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相关的体适能成分回答如下:
体适能的生理学组成部分包括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
通常将最佳的体适能定意为由良好的生活方式形 成的,使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达到最佳水平的,以及取得 和保持理想体重的身体状态。
1、 心血管耐力(有氧的能力) 是指由大肌群参与的、身体长时间工作能力,该成分依赖氧
运输系统的效率。在肺内,氧穿过膜(扩散)进入红细胞,再由 动脉运送至工作中的肌细胞(扩散和利用)。细胞代谢的最终产物 (二氧化碳和乳酸)经由静脉被运回到心脏和肺。心脏是氧运输 系统的关键,因为它必须持续地将血液泵至全身各系统,并且对 于活动较多的组织其供血也相应增加。
2、 肌肉力量 指度量肌肉或肌群对抗阻力而产生力的最大能力。例如,某人能举起 150 磅的杠铃,那他比举起 75 磅的人力量大一倍。一 6次竭尽全力的试举被视为单次联系最大力量(1-RM)。
3、 肌肉耐力
指肌肉或肌群在一段时间里重复发力或维持收缩的能力。一 种简单的肌肉耐力测量方法为:当练习者举起一定百分比的(1 -RM)时,计算其重复次数。
4、 柔韧性
指关节做没有不适感的最大范围运动时的自由活动能力。对 大多数关节而言,其运动范围的限制是由软组织强迫的,包括肌 肉及肌鞘;带有肌腱、韧带和关节滑囊的结缔组织;以及皮肤。
5、 体重成分(相对胖瘦)
指身体中脂肪和去脂体重的相对量。运动常会导致总体重和 脂肪重量的下降,以及去脂体重增加。
普通人群:女子健康体脂百分比的范围为 17%-28%,男子 健康体脂百分比的范围为 12%-21%。
运动员:女子健康体脂百分比的范围为 12%-25%,男子健 康体脂百分比的范围为 7%-15%。
脂肪率(body
fat),体脂肪率是指你身体内所有脂肪组织的质量与体重的比值(主要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体脂率较之bmi来说能更好的说明一个人的“胖瘦”情况。体重过大不一定胖,体脂高才是真正的“胖”。另外,体脂率低不能代表你的身体状况良好!它只能证明你是个“瘦子”,其他的什么也证明不了。亚洲女性较正常的体脂率范围一般在13%~30%之间,男性则为7%~25%。
体脂肪率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大概有这么几种:“水中称重法”,“生物电阻抗法”,“皮褶厚度法”。其中公认的较精确的身体成分测量方法为水中称重法,水中称重法,全称为“水中密度测量法”,可用于推断计算身体的相对脂肪含量,该方法的原理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水分率,身体水分占体重的百分比,此数据和肌肉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肌肉中含大量水分(大概70%),这项指标能够反应减重的方式是否正确,如果体水分率下降,不但有损健康,更会令体脂肪率上升。
肌肉量,人体体重的成分可分为非脂肪物质与脂肪物质二大部分,肌肉含量是非脂肪物质中去除掉约占体重4%~6%的无机质。肌肉是好东西,肌肉量越大,自己基础代谢就越高,越不容易胖。
食物中的发胖原因主要是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分 钠
脂肪供给人体力量作用,是体内热量的重要来源,由于平时我们吃的东西含有的脂肪含量多就会堆积起来,造成身体的堵塞,是人体发胖的根源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 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主要营养素
糖分是人体的动力来源,做运动时候糖分可以带给我们能量,人特种糖分消耗完了,身体才会分解脂肪,最后动用蛋白质
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成人体中每千克含1克,每日摄入量男350毫克,女300毫克,钠的含量多会使身体血压上升,心脏病高血压不宜过量, 过咸的食品就是钠的含量增多促进食欲,也是长胖的根源。
综上所述,食物中的这些含量高都会引起身体摄入过多转化成热量不适当的运动消耗,就会堆积脂肪,影响身体吸收,造成肥胖,一般热量的消耗都需要很多的运动,所以尽量少摄入这些避免脂肪堆积,影响身体健康!
成年男人的BMI正常值为185~239,19~24属于理想体重,24~279属于超重,等于或大于28的属肥胖,小于185的属体重过低;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BMI全名是身体质量指数,也即身高体重的比例。BMI虽然适用于全部年龄段人群,但是对于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对于成年男女性来说,BMI指数一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和发生急剧变化,所以更有参考价值。
参照中国BMI指数标准表,BMI小于185属于偏瘦,BMI大于等于24为超重,BMI处于24到279之间属于偏胖,BMI大于等于28属于肥胖,BMI大于等于30属于重度肥胖,BMI大于等于40属于极重度肥胖,最理想的体重指数为22。BMI计算公式中只使用了身高和体重这两个数据作为参照,算法简单易懂是其被广泛使用的优势,但跟同事也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比如相同的体重下,不同人的身体成分也不尽不同,有的人可能体内脂肪占比多,有的人可能肌肉占比更多,就像职业运动员,这时候BMI就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人的胖瘦程度。另外一点,脂肪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程度,这一点BMI是无法测量的,比如腰部脂肪过多健康风险较大,如果是大腿以及臀部脂肪多则问题不大。腰围过粗增加患病风险医生建议,无论你BMI指数是多少都应该适度减肥,保持腰部苗条。男性最好不要超过94厘米(37英寸),女性不要超过80厘米(315英寸),因此最好把BMI与其它读数结合起来看。
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
1、碳水化合物(糖):碳水化合物(糖)在人体中的比例1%-2%。构成分类功能缺乏过量成人摄入量食物来源,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75g。
2、脂肪:脂肪在人体中的比例10%-15%。一般食物中脂肪占人体总能量来源的20-25%(不宜超过30%)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15g。
3、蛋白质:在人体中的比例15%-18%。每天每公斤体重需:08-12克、运动员等:25克左右/公斤体重。
4、矿物质:矿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5-6%,(碳、氢、氧、氮占总量的96%)。矿物质在人体中无法自我合成,必须由食物来提供。虽然人体人体矿物质钙99%、磷80%、镁70%都集中在骨、骨骼和牙齿中,矿物质可保持体内酸减平衡、维持细胞间液的渗透压,参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持肌肉、神经、和心脏的正常机能状态。
5、维生素:维生素又称他命(Vitamin)在人体内虽然只是微量,只要少量就可维持动物体正常生长,生殖及健康。维生素还必须通过活的有机饮食,而非一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或矿物质,藉由吸收微小的量即可供正常之代谢,维持健康。
6、水: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体组织成分中含量最多,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
1、体重是如何构成的,人的身体是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质四种成分。体重只是这些成分的宏观反应,而每个人的身体成分却千差万别。失衡的体成分,特别是脂肪含量和百分比上升将为各种慢性疾病埋下健康隐患,众所周知,肥人群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脂肪肝、痛风等慢性疾病等的风险明显增加。
当然,一个明显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身体组成成分,不借助必要的仪器,我们几乎很难进行测量评价,一些仪器比如民用身体成分仪精度还很不可靠;而对于体重,我们方便随时测量评价,但有时体重却会给我们带来假象。
2、体重会不会无限制的上升?
肥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以久坐缺乏运动、热量摄入过多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是导致人类肥胖最核心的原因,那么如果这种生活方式不加干预,会不会导致我们体重不停地上涨呢?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体重上升之后,一方面基础代谢也随之增加,因为基础代谢与体重有关,基础代谢增加,所需摄入的热量也随时增加,吃得更多,热量摄入就更多,也更加容易使得多余热量变成脂肪储存起来;
另一方面,长胖之后,身体负担加重,活动时更加吃力,呼吸更喘,这时人就会变得更加不想动,这时一个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都是具有理性的,当体重涨得真的太快,胖得自己都受不了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注意节制,
比如开始运动,并且也会适当注意控制饮食,也许体重不会那么快那么明显的下降,但至少你的体重也不会继续涨下去了……
3、一次运动带来的脂肪减少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改变的都是体内的水分
运动可以有效增加脂肪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那么一次普通的运动可以带来多少减肥效果呢?我们可以做一下计算: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以大约6:30配速跑步,跑步1小时,大约可以消耗600大卡热量;
如果600大卡热量全部由脂肪提供,那么可以消耗66克脂肪,而66克脂肪在普通家用体重秤上几乎是看不出任何变化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