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我国古代称荧惑,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日顺序为排行第四的行星,距太阳平均距离约152天文单位(约22794×104km)。火星平均直径约6753385km,约为地球平均直径的53%(地球平均直径为12742236km);质量为0657×1021 t,约为地球的11%(地球质量为5976×1021 t);密度为水的39倍。火星公转周期为687日,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火星赤道面与轨道面成23 °59′交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23°26′33″)相近。因此,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但每季不是3个月而是6个月左右。火星上也有大气,但大气相当稀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150。
图1-1 火星地貌地质影像图之一
a—奥林匹斯火山锥;b—三斑火山锥;c—火山穹窿;d—科普雷特斯(断谷)串珠状河流
火星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CO2)占95%,氮(N2)占3%,氩(Ar)占1%~2%,氧(O2)占 01%~04%,水(H2O)占 001%~01%,还有少量一氧化碳(CO)和氢(H2)以及微量的甲烷(CH4)、氖(Ne)、氪(Kr)和氙(Xe)。
火星上的表面温度以赤道上白昼最高,可达+28℃,但到了夜间则降低到-132℃。火星两极各有一块白色区域叫极冠(图1-1),主要成分为水冰,可能有少量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CO2)或水冰与干冰的混合物。极冠大小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温度高时甚至会消失,在寒冷的冬季则又重新增大。由于火星各处气温差异较大,因而风速较大,最低风速为11m/s,最高风速可达72m/s以上,相当于地球上的4~5级的风力。平均风速为43m/s,此时已成为强风暴。有资料记载,最大风暴发生于1971年的大尘暴,估计风速达270km/h(即75m/s),自1971年9月下旬开始,直至1972年1月上旬才完全平息。
火星表面成分,目前尚无直接的化学分析结果,但据目前探测,主要为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
火星土壤由红色细粒、角砾碎屑物组成,其化学成分为:O(50%),Si(15%~30%),Fe(15%~16%),Al(2%~7%),Ca(3%~8%)等,其中含O及Fe高,说明火星过去曾经有相当丰富的水存在过。
图1-2 火星地貌地质影像图之二
火星表面地形起伏较大,其中科普雷特斯峡谷谷底比周围平原深达5~6km,希腊盆地起伏高差可达7km,奥林匹斯山高出周围平原达20km,比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高出1倍多(图1-1、1-2)。
火星上有广阔的海洋(图1-3)、大小明显不同和密集的陨击坑及巨大的盆地、峡谷、河道、山脉、火山、断裂构造等。希腊盆地直径达2000km,科普雷特斯大峡谷长超过2700km,宽400~500km。河道主要发育于北纬30°到南纬40°之间,河道向源分叉,下游变宽,有的河道围绕火山区形成火山泉水的河流特征。火星山脉多为发育于陨击坑周边或已残破的陨击坑残余山体(图1-2)。
图1-3 火星地貌地质影像图之三
火星上火山发育普遍,有典型的火山锥,如著名的奥林匹斯火山、三斑火山等,奥林匹斯火山锥高出平原约24km,基座宽达700km,山顶有直径达65km的巨大火山口。古老的破火山口及火山堆积物布满整个火山高原。在火星海区还有深海火山喷发熔岩流和大量小的火山锥、熔岩丘、熔岩饼分布。
火星上断裂亦常见,走向以NW、NE、SN和EW方向为主。在近代火山喷发区周边常形成辐射状断裂系统。
火星上陨击坑不但大小悬殊,分布也极不均匀,最大陨击坑直径达上千千米以上,最小的不及百米。在陨击高原区陨击坑最密集,在海区及现代火山区分布密度最小。
图1-4 火星展开地貌与地质图
a-奥林匹斯火山锥;b-三斑火山锥
火星陨击坑形态,除发育与月球上相似的盆状、碗状、辐射状等之外,在火星海区和两极极冠区及其附近,还常形成特有的波环状、圆盘状陨击坑。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火星上曾有过冰川发育,可见有U形谷、冰蚀平原区、冰川堆积区、冰川漂砾、冰水沉积分布。
火星地质发展按前人资料可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①形成期;②古塞尔锡斯隆起期;③火山广泛喷发期;④辐射状断裂形成期;⑤新火山活动期。
据我们目前研究结果,可将火星地质发展由老到新划分为:李氏纪、孙氏纪、周氏纪、景氏纪和现代纪。这是为纪念为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李四光教授、孙殿卿教授、周慕林教授、景才瑞教授等进行命名的。
火星赤道附近主要地貌、地质如图1-4所示。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 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问题一:火星的有哪些自然资源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还发现了有水的痕迹。
问题二:为什么美国人要急着殖民火星?火星上到底有些什么资源? 去火星可不是玩笑,火星上有水,空气等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吗?美国人是傻子!
问题三:火星的资源 谢谢 好的亲,采纳吧,去百度云
问题四:火星有地球上的人类所需的资源吗 10分 地球上的水是打哪儿来的?科学家解开水之谜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学术界对地球生命起源的讨论又热闹起来。众所周知,最时髦的一种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它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最近,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可证明这一理论的依据:一颗被称为利内亚尔的冰块彗星。
据科学家们推测,这颗彗星含水33亿公斤,如果浇洒在地球上,可形成一个大湖泊。但十分令人遗憾的是,利内亚尔彗星在炽烈的阳光下蒸发成了蒸气。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观察到了这一过程。那么,这颗彗星携带的水与地球上的水相似吗?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
实验证明,数十亿年前在离木星不远处形成的彗星含有的水和地球上海洋里的水是一样的。而利内亚尔彗星正是在离木星轨道不远的地方诞生的。
天文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刚形成时可能有不少类似于利内亚尔的彗星从木星区域落到地球上。美国航空航天局专家约翰・玛玛说:它们落到地球上时像是雪球,而不是像小行星撞击地球。因此,这种撞击是软撞击,受到破坏的只是大气层的上层,而且撞击时释放出来的有机分子没有受到损害。
海洋形成之谜
地球上的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讨论海洋形成的问题。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多数的看法认为,大约在50~55亿年前,云状宇宙微粒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轰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易于上涌喷出,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多,约为今天海水量的1/10。另外,原始海洋的海水只是略带咸味,后来盐分才逐渐增多。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原始的海洋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这是第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海水来自冰慧星雨。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这一理论是根据卫星提供的某些资料而得出的。1987年,科学家从卫星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在分析这些照片时,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到过的黑斑,或者说是洞穴。科学家认为,这些洞穴是冰慧星造成的。而且初步判断,冰慧星的直径多在20千米。大量的冰慧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可想而知,经过数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地球表面将得到非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方?只有当太阳系起源问题得到解决了,地球起源问题、地球上的海洋起源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问题五:在火星上大气主要有哪些元素呢 火星周围也笼罩着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相似。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气。火星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都有氮存在,这是火星与地球最大的相似之处。
火星的大气十分稀薄,只有地球上大气密度的百分之一,而且,它的成分几乎都是二氧化碳。还有,火星离开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一倍半,那里的温度会象地球南极洲地区夜间的温度那样低。而在它的两极地带,低温会使二氧化碳冻结成为固体。
如果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人类是无法在这种环境里生存的。事实上,地球上的任何动物都无法在那里生存。到火星上去的“地球人”只能在室内或地下洞穴里生活,然而,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火星上不存在能适应火星条件的高级生命形态呢?应该说,存在的机会是很小的,但不能完全排除。
那么,简单的生命形态——象地衣一类的植物和细菌类的微生物——会不会存在呢?它们存在的机会要大得多,或许,火星上的环境对它们还是相当不错的哩。大家知道,过去人们曾希望月球上有可能存在着简单的生命形态,这种希望现在正在逐渐破灭,但火星上的条件要比月球上好得多。火星离开太阳比月亮离太阳远,又有一层可以起一些保护作用的大气,因此,火星所受到的会把形成生命所必须的复杂分子破坏掉的强烈太阳辐射会少一些。
还有,由于火星比月球冷,又比月球大,它就更能成功地把造成生命起源的挥发性物质保留下来。火星上有丰富的二氧化碳,肯定还含有水分。有了这些东西,生命就能够形成,既然地球上有某些十分简单的生命形态可以在类似火星的条件下继续生存下去,那么,从一开始就适应于火星上的条件的生命形态,就更应当如此了。
“水手九号”所拍摄的照片表明,火星上的条件不一定总象目前那样严酷:火星上有火山地带,有一座大火山叫尼克斯·奥林匹亚,这座山的直径比地球上的任何一座火山都要大上两倍。这表明火星从地质学上说是一个活跃的世界,它正处在变化之中。
火星上有一些曲折的线条,大家都觉得这些东西看起来像是河道,有的天文学家甚至认为,这些线条的外表就能说明,不久以前(从地质学上说),这里有水流过。还有一点,火星两极的冰冠看起来似乎有周期性的消长变化。
可能火星会交替着经历两种状态。一种是漫长的冬天,这时候,大部分大气都冻结了,只剩下极其稀薄的一点儿(目前正是如此);另一种是漫长的夏季,这时候,全部大气都将化为气体,大气层会跟地球的一样稠密。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个行星,在晴朗的夜空里,代表战神的火星闪著火色的光芒,吸引著古今千万人的视线。十万年前有一颗来自火星的岩石坠落於地球的极区,冰封。人们在此陨石里发现了,可能是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化石,这化石是三十亿年前在火星上形成的,科学家正积极的研究,并探测这颗表面充满神秘河道及火山的星球,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吗?
火星即常所说的红色行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三小的行星直径约为地求的二分之一,体积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表面的重力约地球的三分之一强。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层的百分之一,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同时还有少量的云层和晨雾。因为大气层很薄,在火星上没有温室效应。火星赤道附近温度白天可达到27C,在夜晚可降至零下111C。
火星的北半球有许多由凝固的火山熔岩所形成的大平原,南半球有许多环形山与大的撞击盆地,另外还有几个大的、己熄灭的火山,例如奥林帕斯山,宽600公里,还有许多峡谷和分岔的河床。峡谷是 地壳移动所 造成的而河床一般认为是己乾涸的河流形成的。在火星上高纬度的地方,冬天时由於温度太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冻结,而在五十公里高的地方形成云,到了春天便消失。夏天时由於日照强烈,地面温度很高,地面附近的大气 因受热而产生强劲的上什气流。这个股气流会将地面的灰尘往上卷,在空中吸收阳光的热而进一步提高大气的温度,使上升的速度增快,因此火星上常可看到大规模的暴石砂。
火星上最大的火山-------奥林柏斯山,高出地面24公里,几乎是地球上最高山3倍,同时也是太阳系最高的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