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祛风湿油的主要成分为麝香、血竭、乳香、没药、肉桂油、薄荷油、桉油。注意事项
1该药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4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6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性状
本品为浅黄棕色的油状液体;有特殊香气,味辛辣。
麝香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品。它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麝香是一种阳气很大的中药。它对于一些比较阴冷的疾病有很好的功效。对于这种因在骨关节里面的疼痛效果是非常好的。
膏药的制作与使用
膏药是外用膏剂(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的一种,古代归属于“薄贴”。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膏药作为中国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膏”的记载。《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新观点,颇为众人所信赖,并后世医家所推崇。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法风湿、治跌打损伤等。《理瀹骈文》上论及膏药的作用时,有“截”、“拔”之说,谓:“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外,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
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
第一步 炸药
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去渣滤净,即为膏油。
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
第二步 炒丹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 炼油
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第四步 下丹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离火下丹即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
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2一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9膏药应老、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
第五步 去火毒
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细药
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七步 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
第八步 贴膏药
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
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药物组成防风1两,荆芥1两,连翘1两,大黄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黄柏3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玄参1两,紫金皮2两,木鳖子5钱,白芷4钱,杏仁5钱,桃仁4钱,生地5钱,地芫荽2两,黄花菀2两,侧柏叶2两,地薄荷2两,猪(犭母)聍2两,乳香1两,没药1两,儿茶2两,大黄1两,当归1两,杉皮炭5钱,枫香5钱,龙骨(煅)5钱,赤石脂(煅)5钱,血竭5钱,冰片5钱,樟脑4钱,孩儿骨(煅)2钱半,朱砂2钱半,水银2钱半,麝香5分。处方来源《准绳·疡医》卷六。 方剂主治杖疮及诸疮。
制备方法上将后15味为末,将前21味铡碎,水煎熬浓汁,滤去滓再煎,令汁如饧样,入猪油2斤,慢火熬令汁干,入光粉1斤,旋入,搅至黑色成膏,滴水中成珠,可丸不粘手为度,次入黄蜡2两熔化,出火毒数日,再微熬,熔入乳香后15味末,搅匀,油纸摊贴。
用法用量外用。用法用量
膏药加热:
1、传统手工膏药常用微火将膏药熏绵软,相互对合溜转,把膏药均匀即可。(但部分患者控制不了火候,容易把膏药烤老化或烫伤皮肤,而且部分患者会把膏药帆布整体熏黑不干净);
2、可以用吹风机开热档直接对膏药进行加热至绵软程度(农村很多患者不具备);
3、用杯子接好水(90摄氏度—100摄氏度)把膏药蜡纸揭去,在杯口上用热熏至绵软即可。(用大于膏药直径的口杯,帆布面向下,时间大概2分钟左右,这种方法比较干净方便);
4、做饭时,可以把膏药放在锅盖上或能加热的地方,加热至绵软程度即可。(不到一分钟,时间比较短,农村比较合适)
当然,黑膏药的配方不仅限于此。
药学知识之膏药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膏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膏药的作用原理
膏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膏药的正确使用
一、先在红肿痛部位,用75%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二、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
三、贴橡皮膏药,如伤湿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时,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上的薄膜进行贴敷。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
四、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
五、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膏药的选用
每种膏药都有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应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对症选用。
一、关节疼痛(风湿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伤筋(扭伤、挫伤)患者,可选用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作用的太乙山黑膏、万应膏、消炎止痛膏、活血膏、橡皮类膏药和接骨膏等。
二、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散者,以及有疮疖、疔的患者,可选具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的太乙膏、拔毒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水黄膏和黄连膏等。
三、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腰痛、关节痛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以散寒祛风、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四、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淤、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1片贴于心前区,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如每日贴1次,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
膏药因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快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人会伪造假的膏药,那么应该怎么辨别清楚呢以下是懂视小编为你整理的膏药辨别的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膏药辨别的技巧一、颜色。黑如墨,亮如镜。这是熬制工艺的体现也是疗效的保障。
二、粘稠度。具有粘度高且容易揭下,黏上不溜不淌特点。
三、气味。无任何刺鼻中药气味。
四、状态。加温后软化可拉成丝状,其它膏药即便用火烤也不易软化。
膏药的使用注意细节首先,对于跌打损伤比较严重的患者,应推荐就医,避免耽误骨折、骨裂等严重病情
其次,对于不适合贴膏药的几类人群要加以提醒: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膏药贴于受伤部位,因为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皮肤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拔毒膏例外),由于膏药是外敷药,经皮肤作用于全身,所以膏药必须是在皮肤完整的情况下使用,直接将膏药贴于皮肤破损处,会刺激到伤口,再加上不透气,则可能发生化脓性感染,个别膏药含有生川乌、生草乌等毒性药物,如在破损处直接吸收则可能中毒;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创伤性骨折前期、严重皮肤病等不宜贴膏药。
第三,应为顾客详细介绍膏药的正确贴法。专家介绍,贴膏药前,应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等干后再贴。贴膏药应避开毛发较多的地方,否则容易粘不住或者导致撕起时带起毛发引发疼痛。贴完后,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在贴好处热敷,以促进吸收,增加治疗效果。另外,膏药一次粘贴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两次贴敷至少间隔12小时。
膏药的使用方法1、患处皮肤清洗干净,或用医用酒精消毒。用生姜将患处皮肤擦至发红再贴膏药可增强疗效。
2、膏药用微火烤后,撕开贴患处。注意温度适宜,膏药软化能撕开即可,温度过高使膏药变成油状可能烫伤皮肤。用蒸汽、暖气片、开水茶杯烫亦可。
3、药皮肤若有轻微搔痒可用手按住膏药轻轻按摩,即可消除。
4、贴药处搔痒明显为过敏,将膏药揭下不可再用。
5、澡时可将膏药揭下,揭下的膏药可加热再次使用。或每24小时将膏药揭下一次再加热贴上,疗效更佳。
6、一手按住皮肤,一手持膏药边缘慢慢揭脱。皮肤上残留的少许膏药可用布上膏药反复粘脱,或用热水清洗即可。
7、膏药可反复使用7天以上,纸膏药可用1-2天。
膏药的注意事项1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4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5过敏不能贴如果贴上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这说明患者对膏药过敏。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因为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贴上后不仅不利于药物吸收,反而会带来皮肤问题。
6不超过24小时由于膏药用于肌表,因此膏药一般取气味厚重的药物,贴于体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一般一剂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不仅药物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
猜你感兴趣:
1高古玉的鉴别真假的方法与技巧
2琥珀鉴别真假的方法和技巧
3高粱酒鉴别真假的方法与技巧
4辨别五帝币的技巧
5金丝楠木的鉴别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