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灰色金属光泽的固体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一种非金属。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
硒元素名称:硒
元素符号:Se
元素英文名称:Selenium
元素类型:非金属元素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1645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000015
地壳中含量:(ppm)
005
自然环境中发现的最高含量:(ppm)
30000
相对原子质量:7889
原子序数:34
氧化态:
Main Se+4, Se+6
Other Se-2
化学键能: (kJ /mol)
Se-H 305
Se-C 245
Se-O 343
Se-F 285
Se-Cl 245
Se-Se 330
晶胞参数:
a = 9054 pm
b = 9083 pm
c = 11601 pm
α = 90°
β = 90810°
γ = 90°
质子数:34
中子数:45
摩尔质量:79
原子半径:122
所属周期:4
所属族数:VIA
电子层排布:2-8-18-6
价层电子排布[Ar]4s24p4
晶体结构:晶胞为六方晶胞。
电离能 (kJ/ mol)
M - M+ 9409
M+ - M2+ 2044
M2+ - M3+ 2974
M3+ - M4+ 4144
M4+ - M5+ 6590
M5+ - M6+ 7883
M6+ - M7+ 14990
M7+ - M8+ 19500
M8+ - M9+ 23300
M9+ - M10+ 27200
莫氏硬度:2
常见化合价:+4、+6
同位素:Se-74 Se-76 Se-77 Se-78 Se-80 Se-82
单质:硒
化学符号:Se
颜色和状态: 有灰色金属光泽的固体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3350
密度: 481克/立方厘米;
熔点: 217℃
沸点: 6849℃
发现人:永斯·雅各布·贝齐里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 发现年代:1817年
发现过程:
1817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从硫酸厂的铅室底部的粘物质中制得硒。
元素描述:
稀散元素之一。在已知的六种固体同素异形体中,三种晶体(α单斜体、β单斜体,和灰色三角晶)是最重要的。也以三种非晶态固体形式存在;红色和黑色的两种无定形玻璃状的硒。前者性脆,密度426克/厘米3;后者密度428克/厘米3。第一电离能为9752电子伏特。硒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硒(SeO2)。也能直接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包括氢和卤素。不能与非氧化性的酸作用,但它溶于浓硫酸、硝酸和强碱中。溶于水的硒化氢能使许多重金属离子沉淀成为微粒的硒化物[1]。硒与氧化态为+1的金属可生成两种硒化物,即正硒化物(M2Se)和酸式硒化物(MHSe)。正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硒化物的水溶液会使元素硒溶解,生成多硒化合物(M2Sen),与硫能形成多硫化物相似。
元素来源:
可从电解铜的阳极泥和硫酸厂的烟道灰、酸泥等废料中回收而得。
硒的主要用途为:
1光敏材料;如:干印术的光复制,这是利用无定形硒的薄漠对于光的敏感性,能使含有铁化合物的有色玻璃退色。也用作油漆、搪瓷、玻璃和墨水中的颜色、塑料。还用于制作光电池、整流器、光学仪器、光度计等。硒在电子工业中可用作光电管、太阳能电池,在电视和无线电传真等方面也使用硒。硒能使玻璃着色或脱色,高质量的信号用透镜玻璃中含2%硒,含硒的平板玻璃用作太阳能的热传输板和激光器窗口红外过滤器。
2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冶金方面,电解锰行业的硒用量占到中国全部硒产量的较大比重,此外,含硒的碳素钢、不锈钢和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高速切削,加工的零件表面光洁;硒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用以制造低压整流器、光电池、热电材料。硒以化合物形式用作有机合成氧化剂、催化剂,可在石油工业上应用。硒加入橡胶中可增强其耐磨性。硒与硒化合物加入润滑脂。
3 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由于硒是动物和人体中一些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硒-P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起着平衡氧化还原氛围的作用,研究证明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作用,在国际上硒对于免疫力影响和癌症预防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硒可作为动物饲料微量添加剂,也在植物肥料中添加微量元素肥,提高农副产品含硒量。硒已被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摄入量为每日50-250微克,而我国2/3地区硒摄入量低于最低推荐值,因此,中国是一个既有丰富硒资源,又存在大面积硒缺乏地区,这也是国际学者对中国感兴趣的原因。
元素辅助资料
硒与它的同族元素硫相比,在地壳中的含量少得多。硒成单质存在的矿是极难找到的,目前全球唯一硒独立成矿的地区位于我国湖北恩施。
硒是从燃烧黄铁矿以制取硫酸的铅室中发现的,是贝齐里乌斯发现铈、钍后1817年发现的又一个化学元素。他命名这种新元素为selenium。他还发现到硒的同素异形体。他还原硒的氧化物,得到橙色无定形硒;缓慢冷却熔融的硒,得到灰色晶体硒;在空气中让硒化物自然分解,得到黑色晶体硒。
硒 (Selenium)
亚硒酸钠 (Sodium Selenite)
作用与应用:在体内硒和维生素E协同,能够保护细胞膜,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微量硒具有防癌作用及保护肝脏的作用。
主要用于缺硒患者以及地方性疾病-克山病的防治,以及长时间依靠静脉高营养维持的缺硒患者。由于无机硒盐毒性较大,在日本1993年已禁止在食品和饲料中添加,支持采用安全性更高的含硒蛋白、氨基酸等有机形态硒,或富含硒的农副产品。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月需用量50~500 mg。
儿童10~50 mg。
亚硒酸钠片每片含亚硒酸钠1 mg,(相当于含硒457 μg)11岁以上及成人每次2片。
儿童2-4岁,每日一次每次服半片;5 岁,每次服1片; 副作用:服用过量硒可引起中毒,每日最大安全量为400 μg。
硒的作用:
硒的作用比较宽泛,如下文详述的多个方面,但其原理主要是两个:第一、组成体内抗氧化酶,能提到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保持其通透性;第二、硒-P蛋白具有螯合重金属等毒物,降低毒物毒性作用。
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 (原称“抗癌之王”)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科学界也认识到硒具有预防癌症作用,是人体微量元素的“防癌之王”。
美国亚利圣那大学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13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硒200 μg,癌症死亡率下降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37%,其中肺癌下降46%,肠癌下降58%,前列腺癌下降63%。
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明示:"硒能降低患癌风险"和"硒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癌变作用"。
在我国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已被写入化学教课书(九年级下册96页)以及高等院校医药教材(微量元素与健康262页),"硒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其DNA 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干扰致癌物质的代谢"。
抗氧化作用: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组成成分,每摩尔的GSH-Px中含4克原子硒,此酶的作用是催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过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可发挥抗氧化作用,是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是维生素E的50--500倍)。在体内,GSH-Px与维生素E抗氧化的机制不同,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具有协同作用。
科学证实:正是由于"硒"的高抗氧化作用,适量补充能起到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抵御疾病,抵抗有毒害重金属,减轻放化疗副作用,防癌抗癌。
增强免疫力:
有机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抗氧化、能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防止糖尿病: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防止白内障:
视网膜由于接触电脑辐射等较多,易受损伤,硒可保护视网膜,增强玻璃体的光洁度,提高视力,有防止白内障的作用。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然而科学补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
缺硒是克山病、大骨节病、两种地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补硒能防止骨髓端病变,促进修复,而在蛋白质合成中促进二硫键对抗金属元素解毒。对这两种地方性疾病和关节炎患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解毒、排毒:
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铅、锡、铊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防治肝病、保护肝脏:
我国医学专家于树玉历经16年的肝癌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肝癌高发区的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肝癌低发区,肝癌的发病率与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她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补硒证实,补硒可使肝癌发病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史者发病率下降50%。
综上所述,"硒"是人体必需的,又不能自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补充200 μg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世界营养学家、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
硒的吸收代谢成人体内硒的总量在6~20 mg。硒遍布各组织器官和体液,肾中浓度最高。在组织内主要以硒和蛋白质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硒主要在小肠吸收,人体对食物中硒的吸收率为60%~80%。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的硒经代谢后大部分经尿排出。尿硒是判断人体内硒盈亏状况的良好指标。硒的其他排出途径为粪、汗。硒在体内的吸收、转运、排出、贮存和分布会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膳食中硒的化学形式和量。另外,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以及食物中是否存在如硫、重金属、维生素等化合物也有影响。动物实验表明,硒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空肠和回肠也稍有吸收,胃不吸收。经尿排出的硒占硒排出量的50%-60%,在摄入高膳食硒时,尿硒排出量会增加,反之减少,肾脏起着调节作用。
一些食品中含硒较高,如:海产品、食用菌、肉类、禽蛋、西兰花、大蒜等食物。营养学家也提倡通过硒营养强化食物补充有机硒,如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蘑菇、富硒茶叶、富硒麦芽、硒酸酯多糖、硒酵母等。现在国内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机构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上海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等,这方面技术实力较强或市场规模较大的中国企业有: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Setek),安琪酵母(Angel),黄金搭档(GlodenPartner),富硒康(Fuxikang,安徽华信药业),南京远望有限公司(Yuanwang)等。国际企业有新西兰的SouthStar、英国的GrowHow、美国AllTech。近年来,一些硒强化产品不断涌现,美国科学家制成了富硒果汁、富硒牧草、富硒奶,澳大利亚科学家制成了富硒小麦、富硒啤酒、富硒饼干和富硒牛肉干,我国科学家研究的富硒水果、富硒谷物、富硒大闸蟹、富硒烟草也丰富了国际硒营养强化领域的应用。
硒的摄取与土壤的硒含量关系超过与饮食方式的关系。美国和加拿大的土壤含有足够的硒。对美国的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的研究发现他们摄取了足够的硒。很多食物中都有硒,但巴西坚果、全粒谷物(全麦面包、燕麦粥、大麦)、白米和豆类中含量特别多。
蛋类略高于肉类,每100克食物中,猪肉含硒106 μg,鸡蛋含硒15 μg,鸭蛋含硒307 μg,鹅蛋含硒336 μg,人参含硒15 μg,花生含硒137 μg。植物性食物的硒含量决定于当地水土中的硒含量。例如,我国高硒地区所产粮食的硒含量高达每公斤4~8 mg,而低硒地区的粮食是每公斤0006 mg,二者相差1000倍。
食物来源
食物中硒含量测定值变化很大,例如(除谷物外以鲜重计):内脏和海产品04-15 mg/kg;瘦肉01-04 mg/kg;谷物01-08 mg/kg;奶制品01-03 mg/kg;水果蔬菜01 mg/kg。
生理需要
在2000年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岁以上者的推荐摄入量为50 μg/d,适宜摄入量为50-250 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 μg/d。
过量表现
指甲变厚、毛发脱落,肢端麻木,偏瘫。
硒缺乏症
1缺乏硒会导致未老先衰。
2严重缺乏硒会引发心肌病及心肌衰竭。
3发生克山病,大骨节病。
4精神萎靡不振,精子活力下降,易患感冒。
世界硒都-恩施:
“恩施自治州岩石、土壤、动植物硒富集均达到世界之最”,为世界70%以上缺硒地区的人类带来了福音,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中国科技大学尹雪斌博士等就在该地区发现超过 10000 ppm的含硒岩石。恩施市目前已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州内重点开发物种。是以市场需求的硒品种类。
1、1991年硒资源综合开发富硒植物蛋白系列产品、保健产品、富硒茶、硒矿泉水,富硒烟。
2、特种食品资源:莼菜、薇菜、蕨菜,云豆、魔芋、葛仙米、凤姜、茗合、山药等稀有品种,斐声海内外。
3、州境内的恩施市、建始县、宣恩县等地均蕴藏着丰富的硒矿泉水资源。泉水含硒量0014-002 mg/L,并含有锶、锌、钙、镁、锗等十几种有益元素。
但在上述地区含硒量不稳定,较难控制,影响了富硒产品的安全性。
国际学术活动:
第一届国际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会议(SELENIUM 2009)于2009年10月18-2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办,主要参加者包括我国知名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国际上硒环境、农学和人体健康研究方面的学者。此前,生命科学和卫生系统人员参加较多的生物医药硒会议已召开过多次,2010年硒生物医药会议(SELENIUM 2010)将在著名的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召开。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1 总论
11 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
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12 制定《大纲》的目的和意义
《大纲》所称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的技术。应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节能型的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的管理技术等。
《大纲》从实际出发,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采用“研究、开发”,“发展、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规范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201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节能技术的研发。
《大纲》用于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项目投资重点方向,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奠定基础。
2 工业节能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技术与装备良莠不齐,部分装备技术性能低下,生产工艺落后,导致能耗指标较高,总体用能效率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1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
211 发展能源资源优化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
制定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煤矿瓦斯)、水电和海上油气田等大型能源资源总体开发方案并滚动修订;优化煤、油、气和水电资源的配置;统筹规划能源开发、运输、储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以达到能源开发利用最佳整体效益。
优化和调整用能结构,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高耗能产业因地制宜地靠近能源产地布局。有条件的矿区统筹发展煤电、煤化工、煤炭建材等综合利用产业。
扩大煤炭洗选加工比例。供应炼焦用煤必须全部洗选加工。重点发展化肥和高炉喷吹用煤及高硫、高灰份煤的洗选。
212 发展多种能源发电与合理配置技术
依据我国一次能源资源和大用电负荷中心分布特征,发展煤炭坑口大容量群发电技术与大水电基地发电技术;发展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气轮机调峰发电技术,缺水地区发展节水型发电技术;在缺乏能源资源地区,积极发展安全堆型核电技术;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在热负荷集中地区,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发电技术;北方采暖地区大中城市发展集中供热的热电联产,优先建设以热定电的背压供热机组和200MW以上的抽汽供热机组。
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发电技术。大型电力系统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等级发电技术;推广建设600MW及以上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限制在大电网内新建常规300MW及以下中、小型凝汽式机组。重点开发并推广适合国情的循环流化床及整体煤气化发电技术,积极发展300MW及以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优化供电方案,逐步淘汰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下常规燃煤纯凝汽式小火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0MW及以下的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发电机组。
实施节能电力调度,限制能耗高的机组发电,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发展大容量、远距离、安全经济输电技术。
发展500kV超高压输电技术。
禁止电力系统新建燃油发电厂。
213 发展水电资源综合优化开发、利用技术
大力发展流域梯级水电优化开发技术。
大电网重点发展500MW以上大型混流或水轮机发电技术。
靠近负荷中心的地区,重点发展300MW及以上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
214 发展、推广煤炭资源高效开采利用技术
发展煤炭大规模、集约化开采技术。发展采掘机械化,推广综采、综掘技术装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和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按品位开采利用,提高回采率。
研发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促进报废矿井残留煤的回收利用。
鼓励、支持矿井煤与煤层气(煤矿瓦斯)共采,研究、推广新型高效的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技术。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速引进、开发煤矿煤层气(煤矿瓦斯)等可燃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和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降低煤气放散率。
研发煤化工、煤炭液化替代石油技术。推广洁净煤代油,石油焦气化燃烧技术。
推广高效、低污染炼焦技术,提高焦炭产出率,回收利用炼焦过程副产煤气、焦油等。
关停回采率低与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小煤矿。
保护性开采焦煤资源,严禁将主焦煤当动力煤使用。
215 鼓励低热值矿物燃料综合利用技术
就地利用热值12560kJ/kg及以下矿物燃料,10500kJ/kg以上的煤矸石用作低热值工业锅炉燃料。
发展、推广燃烧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中煤、油页岩、石煤等低热值燃料。
发展低热值煤矸石、石煤生产砖瓦,或用作水泥厂燃料和配料、混凝土和建筑砌块及墙板用骨料等新型节能建材的技术。
216 发展褐煤利用技术
发展褐煤气化技术,利用褐煤生产甲醇等化工产品。
研发褐煤提干、快速热解工艺、褐煤直接液化和无粘结剂成型技术。
217 发展、推广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推广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如撬装式轻烃回收装置、套管气回收、大罐抽气和天然气发动机等技术。整装油田必须同步建设伴生气、凝析油回收设施。推广汽油装车站台、加油站和油库油气回收技术。
218 研究油页岩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
219 发展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
加强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扩大加工能力,提高利用效率。发展废旧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碎玻璃、废纸、废旧轮胎、报废汽车、废旧电子设备与器件、废旧家用电器和废旧电池等再生利用技术。
开发利用工业炉渣、煤矸石、粉煤灰、烟道灰等工业废渣,生产废渣砖、内燃砖、砌块等墙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发展冶炼废渣、化工废碴、造纸废液、粉煤灰、脱硫石膏、制糖废渣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沼气池废渣、人畜排泄物等综合利用技术。
22 重点生产工艺节能技术
221 煤炭生产节能技术
推广煤炭开采优化巷道布置技术,简化系统、减少岩巷。有条件的矿井推广巷道光面爆破和锚杆、锚索、锚喷支护减少风阻。发展选煤厂闭路循环工艺,实现废水和煤泥回收利用。在缺水或高寒地区,推广干法选煤新工艺。
222 电力生产节能技术
发展、推广火电厂全过程优化运行和状态监控技术。在煤粉锅炉中推广气化小油枪、等离子点火等节油或无油点火稳燃节能技术。
推广电力设备改造提效技术。对现有200MW、300MW机组,进行提高低压缸通流部分效率的改造及各类机组低效辅机的技术改造。
发展、推广电网经济运行技术。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变压器分接头配置,加强无功补偿及其调节能力,提高用电功率因数。建立、完善电网运行信息系统,推广电网线损诊断与管理技术。加强对电网线损率的分级管理和分区分压分线(台站)的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和小指标考核等线损管理制度。发展推行电网用电侧监测管理技术。
发展、推广大型企业用电管理信息系统、车间工艺自动控制节能技术。
223 钢铁生产节能技术
发展钢铁露天矿山陡帮和高台阶开采以及地下矿开采结构参数优化技术。
焦化发展型煤炼焦技术,干熄焦大型化技术。
发展超高铁、低硅、低燃耗、高还原度烧结技术,推广低碳厚料层、混合料预热、热风点火和小球烧结等节能技术。
发展高炉大型化、优化炉料结构和长寿命技术,实现精料、高风温、高喷煤比、低硅冶炼,建立高炉操作专家系统。研发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炼铁新技术。
发展炼钢节能技术。转炉向大型化发展,逐步实现负能炼钢;电炉炼钢采用水冷炉壁—泡沫渣埋弧熔炼及高电压、低电流供电熔炼技术;推广废钢预热技术;开发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和双壳电弧炉等节电产品。
推广高效连铸、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近终型连铸技术。
发展蓄热式加热炉技术,连铸坯热装热送、直送技术,汽化冷却技术等。
224 有色金属生产节能技术
发展有色金属矿露天开采和地下矿采场大型化技术、大型开采设备,实现浮选和多碎少磨设备大型化。
发展中低品位铝土矿选矿脱硅技术和高效短流程生产工艺;发展氧化铝生产间接加热、强化熔出工艺技术;拜耳法管道化熔出技术。烧结法熟料烧成工艺过程发展窑外烘干预热、智能集中控制技术;发展氢氧化铝焙烧工艺过程流态化闪速焙烧及循环流化床焙烧技术;高效能降膜蒸发、闪速蒸发、多效蒸发、板式蒸发等工艺技术。
发展300kA以上大型预焙槽电解铝生产技术、电解铝液直接生产铝及铝合金锭等综合节能工艺。
发展大型硫化铜精矿冶炼,推广富氧强化熔池熔炼及高浓度富氧、常温鼓风闪速熔炼工艺;发展铜冶炼连续吹炼和湿法炼铜技术;推广不锈钢永久阴极母板。
推广铅冶炼过程氧气底吹熔炼、渣还原炼铅(SKS法)及氧气顶吹熔池炼铅新工艺,改进现有烧结—鼓风炉工艺;研究开发直接炼铅工艺。
推广锌冶炼过程富氧强化焙烧及加压浸出工艺技术。发展镍硫化矿冶炼过程的富氧强化闪速熔炼或熔池熔炼工艺。
发展锡冶炼奥斯麦特富氧顶吹熔炼工艺。
利用焦炉煤气发展硅热法炼镁技术,开发新型镁还原工艺及大型无隔板镁电解槽。
发展铜铝铅锌冶炼过程检测和优化控制技术及短流程、连续化加工成型技术。
发展钛渣冶炼密闭电炉的连续加料、大型沸腾氯化炉生产四氯化钛和还原—蒸馏联合法制取海绵钛新工艺。
225 黄金生产节能技术
发展高效选矿、多碎少磨和优化冶炼工艺技术:高硫、高砷金精矿采用生物氧化技术;载金炭采用高压无氰和常温常压解吸工艺;高品位贵液采用一步电积工艺;金泥采用湿法冶金工艺。
226 建筑材料生产节能技术
发展、推广水泥大型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窑生产技术,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装备,如高效粉磨、高效冷却、优质耐火材料生产技术等。开发利用可替代原、燃料的废弃物再生能源。
发展大型(日熔化量500t以上)优质浮法线生产技术。全面提高洛阳浮法玻璃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浮法玻璃窑炉的辅助熔化与全氧、富氧燃烧技术。
发展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辊道窑技术,大吨位压砖机技术,高速烧嘴燃烧技术,窑炉大型化及窑体耐火保温轻质化,节能煅烧技术等。
发展煤矸石、粉煤灰、页岩等生产空心砖和装饰砖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各种具有轻质、保温、节能、隔音、装饰功能的建筑砌块制品;研究开发工业化生产的成套技术等。
发展年产3万t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和产品深加工技术。
推广和提高石灰连续生产节能立窑技术。
227 化工生产节能技术
发展大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生产合成氨技术;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合成氨技术,主要有天然气自热转化技术(ATR)、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POX),以及相应合成氨净化技术;发展用烟煤、褐煤等粉煤和水煤浆制合成氨技术;采用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
发展低能耗合成氨工艺。改进和发展工艺单元技术,包括温和转化、燃气轮机、低热耗的脱碳与变换、深冷净化、效率更高的合成回路和低压合成技术。
发展离子膜烧碱技术和氧阴极技术;推广节能型离心膜电解槽;推广烧碱改性隔膜+金属扩张阳极+活性阴极隔膜法电解技术;推广高效节能型蒸发技术和装置。
纯碱生产推广氨碱法真空蒸馏或干法加灰蒸馏技术,蒸馏废液闪发技术;联碱法高效淡液蒸馏塔技术,新型变换气直接制碱技术,高效换热设备节能技术,氯化铵结晶工序节能技术。
发展大型密闭电石炉和大型黄磷电炉,采用机械自动上料和配料密闭系统技术。
228 石油天然气开采节能技术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发展高效采油工艺设备,推广抽油机系统优化匹配和优化运行技术;优化简化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建设多功能合一、高效节能的油田联合处理站;推广整装稀油油田油气集输密闭流程;发展优化注水工艺技术,高含水期完善注采井网、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特高含水期采取细分层注水、细分层堵水、调剖等措施;推广高效注水泵机组和注水系统优化运行技术;推广稠油热采提高注汽锅炉能效技术、高压高温输汽管道保温技术、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锅炉技术;管道输油推广密闭输送工艺和高效加热炉、输油泵及配套的电动机;推广降凝降粘减阻技术,不加热输送技术和智能清管技术;管道输气推广管道内壁涂层技术、不停输清管技术;石油钻井推广水平井、欠平衡钻井、分支井等先进钻井技术,推广钻井提速技术和网电驱动钻机;油井施工推广“绿色作业”技术。
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推广先进的油藏模拟软件和油藏监测的四维地震技术;研究油气田开发动态跟踪技术;优化油田寿命期内的采油方式;推广水驱、CO2驱、聚合物驱、微生物采油等新技术;合理利用地层压力提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利用水平井、大斜度井、多底井等先进钻完井技术;在油田高含水阶段,推广“稳油控水”新工艺。发展从油藏、井筒、油气处理到外输全过程的整体能耗优化工艺技术。充分考虑油田群或气田群天然能量的平衡利用,确定联合开发中心平台的位置;充分利用气井压力输送天然气。采用水力旋流器、膜分离技术等高效含油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油气集输系统密闭流程工艺。
229 石油化工生产节能技术
炼油常减压蒸馏装置,采用夹点技术优化换热和预闪蒸等节能型流程;催化裂化装置,推广降低焦炭产率和减少装置结焦技术;芳烃抽提工艺过程,推广高效溶剂(四乙二醇醚、环丁砜等)技术;用氢装置发展氢能优化技术;研究开发低能耗的过滤—吸附再生法;推广应用抽提蒸馏工艺。
研究开发加氢装置热高分流程的优化技术;采用液力透平回收压力能;开发、应用新型加氢催化剂、先进的反应器内构件和循环氢脱硫措施;推广延迟焦化装置大型化、双面辐射加热炉技术;推广装置间热联合技术。
推广乙烯装置裂解炉空气预热技术、乙烯在线烧焦技术,推广乙烯裂解炉强化传热技术;开发加注结焦抑制剂,推广低能耗分离技术。研发合成树脂催化剂技术,完善聚丙烯装置的丙烯原料精制系统。推广合成橡胶吸收式热泵技术。研发直接干燥技术。
2210 轻工生产节能技术
造纸化学制浆向深度脱木素蒸煮工艺、氧脱木素、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方向发展;采用高浓筛浆、高效精浆技术和设备;发展高得率制浆技术(如TMP、CTMP、APMP等)及中高浓漂白技术;造纸机采用新型脱水器材、宽区压榨、全封闭式气罩、热泵、热回收技术等;制浆、造纸工艺过程及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等技术。
日用玻璃推广节能环保型窑炉,综合采用新型优质耐火材料并合理匹配,强化窑体保温,减少流液洞玻璃液回流,增加蓄热室回收效率及合理应用窑坎、鼓泡、电助熔、深澄清池等技术,发展推广纯氧助燃、全氧燃烧和减压澄清技术,提高窑炉熔化率和窑炉寿命;改善燃烧工艺条件,选用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燃料,保持最佳空气系数,阻止三次空气漏入;优选玻璃配方,推广全国基本统一的日用玻璃化学成分组成及组成范围,提高废玻璃加入量的比例,改善工艺条件和生产过程控制,发展瓶罐玻璃轻量化技术。
日用陶瓷推广节能型先进窑炉,采用新型优质耐火保温材料,全保温和优化窑炉结构及先进燃烧控制系统等技术;开发日用陶瓷工业窑炉技术支撑体系;推广轻质耐火材料匣钵、窑具、窑车,采用清洁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实现明焰无匣烧成。
制糖业向大型化发展(日处理糖大于3000t),充分利用低热值煮糖汁汽和热能,提高糖厂蒸汽复用指数;采用降膜蒸发罐、强制循环煮糖罐、全自动分蜜机等先进设备,实现制糖生产热能集中控制。
井矿盐向生产装置大型化(单套设备生产能力大于60万t/n)发展;鼓励发展液体盐;推广卤水净化新技术;改造现有高耗能设备;积极采用盐硝联产制盐技术;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产品综合能耗达到行业规定指标。
2211 纺织工业生产节能技术
推广自动化、高效化纺织工业工艺技术和装备,缩短工艺流程,提高效率。棉纺行业推广紧密纺、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和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等新技术;染整行业推广高效节水、节能型助剂和冷轧堆一步法、一浴法等新工艺,采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高效节能的拉幅定型机等。采用多效多级蒸发设备与技术处理印染的碱液、化纤的酸液。
23 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利用技术
推广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遵循“梯级利用,高质高用”原则,优先把高品位余热余能用于做功或发电,低温余热用于空调、采暖或生活用热。
231 发展工业窑炉余热、余能利用技术
工业窑炉烟气余热可用于空气、燃料及物料的预热及炉外热回收设施。
232 发展钢铁生产过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推广干法熄焦技术,开发推广炉渣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和焦油做民用燃料或生产化工产品。
233 推广钢铁生产过程副产煤气等余压回收利用及发电技术
推广高炉煤气干式除尘压差发电技术和转炉煤气、蒸汽回收技术,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充分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发电技术,逐步实现钢铁生产工艺过程燃料无油化。
234 发展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和副产煤气的回收利用技术
235 发展、推广大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窑低温余热利用技术
236 发展利用焦炉废气生产石灰工艺技术,提高石灰副产品回收综合利用
237 发展利用电石炉炉气和炭黑、黄磷、合成氨、硫酸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作燃料或原料技术
238 发展推广石油化工生产过程能量回收利用技术
推广余热、余汽发电、吸收式热泵和制冷技术。催化重整(包括半再生和连续重整)过程推广回收重整加热炉烟气余热技术。发展油品储运系统回收放散气体和减少原油加工损失的技术。采用自动点火系统,提高火炬气回收率。
239 发展乙烯热联合技术,采用燃气轮机—加热炉(裂解炉)联合供热供电
2310 加强合成纤维原料丙烯腈回收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
推广PTA蒸汽透平技术;精制部分推广能量回收技术;己内酰胺生产采用仿生催化氧化、环己酮氨肟化等技术。
2311 研发卫生陶瓷梭式窑余热利用技术
重点解决“双炉”系统梭式窑和梭式窑专用助燃空气预热换热系统。
24 高效节能设备
研发、推广高效节能型工业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各种电动机、风机、泵、压缩机、气体分离设备、电力变压器等。
241 发展、推广高效和清洁燃料工业锅炉
发展、推广新型高效工业锅炉系列。
发展、推广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采用与燃气轮机或内燃机配套的余热锅炉。
推广使用洁净煤、型煤和生物质燃料等的锅炉。
发展先进高效的燃烧装置,推广煤粉分级燃烧等洁净燃烧方式;提高工业锅炉自动控制装置和燃烧监测手段;推广低阻高效旋风除尘器。
242 发展、推广高效工业窑炉
发展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工业窑炉。新建工业窑炉应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研发、推广蓄热式燃烧器自身预热烧嘴系列、高速烧嘴系列、平焰烧嘴系列产品。开发组合燃烧单元,炉温自动控制,空燃比控制,炉压控制等系列产品。
发展大容量和高功率密度炉型感应熔炼炉。
243 发展高效、强化换热设备
发展高效、长寿、强化换热设备,如各种管壳式强化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新型高效喷流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碳化硅换热器、陶瓷换热器等高温换热器以及热管等小温差换热器。
244 发展、推广高效机电设备
推广S11型及低损耗变压器、低能耗导线、金具等节能型配电设备及附件。
发展高性能无功补偿装置。推广可调节型低压无功补偿装置、高压先进性能无功补偿装置(SVC、SVG等);改进电网供电质量的节电设备,如谐波防治装置等。
发展、推广高效率的泵类设备。通过完善泵的三元流场、二相流分析计算方法,改进加工工艺,使泵的能效达到83%~87%;开发使用与变频器结合的可进行流量调节的恒流量、变扬程特性水泵,替代水阀进行流量调节,并扩大系列型谱范围,增加品种。
推广节能型通用风机产品,通用风机的效率平均应达到80%~85%。开发新型矿用风机、风扇,电厂、工业锅炉用高效节能风机,如三叶罗茨风机,三元流动叶轮的高效节能风机等;开发使用与变频器结合,用于流量调节的恒流量、变扬程特性风机。
发展、推广变频调速技术与装置及内反馈斩波调速技术与装置。开发电动机拖动用节能调速装置、工艺调速性能用交流调速装置、特种调速用交流调速装置、变频电源及车船使用的直—交逆变电源、牵引调速专用装置、绿色发电用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等。
研究、发展节能高效电动机。采用冷轧硅钢片代替热轧硅钢片,生产动力用电动机和与变频器集成的变频电动机。研发、推广铜转子电机高起动转矩永磁同步电机。
研发余热、废热、太阳能空调、热泵机组和冷热电联产装置。
推广逆变式焊接电源焊机,开发绝缘栅双击型晶体管(IGBT)逆变电源、自动、半自动焊接设备和二氧化碳(CO2)气体保护焊机等。
研发电子音视频节能节电产品,包括低待机能耗的CRT机、液晶等离子平板彩色电视机、DVD/VCD视盘机等家用电子音视频产品和计算机显示器、传真机、复印机等信息通信产品。
25 节能新技术
251 研发、推广高红外、远红外、等离子、感应加热等高效加热新技术
252 研发、推广微波能高温技术,如微波烧结、微波高温合成工艺及相关设备
253 研发、推广膜技术在气体分离、污水处理、电解等领域的应用
254 研发新型煤粘结剂、助燃剂和工业型煤,发展煤粉成型技术
255 研发中小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及装备
256 研发机械、电子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
257 研发微生物选矿、微生物化肥等微生物技术
258 研发环保、高能效比制冷剂等技术,发展冰(水)蓄冷技术,研发动态蓄冰技术
259 研发新型传热传质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超导技术、超声技术、磁化乳化技术、稀土技术在节能领域中的应用
2510 研发减磨与润滑技术、新型密封技术、防腐蚀技术、清洗与除锈除垢技术、添加剂技术、催化助燃等高新技术
2511 研发高温超导技术在大电流传输、电能储存和高效电动机的应用
2512 研发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能源开采技术
2513 发展、推广电子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在用电设备和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26 节能新材料
261 研发、推广新型保温、隔热、高温、密封材料
推广新型优质保温耐火材料。1250℃以下工业窑炉推广高铝纤维,硅酸铝纤维耐火材料,1250~1400℃工业窑炉逐步推广高温氧化铝耐火纤维材料。
推广建筑用模塑聚苯乙烯、挤塑聚苯乙烯、聚氨脂、硬质酚醛泡沫、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保温材料,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节能窗框、玻璃材料。研究开发相变储能材料和薄膜型热反射材料。开发优质岩棉材料。
推广微孔泡沫聚氨酯隔热材料、陶瓷电热膜等。
研发新型高性能热力、供冷管网保温材料。
推广高温优质耐火材料,如冶金、建材行业用高纯镁砂、镁铬质、镁铝质及不定型浇注耐火材料。
26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我国火电厂粉煤灰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CaO、TiO2等。粉煤灰是我国当前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的粉煤灰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就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若排入水系会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另外粉煤灰可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
烟道灰:是电厂发电时,从烟囱里出来的灰,比粉煤灰细好多。成分也是不相同的。
可以参考这里
锌烟道灰是炼锌炉的除尘装置中收集的微细粒粉尘,在冶炼厂是固体废料,但成分上是氧化锌混合物。
你们公司不会是买境外的锌烟道灰然后在国内选矿吧,?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不接收境外生产废料的回收利用、不当国外固体废料消纳的转运站。
不可以。根据工程网官网上发布的消息显示,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烟道灰是电厂发电时,从烟囱里出来的灰,比粉煤灰细好多,成分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不可以配煤,更不可以重复配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