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毫升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其比重约介于1002~1003之间,pH值42~75。氯化钠约为300毫克/100毫升。 1~2%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汗液本身无色无味,成分可分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两类,都是体内的代谢产物。无机成分主要是氯化钠、碳酸钙等盐类,有呈酸性的,也有呈碱性的,这些酸碱成分的过多堆积会直接腐蚀皮肤、破坏皮肤的组织细胞,导致皮肤老化。而汗液中的有机成分在体表的堆积,在高温天气的推动下,更会利于微生物在体表大量繁殖,也是为什么大量出汗后会出现汗臭味。
防止汗臭的方法:可以使用乌洛托品溶液取少量涂抹在出汗比较严重的地方, 有治疗多汗的效果,但是不要用太多。另外每天坚持洗澡,也能缓解汗臭的情况。出汗属于人体自然循环,不能过度针对出汗,对身体也有害无利。
:
汗液本身也可以作为很多疾病征兆,比如:
形形色色的“汗”,可作为窥测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冷汗:每当人在生病、受惊吓,或心绪格外紧张、生理心理功能失调时,会不断地排出大量的汗,触之发凉。出汗后常“心有余悸”之感。
粘汗:汗出粘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湿热内留,困扰肌肤也会出现粘汗。
黄汗:汗色变黄,似黄裱纸色,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结肌肤腠理之间,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所致。
血汗:又名红汗,肌衄。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其多见于肺气虚弱的人。
额汗: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出如蒸热气,故有“蒸笼头”的俗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凡外感六*,脾胃郁热及脏腑内伤者,均可引起头额汗。
半边头汗: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无汗。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而寒阻经络所致。
半边身汗: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出汗甚徼。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每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它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至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胸汗涔涔。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是,均可导致手足多汗。严重的无论寒暑,手足汗均多。
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湿热下注、肾阳虚衰,均可导致会阴郁有异味汗出。女青年如患有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亦可出现异味的会阴汗。
腋臭汗:汗臭如狐骚气味,夏天出汗多时味更浓烈,这是因为分布于腋窝、腿腋等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期姑娘更多见。
焦味汗:抨出津津,绵绵不断,散发出——股糊焦味或燃煤味。重者焦味很浓,可刺激周围人打喷嚏、流清涕。此症局限于青年男性,系手*过频,或经常梦遗滑精,又不注意清洗会阴者。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手术或女性分娩后的“虚汗”,生命垂危、弥留之际的“脱汗”,以及“自汗”、“盗汗”,都是不同病变或不正常的“汗”。
参考资料:汗液_
人的身体也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但是到底是哪些化学元素组成了可运动、会思考的人呢?
科学家研究,人体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质四种成分构成,其正常比例是:水占55%,蛋白质占20%,体脂肪占20%,无机物占5%。人体成分的均衡是维持健康状态的最基本的条件。
人体内的水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正常状态下人体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比例保持2:1。这些体液占体重的50%~60%,是体内所占份额最大的成分,作为载体它为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将二氧化碳和体内垃圾溶在水里送到人体的各器官进行化学处理。体液在好几个方面维持着均衡,细胞内占2/3,细胞外占1/3,这一分布比例非常稳定。但是,如果新陈代谢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出现浮肿或脱水现象,原来的水分分布将失去均衡。
蛋白质由多种化学物质以环状形态构成且具有黏着性的人体成分。肌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骨骼和脂肪里也溶入了一些蛋白质。蛋白质的匮乏意味着四肢的肌肉及形成脏器的肌肉不足。如果肌肉是利用人体的能源活动身体和脏器的器官的话,那么肌肉的不足就意味体质弱,没有活力。癌症及慢性病患者中有很多人的直接死因是由于缺乏营养导致特定器官停止运动。体内脂肪是将体内多余营养浓缩储藏在皮下和腹部内脏周围的体成分。人体中可作为能量使用的三大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每一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可释放4千卡(kcal)的热量,而脂肪却能释放9千卡(kcal)的热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体内以包含大量水分的状态存在,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其在储存方面上的劣势。
体内脂肪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人体内应存有一定量的脂肪,如果脂肪量不足,就说明营养状态不佳。但一般不以缺少脂肪来判断营养缺乏,而以肌肉量不足来判断,其原因是缺乏营养的症状首先出现在肌肉量的减少即蛋白质的减少。人体处于缺乏营养或饥饿状态,就会先将蛋白质分解补充不足的营养素,所以蛋白质不足现象一般先于脂肪不足而出现营养缺乏症状。
无机质是维持身体架构的支柱,在大脑里它是保护重要脑器官的盾牌。含蛋白质与钙质的无机质聚合组成坚固的骨骼。但如果钙质从骨骼组织中脱落随小便排出体外的话,骨骼的密度逐渐降低,原来钙质所占的空间空掉了,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有时是与特定激素代谢的副作用有关的。但很多研究证明,无机质的多少和人体的肌肉量有着密切关系,骨质疏松症也和体脂肪过量和肌肉缺乏所引起的人体成分不均衡有关,从而导致骨质量的缺乏和骨密度低下。
因此,一般来讲,喜欢运动的人,肌肉发达体脂肪含量正常,所以不缺骨质量,不易患骨质疏松症。
人体的肌肉不可能像脂肪那样无限量地在体内储存。
肌肉与脂肪不同的是脂肪不应超过特定标准值,而肌肉量却可以超过标准值而不会有害健康。并且,增多的肌肉会增加基础代谢率并对骨骼有益。人体成分分析结果的最佳状态是体成分的平衡。体成分的平衡意味着身体脂肪和肌肉物质的平衡、身体各个节段(上肢、下肢、躯干等)的生长发育的平衡、细胞液体的平衡等等。
人体成分的平衡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饮食习惯而获得。在身体的各种成分中,体内脂肪和肌肉的含量是检测体成分平衡的基本方法,如果肌肉含量比脂肪含量高,可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状态。
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
60%--90%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它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5%以上。体液约2/3存在于细胞内部,称为细胞内液;约1/3存在于细胞外部,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细胞之间的组织液(皮肤撞破后没出血,只渗出淡**的液体,这就是组织液),还有淋巴管内的淋巴。体内细胞就浸没在这液体环境中。内环境就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的,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保持相对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液中,人们最熟悉的是血液,但对血液其实又不够了解。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kg,则血液量约为�4200~4800ml。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与血液有关的指标有血糖、血红蛋白、血脂、血乳酸、血尿素、红细胞、白血球和血小板等。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1 拼音
tǐ yè
2 注解
体液是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包括水和其中溶解的物质,这些液体总称为体液。按其所在部位分,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部分。人和高等动物的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淋巴液、脑脊液和组织间隙液(简称组织液或细胞间液)。人体全身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三者之间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进行互相交换。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及氧气可直接由细胞外液供应,细胞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又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因此常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人体和动物体所生存的外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理学上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自稳态”。自稳态是靠完善的控制活动以抗衡外界环境变化来维持的,是一种动态平衡。一旦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遭到破坏,机体就要出现疾病。人体内环境要依靠调节作用,才能保持相对稳定。调节有两种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作用来完成的。
人体内有关的液体
1、体液:人体内含有液体的总称。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占体液的大部分。
3、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液体,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称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4、血浆:血细胞生活的外界环境。主要包括90%的水分、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激素、抗体、维生素及代谢产物。
5、组织液:组织间隙的液体,是人体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糖类、脂质、氨基酸及代谢产物。
6、淋巴: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与组织液的成分相似。
7、脑脊液:无色透明,相当于淋巴,充满蛛网膜下隙,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及维持颅内压的作用。
8、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9、消化液: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在消化腔中发挥作用,含有各种消化酶。
10、泪液:由泪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溶菌酶。
11、汗液:由汗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各种代谢废物。
12、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13、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谢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唾液、泪液、尿液、汗液不属于体液。
解析:
人体内的液体由水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一起构成,统称体液。水是体液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体液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细胞内液是物质代谢的主要部位,细胞外液则是机体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保持体液容量、分布和组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维持各种器官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
扩展资料:
影响含量与分布的因素: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随年龄、性别和身体胖瘦而异。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的体液总量分别占体重的80%、 70%和 65%, 均高于成年人,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而调节能力又较差,故易发生水和无机盐代谢的失调。
一般成年人体液约占体重的 60%,而老年人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5%左右,可见年龄愈小,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愈大。 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年龄愈小者其组织间液占体液总量的比例较大,而细胞内液和血浆含量则差异较小,因此,老年患者较难耐受失水性疾病。不同组织含水量也各不相同。
脂肪组织含水量为15%~30%,而肌肉组织含水量达75%~80%。故女性和肥胖者因脂肪组织较多, 体液含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较小,极度肥胖者体液仅占体重的不到40%,对失水性疾病的耐受力较差。肌肉发达而脂肪组织较少的男性体液含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较大, 对失水性疾病的耐受力较好。
体液: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分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
扩展资料
人体新陈代谢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水。
体内水的容量、分布以及其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奇妙的人体加以调节控制,使细胞内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能够相对稳定地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这种平衡是人体细胞代谢所必需的条件。可能因为创伤、感染、不当治疗、不良生活习惯而被破坏,并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
-体液
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血液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中的蛋白质有:血红蛋白,白蛋白等。细胞间液也属于细胞外液,但里面几乎没蛋白质,蛋白质不能在细胞内外液间移动,除非病变。细胞内液的就多了,人体内大约几十万种,但目前只认识到其中的两三千种。比如催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支架作用的,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信使作用的,甲状腺素运输作用的,血红蛋白协助运动的,肌球蛋白肌动蛋白保卫作用的,免疫球蛋白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