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屁的成分是包括氢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屁的主要成分是氮,约占屁的23%~80%;其次是二氧化碳,约占20%;再次是氢、甲烷和氧等。屁的臭味来自大肠杆菌等腐败菌在分解蛋白质时所产生的氨、硫化氢、吲哚、靛基质、类臭素、挥发性胺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等。虽然其含量加起来还不到10%,但足以使闻者生厌。
屁是一种危险的气体,屁中所含的氢有时会高达47%。因此,科学家提出告诫,在这种情况下,要严禁烟火,因为一丁点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不过屁中的氢并非总是保持在引爆的临界值,而且进入空气的屁又会很快被稀释。
扩展资料
屁的成分包含氮气59%;氢气21%;二氧化碳9%;甲烷7%;氧气3%;其他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为可燃。
中医将屁归于气的范畴,属于浊气下行,人体肠道只要有食物被产气细菌群分解,就会积累肠道气体,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必须积累到一定压力才会放屁。所以,少量少次放屁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反之则为身体异常提示,须认真调理。
常放屁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因常吃一些产气的食物,例如地瓜、洋葱、高丽菜、豆类及其他豆制品,所以会有放屁的情形,另外则有可能罹患“激躁性大肠症候群”。在饮食上建议少量多餐,不要暴饮暴食,吃东西时,宜细嚼慢咽,以免一起吃下太多空气,而容易产气的食物也要避免食用。每天喝杯优酪乳,有助于改变肠道细菌。
参考资料:
1、屁的成分最多的是氮气,占80%左右;其次是二氧化碳,占2%至19%;还有氢、甲烷、氧等。
2、上述物质中,无臭气的气体占99%。此外,消化不良者因食物在胃肠分解缓慢,也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分次排出,虽然不“响”,但都很臭。 吃薯类与萝卜放响屁 屁的成分与食物的种类有关,例如吃了薯类食品或萝卜,它们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屁往往响声如雷,但不太臭。相反,如食用蛋白质、大蒜、豆类等食品过多,则会产生硫化氢,吲哚(一种有机化合物,存在于煤焦油和腐败的蛋白质中),和粪臭素等恶臭物质,这样的屁就奇臭难闻。
3、在医学上,屁常作为衡量胃肠功能好坏的一种“测试气球”。如果人们频频放屁,常常是大便的前奏曲,若几天一直不放屁,不拉屎,阵阵腹痛,则往往是肠梗阻之兆,应尽早诊治。如果屁奇臭难闻,往往是消化不良,或进食了过多的肉类食品,这时就需要节食和服用助消化药物。
4、过去一种普遍的认识是,屁的臭味是甲烷释放出来的。其实,甲烷本身并不臭。现代科学证明:产生臭味的“罪魁”是吲哚(indole)、粪臭素(skatole)、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5、由于人类的嗅觉对这些气体特别敏感,所以,大庭广众之中,尽管有人偷偷放屁,结果仍能被人们迅速发觉并掩鼻喊臭。
6、屁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吃的食物,有些未被分解。未被分解的部分,包含纤维和糖类,就成为大肠菌的食物。大肠菌饱餐后就会排气,这些气体在体内累积,造成一股气压。当压力太大时,就会被排挤出体外,形成了屁。
7、屁的多少还与人的消化机能强弱有关。消化不良时,肠道细菌发酵快,容易产生气体而使人排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