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句话的原话是“生犀不敢烧,燃之有异香,沾衣带,人能与鬼通!”——源自2014年首播的悬疑灵异题材的网播剧《灵魂摆渡》中的台词。那这玄乎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来帮大家翻译翻译:生的犀牛角不要烧,不然会有奇异的香味,沾在衣服上,人的思维便会与鬼神相通!看看,这是什么封建糟粕?!各位看官信么?!反正小编我是不信的!!!先别慌,各位先放下手中的臭鸡蛋,且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什么是“犀角”?其实就是犀牛角,是犀科动物的角,质地坚硬,每年可长6-7厘米。
犀角由表皮角质形成,内无骨心。犀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类等。
讲到这,小编就不得不谈谈我们身体上不可或缺、日益增长、作用明显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头发和指甲!(别别别,谁在后面扔臭鸡蛋!!!)其主要的成分为蛋白质!都是蛋白,应该没什么不同!(这是勇士队成员的格林公式?!)那蛋白质燃烧会怎么样呢?初中化学老师告诉我们,会产生焦臭味(即烧焦毛发的气味,可自行体会,但切不可实践!)纳尼!!!明明是焦臭味,干嘛说是异香?
根据资料记载,其实如果犀角直接拿来闻的话,其味道都是淡淡的腥臭味的,必须经过犀角和手掌摩擦后才能闻到麻油香,也就是所谓的异香了!而这,也并不需要燃烧就能闻到的!所以,并非“燃之有异香“。
那为什么说犀角燃烧了能通鬼神呢?其实啊,这个典故最早来源于《晋书》中的神话故事,后面又被唐朝诗人皮日休的《太湖诗》所用。然鹅,这都是以讹传讹的桥段了,其真实的含义应该归属为“犀焰”,指的是犀牛角燃烧后产生的火焰,用以比喻洞察奸邪。偶买噶!!!洞察奸邪→直通神灵,这是多么扯犊子的讹传!谣言止于智者!这就不禁让小编联想起娱乐圈常见的吃瓜桥段了——某某女星近日穿了件宽松的衣服,恰好又点了个酸辣萝卜巨无霸汉堡,明日的娱乐头条就该是“某某女星疑似怀孕几周,并且大概率是个男娃”!哇塞,呵呵!
那么,经小编这么一通解释,其实大家应该就知道了,“犀角”其实就是犀牛角,燃烧不会有任何奇异的功效。所谓不敢烧,其实也是一种封建迷信,是一种科学误区,这就和空手下油锅,是一个道理!此外,我还想和大家说,1993年起,我国政府已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并且支持国际上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请大家拨开头上的迷雾,科学、理性看待“犀角”,各位看官,您说是不是呢?
非洲犀牛角:称广角 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
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
为与犀牛角相区别,现简单介绍一下。广角也是犀牛角,但产自非洲,因自然气候条件不同,也与亚洲犀牛各异。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
广角一般是黑褐色,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广角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犀牛角得显著区别之一。
中药界称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为广角;称印度犀角为火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为水犀角。这也许是因为婆罗门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晒与水的接触时间比印度犀牛长的原因。水犀角的药用价值是火犀角的2-3倍。水犀角纹如甘蔗,横剖面(断面)有“粟纹”,香味浓,个型小。是贵重的中成药原料配药,如“安宫牛黄丸”等。世面上说的文犀、香犀及价格最昂贵的犀牛角就是这种水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底盘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盘椭圆
犀牛角雕工艺品大多数是犀角杯,圆雕较少。广角较多,亚洲角较少。亚洲角中关于印度犀牛角的论述较详细,对爪哇犀牛角和苏门答腊犀牛角(婆罗门犀牛角)的论述较简。
下面引用《格古日记》的论述:
“苏门犀之角:古代制作工艺品主要取其前角。角前边较长而弯弧,后边短而稍直。加工后呈明**或棕**。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底盘如西瓜籽。”
“爪哇犀之角:雕刻工艺品主要用雄性之角。雄性角长约25厘米,与前两种犀牛(印度犀和苏门犀)不同是其上端比较尖锐,稍往前弯。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底盘椭圆。”
关于“鱼子纹”与“栗纹”。广角和印度犀角的横剖面都是“鱼子纹”,关于“鱼子纹”大家都较熟悉。爪哇犀牛角和苏门犀牛角的横剖面都是“栗纹”。“栗纹”是指煮熟的“板栗”剥开外壳所看到的“栗子”果实表面的纹路。“栗纹”与“鱼子纹”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格古要论》中有“粟纹绽花”一说,所谓“花儿好”指的是“栗纹绽花”。
爪哇犀和苏门犀生活习性相同,“喜游水、怕晒。经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不合群。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药材界称它们为水犀。“喜游水、怕晒。”的习性有别于印度犀。 犀牛角入药是伪科学 经分子生物学与药剂化学试验现已证实,犀牛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natin),这种蛋白质主要以满复合的碳酸钙链为框架形成紧密的分子组合,在所有生物蛋白中属于不易发生化学反映的惰性有机化合物,其食用后几乎无法为人体吸收,基本随粪便排出体外。犀牛角内虽含有几种肽类与游离氨基酸及甾醇类,但这些微粒有机物的含量非常稀少,甚至平均达不到犀牛角总质量的5%。因此,犀牛角的实际药用价值并不高,而且药用范围十分狭窄。所谓犀牛角可入药一说是毫无科学根据的,纯系人为杜撰的谎言。
古代帝王贵族使用犀牛角的目的主要基于奢侈享受,以及阴阳学炼丹巫术等封建迷信活动,本无科学性可言。现代不法商贩怂恿偷猎者非法猎杀濒危的犀牛从而获得犀牛角,又通过伪科学的宣传吵作将犀牛角鼓吹成所谓‘灵丹妙药’其目的是蒙蔽引诱消费者以谋取非法暴利,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事实上在临床病历中只有极少数个别的营养不良性症状病人需要补充动物角蛋白,而犀牛角的成分与普通水牛角的成分基本相同,使用水牛角作为犀牛角的代用品完全可以的,两种药物的疗效也很相近,请参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的《中药志》。
犀角的成分研究已有报导, 犀角的热水浸提液中对茚三酮呈阳性反应的成分 , 除含有 2 0 种氨基酸和几种肽以外 , 还含一种称为半胱氨酸磺酸的特殊氨基酸。 此外, 还有报告 犀角含 乙醇胺 。本文对茚三酮呈阳性反应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先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各氨基酸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表明 , 1 克犀角的热水浸提液的总氨基酸含量约为2毫克。 进一 步研究发现 ,除已报告过的肤以外 ,还具有 2 种酸性肽和一种碱性肽 。 对这三种新肽用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 纸层析和纸上电泳等方法进行分离精制 , 加盐酸水解测定三种肤的氨基酸组成。 结果显示 , 肽的氨基酸组成为 : (半胱氨酸 O 3 H< N 一 末端 , 门冬氨酸 , 丙氨酸 , 半胱氨酸 O 3 H , 门冬氨酸 ,缬氨酸 , 苏氨酸 , 赖氨酸 , 精氨酸 , 谷氨酸 , 丝氨酸 ,甘氨酸 ) 。
犀角为稀有的珍贵药材, 主产于国外, 故多锉为细末冲服或磨汁服用 ,用量一般为15 ~ 60 g 。近 200年来 , 由于世界上人口不断增加, 自然环境的改变, 使犀牛的生息繁衍受到一定的限制 , 加之人类不断猎取, 从而 使犀牛更为稀有 ,犀角越来越短缺。20 世纪 80 年 代,根据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缔结国第五次成员国大会的决定, 禁止国际间做商业性质的贸易。我国为保护野生动物, 维护国际信誉,已不再进口。因此, 寻找和研究犀角的代用品十分必要。在犀角的代用品上 ,历来有3种不同的 观点:以升麻代者,有宋代朱肱 、元代朱震亨及明代赵献可等人 ;以玳瑁代者,有明代李时珍 ;而近人则多以水牛角代之。
1、犀牛种类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每年可以长76厘米。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等的角。
2、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中国境内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野生的犀牛(中国的最后一只犀牛于1922年因人类猎杀灭绝),因此没有犀牛种类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
犀角由表皮角质形成,内无骨心。犀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
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厘米。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 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 ,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底面凹入3~6厘米 ,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纺。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 、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质较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