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肌肤一旦没有水分的话,那么就会引起一些肌肤问题。肌肤老化也是由于肌肤缺水造成的,当肌肤里面的水分不足的时候,胶原蛋白也会减少,所以就形成了皱纹,这款丸美海洋胶原蛋白醒肤水产品能够为肌肤注入水分,并且补充胶原蛋白。
1、产品介绍
丸美海洋胶原蛋白醒肤水
参考价格:¥238
产品规格:100ml
所属系列:海洋胶原蛋白系列
产品分类:护肤/化妆水
产品功效:保湿补水控油活肤焕采
产品简介:
劲爽醒肤,润滑保湿
透薄冰爽质地,轻拍劲爽醒肤,一扫肌肤疲倦,恢复奕奕神采。
三肽胶原蛋白、有机龙舌兰的强力补水,联合海洋蛋白多糖的深透锁水,三重保湿精华为肌肤强力注入充盈水分,唤醒肌肤水活力,更润滑保湿。
使用方法:
早、晚洁肤后,或感觉肌肤干燥时,取适量醒肤水于掌心或化妆棉上,轻拍于面部和颈部至完全吸收
2、护肤技巧
1、晚餐时,不要吃得太饱
晚餐时,不要吃得太饱,这样会导致睡觉时血液集中在胃部,使脸部血液量减少,影响肤色。要尽量避免或少量摄取盐分,最好不要喝酒,这样可以避免晨起时面部及眼睛周围出现浮肿的状况。
2、在睡前一定要记住清除掉脸上的妆容
在睡前一定要记住清除掉脸上的妆容,这样有利于夜间皮肤的呼吸与排泄废物及汗液;如果清洁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眼睛红肿。因此,应该用棉球蘸取眼部清洁液,放在眼皮及睫毛上10-20分钟,再用棉花轻轻擦拭干净。
3、用茶袋泡水敷在眼皮上,防止转天浮肿
在睡前可以先用湿水浸泡茶袋,然后将其压在眼皮上10分钟,再涂上眼霜,这有利于眼部肌肤的保养,能防止鱼尾纹的产生。
4、睡前要注意皮肤护理,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在睡前,首先将脸部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球蘸取收敛化妆水轻轻拍打在脸上再抹上乳液。睡前清洁脸部能清除掉污垢,减少其对皮肤的侵害;护肤水和乳霜能滋润皮肤,有抗衰老的功效。
5、油性皮肤一定要清除脸上的油脂
有的女性的皮肤为油性皮肤,容易长粉刺,这些女性在睡前应该先清除掉脸上的油脂。
油性皮肤的判断:http://life61softcom/10/281810htm
一种方法是早晨起床,用吸油面纸在鼻子上按一下,如果有很多油,那就是油性,另外,就是洗脸后,看皮肤情况,如果很快就出油了,也是油性的,如果洗后皮肤一直很干,就是干性,不然就是混合性或中性
油性皮肤如何护理
--------------------------------------------------------------------------------
油性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粗大,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比较难护理的皮肤类型。洗过脸几个小时后就会变得油腻腻的,极易脱妆,并且容易晒黑,经常会长黑头、粉刺和红疹,所以在护理上要多费心思。本篇文章里,我们将对油性皮肤容易出现的“油”头粉面问题,做一系列的关于油性皮肤的护理方法介绍。
Q:“我的皮肤是油性的,所以我一般什么化妆品也不用,时间长了,脸上竟然也起皮,真是令人烦恼!”
A:油性的皮肤虽然皮脂分泌比较多,但也容易出现缺水的现象,补充水分对任何类型的皮肤都非常重要。可以定期蒸面,使用补充水分的面膜和保湿乳液,或者经常向脸上喷些水。可以自己准备一个小喷雾瓶,灌一些白开水和纯净水在里面,经常向脸上喷一喷,效果也很不错。
Q:我的皮肤总是非常油,洗过脸之后1、2个小时用纸巾按一下额头和鼻尖,就会有油迹,我每天至少洗脸3、4次,有时候还用吸油纸,可是情况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越来越糟,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A:你的皮肤是属于非常油性的,也许是因为过度清洁或是选用了不恰当的护肤用品。过度清洁皮肤会使皮肤出油的情况更严重。当皮肤感觉干燥的时候,皮肤腺就会分泌油脂,过度的清洁会使皮肤腺更加大量分泌油脂,这就是你皮肤出油更加严重的原因。
Q:我每天中午补妆的时候都用吸油纸,刚开始感觉很好,可是现在用过之后总有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
A:每个人都应该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择化妆品,夏天皮肤出汗、出油比较多,用吸油纸吸掉多余的油分再补妆,会有很好的效果。可是冬天气候干燥,皮肤分泌的油分也比夏天少,这个时候用吸油纸吸收掉皮肤上的油分,再用粉来补妆,就会有干干的,并且很不舒服的感觉。
在写字楼里面的office lady,因为总是处在空调的环境中,其实周围空气的气温、湿度和冬天非常相似。所以建议office lady每天补妆的时候,可以用脸部喷雾代替吸油纸。具体办法是先在脸上喷一些水,然后用纸巾轻轻按一下整个脸部,不仅补充了水分,而且能够沾去一些灰尘,再用保湿粉饼补妆,效果就会有所改善了。
Q:我的脸上经常出现红红的小疹子,尤其是眼睛和嘴巴的周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办法能对付它们吗?
A:长红疹是油性皮肤容易出现的问题,眼睛和嘴的周围皮肤薄,抵抗能力强,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是因为油脂分泌旺盛造成的,治疗的办法就很简单,只要在睡觉之前用温和不刺激的洗面乳将脸洗干净,不要涂抹任何护肤品,一般一两天之后就会痊愈。另外因吃东西过敏或是使用了不恰当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也会导致皮肤长红疹,只有查明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Q:油性皮肤在夏季应该使用哪些护肤品呢?
A:夏天将至,油性皮肤的护理、清洁与平衡最重要,它不同于中或干性皮肤,所以选择护肤品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混用。为了能使油性肌肤在夏天同样得到清爽感觉,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面奶:选择能够撮出泡沫的洗面奶,如欧莱雅清新泡沫洁面啫哩(右图),清洁能力强,可以洗净皮肤油脂、化妆品残余和灰尘,确保最佳卸油光效果,并且性质温和清爽,富含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温和地滋润肌肤。使用的时候沾水撮出丰富的泡沫,先清洁额头和鼻翼,然后是下巴和两颊,按照从下向上,由外向里的顺序,就能彻底清洁皮肤。
2、收缩水:使用含微量酒精的收缩水,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调节皮肤酸碱平衡,而且可以收缩毛孔,抑制油脂分泌。如果皮肤比较敏感,则最好不要使用含有酒精的化妆水,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欧莱雅清润水分啫哩(右图),超无油配方,富含维他命C、E、B5和钙、镁等矿物质,令肌肤感受前所未有的滋润与清爽,不妨试用一下。
3、滋润:使用清爽型的保湿乳或保湿露,可以及时补充水分。另外还可以用果酸护肤品。神奇的果酸能够平衡皮肤油脂的分泌,还可以减少皱纹和粉刺,是高科技产品。
4、化妆:使用不含油质的亚光粉底,并且密粉顶妆,如果皮肤油性很大,可以用吸油纸,并且要注意及时补妆。
5、护理:去死皮,可以使护肤品的滋润效果更有效,还可以减少粉刺的产生,选择性质温和的去死皮膏或磨砂膏;面膜最好使用可以撕下的那种(皮肤过薄及极度敏感者慎用),可以清除掉毛孔内的污垢;容易长粉刺的T字区可以使用针对T区调理的护肤品来完成清爽效果。
来源:上海卓尔美容美体生活馆 命名由来
芦荟(aloe),为阿拉伯语allcoh演变而来,是一种民间药草,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芦”其中文意为黑的意思,而“荟“是聚集的意思。芦荟叶子切口滴落的汁液呈黄褐色,遇空气氧化就变成了黑色,又凝为一体,所以称作“芦荟”。
分布情况
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一般来说,芦荟被作为原产于非洲的植物。现在芦荟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据调查,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带、非洲大陆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芦荟分布。在我国支南元江地区,也有野生状态的芦荟存在。
形态特征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历史悠久,早在古埃及时代,其药效便被人们接受、认可,称其为“神秘的植物”。 芦荟是百合科植物。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芦荟的最早记载,是古代埃及的医学书《艾帕努斯·巴皮努斯中所记录的,考古发现,在埃及芦荟被放置在金字塔中木乃伊的膝盖之间。
书中不仅记载 了芦荟对腹泻和眼病的治疗作用,还有包含了芦荟的多种处方。这部书写于公元前1550年,也就是说,在迄今3500年前芦荟就已经被当作药用植物了。此我们可以推测,早在五千年前,埃及民间人们对芦会的利用应该更早一些。这之后,可能是由于马可多利亚帝国,芦荟被传到了欧洲。公元前1世纪,罗马皇帝的御医蒂俄斯可利蒂斯著有医书《克利夏本草》,书中有针对不同病症使用芦荟的具体处方,并把芦荟称作为万能药草。另外,在《新约圣经》中也记载了,人们埋葬耶稣的时候,将香根芹与芦荟混合以后涂在其身体上。
芦荟的效用,此后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承认,12世纪时,被记载于德国的药局方里了,这也是芦荟首次在一个国家的法令里得到承认。在这以后,芦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在中国,人们把它称为“芦荟”,被称为中医医祖的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里也出现了芦荟。在这部书中芦荟不仅仅被认作是有用的植物,而且还有“色黑、树脂状”的记载,据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国所使用的是从欧洲传来的、将汁熬干形成的块状物。
芦荟传到日本是在镰仓时期或室町时期,江户时代人们把它称为芦荟(注:现在日本人称之为阿罗艾),由此可见日本的芦荟是从中国传来的。但是,这时的芦荟大概指的是柯普芦荟,也就是说,芦荟最初不是作为植物,而是作为药品传到日本来的。这一点可以在江户时期贝原益轩所著《大和本草》,小野兰山著《本草纲目启蒙》里得到证实,这些书里有关芦会的插图,大都是想象中的样子。 另外,在这一时,葡萄牙的传教期士也将芦荟带到了日本,据说这就是木剑芦荟。这以后随着基督教的布教,芦荟在全国得到普及,有些地方用芦荟的根部繁殖法使之得到了推广。
到了明治时期,也因为学习了德国医学等原因,日本的医疗制度开始完善,并制定了日本药局方。 虽然芦荟很早就被载入了药局方,但并没有立刻在民间得到普及,像现在这样作为民间药物得以广泛利用,还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 战后,世界各地的学者开始发现芦荟的药理作用。而且,与日本气候风土 相适应的品种木剑芦荟与芦荟费拉都具有超如意的病理效果,这一点被证明以后,芦荟终于用作药草得到了日本人普遍的承认。 尤其是昭和44年(公元1971年,日本医学学者发现了芦荟对癌症有抑制作用以来,人们对芦荟的热情便迅速高涨起来了。
这以后,芦荟还拥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称“不需要医生”,由此,芦荟在民间成了为广大民众所承认的医疗权威。
(药用)芦荟的分类:
库拉索芦荟
又称蕃拉芦荟,蕃拉为其种名的音译,又称美国芦荟。须根系,茎干短,叶簇生在茎顶。叶呈螺旋状排列,厚肥汁浓。叶长30—70厘米,宽4—15厘米,厚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阔;叶子呈粉绿色,布有白色斑点,随叶片的生长斑点逐渐消失,叶子四周长菜刺状小齿。其花茎单生,长有两三个高60—120厘米的分枝。总状花序散疏,花点垂下。
特怔:它能应用在食品、药品、美容品等方面。主要是提取芦荟原汁、浓缩汁、结晶粉,部分亦作家庭盆栽观赏用。
-------------------------------------------------------------------------------------------------
中国芦荟
又称斑纹芦荟,是库芦荟的变种。中国芦荟茎短,叶近簇生,幼苗叶成两列,叶面叶背都有白色斑点。叶子长成后,白斑不褪。叶子长约35厘米,宽5—6厘米,植株形似翠叶芦荟。闽南的中国芦荟植株个体明显比翠叶芦荟小。
产地:福建、广东、广西、云 南、四川、台湾等省。还有在云南元江地区、海南和雷州岛。
特征:具有药用和美容价值,嫩叶可做芦荟拉原料食用。
-------------------------------------------------------------------------------------------------
上农大叶芦荟
是上海农学院植物科学系植物跗育种研究室从库拉索芦荟中培育出的变异品种。上农大叶芦荟的叶片被有白色蜡粉,叶色翠嫩,叶片最大可达85厘米、宽12厘米,叶肉洁白丰厚无苦味,生长速度快,宜于保护,开发利用价值很大。但在盆载条件下分蘖能力弱大,主枝不分枝。
产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
木立芦荟
又名小木芦荟。 它很早就被视为民间药草而广受欢迎的芦荟就是指这种木立芦荟。
产地:产地在南非。 在医学上,木立芦荟已经被检验出具有很多有效成份,是一种公认最有效的品种。在药用方面,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打果汁外,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作食用的家庭菜。
特征:可用在医学上,也可用在美容上。
-------------------------------------------------------------------------------------------------
开普芦荟
又称好望角芦荟,这是一个大型品种群,高度达6米,茎杆木质化,叶30—50片,簇生茎顶,叶子大而坚硬,带有尖刺,叶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无侧枝、兹药与兹柱外露,用种子繁殖。开普芦荟是中药新芦荟干块的原料,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各国药典都有载列。
产地:主产于南非普州。
特征:可用有医学上。
-------------------------------------------------------------------------------------------------
皂质芦荟
须根系,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螺旋状排列,叶呈半直立或平行状。其叶汁如肥皂水,十分滑腻。皂质芦荟变种较多,如广叶皂质芦荟,叶上有白色条斑、纹理清楚,叶片宽大,具有较高手观赏价值。皂质芦荟叶片薄,新鲜叶汁有护肤作用。但所含粘性叶汁不如库拉索芦荟丰富。多用于观赏,沿无大面积的产业化栽培。
特征:既作药用,又可用美容。
芦荟的成分
一、稳定化芦荟凝胶成份
木质素、芦荟酸、皂素、蒽醌、芦荟素、肉桂酸醌、芦荟苷大、芦荟大黄素、异芦荟苷、大黄素、蒽、酚、大黄根酸、 蒽Resistannol
二、维生素
维生素B1、叶酸 、维生素B2、维生素C③烟酰胺、维生素E、维生素B6、 维生素A胆碱、(B-胡萝卜素)
三、无机元素
Ca 、Mn、S、Mg、Cl、Zn、Cr、Cu
四、单糖和粘多糖
纤维素、aoldonentose、葡萄糖、L-鼠李糖、苷露糖、术糖
五、酶
氧化酶、脂酶、淀粉酶、Aliinase、过氧化氢酶
六、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芦荟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方法
芦荟不仅具有各种药效,使用方法也非常多,主要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1、内服法
最简单、最快获得药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生吃新鲜叶片。也可以把生的新鲜叶片制成薄片、糖醋渍品、液汁或油炒后食用。生嚼芦荟叶肉,能够起到较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每次生叶食量以15克为宜。生嚼芦荟叶片不适应者,可采取服用新鲜叶汁的方法。成人每次一匙,每天2-3次,小孩和老人用量可适当减少。用干燥的叶片泡制茶或酒、制成粉末或颗粒状药剂、制成液汁等都是内服的有效方法。
2、外用法
芦荟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粘胶液体。这种液体具有防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剌激细胞生长和止血作用。外用时直接用新鲜叶片涂抹,或使用芦荟制成的外用药酒。外用方法都比较安全,应注意选择成熟度高的芦荟叶片,这样疗效会更好。
二、注意事项
使用芦荟治病,首先鉴别是否是药用芦荟品种,切忌把龙舌兰、雷神或仅有观赏价值的芦荟品种用来防病、治病。应该选择芭用芦荟品种,注意其特点、用法并根据病因,做到对症下药。正确使用芦荟,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切忌过量服用或急于求成。
正确区别中药芦荟(干块)和新鲜芦荟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特别是一些炎症,新鲜芦荟汁液,要比中药芦荟效果明显得多。
体质虚弱的少儿患者,不要过量服用芦荟,过敏者会出现皮肤红肿、粗糙的现象。
孕妇和经期中的女性严禁服用芦荟。在古代芦荟是作妇科药剂的,用于治疗闭经之类症状。因为芦荟能使女性骨盆内脏器充血,促进子宫的运动。故而孕妇或经期妇女服用容易引起腹痛,导致流血严重出血。
病人如有痔出血、鼻出血,也不应使用芦荟。
首次食用芦荟时应当先做皮试,如果没有异常现象,方能使用。因为有些人的体质对芦荟有过敏现象,如出现红肿、剌痛、起疙瘩、腹痛等,严重的腹部还会有灼热感。初次内服,若出现恶心、呕吐或下泻等症状,有的是暂时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次数较为频繁,则应暂停用药、减量服用或加热服用。过敏者如想食用,可少量外用或内服,等身体适应后再慢慢增量。
芦荟的美容作用
美丽的肌肤来自芦荟,用芦荟美容更白、更嫩、更光滑。
早在公元前14世纪,埃及皇后尼菲提就使用芦荟美容,从而使她拥有细嫩结白的肌肤和柔软光滑的头发。
我国古代也有芦荟作为美容品的记载,如《岭南杂记》:“叶厚一指,而边有刺,不开花结子,从根发,长香尺余,破其叶,中有豪,好人涂掌以泽发代油,有效,又名罗帏花,如山丹。”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许多国家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扩大了芦荟的作用面积,除药用,美食外,广泛应用于美容化妆品中。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省也进行了研究、利用,开发新产品。
我国在80年代末,曾兴起了芦荟美容热。上海家用化学品厂在1987年包括营养霜、营养蜜、防晒霜、洗面奶、粉饼、唇膏、面膜、防晒水、香波和护法素在内的美加净“爱萝丽”芦荟系列美容品。在国内占有很大的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芦荟汁液系天然萃取物,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保湿剂和营养效果。科学研究认为,芦荟中含有聚糖的水合产物葡萄糖、甘糖露、少量的糖醛酸和钙等成份;还有少量水合蛋白酶、生物激素、荷尔蒙、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芦荟便具备了如下功能,对美容效果极佳。
1、营养保湿作用
芦荟中能含的氨基酸和复合多糖物质构成有天然保湿因素(NMF)。这种天然保湿因素,能够补充皮肤中损失掉的部分水分,恢复胶朊蛋白的功能,防止面部皱纹,保持皮肤光滑、柔润、富有弹性。
由于芦荟中含有多糖及多种单糖,加上痕迹量乳酸镁的存在,使芦荟凝胶具有天然的湿润性能,并延缓水分从化妆品膏霜和香波中散失的速率。经实验证明,在水包油乳剂中,加芦荟凝胶能延缓水分的蒸发速率。
芦荟凝胶能增进水分渗透,它能渗入皮肤表层,使水分直接进入组织。芦荟凝胶增加对皮肤的渗透是由于水解,咬合及增加化合物的溶解度,使其增进对皮肤的渗透。而多糖及粘浆作为咬合封层形成坚固的复盖层,能阻止皮肤表层水分的蒸发。
经过调查,芦荟凝胶可在各种产品中应用。已经指出,芦荟凝胶显然能在润湿产品中应用。凝胶不但能与阴离子而且也能与非离子,阳离子体系相容共存。
在肥皂中加入芦荟凝胶是格外有意义的想法。它的作用是使肥皂起清洁作用而不使皮肤干燥。由于凝胶的温和性质,所制成的肥皂不具有刺激的危险。
芦荟剃须膏是多糖类在肥皂型产品中的又一个应用。在推荐配方4中,凝胶即起润滑剂作用又起保湿剂作用。由于芦荟的粘稠性,差不多象硅类那样可以用来作为皮肤和胡须间的保护层。
在解除灼伤喷雾品方面,凝胶已在许多产品中应用,除了所称的愈伤之外,还能在损伤的皮肤上保持湿润,而湿润是愈伤的基本条件。一种已证明效果良好的极其简单的产品,是一种由列多因盐酸盐(Lidocaine HCl)和芦荟凝胶组成的解除烧伤喷雾品,它是一种基本的产品,在人们心目中,它是天然品,而不是医药品。
这些仅是能够使用芦荟凝胶产品的少数几个类型。芦荟凝胶可单独或和其它原料一起使用于需要温和湿润的任何系统中。因此芦荟凝胶是各种化妆品中理想的天然润肤保湿因子。
2、防晒作用
太阳光线包括红外(>770nm)、可见(400~770nm)和紫外(< 400nm)范围的连续谱。波长280n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UVC)在大气层中(臭氧层)几乎全部被吸收,到达地球表面的数量很少。人类皮肤对不同波长范围的紫外线的反应。可见和红外范围(400~1400 nm)的辐射会使皮肤变红,但辐射过后很快消退;320~400nm(UVA)波长紫外线会氧化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一般不会引起红斑;280~320nm(UVB)波长紫外线会使皮肤引起急性皮炎(红斑)和灼伤。 80年代以前防晒制品主要防止UVB区紫外线的伤害,而对UVA区的紫外线注意甚少。
近年来,皮肤医学科学研究发现,UVA紫外线在到达人体的紫外线总能量中占98%,它对玻璃、衣物、水和人的皮肤穿透性远比UVB紫外线强,对人的皮肤虽然作用较缓慢,但日积月累可导致严重损害。UVA会诱发光致敏作用、光毒性反应等等。严重情况下还会诱发皮肤癌。UVA已被认定为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期的研究指出,当人们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形成晒伤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能降低和损害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皮肤降低了对外来微生物和疒毒的抵抗而引起疾疒,严重者可导致肿瘤的形成。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癌症中心的 Faith Strickland 博士指出,芦荟凝胶不但是阳光的屏蔽(Sunscreen),而且它能阻止紫外线对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并能恢复被损伤的免疫功能,使晒伤获得痊愈,阻止皮肤癌的形成。它不仅在实验室而且在临床试验,用芦荟凝胶治疗晒伤,都得到了惊人的效果。已由实验证明,芦荟多糖具有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在化妆品中,含有足够浓度的芦荟凝胶,能起到防晒的作用是无疑的,并能使晒伤获得治疗,阻止癌变。
3、消炎、止痛、烧伤、烫伤、割伤等疮伤的愈合作用
芦荟凝胶涂于疮伤表面,形成薄层,能阴止外界微生物的侵入。它能使干燥的伤口保持湿润,凝胶内的生长因子能直接刺激纤维细胞,使其获得再生和修复。芦荟凝胶能增进疮伤的拉伸强度,增进疮伤治疗,促进愈合。Purdue 大学的药物学教授Tyler 证明,称为Brandykinine的一种肽,它是能产生类似于烧伤疼痛的物质,芦荟凝胶能抑止Brandykinine 的作用,也就是芦荟凝胶能减轻和消除疼痛。芦荟凝胶的消炎、止痛、疮伤愈合的作用,也被所有使用过的人们所证实。据美国“预防杂志”对5000名读者的调查,97%的读者评价芦荟是最有用最流行的草药,它能减少痛苦和治愈疮伤。Tyler 教授的文章说到,芦荟在七种对健康有益草药中排行第一。
芦荟凝胶是非常理想的载体。例如当氢化可的松用于皮肤,99%不能渗入皮肤的表皮层都被浪费。当药物先放入芦荟凝胶中,凝胶能很好的渗入皮肤,将药物带入皮肤,增强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芦荟凝胶也是传递各种药物的最好载体。
4、免疫调节剂
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正常是健康的标志。芦荟凝胶内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它们溶解在凝胶的极性水中,相互协同,对外界形成了强大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美国卡林顿实验室从芦荟凝胶中提取的多糖《Acemannan》,已获美国的FDA 批准应用于人体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震惊了芦荟工业。事实上,Acemannan 起了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抑止了微生物、病毒等对生物体的侵害和繁殖。并有研究者从芦荟中分离得到芦荟糖蛋白Aloc tin A ,它具有强烈的抗肿瘤活性。芦荟用作糖尿病的治疗。长期服用得到抗衰老的效果等等,均有报导。近几年“国际芦荟科学协会”提出,芦荟除了作为食品、药物和化妆品以外,还能作为功能性食品,可经常定量服用(Dietary Supplement)。
总之,芦荟虽不是“灵丹妙药”,但它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保健、美容和治疗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因此,人们理所当然的把它应用到化妆品、保健食品和药物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实属最佳选择。
炮制方法
1.生牡蛎:洗净、晒干,碾碎用。
2.煅牡蛎:将洗净的牡蛎,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凉,碾碎。
食用方法
用药禁忌: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会导致心脏失血,且较难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说此药药性强,一般最好不用。
性味:味咸;性微寒。
药材基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及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的贝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贮藏方法:置干燥处。
出处:《中华本草》
做法
牡蛎汤
牡蛎干用热水泡开,等锅里的汤料滚了以后,将牡蛎放进去煮,牡蛎干很容易熟,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出锅吃了;当然,这里的汤料,是可以凭你自己和家人的口味自己调的,我们制作汤食,一般会使用一些其它的食材一起搭配,比如可以用一些胡萝卜丝或者白菜、鸡蛋等与牡蛎干一起下锅。
牡蛎干煎蛋。
准备适量的鸡蛋和牡蛎干,最好也加一些韭菜;牡蛎干先用开水泡开,将鸡蛋打开,与牡蛎干放在一起,加入切好的韭菜,加入调料,拌匀;然后在锅里下素油,等油好了,将这些混合物用勺子慢慢倒进油锅内,然后稍微煎一下,翻一翻,熟了就可以吃了。
牡蛎粥
可以用牡蛎干和米一起煮,做成牡蛎粥。牡蛎粥的做法依然是比较随意的,凭自己喜欢什么口味,你喜欢在里面再加入些什么,牡蛎干多点还是少点等等,这些都自己决定。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因为牡蛎干比米更嫩更容易熟,所以应等到粥米开花的时候,再把牡蛎干以及相关的调料放到锅内一起煮。
牡蛎蒸米饭
原料:酱油4大勺,辣椒面1小勺,切好的葱1大勺,蒜蓉1大勺,香油、芝麻、胡椒 粉各少量
tulaoshi做法:
1、牡蛎去壳,用盐水洗净并除去水份。
2、把饭蒸的不软不硬,并在焖的时候放牡蛎蒸熟。
3、把饭盛在碗里,加佐料拌着吃。把饭做得干一点,并在焖的时候,放牡蛎,熟后加 佐料拌饭吃。
洋葱牡蛎
原料:牡蛎300克,洋葱、香菜各少许
调料:胡椒粉、绍酒、精盐各少许淡炼乳、淀粉各一大匙,番茄酱三大匙,酱油一小匙,白糖半大匙,精盐少许
做法:
1、将牡蛎充分洗净,沥干水分,加精盐与胡椒粉并充分搅拌;
2、撒上切丝的洋葱,淋入绍酒,罩上微波薄膜或加盖,高火约15分钟;
3、将调料放入深容器中,倒入加盖或罩上微波薄膜,高火2分钟;
4、取出容器,搅拌均匀后再高火15分钟,盛入盘后,再装饰香菜即可。
生物特征
外形
牡蛎于公元前即已养殖以供食用;珍珠(pearl)可在珍珠牡蛎的外套膜中产生。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的方法个的广泛,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藉纤毛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每小时流过的水量可达2~3加仑),滤食微小生物。鸟类、海星、螺类以及包括鳐在内的鱼类均食牡蛎。钻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号螺)分布广,常在牡蛎壳上用舌钻一小孔,吸食其活组织。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孵出的幼体球形,有纤毛,游泳数天后永久固著于其他物体上。经3~5年后收获。
真牡蛎(牡蛎科)包括牡蛎属(Ostrea)、厚牡蛎属(Crassostrea)和细齿蛎属(Pycnodonte)3属的种类。牡蛎分布在挪威到摩洛哥,经地中海到黑海一带;雌雄同体;长达8cm(约3吋)。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奥林匹亚牡蛎(O lurida,即浅黄牡蛎)长75cm(3吋)。O frons亦常见。北美牡蛎(C virginica,即维吉尼亚牡蛎或维吉尼亚厚牡蛎)原产圣罗伦斯湾到西印度洋群岛,已引进北美西海岸;长15cm(6吋);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多为淡黄褐色,杂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条纹;上壳中部隆起;雌体一次排卵可达5,000万枚;在北美的食用贝中商业价值最大。西欧沿岸有葡萄牙牡蛎(C angulata,即角厚牡蛎)。日本的长厚牡蛎(C gigas)是最大牡蛎,长达30公分(1尺)。牡蛎可剥壳生食、熟食、制罐头或熏制,少量冷冻处理。受欢迎的维尼亚厚牡蛎品种包括:蓝点厚牡蛎和林黑文厚牡蛎(因分别采自维吉尼亚州长岛的蓝点地区和林黑文湾地区而得名)。受欢迎的食用牡蛎品种包括英国的科尔切斯特牡蛎和法国的马雷纳牡蛎。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真珠质将外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珠母贝(Meleagrina vulgaris)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珠母贝主要分布于8~20噚(48~120尺)的海水深处。珍珠多采自5岁以上的牡蛎。用手工方法将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贝内,便在其周围形成养殖的珍珠,大多珍珠养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亚沿岸水域进行。
个体形状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60cm,高4~15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牡蛎
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助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生蚝: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它还可以做生吃,有补肾,美容的效果。
生活习性
生境
牡蛎生活的海底坚硬的区域叫做牡蛎床,这些床位于或深或浅的海水或有盐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蛎生活在潮间带中区。
食性
牡蛎固着型贝类。一般固着于浅海物体或海边礁石上,以开闭贝壳运动进行摄食、呼吸。为滤食性生物,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等为主要食料。牡蛎通过振动腮上的纤毛在水中产生气流,水进入腮中,水中的悬浮颗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纤毛和触须按大小给颗粒分类。然后把小颗粒送到嘴边,大的颗粒运到套膜边缘扔出去。
繁殖
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 即欧洲平牡蛎)。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游泳的幼体,叫做:缘膜幼体(veliger larvae)。两周以后缘膜幼体永久固著于其他物体上,比如其它牡蛎壳或岩石,固定三天以后,幼体失去了游泳的能力,变成了小的成体,叫做蚝仔(spats)。经3~5年后收获。
天敌
鸟类、海星、螺类以及包括鳐在内的鱼类均食牡蛎。钻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号螺)分布广,常在牡蛎壳上用舌钻一小孔,吸食其活组织。牡蛎面临的其他生命威胁如牡蛎床会被一种叫做粉拖鞋的软体动物霸占,牡蛎被挤出来,还有各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导致的疾病。人类过度捕捞和工业排污也是牡蛎面临的危险。
鉴别方法
鉴别要点
长牡蛎、近江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的主要特征是:长牡蛎为长条形,长度可达35cm,鳞片坚厚呈层状、质硬,断面层状洁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蛎则多呈类圆或卵圆形,鳞片呈同形环状,层层相叠;大连湾牡蛎则为类三角形,鳞片稍坚呈水波状。三者形状迥异,较易区分。
药物应用鉴别
1.龙骨与牡蛎,二者功能相似,常用须为用,以治阳亢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虚弱滑脱症。但龙骨入心以镇心安神见长,不能软坚散结,其益阴作用也不及牡蛎,故阴虚发热者少用;牡蛎咸以软坚硬散结,为治瘰疬痰核、胁下痞硬所常用。
2.牡蛎与石决明,二者均贝壳类,都有平肝潜阳的功能,对于阴虚阳亢所致头目眩晕等证,均可配伍应用。然而牡蛎益阴制阳之功效强,且有良好的软坚散结和收敛和固涩作用;石决明以益阴明目见长。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牡蛎味咸平。一名蛎蛤,生池泽。”
2、梁·《名医别录》曰:“牡蛎生东海池泽,采无时。”
3、陶弘景曰:“今出东海,永嘉、晋安……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皆以口向上。举以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则是左顾。出广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顾。”
牡蛎
4、雷学攴曰:“有石牡蛎、头边皆大,小夹沙石,真似牡蛎,只是圆如龟壳。”
5、五代·韩保升曰:“又有蜉蛎,形短,不入药用。”
6、宋·苏颂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魂礧相连如房,呼为蛎房。晋安人呼为壕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渐长,有至一二丈者,崭岩如山,俗呼壕山。每一房内有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入取者,皆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当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为最贵。”
7、明·李时珍曰:“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蛎黄。”
8、清·《本草从新》:多言功用主治,未及形态。仅言“肉名蛎黄,味美且益人,为海上品。”
快速鉴别
1、长牡蛎:牡蛎图册(18张)壳大型、坚厚,长条形或长卵圆形,背腹缘几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3倍;壳长:左壳30~35cm右壳22~33cm。壳高:左壳95~10cm,右壳85~95cm。右壳较平如盖,壳外面鳞片尖厚,自壳顶向后缘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但趋向愈合,无纵褶;壳面平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有脊或无;壳顶两侧无小齿。闭壳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等,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稍凹或很深,壳外面鳞片较右壳更粗大,但形状相同;壳内面顶部具宽大而长的韧带槽,长度为宽度的2倍以上,颜色与右壳相同。无臭,昧微咸。
2、近江牡蛎:贝壳大形,坚厚,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形不等。壳长:左壳13~24cm,右壳12~24cm。壳高:左壳9~15cm,右壳85~14cm。右壳较左壳小,略扁平,壳外表环生同心状鳞片,形状随年龄不同而变化,一至二年生个体鳞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离状,二至数年个体鳞片平坦,有的在后缘起伏或微波状;多年生个体鳞片完整,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壳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壳内面白色,边缘有的具灰紫色,无齿,闭壳肌痕大,肾形或半圆形,紫黑色,位于中部背侧。左壳较右壳大、厚,同心鳞片与右壳类似,但层次少。壳内面白色,有的周围呈灰紫色。
典籍记载
1.张元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2.《汤液本草》: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
3.《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活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中医认为牡蛎的肉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是一味非常好的滋阴、补血,而且还能激发情欲的食物,特别适用于虚劳、虚损的病患和那些阴虚、血亏、气血不足的人。
4.《本草经疏》:牡蛎味咸平,气微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皆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瘳矣。少阴有热,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
5.《本经逢原》:牡蛎,《本经》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非正发汗药也。仲景少阳病犯本,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匮》百合病变渴,有栝萎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