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琵琶行 / 琵琶引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描写红色的诗句或词
关于"红色"的诗句
1、何须浅碧深红色(宋·李清照·《鹧鸪天》)
2、狂风落尽深红色(唐·杜牧·《叹花》)
4、殿后鞓红色漫(宋·楼钥·《谢潘端叔惠红梅》)
5、雨余红色愈精神(元·刘秉忠 ·《临江仙 海棠》)
6、泪脸露桃红色重(唐·李珣·《酒泉子》)
7、露染猩红色未乾(宋·陆游·《春日小园杂赋》)
8、数分红色上黄叶(宋·李觏·《秋晚悲怀》)
9、数分红色上黄叶(宋·李觏·《秋晚悲怀》)
10、洗多红色浅(唐·李贺·《休洗红》)
11、狂风落尽深红色(唐·杜牧·《怅诗》)
12、幂翠凝红色更新(唐·吴融·《春雨》)
13、更无一点殷红色(宋·张耒·《绝句二首》)
14、淡淡微红色不深(唐·刘兼·《海棠花》)
15、淡淡微红色不深(宋·刘兼·《海棠花》)
16、狂风落尽深红色(宋·赵顺孙·《建回吟》)
17、南家桃树深红色(唐·元稹·《南家桃》)
18、浦溆远兼红色暝(宋·林季仲·《春日郊行》)
19、徘徊最爱真红色(宋·舒岳祥·《同正仲赋赪桐彩蝶》)
20、贵妃得酒沁红色(宋·张明中·《蔷薇》)
21、诗人莫讶深红色(宋·贺铸·《和题毗陵荐福寺红梅》)
22、牙钳一对如红色(宋·贾似道·《油纸灯二首》)
23、堕地残红色未蔫(宋·王炎·《闻蝉》)
24、春罗浅染醋红色(宋·杨万里·《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丝头粉红》)
25、花红色易残(宋·释斯植·《自谓》)
26、肌肤红色透(唐·齐己·《谢人惠丹药》)
27、枉教绝世深红色(唐·崔橹·《山路木芙蓉》)
28、小园依旧深红色(宋·陈造·《寄郢州崔守八首》)
29、桃花争红色空深(宋·李复·《李花》)
30、洗多红色浅(宋·潘葛民·《休洗红》)
31、洗多红色减(明·景翩翩·《休洗红(二首)》)
32、狂风落尽深红色(明·李桢·《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
2有哪些关于红的诗句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李商隐 无题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 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李商隐 春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白居易 长恨歌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王维 桃源行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李白 赠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李白 长干行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3描写“红色”的诗句有哪些1、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释义: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
释义: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 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
4、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释义: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5、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邑道中》
释义: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 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6、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李清照·《鹧鸪天》
释义: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7、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释义: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 获的季节了。
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释义: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9、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释义: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1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释义: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4关于红色的诗词有哪些1、《南家桃》 唐 元稹
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
树小花狂风易吹,一夜风吹满墙北。
离人自有经时别,眼前落花心叹息。
更待明年花满枝,一年迢递空相忆。
2、《休洗红》 唐 李贺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3、《谢人惠丹药》 唐 齐己
别后闻餐饵,相逢讶道情。
肌肤红色透,髭发黑光生。
仙洞谁传与,松房自炼成。
常蒙远分惠,亦觉骨毛轻。
4、《寄郢州崔守八首》 宋 陈造
楚郢繁雄亚上都,莫愁风韵未应殊。
小园依旧深红色,曾辱遨头载酒无。
5、《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丝头粉红》 宋 杨万里
看尽徽苏谱与园,牡丹未见粉丝君。
春罗浅染醋红色,王板蹙成裙摺纹。
头重醉余扶不起,肌香淑处澹仍芬。
老夫生有栽花癖,客里相看为一醺。
5形容红色的诗词1、何须浅碧深红色(宋·李清照·《鹧鸪天》)
2、狂风落尽深红色(唐·杜牧·《叹花》)
4、殿后鞓红色漫(宋·楼钥·《谢潘端叔惠红梅》)
5、雨余红色愈精神(元·刘秉忠 ·《临江仙 海棠》)
6、泪脸露桃红色重(唐·李珣·《酒泉子》)
7、露染猩红色未乾(宋·陆游·《春日小园杂赋》)
8、数分红色上黄叶(宋·李觏·《秋晚悲怀》)
9、数分红色上黄叶(宋·李觏·《秋晚悲怀》)
10、洗多红色浅(唐·李贺·《休洗红》)
11、狂风落尽深红色(唐·杜牧·《怅诗》)
12、幂翠凝红色更新(唐·吴融·《春雨》)
13、更无一点殷红色(宋·张耒·《绝句二首》)
14、淡淡微红色不深(唐·刘兼·《海棠花》)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3 有非现实的、假定的性质。所谓超越感,是说文学鉴赏的距离感和
假定性使得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有可能摆脱狭隘的实际生活的束缚,在超越个人功利和物质实用的层面上对作品进行审美观照,保持一种“观照”或“静观”的态度,更加专注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凡此种种,都使得文学鉴赏有可能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种
消遣、一场游戏。那么,文学鉴赏的这种审美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首先由鉴赏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文学作品包含着认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等各种因素,但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融化在审美的因素中,即融化于具有审美特质的艺术形象。
而不是干巴巴的概念。所以,鉴赏者的多种审美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沉浸在艺术形象之中,为其中的美而流连忘返,心驰神往。自然,这种审美的享受中,是包含着认识和理解因素的,但是阅读能否变成鉴赏,关键在于审美的有无。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具有审美特质的鉴赏客体之所以能调动起鉴赏者的多种审美心理功能。与鉴赏者自身的情况亦有密切的关系。
面对同一个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学形象,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鉴赏者的,就是这个道理。总之,文学鉴赏是包含了认识因素,也包含了思想教育因素的。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一般的受教育,它的重要的特性之一在于审美享受。
(二)
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再创造。
把文学鉴赏混同于一般的
阅读文学作品是不对的,
把文学鉴赏看成是鉴赏者对鉴赏客体的刻
板的摹写、消极的接受,也是不对的。事实上,文学鉴赏是读者与
4 作者的共同合作,是读者的一种再创造活动。文学鉴赏看来似乎是对于作品的被动回应,一般认为,有作品在前,方能有欣赏在后,作品如何,欣赏便必定产生相应的效果。
但这只是一种皮相的理解,对于作品来说,欣赏活动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作品的意义建构和价值实现,没有它的参与,作品就不能达到最终完成。这就是说,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而且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罗兰·巴特把作品称为“期待结构”,伊瑟尔把作品称为“召唤结构”,就是说作品内部留有无数空白点,期待或召唤着读者用自己的经验、体会、情感和理解去将它填满,未经读者填充的作品只具有潜在的意义,只有经过读者填充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实在的意义。
文学鉴赏的再创造一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表现在鉴赏主体对于作品形象的补充、丰富、扩大和改造上面。在文学鉴赏中,鉴赏主体都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等运用想象与联想,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有所补充,有所丰富,有所扩大,有所改造,于是出现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特
”的情况。正如巴尔扎克在描写一个诗歌朗诵场面所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罗丹艺术论》的记录者葛赛尔有一次陪罗丹到卢森堡美术馆参观,在他欣赏罗丹的雕像《思》的复制品时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神秀,面目俊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显得她是非物质的。头额上帽子的边缘,好象她的梦想的羽冀一样;但是她的颈项,甚至她的颔都在一块粗大的石头上,好象夹
5 在不能摆脱的枷板中一样。
”这里所描述的内容,既有从艺术形象中直接看到的,也有不是直接看到的,没有直接出现在雕像上的,而这正是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自己心目中发展开去的正如王朝闻所说:“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
第二,表现在鉴赏主体能够理解作品形象的象征、隐喻意义和发掘作品形象的隐蔽意义上面。对于作品的“意义”的探求,是鉴赏主体在鉴赏过程中所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项工作是需要充分发挥鉴赏主体的发动性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说法,作为鉴赏客体的文学作品,是有许多“意义”的“空白”的,其“含义”是不确定的。例如,屠格涅夫的长篇说
《前夜》发表以后,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的分析这部作品时指出, 这部小说的形象已预示着俄国已处在革命的前夜,同本国专制家奴制压迫作斗争的、新型的革命——“俄国自己的英沙罗夫”必然出现。屠格涅夫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作品的这一意义,而且不同意杜勃罗留波夫的分析。然而,杜勃罗留夫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形象的客观意义不论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总是要显示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