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鱼类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八至二十,高于肉,禽,蛋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很容易消化,吸收,利用含量高达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 。鱼的蛋白质具有完整的氨基酸组成,包括8种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并且比例均衡。黄花鱼占百分之十七点六,带鱼占百分之十八,鲐鱼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四,鲢鱼占百分之十八点六,鲤鱼占百分之十七点三,鲫鱼占百分之十三。鱼肉中所含的都是完全蛋白质,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最适合人体需要,易于被人体吸收和消化。
鲫鱼蛋白质含量高,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并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鲫鱼脂肪少,热量低,适合糖尿病人吃。鳕鱼的高营养价值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鳕鱼肉几乎不含任何脂肪,但蛋白质含量有百分之十八,远高于普通鱼。鳕鱼晒干后,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水蒸发了。剩余的浓缩蛋白质可以达到近百分之八十。
黑鱼蛋白质含量高。黑鱼是一种有价值的淡水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被称为“鱼中的宝藏”。它营养丰富,其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高于鸡肉和牛肉中的蛋白质。
鱼中的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质量高。鱼肉中无机盐的含量也很高,并且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例如镍,钴和锰。鱼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脂有很好的作用。已经证实,鱼中的DHA是人脑脂肪的主要成分,也是大脑营养必不可少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它对脑细胞,特别是大脑的神经传导有重要影响,并且对人的智力,记忆和思维能力也有重要影响。
1、鱼肉里主要含有蛋白质、无机盐、不饱和脂肪酸、叶酸、尼克酸,和铁、钠、钙、磷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
2、鱼肉的鲜味主要来源于蛋白质,不同于肉类蛋白,鱼肉的蛋白质结构较松散,水分含量较多,肉质较嫩,能被人体更好的吸收,适量食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3、鱼肉一般是指鱼类的肉。鱼可以分为淡水鱼和咸水鱼,日常生活中,人们多半食用的鱼类为淡水鱼,例如鲤鱼、草鱼、鲫鱼、鳜鱼等种类,一般鱼可以采用煎、烤、炸、煮、蒸等方式进行烹饪。
鱼类具丰富营养价值
鱼类的蛋白质含量约15~24%,所以鱼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这些蛋白质吸收率很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鱼类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鱼类含有很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例如EPA(Ecosap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ecosahexanoid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
此外,鱼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D,特别是鱼的肝脏含量最多。鱼类也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B6、B12、烟碱酸及生物素。鱼类还含有矿物质,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鱼或沙丁鱼等,若带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钙质来源;海水鱼则含有丰富的碘;其它如磷、铜、镁、钾、铁等,也都可以在吃鱼时摄取到。
DHA是促进脑力的关键元素
为什么常听说吃鱼会变聪明?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鱼类所含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可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婴儿尤其需要此种养份,促进视力健全发展;DHA也对人脑发育及智能发展有极大的助益,亦是神经系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份。
一般海产食物多含有DHA,但深海的鱼类如:鲑鱼、鲭鱼、沙丁鱼、秋刀鱼、土魠鱼富含最多,尤其是在鱼眼球附近的脂肪组织。鳕鱼、虱目鱼、乌鱼的油脂含量虽高,但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并不是很高;鲔鱼、黄鱼、鲈鱼、白带鱼的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则更低。
DHA对于胎儿及婴幼儿快速发展的脑部发育更是非常重要。婴幼儿无法自己制造足够脑细胞与神经发育所需的DHA,他们的DHA须由母乳或是婴儿配方获得。母乳中DHA含量丰富,喂哺母乳的婴儿,在视觉发展及智能认知发育方面,都比喂食婴儿配方奶粉的婴儿好,以母乳喂食婴儿的时间越长,婴儿的智商也愈高,长大后的学业表现也较优异,所以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但若母亲未于怀孕或是授乳期间补充足够的富含DHA之食物,体内就无法含有足够的DHA,婴幼儿的体内DHA浓度可能会不足。所以怀孕及授乳的妇女应该多摄取深海鱼类,以提高怀孕期间体内的DHA量,或经由哺乳传递给婴儿,如果不方便或不喜欢吃鱼,恐怕得考虑服用胶囊状的DHA补充剂。在母亲无法或停止喂哺母乳时,则宜由婴幼儿饮食中添加DHA,例如选择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或多用鱼肉制作副食品,但部份婴儿配方奶粉中并未添加DHA,选购时应留意标示。
罹患老人痴呆症的人,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常吃鱼的人脑筋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阿兹海默症的症状。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缺乏DHA也会造成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降低。
医学证实常吃鱼好处多
鱼肉富含的蛋白质,可以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复原及愈合。而且鱼肉的蛋白质,肌纤维构造比较短、结缔组织也比较少,所以鱼肉吃起来较其它畜肉细致嫩滑,也较容易消化,非常适合幼儿及老人家食用。鱼类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所以热量较畜肉低。
医学研究发现,爱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来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鱼类;在日本地区的调查,也发现沿海渔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内地农民低。鱼肉中之EPA及DHA这两种特别的ω-3系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质,特别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且会使血小板比较不会凝集,而有预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脏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可以保护心脏。
芬兰地区的研究发现,一周吃不到一次鱼的人,罹患轻微忧郁症的比例,比常吃鱼的人高,因为鱼肉中之EPA及DHA可以消除忧虑,预防精神分裂症。总之,吃鱼可以让人更健康聪明。
1.鱼类的营养价值
鱼类蛋白质含量为15%~22%,平均18%左右。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一般较为平衡,与人体需要接近,利用率较高。脂肪含量约为1%~10%,平均5%左右,不同鱼种含脂肪量有较大差异。鱼类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桐油酸和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低,约15%左右,主要存在形式为糖原。
鱼肉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A、D、E,维生素B2和烟酸等的含量也较高,而维生素C含量则很低。鱼油和鱼肝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鱼类矿物质含量为1%~2%,其中硒和锌的含量丰富,钙、钠、钾、氯、镁等含量也较多。海产鱼类富含碘,有的海产鱼含碘50μg/1OOg~100μg/1OOg,而淡水鱼含碘仅为5μg/1OOg~40μg/1OOg。
2.其他水产动物的营养价值
除鱼类外,其他水产动物还包括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主要有虾、蟹、贻贝、扇贝、牡蛎、章鱼、乌贼等。其蛋白质含量多数在15%左右,尤以河蟹、对虾、章鱼等较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维生素含量与鱼类近似,有些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烟酸和维生素E。矿物质含量多在10%~15%,其中钙、钾、钠、铁、锌、碘、硒、铜等含量丰富。一般每1OOg的钙含量多在150mg以上,其中河虾高达325mg;微量元素以硒的含量最为丰富;牡蛎、扇贝中锌含量较高;铁的含量以河蚌和田螺为最高。
3.禽类的营养价值
禽类食品指鸡、鸭、鹅等的肌肉及其制品,可加工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是一类食用价值很高的食物。
禽肉蛋白质含量为16%~20%,其中鸡肉和鹌鹑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达20%;鹅肉约18%,鸭肉相对较低,约16%;心、肝、肾等内脏器官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肌肉,在14%~16%。禽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鱼类相似,与人体需要接近,利用率较高。禽肉脂肪含量差别较大,火鸡和鹌鹑的脂肪含量在3%左右,鸡和鸽子在9%~14%之间,鸭和鹅达2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低。胆固醇含量在肝中较高,一般每1OOg为350mg左右,约是肌肉中含量的3倍。
禽类可提供多种维生素,主要以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为主,内脏含量比肌肉中多,肝脏中含量最多。禽类含有多种矿物质,内脏含量普遍高于肌肉。其中铁主要以血红素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鸭肝含铁最为丰富,每1OOg达23mg。
4.蛋类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
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蛋及其加工制成的咸蛋、松花蛋等。蛋类的营养素含量不仅丰富,而且质量也很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
不同品种的蛋类,其营养成分大致相同。各种蛋类的蛋白质含量相似,全蛋为12%左右,蛋黄高于蛋清,加工成咸蛋或松花蛋后,无明显变化。蛋类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最为接近,营养价值很高,优于其他动物性蛋白。鸡蛋中脂肪含量约10%~15%,98%的脂肪存在于蛋黄中,蛋清中含脂肪极少。蛋黄中的脂肪消化吸收率高。蛋黄中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且种类较为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微量的维生素C。鸭蛋和鹅蛋的维生素含量总体而言略高于鸡蛋。矿物质主要存在于蛋黄部分,蛋清部分含量较低。蛋黄中含矿物质为10%—15%,其中钙、磷、铁、锌、硒等含量丰富。蛋类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蛋黄是磷脂的极好来源,所含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效果,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固醇集中在蛋黄,其中鹅蛋黄含量最高,每1OOg达1696mg,其次是鸭蛋黄,鸡蛋黄每1OOg也达15lOmg,鹌鹑蛋最低。蛋黄中铁的生物利用率较低,仅为3%左右。
5.畜肉类的营养价值
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畜肉的肌色较深,呈暗红色,故有“红肉”之称;而禽肉及水产动物的肉色较浅,呈白色,故又称“白肉”。畜肉类富含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铁、锌等矿物质。因畜类动物的种类、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不同,其营养成分差别很大。畜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较接近,营养价值较高。牛羊肉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0%,要高于猪肉(132%)。畜肉中猪肉脂肪含量最高,平均为18%,羊肉次之,牛肉最低。但牛羊肉的脂肪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应注意的是,同样是瘦肉但脂肪含量差别较大,如牛里脊肉中脂肪含量为09%,而猪里脊肉中脂肪可达79%。畜类肝脏除富含蛋白质和脂类外,维生素A、B族维生素含量和铁的含量也很高。每1OOg羊肝和牛肝中维生素A含量可达2万微克以上。畜类内脏都含有较高水平的胆固醇,以脑为最高,每1OOg脑中含2400mg以上,其他脏器在300mg左右,是瘦肉的2倍—3倍;畜肉中铁主要以血红素形式存在,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
6.如何选择动物性食品
鱼、禽、蛋、肉是一类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其中每类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需合理选择,充分利用。
鱼、禽类即西方国家所称的“白肉”,与畜肉比较,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鱼类,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宜作为首选食物。
目前我国居民肉类摄入仍然以猪肉为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508g,占畜、禽肉总量的646%。由于猪肉的脂肪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较多,不利于心脑血管病、超重、肥胖等疾病的预防,因此应降低其摄入比例。瘦肉中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提倡吃瘦肉。
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蛋黄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且种类较为齐全,所含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但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不宜过多食用,正常成人每日可吃一个(鸡)蛋。
动物肝脏中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量食用可改善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欠佳的状况。但脑、肾、大肠等含有大量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大量食用有升高血脂的危险。
7.合理烹调鱼、禽、蛋和瘦肉
烹调是通过加热和调制,将食物原料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
蛋类经常采用的烹调方法是煮、炒、蒸等,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损失得不多。但是蛋类不宜过度加热,否则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甚至变硬变韧,影响口感及消化吸收。
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常采用的烹调方法有煮、蒸、烧、炒、熘等。煮对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对脂肪影响不大,但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汤汁不宜丢弃。蒸时食物与水接触比煮要少,所以可溶性营养素的损失也比较少。烧有红烧、白烧、干烧等之分,对营养素的影响与水煮相似。
畜、禽肉的烹调方法较多,如炒、烧、爆、炖、蒸、熘、焖、炸、熏、煨等。炒的方法在我国使用最为广泛,其中滑炒和爆炒在炒前一般要挂糊上浆,对营养素有保护作用。炖是对某些老、韧、硬的原料用慢火长时间进行加热,使食物酥烂脱骨、醇浓肥香的一种烹调方法。焖也是采用小火长时间加热使原料成熟的方法。在炖和焖的加工过程中,可使蛋白质轻微变性,纤维软化,胶原蛋白变为可溶性白明胶,使人体更易消化吸收,但由于加工过程中加热时间较长,也可使一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破坏增多。
食物在烹调时遭到的损失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如果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则能使菜肴保存更多的营养素。如用淀粉或鸡蛋上浆挂糊,不但可使原料中的水分和营养素不致大量溢出,减少损失,而且不会因高温使蛋白质过度变性、维生素大量分解破坏。又如加醋,有的维生素有耐酸不耐碱的特性,因此在菜肴中放些醋也可起到保护这些维生素的作用。醋还能使原料中的钙溶出,增加钙的吸收。在食物制作中尽量避免油炸和烟熏。
8.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
饱和脂肪酸是指不含双键的脂肪酸。在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主要为8个~18个碳原子,分别为中碳链脂肪酸(8:0和10:0)、月桂酸(12:0)、豆蔻酸(14:0)、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占40%~60%,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它们分别构成饱和脂肪酸的60%和25%左右。
饱和脂肪酸与其他脂肪酸一样,除了构成人体组织外,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提供能量。膳食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明显影响血脂水平。有证据表明,血脂水平升高,特别是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则是增加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
不同类型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不尽相同:棕榈酸增加血清LDL-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月桂酸和豆蔻酸,目前已将月桂酸、豆蔻酸和棕榈酸三种脂肪酸列入升高胆固醇水平的名单中,硬脂酸对升高血清胆固醇或LDL-胆固醇的作用不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硬脂酸在体内迅速转变为油酸有关。
鱼含有什么营养物质
鱼含有什么营养物质,人们常说吃鱼会让我们都变得非常的聪明的,因为鱼的营养物质是非常多的,而且多吃鱼对减肥的作用也有非常的多,下面为大家分享鱼含有什么营养物质。
鱼含有什么营养物质11、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2、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3、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
5、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6、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鱼肉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7、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看出,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鱼含有什么营养物质2鱼类营养丰盛的部位
1、鱼肉
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还含有钙、磷、钾、碘、锌、硒等无机盐,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等。鱼肉有暗色、白色肉之分,暗色肉含有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酶类等,味道较腥,如金枪鱼、沙丁鱼等;白色肉腥味较轻,如大黄鱼、比目鱼等。
2、鱼脑
富含俗称“脑黄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还有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对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也有一定的`作用。但鱼脑胆固醇含量较高,应控制食量。
3、鱼鳔
古代有“海洋人参”之称,与燕窝、鱼翅齐名。鱼鳔含有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质,有改善组织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延缓皮肤衰老的效能,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海水鱼的鱼鳔壁较厚,通常制成干品,称为鱼肚。鱼肚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润、细腻,有浓厚感。
4、鱼鳞
含有胆碱,可增强记忆力。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都有一定作用,可做成鱼鳞冻食用。此外,鲥鱼和鳓鱼的鱼鳞含有一定的脂质和鲜味成分,烹饪时可不去鳞直接蒸制;带鱼鱼鳞含有可抗癌的6-硫代鸟嘌呤,吃时也不必刮。
5、鱼尾和鱼骨鱼尾
营养和鱼身的肉差不多。鱼骨确实有补钙的效果,但是一般人们吃得很少,鲨鱼的鱼骨可做成鱼骨粉。
6、鱼唇
多以鲟鱼、鲨鱼、鳐鱼上唇部的皮及连带组织干制而成,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虽属海味八珍之一,其实没多少营养。
7、鱼眼
维生素B1和DHA的含量略高,由于鱼眼小,营养价值不大。
对于生吃鱼生,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比如,很多人认为鱼生里面有寄生虫无所谓,偶尔吃一点也没事。对此,专家说,肝吸虫感染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基本上不可能知道感染。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引起胆汁堵塞,胆管发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还有人认为,吃鱼生时的蘸料,比如高度白酒,大蒜,芥末和醋等是可以杀死鱼生里面的寄生虫的。
对此,专家提醒人们,肝吸虫的幼虫,外面具有囊壁,因此酒、酸醋、辣椒等难以进入虫体,均不能杀灭肝吸虫。实验证明,经过这些蘸料处理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幼虫均是存活的。
吃鱼的好处
1、孕妇吃鱼好处多。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妇女在孕期每周都吃鱼的话,未来婴儿患上湿疹的几率会下降43%。所以孕妇一定要多吃鱼哦。
2、吃鱼降血脂效果好。经常吃鱼可降低血脂。医学实验证明,在相同的血脂水平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吃鱼的人较不经常吃鱼的人能持续降低血脂水平,两者血脂含量相差40%。
3、吃鱼易于消化。鱼肉很容易被体内消化和吸收,鱼肉中蛋白质的结构松软、肌肉纤维结构比较短、水分含量较高,吸收利用率可高达96%。
4、吃鱼会使人变聪明。鱼体内含有丰富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不仅能维持人的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人的智力系统的发育。因此,多吃鱼会使人变得聪明哦。
5、吃鱼有助于人体发育。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每500克鱼中所含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600克鸡蛋或850克猪肉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丰富蛋白质是人生命的载体,具有均衡营养、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这也是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我们吃鱼的原因之一,因为鱼肉也可以帮助伤口复原及愈合。
7、常吃鱼可以降低胆固醇。鱼肉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事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消化吸收后的脂肪酸在血液中可以与血胆固醇相结合,把胆固醇从血管中带走,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鱼含有什么营养物质3吃什么鱼营养最高呢
1、鲫鱼
鲫鱼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
2、鲤鱼
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
3、鲢鱼
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4、青鱼
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5、黑鱼
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
6、墨鱼
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保健食品。
7、草鱼
有温胃和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之佳品。
8、大菱鲆
补肾、助阳、泽肤,入肝脾肾三经。肌肉丰厚白嫩,胶质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滋润皮肤和美容的作用,且能补肾健脑,助阳提神;食用方法为清蒸、清炖,也是做生鱼片的好材料,其鱼头、骨、皮、鳍也可以做汤。
9、沙丁鱼
多吃一些沙丁鱼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补充体内所需要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酸,可以帮助我们大大改善自身容易出现风湿骨科疾病的几率,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多吃一些沙丁鱼还可以达到一个美颜护肤的效果,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
1 鱼的蛋白质含量高吗
高,多数鱼类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8%-20%,高于肉、禽、蛋、奶的蛋白质含量,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达85%-90%。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齐全,含人体内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的氨基酸,且配比均衡。
2 鱼肉蛋白质有多少鱼肉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极为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鱼肉中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好。鱼肉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非常高,还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镍、钴、锰等微量元素。
据专家介绍,多数鱼类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8%-20%,高于肉、禽、蛋、奶的蛋白质含量,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达85%-90%。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齐全,含人体内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的氨基酸,且配比均衡。
3 什么鱼蛋白质含量最高1、鲫鱼鲫鱼味甘,性温,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活血通络、温中下气的功效。鲫鱼中的蛋白质含量高,易被人体吸收,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抵抗力,还能提供优质蛋白质。鲫鱼所含脂肪少、热量低,很适合糖友食用。
2、鳕鱼,鳕鱼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它一直以来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鳕鱼肉几乎不带任何油脂(只有3%左右),而蛋白质的含量却高达18%,比一般鱼肉高出许多。当鳕鱼被晒成鱼干时,80%以上的水分都被蒸发掉了。剩下浓缩的蛋白质,几乎可以达到80%。
4 鱼有什么营养价值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