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香豆素类
在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如Ⅶ、Ⅸ和Ⅹ因子)时,需有维生素K存在,由于双香豆素的化学结构和维生素K相似,与之竞争,阻抑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故可干扰肝脏对凝血因子的正常合成,而起抗凝血作用。
但具体为什么K1有特效,而K3,PAMBA无效就不清楚了,药理书上也没具体写
不行。
老鼠药是具有毒性的,把它放在树苗土里,小树要经常浇水,时间久了,树苗慢慢吸收了老鼠药的毒性,那么树苗都成了有毒的树苗了。所以不能把老鼠药放在树苗的土里,可以买老鼠夹、老鼠笼、老鼠贴等,这些都可以抓到老鼠的。
老鼠药的主要成分
氟乙酰胺是老鼠药的主要成分。一种乙酰胺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而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代谢毒物,能阻断三羧酸循环,常用作灭鼠剂,又名敌蚜胺、氟素儿等,其同类产品有氟乙酸、钠氟醋酸钠、甘氟。呈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丙酮等,无味、无臭。
通过皮肤途径吸收老鼠药也会造成人体伤害
通常人们会以为只要没有误服鼠药,就不会引起鼠药中毒。其实,通过皮肤途径吸收,鼠药也会对人体的凝血功能造成危害。
现在大多数农村所使用的鼠药均为抗凝血类杀鼠药,此类鼠药除了通过消化道途径快速吸收导致中毒外,还可通过人体的皮肤接触吸收导致慢性中毒,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反复出现牙龈出血、皮肤多处瘀斑等症状,甚至导致内脏大出血而致人死亡,其危害不容忽视。
当然可以,不止血液,检测胃容物成分也可。
灭杀老鼠的毒药是个大“家族”,有安妥类、磷化锌类、肉毒素类、砷(砒霜)类……还有严禁使用但仍有人使用的剧毒的甲基胺氟胺类……
而且,血液中检测出毒药成分,说明毒药已经被充分吸收了,一般情况下早就表现出很多中毒症状了……这事发生多长时间了,刚刚发生,不管能不能确定是否服药,马上给孩子催吐,别干巴巴的等着检测什么血液了。如果误服的是像毒鼠强等,贻误抢救时间,根本没机会去做检测了。
一直接做血液成分分析,可以判断服用的是什么。
二先检测药瓶里药物成分,再检测血液中是含有同样物质即可。
1、根据灭鼠药进入鼠体后作用快慢,分为急、慢性两类。
急性灭鼠药,又称急性单剂量灭鼠药,鼠类一次吃够致死量的毒饵就可致死。这类药的优点是作用快、粮食消耗少,但它们对人畜不安全,容易引起二次中毒,同时在灭鼠过程中老鼠死之前反映较激烈易引起其它鼠的警觉,故灭效不及慢性鼠药。这类药有磷化锌、氟乙酰胺、毒鼠磷、毒鼠强溴代毒鼠磷、溴甲灵、敌溴灵等。氟乙酸胺和毒鼠强、甘氟由于毒性强,无特效解毒剂,很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国家已明令禁用。
慢性灭鼠药,又称缓效灭鼠药,可分第一代、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如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迷(立克命)杀鼠酮、氯敌鼠等,如要达到理想灭鼠效果就要连续几天投药。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急性毒力相对较强,老鼠吃二次、三次就可致死,且对第一代灭鼠药有抗性鼠也能杀灭。这类药有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硫敌隆等。
2、为什么慢性灭鼠药比急性灭鼠药好?
慢性灭鼠药的优点是:用量小,鼠不拒食,至死方休,因而灭鼠效果好,家畜中毒机会少,中了毒也可以用特效解毒药(维生素K1)来抢救。慢性灭鼠药符合老鼠吃东西的习性,老鼠吃东西是断断断续续的,吃吃停停。而慢性灭鼠药多数种类老鼠吃一次,毒性不太强、吃后也无不舒服的感觉,它就可以连续吃几天,毒性积蓄起来就强了,老鼠就会死亡。慢性灭鼠药作用较慢,吃药三天以上多数鼠死亡,死前没有剧烈的症状,故临死还在取食毒饵。因此,在鼠大量死亡时,几乎所有的老鼠都已吃足了鼠药的致死量,即使有的鼠不再吃或搬家,也难免一死。不存在大批死鼠把幸存者吓跑的问题。慢性灭鼠对多种鼠类均有杀灭作用,大面积使用比较安全,灭鼠效果好,死鼠数量多,是目前灭鼠的主要武器。慢性灭鼠药主要是指抗凝血灭鼠剂,如溴敌隆、大隆等。
3、购买、投放灭鼠药注意事项
(1)要到有经营灭鼠药资格的部门购买灭鼠药。
(2)要了解所用灭鼠药的成份、安全解毒方法。
(3)要把灭鼠药放在小孩取不到的地方。
(4)万一误食时立即送医院。
4、安全使用灭鼠药
有资料显示,导致中国百姓中毒的毒物类型,农药和鼠药列为前两位,农药占2922%,鼠药占2862%。每年中国的农药用量比鼠药用量要多得多,所以按比例,急性剧毒鼠药是中国老百姓中毒死亡的首要因素。
在1950年以前,投放急性鼠药是消灭老鼠的主要手段,毒鼠强等是被通常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毒性大,无解药,早已被禁用。现在通常使用以抗凝血剂为主的慢性鼠药,老鼠服药后,症状较轻,不易引起同类的警觉,而且浓度低,对人、畜较安全,解毒药是临床常用药,中毒后容易获救。
所以最好还是别用鼠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