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不可食用。如果有食用中毒的症状,给小孩子喂奶肯定是有影响的,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
桐油内含的桐酸对黏膜有剌激性,吸收后可损害肝、肾。桐油的外观易与食用植物油相混淆,极易误食中毒。误食纯桐油,由于剧烈地呕吐,故吸收较少。若食用油中混有桐油,长期少量食用,可引起亚急性中毒,由于桐油全数被吸收,有时中毒症状反较严重,并可致死。
桐油中毒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急性中毒较短暂,亚急性中毒则时间较长。
(2)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食后迅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口渴、头晕;严重者便血、呼吸困难、惊厥,尿中出现蛋白质、管型及红细胞;原有肝损害者,可使症状及肝功能损害加重;急性中毒者若能及时处理,多能迅速恢复;
②亚急性中毒:先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胃部烧灼感、腹泻等胃肠刺激症状,持续1~4周(多数2周)后出现下述毒物吸收后的症状:下肢浮肿,并可逐渐延及全身;周围神经炎样症状如肢体酸痛、四肢发麻、下肢触觉和痛觉减退,腱反射正常或亢进或减弱;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潮红、灼热,可出现紫红色斑纹;少数病例肺部有啰音,肝脏肿大,心脏听诊可能出现奔马律,多死于心力衰竭;患者无急性中毒时的肾脏功能改变。
食油中混有桐油的检验测定法:
①亚硝酸法:取待检油5~10滴置于试管中,加入石油2ml,使油溶解,必要时过滤,于滤液中加亚硝酸结晶少许,并加5mol/L硫酸1ml,振摇后放置;如系纯净的食用植物油,则仅产生红褐色一氧化氮气体,油液仍然澄明;若食用油中混有桐油时,油液层则呈浑浊,并出现**絮状物;如系纯桐油则全部凝结成絮状团块,初呈白色,放置后变为**。
②硫酸法:取油样数滴置白瓷板上,加纯硫酸1滴,食用植物油与硫酸接触部分呈橙**至褐红色;如有桐油混杂时,则呈现血红色凝块而表现绉缩,颜色逐渐加深,用玻棒搅拌则粘结成团,似软稠浸膏状态;本法可检测出食用植物油中混杂的3%~5%的桐油。
急救处理
1急性中毒
(1)刺激咽部催吐。
(2)予温水洗胃。
(3)灌入稠米汤、藕粉或稀面糊以保护胃黏膜。
(4)静脉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5)对症处理。
2亚急性中毒
(1)停食混有桐油的油类。
(2)水肿:予氢氯噻嗪25~50mg/次口服,每12小时1次;或其他利尿剂。
(3)心力衰竭:常规予洋地黄毒苷治疗。
(4)周围神经炎:常规肌内注射维生素Bl和维生素B12。
(5)对症处理。
桐油 - 桐油和木蜡油的区别
由于木油维护时间短,耐候性较差。现在的户外木屋,别墅、园林景观等木结构建筑,已经很少用木油,取而代之的是用户外耐候木蜡油,效果要比木油好很多。但木蜡油单位价格要比木油贵。简单说一下木油与木蜡油的区别。
区别
1木油:天然植物油,属干性油。不能食用
木蜡油:亚麻油、豆油等植物油,可食用;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等植物蜡
2木油:有漆膜,颜色单一
木蜡油:开放式表面,能够清晰的显示木材自然纹理,色彩丰富,装饰性好
3木油:可维持半年-1年时间,容易退色、起皮
木蜡油:保守可使用2-5年
4木油:固含量较低,每升可以涂刷10平米左右
木蜡油:固含量高,涂布率大,易泽思木蜡油每升保守可涂刷16-24平米
5木油:单纯植物油,功能有限,有效时间短
木蜡油:植物油和植物蜡,耐磨耐擦,植物蜡可增强表面硬度和强度。防水防性好,防紫外线耐候性好。
一种由大戟科油桐种仁榨取而得的干性植物油。
简史
桐油是中国重要的林副特产之一,加工利用历史悠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罂子桐,“人多种莳收子、货之为油,入漆家及艌船用,为时所需。”清朝,江浙一带以桐油作贡品。中国桐油于1516年开始向外输出,1869年向美国输出的桐油达6288吨。此后,欧洲、日本相继从中国进口桐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涂料(油漆)工业发展很快。用桐油做原料制油漆,物美价廉,桐油出口额很快上升,促进了中国桐油生产的发展。据统计,1922~1936年,桐油产量由54900多吨增到145700吨;桐油的出口量由37200多吨增到43400多吨。40年代末油桐生产一度萎缩。50~70年代,生产逐渐恢复。1980年以来,桐油年出口量约2万吨。
原料树种
①中国油桐(三年桐、光桐);②千年桐(木油树、皱桐);③日本油桐(罂子桐、小油桐)。
油桐结果年龄因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而异。三年桐在播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千年桐播种后5~6年才开始开花结果。其果实在寒露后至霜降前成熟。收集的桐果,堆放在室外潮湿的地方或堆在室内,使其沤烂。如天气干燥,应加盖稻草和洒水,经15天左右,待果皮软化腐烂,然后剥取桐籽晒干。桐仁含油364~663%;含粗脂肪615%,粗蛋白165%,粗纤维435%,水分374%,可溶性无氮浸出物1123%。燃烧后灰分占桐籽26%。
性质
桐油是淡**至棕**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有毒。主要成分是α-桐酸三甘酯(728%)和油酸(136%)。还含有亚油酸三甘酯(97%)、棕榈酸(37%)、硬脂酸(12%)。桐油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阳光下曝晒,生成白色固体脂状物质(β型桐油),涂刷后能自行干燥;如贮存时间太久,表面氧化结皮甚至干缩。干性强度超过亚麻子油,氧化速度比亚麻子油快数倍。
加工
分直接榨油和剥壳榨油两种。榨油设备有人工木榨;螺旋榨油机(200型、95型);液压式榨油机(90型和ZWY—100型)(见茶油)。
木榨工艺落后,榨得的桐油色泽较深,油质差,桐籽出油率低(22~25%)。绝大部分为机榨代替。
螺旋榨油机和液压式榨油机的生产程序、原理与木榨基本相同。只是将木榨中最费工费力的脱壳,碎料、制坯、压榨等工序改为机械操作。工效则比木榨提高5倍以上,出油率25~30%,高的可达32%,麸粕残油率较低。从投料、脱壳、碎料、蒸料、压榨到加工成油的多道工序,全部由仪表控制。生产过程如下:
除机榨法外,还有浸出法,用来提取木榨和机榨后的麸粕中的残油。从木榨麸粕中提出桐油7~10%,从机榨麸粕中提出桐油5~8%。浸出后麸粕的残油率在1%左右。
采用木榨低温压榨桐仁,可制得低酸、色浅桐油,用于出口。
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桐油检定标准如下:
色状,橙黄透明不得深于新配制的100毫升中溶有04克重铬酸钾的溶液;气味,无异臭,不酸败;比重(155℃),09400~09430;折射率412365,15168~15200;碘值(韦氏法),163~173;酸值,最高80;皂化值,190~195;水分杂质,最高035%;精种掺杂试验,不掺有其他油;华司脱试验,75分钟凝成固体,切时不粘刀;β型桐油实验,无沉淀析出。
用途
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天然干性油,具有干燥成膜快,防水性能好,耐酸、碱、盐的腐蚀和电绝缘等特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渔业和国防工业。桐油除用于制造普通油漆之外,还可制造航空油漆,珐琅油漆和绝缘油漆。桐壳含有丰富的钾,可制成高级肥料(磷酸二氢钾);麸粕是优质有机肥料。
桐油是中国传统的植物漆种,是不含甲醛的。熟桐油分两种一种为熟纯桐油,另外一种属混合熟桐油;纯熟桐油的榨取方法是桐子炒熟榨油,不人为的去添加任何化学成分,适合环保无污染装修,尤其适合室内;混合熟桐油属于漆的一种,按照2:2:6的方法勾兑,20%的清漆+20%的松香+60%的桐油,加热熬制到260度的温度; 混合的熟桐油味道大,有强烈的漆的气息。混合桐油的压榨方式是传统古老的方法,此方式逐渐被淘汰;此种混合油容易辨别,可以拉丝,粘度较大,且颜色较深,施工后一般3-6个月刺激化学气味方可散出。
1、颜色和用途不同:生桐油颜色是非常黄的,但不会那么浓稠,所含的水份会比较多,熟桐油的颜色与咖啡的颜色类似,浓度要比生桐油高很多,所含有的水分非常少,一般都是凝固的状态,
2、气味不同:熟桐油成分含有松香、清漆等化学物质,而生桐油与植物油相近,没化学刺激气味;熟桐油分又有两种,一种为熟纯桐油,另外一种属混合熟桐油,纯熟桐油的榨取方法是桐子炒熟榨油,不人为的去添加任何化学成分,适合环保无污染装修,尤其适合室内。
3、用途不同:生桐油通常用于木头改造以及医药用品上。熟桐油只适合用在木材上,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用于机器保养,室内木地板,木制天花板,桑拿板,木制阳台扶手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将木头的表面清理干净,要保持木头表面的平整,如果有坑洼的地方需要填补,虫蛀的地方也要清理干净进行填补。
2、到市场上选择熟桐油,生桐油不仅干起来非常慢,也会让木头的颜色变得黑暗,熟桐油不仅干的快,而且透明度高。
3、将木材进行打磨,打磨时用不同型号的砂纸,先用粗砂纸,然后换细砂纸,直到将木材表面打磨光滑为止。
4、第一次刷桐油时,一定要刷的仔细均匀,让桐油将木材表面全部覆盖上,但是不要刷太厚,然后晾干。
-熟桐油
-桐油
油桐主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直到1880年后,才陆续传到国外。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为我国生产桐油的四大省份,四川的桐油产量占全国首位。贵州秀山的“秀油”,湖南洪江的“洪油”,是中国桐油中的上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