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S产业做得最早的,多数是先烈,少数是先驱,这是新产业发展规律。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制造毛利很低的产品,是有很大风险的。据我所知,制约这个产业的瓶颈是激光机很贵,激光机是有寿命的,尤其是三维的光源。目前有200多台激光机在运营了,行业中最先进的是自动上下料的,一次镭射8个手机壳子的机器,这种机器激光跑的速度是7-8米每秒。扫描幅面很大。德国光源国内集成的设备。这个行业有点类似数码相机行业,当初一批非做相机的公司进入,后来发现最终输给了老牌做光学相机企业,天线企业最终不敌传统制造企业。
LDS推出这么久,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特殊改性材料本身的问题,特殊改性材料占最终塑件成本60%左右(LDS PC+ABS 原材料价格 约105元 ;普通PC+ABS 原材料价格 约 30元),所以都是支架类的天线为主,与传统的FPC等技术相比,价格上不具备优势,难以大规模推广。最重要的是海外市场一定程度上受LPKF专利影响,需要LPKF-LDS设备,成本较高。而且镭雕后,因各种材料参数不一致,表面金属化处理一致性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天线调试上,因为材料添加了改性金属物质,影响介电常数,不容易调试。
LAP就是tontop为了应对LDS的这些特点而研发的,LAP立体性能与LDS一致,但不再需要特定的LDS激光诱导材料,塑胶材料成本节省50%~70%。在实际量产过程中,在同样的次品率的情况下,LDS制程的损耗的高价改性材料成本将远高于LAP,尤其是中框类或外壳类天线。而且完全用国产化的激光设备即可实现,性价兼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受LDS海外专利影响。基本适用所有普通塑料基材,包括PC, PC/ABS, ABS及玻璃、陶瓷料等,等。而且,因普通基材不需添加改性材料,天线调试将不受介电常数影响,更利于天线调试设计。
随着天线技术的升级,手机天线材料变得越来越多样。最早的天线由铜和合金等金属制成,后来随着FPC工艺的出现,4G时代的天线制造材料开始采用PI膜(聚酰亚胺)。但PI在10Ghz以上损耗明显,无法满足5G终端的需求,凭借介子损耗与导体损耗更小,具备灵活性、密封性等特性,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 聚合物)逐渐得到应用。
基于LCP材料的低损耗(频率为60GHz时,损耗角正切值0002-0004)、灵活性、密封性(吸水率小于0004%)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制造微波,毫米波设备,因而采用LCP工艺技术的天线在5G时代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不过,同时LCP造价昂贵、工艺复杂,使得价格适中的MPI(Modified Polyimide,改良的聚酰亚胺)在5G发展前期,有望替代部分PI,成为天线的重要过渡材料。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手机天线可分为螺旋式外置天线、天线、陶瓷天线、FPC天线、LDS天线和LTC天线等。其中,FPC、LDS工艺为当前主流移动天线工艺,技术含量较高,应用较广。
随着全面屏的设计逐渐普及,手机顶部空间逐渐缩小,手机天线空间将受到影响。而LDS天线可以大幅度减小天线尺寸,这使得LDS工艺再一次受到行业的关注,LDS手机天线可能成为未来手机天线的主流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