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国产新锐彩妆的发展令人瞩目,然而到了2021年,似乎又显现出了颓劲,整体上依旧难敌国际品牌。从彩妆中的品类C位口红来看,国际品牌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我们也并不悲观,相比国际品牌,国产彩妆也并非一无是处,仔细想来,有些优势甚至还十分明显。经我总结,国产彩妆比起国际品牌,有三大主要优势。
联合国风IP,更具民族归属感
自故宫口红爆火之后,国风IP成为众多国产彩妆品牌青睐的对象。而联合国风IP,也的确让这些国产彩妆品牌的口红迅速上位,成为在社交媒体中广为“种草”的网红产品。
例如,花西子的雕花口红,又名“花隐星穹口红”,光从其名字上就已经很有东方美感了,而这种名字,也是国际品牌学不来的。花西子雕花口红复刻东方微雕工艺,再加上大量花卉精华,使得口红质地极其特殊,国风美感十足。
除此之外,美康粉黛的“颐和园口红”、卡婷的“长相思口红”都采用了国风元素。其中美康粉黛的“颐和园口红”在其膏体上也有扇形云纹,再加上朦胧剔透的外包装,简直如来自于仙境。
国产品牌十分擅长利用国风IP与元素,将口红融入东方美学,让消费者油然而生一种民族归属感。据相关调查,中国“Z世代”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她们喜欢看国漫,穿汉服,口红也喜欢涂国货。
抓住“Z世代”这一心理与喜好,国产口红联合国风IP等同于临门一脚,让她们瞬间爱上。
极致性价比,中学生市场广阔
好用而便宜,是很多国产口红的特色。“平价替代某大牌”,往往能成为一批国产口红的标签。而目前的低价市场,也十分诱人,最明显的就是中学生群体。
当今的中学生群体大部分都是“Z世代”,这批年轻人爱美爱打扮,但是可支配的金钱并不多,于是便宜好用的国货口红便成为她们的心仪之选。平价国产口红,可以说在中学生消费群体中,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
国产口红的价格优势,就不用说有多明显了。完美日记小金钻口红在淘宝上只卖999元,橘朵口红一支49元,HOLD LIVE甚至推出了67元就能买到的5支装口红礼盒。当然,也有些国产口红一支会买到160元甚至200元的,但比起国际大牌来说,还是实惠很多。
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得国产口红深受中学生群体的拥护,在下沉市场中,国产口红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我希望的是,在以后,国产口红将不再是国际大牌的“替代品”,国产口红有国产口红的独特之处,那是国际大牌也替代不了的。
中国网红的支持,推动国产口红的崛起
无论是小红书、微博这些当红社交媒体,还是淘宝、抖音这类直播平台,很多中国网红都在力荐国产口红。头部网红加上腰部网红的集体影响力,使得国产口红为更多消费者所认知和认同。
像李佳琦就曾经直播推荐过Ukiss、Hold Live、花西子、完美日记等等国产品牌的口红,薇娅也推荐过卡婷、花西子等国产品牌。更不用说中国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网红KOL,都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展示着国产口红的亮点。
在网红的支持下,以往国产口红比不过国际大牌口红的刻板印象已经慢慢在年轻消费者视野中消退,在市场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而国产彩妆品牌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家的口红迅速出线!
综上,国产口红的发展之路还是比较宽阔的,有了媒体和消费者的支持,本土彩妆很快就能赶超国际大牌!
故宫文创兼具了故宫文化的底蕴和流行时尚的元素,故宫的设计师们将独特的创意和箱包、服饰、首饰、手机壳等相结合开发了具有较高的文化产品的附加值的产品。且产品的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多种人群的消费者。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需求,购买鼠标垫,服饰,冰箱贴等好玩有趣的产品。现在故宫的手机壳已经有高达480多种,其中每次的展览都会配置一套文创的产品,在此之前《千里江山图》展出的时候,一大批有关文创的产品随机上市,引发了抢购的热潮。
其次,全新的线下商品的销售模式,伴随者“朕偷偷溜出宫的”一则新闻,火遍了各大京城网络媒体,故宫的首个快闪店迈进了三里屯,也把故宫的文创产品带进到了线下,传播到了年轻的群体中去,其中的售卖产品火爆异常。这样更好的增加了消费者的线下体验,更好的宣传了故宫的文化,还能培养用户的终身消费习惯。
三里屯太古里的广场,朝阳公园的写字楼,开往东四十条的地铁,都时不时会有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穿梭在穿着现代服饰的路人之间。他们有的一袭青衣罗衫,有的身着赤色长衫,配上流云飞袖和刺绣花纹,气定神闲地喝着可乐、刷着手机,让人恍然间有时空错乱之感。
96年的女孩雅颜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投中网,他们把穿汉服的称为“同袍”,取自《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大一就喜欢上汉服的她,亲眼见证了汉服越来越火,快速出圈。
每次在街上遇见同袍,雅颜说,常常相视一笑,心中欢喜。事实上,推动汉服潮水的,不是中年人,而是无数像雅颜一样的年轻人。2017年的汉服同胞问卷显示,汉服消费者的平均年龄为21岁,其中16岁-24岁的消费者占总数的80%。
《汉服产业报告》显示:2015年时汉服消费人群接近50万,2017年时近120万,到2018年,已超过200万。需求的膨胀让汉服供不应求,天猫《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走高端定制的汉服品牌明华堂,一件单品的价格普遍在四五千左右,套装更是在上万元起,然而目前官网显示工期已经到了明年12月底,光有钱不够,还得耐心足。
汉服潮只是冰山一角,和年轻人穿衣打扮相关的市场,特别是美妆、鞋、服装三大品类,中国元素风行,国有品牌也在撕下“土味”标签,愈加“潮”起来。
“李宁最近的秀就很火,简直潮爆了。” 数位95后的采访者不约而同地向投中网提及李宁。今年6月,李宁再次回到巴黎,发布了2020年春夏系列。复古几何图案搭建的秀场内,模特举着象征文化融合的旗帜,穿着以国球兵乓球为设计灵感的服装拉开了秀场大幕。去年2月,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以“悟道”为主题的中国风系列大热,一些款式相继出现了排队、摇号的情况。
绑定国潮、拉拢年轻人的李宁正在扭转中年危机,6月26号,李宁公司发布盈利预喜,19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69亿元增加不少于4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60%,李宁股价在当天盘前一度上涨接近20%。
除了李宁一类的经典品牌,新国货品牌也愈发会玩。天猫618期间,589个国货美妆成交额同步增长100%以上,而增速超过1000%的有183个。 赫丽尔斯、完美日记、花西子、冰希黎、dreamtimes等小众品牌成长迅猛,增速分别高达2182%、1192%、7580%、2192%、2228%。
完美日记是当中最大的黑马,2017年才开设天猫旗舰店,2018年就实现天猫双11成交额破亿,今年618中,完美日记更是拿下天猫彩妆第一,爆款哑光唇釉卖出26万支,其中平均每10支这样的美妆国货,7只都是18岁-25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在掏腰包。
月亮不再是国外的圆,年轻人已成为国货消费的主力。苏宁购发布的“国货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对国货的热情有超越国外品牌之势。 在所有国货消费者中,90后占比3564%。而在外国品牌消费者中,90后占比3093%。其中,国货化妆品的销售增速更是达到了10488%,而国外品牌仅为1418%。
国潮热看似热闹,现象的背后,消费者、营销渠道、品牌商、供应链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新人群出生在国力强盛的年代,他们有更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天然的民族认同感,上一代人 “进口=好货”的概念在他们身上逐渐消弭。
“不好意思,这都什么年代了,完全不觉得进口比国货好啊!” 22岁的露露和其他接受投中网采访的年轻人一样,表示“进口”这个词,本来就很老土。
唯品会发布的“ 社会 新人消费报告”也和露露的表达一致,4756%的消费者表示“对国货有好感”,“不买国货的”只占056%。
三谷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凡华在接受节点 财经 采访时提到:“不客气地说,上一代企业家,大部分骨子里有点自卑心理,甚至有点‘崇洋媚外’,这是他们贫穷、落后而封闭的成长环境和曲折的人生经历造成的心理影响。而新一代的创业者和消费者,由于自记事起,就知道国外什么情况,通过出国留学、 旅游 、日常交流,对国外的月亮一清二楚;对于中国的月亮也一清二楚。越来越多地会出现平视洋品牌的正常心态:他们既懂欣赏国潮,也懂得欣赏洋品牌里真正有内涵的东西。”
梓轩是个95后,剧迷,他告诉投中网,这种文化认同和“看剧有关”,他说,很多剧里都涉及武侠、 历史 、传统文化的东西,它们和漫威一样,甚至比漫威更有穿透力。
“比如昨天晓星尘自杀了。清风明月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道长成功骗到了我的眼泪!”梓轩指的是根据《魔道祖师》改编的《陈情令》,同时期,《长安十二时辰》、《哪吒》、《九州缥缈录》等根植于中国文化世界观的内容也达到了刷屏级热度。
国力提升和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辐射,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于国货品牌的认同,进而催生一批有质感的中国品牌。一些东方国家就经历过此历程,例如日本诞生了一批兼具东方美感又契合潮流的品牌,设计领域的三宅一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对文化的认同,“性价比”也是95后们谈到消费时的高频词,而国货也借势扩大了市场份额。
“卡奈姿的999和迪奥的那款999一模一样,价格差了几十倍。我室友买了卡奈姿之后就不用迪奥那款了。” 露露是个“成分党”,要是花了冤枉钱在她看来是种耻辱,她才不在乎是国产还是进口,重点是哪个更值,“比如飞跃的鞋子,潮、性价比高、实用,为什么还要多花钱买大牌,我傻啊?”
作为互联网原生冲浪者,95后有能力进行钻研性消费,他们熟练地穿梭在各个平台之间,微博、B站、QQ群、贴吧、淘宝,对比产品和渠道的优劣,消费过程中的“种草、领券、拔草、返利”分别在不同的产品内完成,完全没有任何违和感。
此外,从众心理明显,对 时尚 和潮流敏感度高、看重消费的社交属性、对圈层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些年轻人的这些消费态度和行为,也不同程度地被国货品牌所运用,推动国潮的发展。
除了需求端的变化之外,渠道营销方式的变化同样是引爆国潮的推手。
线上渠道愈发碎片化,人们的注意力也在发生迁移,国货护肤品牌HomeFacialPro(HFP)就是利用这一机会实现爆发性增长的例子。 这个2014年才成立的品牌,在17年就已实现年销售额过10亿,在18年双11进入天猫品牌“亿元俱乐部”,获得全网个护美妆类第七名,并在今年618汇总再次破亿,击败传统欧美大牌。它是如何做到的?知情人士王林向投中网透露了各种营销诀窍。
“营销是可以出爆款,但首先是产品要有卖点,具备传播性。比如HFP它就是打‘药妆成分爱好者’的定位,产品以玻尿酸、熊果苷、烟酰胺这些热门成分为主,外形又是走那种高端性冷淡风。让消费者有种大牌的平价替代感。”
当产品有了爆款潜质后,再请流量明星王一博代言为品牌背书,接下来就是渠道投放。绕开传统的投放渠道,选择在各大种草平台推广,王林总结为两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种草。通过和KOL合作,以软文和测评的形式覆盖目标用户,把产品“种”在心里。主流渠道可以细分为几类:微信、微博、淘宝、小红书、B站,据说HFP在17年就在公众号上投放了超过3000条的软文,在微博上投放了上百个腰部以上的KOL。
第二步、转化。通过促销、限时、狂欢节等契机,在天猫店进行外溢流量的收割。最典型的就是双11和618期间的优惠活动。
“营销也是赌博,高手要有经验,还要深谙人性” 王林以公众号的投放为例做了进一步解读。
投放上要密集,短期让目标用户形成深刻印象,最好是营造这样一种感觉:我怎么在哪里都能看见它家的产品? 这对于小镇用户来说,这招更加有效。相比起信息流动更大的城市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媒体的影响,从而产生信任感。具体方式是短期投放大量同类公众号,主要在 情感 、 时尚 类大号。
内容上要抓人性弱点,王某列举了HFP的一些标题,让投网中“感受”一下如何抓人,比如:
HFP重磅新品火了!不到33天变白一个度,让我对国货彻底改观了!
太佩服“天仙”刘亦菲了!在这一点上,她这么多年都没输过!
不愧为台湾第一美女!44岁撩到小7岁迷弟,林志玲的逆龄秘籍竟是它?
投放内容会根据效果一次次迭代,但都是在踩用户听信权威、捡便宜、渴望迅速变美变优秀的心理特点。
“其他平台和微信也触类旁通,不过在微博、小红书上,投放的矩阵很重要。”
王林口中的矩阵是流量明星、头部KOL、中小KOL的金字塔式投放比例。通过几个人气明星打造明星同款,比如林允同款、欧阳娜娜同款等,加强产品的背书效应,再通过KOL进一步造势,提供更加细腻的产品测评和种草攻略,同时通过素人的自动传播形成影响力的叠加,在用户圈层形成“爆款”效应。
除了线上渠道,线下渠道的业态也在改变,用大面积铺货来“占领货架”的策略日益疲软,注重体验、互动、沉浸感的线下店面开始风行。
李宁旗下品牌“中国李宁”近年来布局下线店,在三里屯的NING SPACE里,主题结构运用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空间风格走复古主义,霓虹交错大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街头感,还请来了街头艺术家OG Slick定制雕塑和涂鸦墙。而在青岛和成都,中国李宁继续走中国风,以“水墨山行”为主题开设快闪店,并陆续在哈尔滨、沈阳、南京等一二线城市落户。
这么做的不止运动品牌,国货香氛品牌气味图书馆也深谙此道,积极布局一二线城市,入住优质商圈,重视体验,而不追求坪效的最大化。创始人娄楠石此前在接受36氪的采访时,将这样的思路解释为“整体空投”:不只考虑单一的渠道,而是综合考虑线上线下的流量,用不同的信息渠道来拉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消费者可以线下体验,再到线上产生复购。线上可以加大曝光,为线下门店导流。”
人群变了,渠道变了,没有跟着变的品牌会被快速拉下马,被更为生猛的新物种替代。
国货界有个现象叫做“成龙魔咒”,曾经请成龙代言的龙头国货品牌们,例如小霸王、爱多VCD、汾煌可乐、霸王洗发水,毫无例外都逐渐没落。这个看似让成龙背了锅的巧合,实则反应了不少国货品牌跟不上时代步伐,管理、营销、研发能力无法支撑进一步的扩展的现实。
老国货品牌想要华丽转型,新国货品牌想要占领心智,在消费信息更加对称的今天,品牌和产品本身显得更加重要。除了李宁之外,安踏的转身也具有启发意义。
“安踏已经潮到国外去了。” 球鞋爱好者,刚毕业的宇光告诉投中网。继KT3火了之后,以报纸为灵感,标记NBA球星汤普森的高光时刻的“KT4-报答”,一发售就遭遇疯抢,国内从一线到五线城市,几乎都排着长队,而在美国奥克兰,发售当天彻夜排队的更是达到了数千人。
不光是和篮球巨星联名,安踏继续在跨界联名的路上越玩越越溜。安踏联名故宫,以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的《冰嬉图》为灵感来源,鞋款上有古代滑冰者的吊饰,鞋侧还有冰嬉幡旗勾边,一共8个配色,底蕴、精神、潮流,博人眼球的符号一个没落下,还特别限量1000双,一发售就被秒空。
安踏的联名列表里还有漫威、可口可乐、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等国际知名符号,这一波操作下来,安踏在年轻人心里逐渐撕下“土味国货”的标签,变潮起来。
联名如今已成为打造国货潮牌的时髦手法。它可以提升品牌调性,例如完美日记与大英博物馆联名,推出了16色眼影盘“幻想家”,设计灵感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马约里卡陶盘,主推打破束缚、纵情爱与表达的概念,而这样一盒高大上的眼影竟然只卖一百多元,还有优惠可以领,年轻女孩们难免趋之若鹜。
联名还是品牌之间相互借力的方式,通过合力打造影响力、丰富品牌内涵。其中教科书级别的联名是国外品牌LV和Supreme的合作,LV借助Supreme提升自己品牌的时髦度,而Supreme借助LV拉高自身的品牌定位,不但联名款一件难求,也实现了品牌之间的共赢。
光靠联名可以抢一时的噱头,想要打造有持久生命力的国潮品牌绝非如此简单。 大众品牌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小众品牌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安踏创始人丁世忠甚至认为,品牌战时代已经结束,想要领先,需要更加聚焦,占领细分品类。
以目标用户为中心,改造供应链和产研体系,打造有辨识度、有参与感、有 情感 共鸣的产品,注重数据的反馈,不断迭代产品,才能持续保持品牌价值。
安踏之前在生产流程上就有过于传统的问题,产品由鞋服商品中心研发,距离消费者太远。安踏此前向媒体表示,公司经历了痛苦的架构调整,推进品类制,建立了篮球、跑步、综训、运动生活四大品类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要泡在虎扑、微博、贴吧上去看消费者的反馈,这才形成了缩短生产周期、能轻快响应需求端诉求的产研流程。
广告符号学家朱迪斯·威廉姆森曾说过:“人们通过他们所消费的东西而被辨认”。这一点在年轻人对待国潮消费上体现得愈发鲜明。多位分析人士向投中网表达了相似的观察结论: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新人群在消费中是更为“精明”的一代,对于消耗性产品,他们更看重性价比;而对于和 情感 和附加价值高的消费,他们则看重品牌理念、看重消费体验。 很多场景下,年轻人今天买的不再是一件T恤,或是一支口红,更是附着在上面的圈层归属、 情感 诉求、价值认同。
新人群的特点,制造业的成熟、渠道的变迁都给了国有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特别是在“美业”,例如美妆、鞋品、服饰领域有大规模诞生新品牌的机会。目前的国潮或许只是星星之火,当想到化妆品,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想到的不仅是兰蔻香奈儿,还有国货美妆时;当潮人们买鞋的第一选择不再是耐克阿迪,而是中国品牌时,民族品牌的复兴才真正开始燎原。(文/雪颖 来源/投中网)
(文中提及采访对象王林为化名)
因为故宫选择了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跟接触的渠道,宣传故宫的知识文化,所以故宫才能够吸引了一大波年轻粉。其实这就是古代的知识文明与现代的传播渠道的相互融通,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冷冰冰的建筑特色,通过现代流行的各种传播渠道,去形象的展现在年轻人的面前,让年轻人能够对他们产生兴趣,然后通过日常经常使用的软件,不断的关注着其中的内容,还利用线下的各种生产链,制作一些跟故宫有关系的各种物件,采用跟粉丝互动的方式,让年轻人通过玩耍的过程,学习到故宫里面的各种知识点,让故宫“活了起来”
故宫的火爆也是我没有想象到的,原本就是那种历史的知识点,历史的各种物品,各种建筑,对于这类的东西,一般年轻人是不会很喜欢的,除非他们是学习历史的,才会对故宫有着独特的感情跟向往,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是大部分年轻人都喜欢,那就真的是着实没有想到,其实故宫能够吸引到一大波年轻粉丝,并不是突然走运的,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首先,故宫利用各种传播的渠道,向广大的社会朋友传播故宫的各种知识。我们知道现代的人,基本上都离不开手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是很好的,他们每天没事的时候,都会利用手机的各种软件,去了解社会生活去了解他们他们想要了解的事情。所以故宫工作人员就是抓住这一点,利用人们对手机的以来程度,对各种传播软件的喜爱,通过这些软件,将故宫很好的呈现在年轻人的面前。
其次就是线下的互动,故宫不是在网上传播故宫知识,还将各种的文化知识,通过制作成样本的形式,向广大观众展现,粉丝们是可以买到故宫出品的各种物件的,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