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主要由什么组成?

原子弹主要由什么组成?,第1张

原子弹主要由引爆控制系统、高能炸药、反射层、由核装料组成的核部件、中子源和弹壳等部件组成。引爆控制系统用来起爆高能炸药;高能炸药是推动、压缩反射层和核部件的能源;反射层由铍或铀一238构成,铀一238不仅能反射中子,而且密度较大,可以减缓核装料在释放能量过程中的膨胀,使链式反应维持较长的时间,从而提高原子弹的爆炸威力。

主要成分如下:

不同物体的主要成分都是不同元素,比如陆地上的地壳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氧、硅、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占约486%(质量百分比),其次是硅占约264%,其它超过百分之一的元素,含量排列依序为铝、铁、钙、钠、钾、镁。

简介:

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从哲学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质子数目发生量变而导致质变的结果。

常见元素有氢,氮和碳等。2019年为止,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拥有原子序数≥83(铋元素及其后)的元素的原子核都不稳定,会发生衰变。 第43和第61种元素(锝和钷)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自然界现存最重的元素是93号镎。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单质中金属、金刚石、石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大部分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

化合物中的碱、盐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非金属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气体化合物大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从物质组成的角度: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由原子构成,几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典型金属元素与典型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

常见的物质存在状态有六种: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不过实验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许多新的物质状态,像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及费米子凝聚态。对于基本粒子的研究也产生了新的物质状态,像是夸克-胶子浆。

在自然科学的历史中,许多人都在研究物质的确切性质,物质是由许多离散组件组合而成的概念,即所谓的“物质粒子论”,最早是由希腊哲学家留基伯(~490 BC)及德谟克利特(~470–380 BC)提出。

扩展资料:

在化学中,物质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标识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包括:

(1)整体或部分地由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的物质或者天然存在物质的任何化合物;

(2)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团。

化学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含其中添加剂,杂质),副产物,反应中间体和聚合物。但不包括混合物、制品(剂),物品。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银、铜、锌、铝、铁等纯金属及氧化物、重铬酸钾、碳酸钾、氯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硼砂等纯化合物。20世纪50年代以后,不少人考虑到电量(库仑数)可以准确测量,建议用库仑作为一种实用的基准物质,代替一些纯的化学试剂。

一般地,标准物质可以分为三类:

1、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如金属、化学试剂等

2、理化特性标准物质,如离子活度、粘度标样等

3、工程技术标准物质,如橡胶、音频标准等

按照形态来分,标准物质可以分为标准溶液、标准气体、固体标准物质。

参考资料:

---物质

核弹的主要元素包括铀、钚和氢等。核弹的原理是利用核聚变或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强大的爆炸威力,并对目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制造核弹时,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和技术,同时也需要具备高超的科学水平和技术实力。

具体来说,核弹的主要元素如下:

铀:铀是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可以被用于核聚变或核裂变反应。铀的同位素铀235是制造核弹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钚: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用于核裂变反应。钚239是制造核弹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氢:氢被用于制造氢弹,是一种核聚变武器。氢弹与核弹不同,是利用核聚变反应来释放能量,威力更大,毁灭性更强。

需要注意的是,核弹是一种极端危险的武器,它的爆炸威力极大,可以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破坏。因此,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推动裁军和禁止核武器的发展,以实现全球和平与安全。

一、天然放射现象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轴和含轴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它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版感光。受到 贝克勒尔 的发现的鼓舞,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 玛丽·居里 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对轴和含轴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沥青中的含铀物质,根据它的含轴量计算发出的射线不会太强,但实际测得的射线要强得多。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种沥青中还存在着两种能够发出更强射线的新元素,居里夫人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

物质发出射线的性质称为 放射性 (radioactivity),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后来发现,放射性并不是少数元素才有的,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或等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发出射线。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作天然放射现象。

二、射线的本质

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之后不久,人们就在想,这些射线到底是什么呢?

把放射源轴、钋或镭放入用铅做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若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可以发现射线分裂成三束,其中两束在磁场中向不同的方向偏转,这说明它们是带电粒子流;另一束在磁场中不偏转,说明它不带电(图)。

于是,人们把这三种射线分别叫作α射线、射线和y射线。

[what]如果α射线、β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按照图中标出的径迹判断,它们分别带什么电荷?

如果不用磁场而用电场判断它们带电的性质,两个电极怎样放置可以使三种射线大致沿图示的方向偏转?

物理学家们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后确认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具有以下特征。

α射线 是高速粒子流,粒子带正电,电荷量是电子的2倍,质量是氢原子的4倍,其组成与氦原子核相同。α粒子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10。由于α粒子带电,质量又比较大,通过气体时很容易把气体分子中的电子剥离,使气体电离。由于与物质中的微粒作用时会损失自己的能量,α粒子穿透能力较弱,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β射线 是高速电子流,它的速度更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电离作用较弱,穿透能力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γ射线 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 ¹⁰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弱,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实验发现,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 无论它是以单质存在的,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都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的强度也不受温度、外界压强的影响。 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这就说明射线与这些电子无关,也就是说,射线来自原子核。这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α射线、β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粒子,能量很高,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能量也很高。

从原子内部能够射出这样高能的粒子,这使人们意识到原子核是一个能量的宝库。

射线使原子中的电子脱离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样的过程叫作电离。射线的上述作用叫作电离作用。

三、原子核的组成

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的粒子(图)。

根据这种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荷量,原来它就是氢原子核,叫作 质子 (proton),用p表示。以后,人们用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等原子核中都打出了质子,由此断定, 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质子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的电荷量相等。质子的质量为

mp 1672621898 10 ²⁷kg

[what]原子核是只由质子组成的吗?如果原子核中只有质子,那么,任何一种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都应该等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都大于质子的相应比值。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另一种粒子,它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是不带电,他把这种粒子叫作 中子 (neutron)。1932年,卢瑟福的学生 查德威克 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个猜想(图)。

中子不带电,用n表示。中子的质量是

mn 1674927471 10 ²⁷kg

它与质子的质量非常接近,只比质子质量约大千分之一。质子和中子除了是否带电的差异以及质量上的微小差别外,其余性质十分相似,而且,都是原子核的组成成分,所以统称为 核子 (nucleon)。

由于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等于核内质子电荷的总和。所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作原子核的 电荷数 ,用Z表示。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作原子核的 质量数 ,用A表示。

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内的质子数,也就是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核的质量数就是核内的核子数。原子核常用符号ᴬᴢX表示(图),

X为元素符号,A表示核的质量数,Z表示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序数)。

原子核的电荷数不是它所带的电荷量,质量数也不是它的质量。

例如,氢原子核可以表示为¹₁H,有时也用它表示质子。

氦原子核可以表示为⁴₂He,它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所以电荷数是2,质量数是4。又如,²³⁸₉₂U代表一种轴核,它的质量数为238,电荷数为92,即核内有92个质子、146个中子。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有密切的关系。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它们就会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它们的中子数可能不同。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组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isotope)。

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叫作氕(也就是通常说的氢)、氘(也叫重氢)、氚(也叫超重氢),符号分别是¹₁H、²₁H、³₁H(图)。

想那么罗索干什么

简单地说:

碳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氧原子核也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他们中的中子和质子当然一样

你可以把每种元素看成是碳氢化合物(比如甲烷和乙烷,他们都由碳氢组成,只是数量不同)

而把中子和质子看成是碳和氢

原子弹主要由引爆系统、炸药层、反射层、核装料和中子源等部件组成。引爆系统用来起爆炸药;炸药是推动压缩反射层和核装料的能源;反射层由被或铀构成,用来减少中子的漏失;核装料主要是铀-235“和钚-239”;中子源是提供触发链式反应所需的“点火”中子。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基础的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可以分为两部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中又有种子和质子,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做不规则运动。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原子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内有几个质子核外就有几个电子。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不同的原子核,不同的原子核和不同数目电子构成不同原子。不同原子又构成了不同分子,不同分子大量的聚合在一起又构成了我们能够看到的宏观物质,从微观到宏观

具有同一质子数的原子组成同一元素如:质子数为8的原子构成氧元素。(初中知识)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是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互称同位素,如碳原子,C12 C14(放射性同位素,用于考古侧文物年代)质子数都为6,都属于碳元素,但C12原子中有6个中子,C14原子中有八个中子。又如,氕,氘,氚为氢原子的同位素(高中知识)

如果你是学生,自学的话建议你买本参考书或者能买到教材更好,教参:中学教材全解(人教版)就很不错 当年就是用了这本教参自学,基础相当扎实,使我的高中化学成绩依然很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20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3
下一篇2023-11-03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