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汽冰”。由于分布浅、分布广泛、总量巨大、能量密度高。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主要替代能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密切关注。
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韩国、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研究计划。迄今,人们已在近海海域与冻土区发现水合物矿点超过230处,涌现出一大批天然气水合物热点研究区。
1)可燃冰,甲烷气水包合物,也称作甲烷水合物、甲烷冰或天然气水合物。
从名字上就可以大概分辨出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
2)实际上的确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
可燃冰为固体形态的水于晶格(水合物)中包含大量的甲烷。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3)发展前景:藏量较为丰富,可以取代石油、天然气之次世代能源,因此受到许多期待。
但开采困难,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泄露,而甲烷是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暖化威力比二氧化碳强23倍,开采不当将会变成世界的灾难。
可燃冰的化学式是CH4·8H2O
1、简介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Combustible ice )、“固体瓦斯”和“气冰”。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可燃冰不是冰,而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微观结构为笼型的化合物。可燃冰是其俗称,其外观结构看起来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烧,因此,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又被称为“固体瓦斯”或“气冰”。
2、形成原因
有两种不同种类的海洋存量。绝大多数(>99%)都是甲烷包覆于结构一型的包合物,而且一般都在沉淀物的深处才能发现。在此结构下,甲烷中的碳同位素较轻(δ13C<-60‰),因此指出其是微生物由CO2的氧化还原作用而来。
这些位于深处矿床的包合物,一般认为应该是从微生物产生的甲烷环境中原处形成,因为这些包合物与四周溶解的甲烷其δ13C值是相似的、些矿床坐落于中深度范围的区域内,大约300-500m厚的沉积物中,称作气水化合物稳定带(GasHydrate Stability Zone或 GHSZ),且该处共存着溶于孔隙水的甲烷。
在这区域之下,甲烷只会以溶解型态存在,并随着沉积物表层的距离而浓度逐渐递减。而在这之上,甲烷是气态的。在大西洋大陆脊的布雷克海脊,GHSZ在190m的深度开始延伸至450m处,并于该点达到气态的相平衡。测量结果指出,甲烷在GHSZ的体积占了0-9%,而在气态区域占了大约12%的体积。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我们老师让我们记的甲烷的化学式是CH4。
中文名:天然气水合物,
外文名:Natural
Gas
Hydrate,
别
名:可燃冰、甲烷水合物、笼形包合物,
主要成分:甲烷,
分子式:CH4·8H2O
可燃冰主要化学成分是甲烷。
可燃冰一般指天然气水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有机化合物。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研究发现,可燃冰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
可燃冰的用途
可以做燃料,也可以做工业原料,尤其在化工上,但是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做燃料,其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于发电,供热,等等,类似汽油、柴油的用途。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汽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