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展TA说,
管理理念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涵
管道完整性管理(PIM),是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理,主要包括:
1)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文件。
2)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将导致的后果,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
3)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与评价,了解管道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原因和部位。
4)采取修复或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
5)培训人员,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原则
1)在设计、建设和运行新管道系统时,应融入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做法。
2)结合管道的特点,进行动态的完整性管理。
3)要建立负责进行管道完整性管理机构、管理流程、配备必要的手段。
4)要对所有与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
5)必须持续不断的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
6)应当不断在管道完整性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新技术。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连续过程,管道的失效模式是一种时间依赖的模式。腐蚀、老化、疲劳、自然灾害、机械损伤等能够引起管道失效的多种过程,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地侵蚀着管道,必须持续不断地对管道进行风险分析、检测、完整性评价、维修等。
现状
从国际上来看,尽管人们对管道完整性已经进行了不少研究,但管道完整性仍然是管道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对1995年到2000年美国石油文摘的检索结果表明,管道完整性评价在国际上研究仍然呈方兴未艾之势,1998年和2000年两次ASME国际管线会议都设有管道完整性评价的分会场。
2004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国际IPC管道会议, IT信息技术与空间与数据管理14篇,其中GIS数据管理6篇,空间地理数据管理3篇,完整性数据管理2篇,空间结构分析3篇。完整性管理部分53篇,直接评价6篇,管道缺陷评价技术19篇,管道完整性管理进展12篇,管道修复技术4篇,其他带压开孔、焊接、氢致开裂12篇。
2006年加拿大卡尔加里IPC国际会议,针对管道完整性管理共有122篇文章,其中34篇文章关于缺陷特征评估,21篇关于在线内检测,17篇关于应力腐蚀裂纹,14篇关于完整性管理发展,13篇直接评估,11篇为外力损伤的预防,6篇关于腐蚀控制,6篇关于完整性相关专题的研究。此后每两年一次的国际管道会议,在管道完整性管理专题中都有大量文章发表。而国内的管道公司和管道科研机构也开始参与此盛会,将中国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经验与全世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
2015年10月13日,GB32167《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发布,代表着国内管道完整性管理进行一个新时期。此标准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管道企业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将成为强制要求。[1]
管理体系
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包含一套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要素,以管道安全、设施完整性和可靠性为目标,并持续改进的系统管理体系。
国内管道企业借鉴国外管道完整性管理经验,结合国内管道管理的实际情况与特点,简介明了的将管道完整性管理分为六个环节:数据收集、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维修维护和效能评价。此外为保证6个环节的正常实施,还需要系统的支持技术、一套与管理体系结合的体系文件及标准规范和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库及基于数据库搭建的系统平台。
国内最大的管道公司编制了系列企业标准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是国内首套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的标准。此外将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与现有的HSE体系进行了结合,建立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库,开发了完整性管理信息平台。
实施情况
中国石油借助其所属的管道科技研究中心(廊坊)等内部技术力量,从04年起通过8年多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全面推广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已经掌握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支持技术,如管道数据管理技术(基于GIS)、风险评价技术、检测技术、完整性评价技术和各种维抢修技术及专业的团队,建成了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管道数据的集中管理存储和完整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也开始推广应用管道完整性管理,开展了管道内检测和管道数字化等工作。
国内在推广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时存在以下问题:
1)大量管道数据资料丢失或分散,使得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础-数据比较难以收集;
2)大量支持技术管道企业不掌握,外部公司或高校等院所鱼龙混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3)管道完整性管理前期投入过高,管道公司需要较大的决心来持续推动;
4)基于GIS的管道数据管理技术根据国内相关法规的条款要求,在使用推广上受到极大限制,使得管道数据管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要求。
进展
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后兴建的大量油气长输管道已进入老龄期,各种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大大降低了各管道公司的盈利水平,同时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上游油(气)田的正常生产。为此,美国首先开始借鉴经济学和其他工业领域中的风险分析技术来评价油气管道的风险性,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油气管道的事故发生率和尽可能地延长重要干线管道的使用寿命,合理地分配有限的管道维护费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国家已经逐步建立起管道安全评价与完整性管理体系和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世界各国管道公司均形成了本公司的完整性管理体系,大都采用参考国际标准,如ASME、API、NACE、DIN标准,编制本公司的二级或多级操作规程,细化完整性管理的每个环节,把国际标准作为指导大纲。
美国油气研究所 (GRI) 决定今后将重点放在管道检测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上,认为利用高分辨率的先进检测装置及先进的断裂力学和概率计算方法,一定能获得更精确的管道剩余强度和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和评估结果。
美国Amoco管道公司(APL)从1987年开始采用专家评分法风险评价技术来管理所属的油气管道和储罐,到1994年为止,已使年泄漏量由原来的工业平均数的25倍降到15倍,同时使公司每次发生泄漏的支出降低50%。
美国运输部安全办公室(OPS)针对管道经营者,2002年初确定了管道经营商的完整性管理的职责,明确提出,管道完整性管理运营商的责任在于对管道和设备进行完整性评价,避免或减轻周围环境对管道的威胁,对管道外部和内部进行检测,提出准确的检测报告,采取更快、更好的修复方法及时进行泄露监测。OPS对运营商的完整性管理计划进行检查,检查影响输气管道高风险地区的管段是否都已确定和落实,检查管段的基准数据检测计划及完整性管理的综合计划,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等。
美国科洛尼尔(Colonial)管道公司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管道的安全和可靠性上,管理计划包括管道内部的检测,油罐内部的检测、修理和罐底的更换,阴极保护的加强,线路修复等内容。利用在线检测装置和弹性波检测器,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并每年进行一次阴极保护系统的调查和利用飞机实施沿线巡逻。该管道公司采用风险指标评价模型(即专家打分法)对其所运营管理的成品油管道系统进行风险分析,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完整性。该公司开发的风险评价模型RAM 将评价指标分为腐蚀、第三方破坏、操作不当和设计因素等四个方面,该模型可以帮助操作人员确认管道的高风险区和管道事故对环境及公众安全造成的风险,明确降低风险的工作重点,根据降低风险的程度与成本效益对比,制定经济有效的管道系统维护方案,使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改善。
欧洲管道工业发达国家和管道公司从80年代开始制定和完善了管道风险评价的标准,建立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信息数据库,深入研究各种故障因素的全概率模型,研制开发实用的评价软件程序,使管道的风险评价技术向着定量化、精确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英国油气管网公司90年代初就对油气管道进行了完整性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办法和工程框架文件,使管道维护人员了解风险的属性,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英国TRANSCO公司具有完整的完整性管理体系文件,对于完整性技术的应用,如内检测技术,参考使用国际标准《NACE RP0102-管道在线内检测》,编制公司内部实施的《钢制管道实施在线检测程序文件》《输气管道在线检测操作程序文件》;如外检测技术,参考《NACE TM0497-2002埋地及水下金属管道阴极保护测量技术》、《NACERP0502-2002管道外部腐蚀的直接评估方法》标准,编制了《埋地钢管系统的腐蚀控制系统规程》;加拿大Enbridge公司编制了《主管线调查程序》、《天然气输送调控运行程序》、《管道腐蚀评价程序》、《阴极保护程序》、《振动监测程序》、《运行维护手册》、《批准与更新程序》等。
加拿大Enbridge公司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展了管道完整性和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该首先制定宏观的完整性管理程序,成立专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制定管道完整性管理目标并进行实施,形成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这个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实施分4个步骤:即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实施总结、监控改进。如此循环。实现这四个步骤的途径包括制定政策、确定目标、管理支持、明确职责、培训人员、编制技术要求和程序说明书等。这个完整性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确保完整性技术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加强。
如何才能实现油气管道的长治久安?这无疑是全球管道运输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消除隐患、预防事故,最早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后来被称之为完整性管理。为了增进管道的安全性,美国国会于2002年11月通过了专门的HR3609号《关于增进管道安全性的法案》,2002年12月27日布什总统签署生效,HR3609号法案第14章中要求管道公司在高风险地区(HCA)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美国运输部制定了《在管道高后果区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CFR42 PART195。推进并加速管道高风险区域的完整性评价,目的是促进管道公司建立和完善完整性管理系统,促进政府发挥审核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方面的作用,增强公众对管道安全的信心。
我国管道的实施进展
陕京线2001年提出了完整性管理,并首家在国内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试点,随后中国石油开始全面推广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已经建成完整性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侧重于地质灾害和第三方破坏风险评价方面。管道公司侧重于老管道的完整性,西部管道侧重于国际评级。此外,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也开始推广应用完整性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