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成份:
正常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贮存在“人体血库”中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命期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7~9天,即使不献血,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也会衰老死亡。献血2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而且献血后能刺激人体造血功能,使之旺盛地造血,故适量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血液是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它的机能是运送氧气到身体各部,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其次是白细胞,它能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其他异物的侵袭,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再者为血小板,当人体出血时,它可以发挥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浆中的90%是水,其余为蛋白质、钠、钾、激素、酶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1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2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
3血液的生成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4安全的血液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5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为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4000-11000个白血球,15-40万个血小板。另外,同样体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6血型种类
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7Rh血型探秘
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威纳将恒河猴的血液注入家兔体内后,得到一种免疫抗体,这种血清中的免疫抗体不仅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且能凝集85%的白种人的红细胞,从而证明了这些白种人的红细胞与这种猴子的红细胞上有共同的抗原,因而便取恒河猴的英文字头“Rh”作为这种抗原的名称。有Rh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Rh是一种血型系统,我国99%以上的人为Rh阳性。
因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种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和新生儿溶血症。我国汉族人Rh阴性占02%~05%,而Rh
--------------------------------------------------------------------------------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质、钠、钾、激素、酶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
红细胞悬液。
贫血需要输红细胞。贫血是单位体积血液内红细胞减少,血浆不一定缺乏,输红细胞可以纠正贫血;输血提倡输成分血。根据输血规范,重度贫血病人可以输血治疗;输血提倡输成分血,缺什么补什么。如贫血输红细胞纠正贫血;血小板减少输血小板治疗。输红细胞可以提升红细胞数量,使单位体积红细胞数量增加,贫血得以纠正。输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非必要不输血。成分输血可以减少因为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等。输血要到正规医院,检查血型,严格交叉配血,条件允许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严重贫血患者由于缺少含铁的无机盐或蛋白质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较少,红细胞数量下降,应及时补充红细胞;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损伤严重,表面渗出大量组织液,这些组织液主要来自血浆.血小板减少症应使用血小板进行补充.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因此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故选:C.
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
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
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经济负担。
导读静脉输血在历年初级护师或者中级主管护师考试中都是作为重点知识点出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考生一定不能忽视,那么你知道静脉输血的常用血液制品品种都有什么有哪些差异吗一起来看看吧!
全血:
(1)新鲜血:血液病患者。
(2)库存血:2~6℃保存,有用期2~3周。仅保留了血细胞及血浆蛋白,许多输注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适用于各种原因的大出血。
(3)自体输血:不需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可节约血源、防止输血反响。办法有:
1)术中失血回输:将腹腔内的血液经搜集、抗凝、过滤、洗刷后,再经静脉回输给患者。
2)术前预存自体血:手术前2~3周内,定时重复收集血液保存,待手术需求时再回输。
成分血:
(1)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容量正常而需弥补红细胞的贫血患者。
2)洗刷红细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脏器移植术后、需重复输血的患者等。
3)红细胞悬液:战地急救和中、小手术患者。
(2)白细胞浓缩悬液:48小时内有用。
(3)血小板浓缩悬液:20~24℃保存,24小时内有用。
(4)血浆:首要为血浆蛋白,无血细胞,无凝集原,且保存期较长:
1)新鲜冰冻血浆:全血于收集6~8小时内离心别离出血浆后,保存在-18℃以下的环境中,保质期1年。适用于血容量及血浆蛋白较低的患者。输注前须在37℃水浴中融化,并于24小时内输入,以免纤维蛋白原析出。
2)冰冻血浆:是新鲜冰冻血浆保存超越1年后持续保存,或新鲜冰冻血浆别离出冷沉积层,或超越保质期5天以内的全血别离出血浆后保存在-18℃以下的环境下,保质期4年。
(5)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制剂:从血浆中提纯而得,能进步机体血浆蛋白及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溶液适当稳定,2~6℃环境下保存,有用期为5年,白蛋白浓度为20%~25%。常用于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如外伤、肝硬化、肾病及烧伤等。
2)免疫球蛋白制剂:静注用免疫球蛋白用于免疫抗体缺少的患者,防备和医治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用相应抗原免疫后,从含有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的血浆中提纯制备的,如抗牛痘、抗风疹、抗破伤风、抗狂大病、抗乙型肝炎和抗Rh免疫球蛋白等。
3)凝血因子制剂:如冷沉积凝血因子、因子Ⅷ浓缩剂、因于Ⅸ浓缩剂、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肝素辅因子AT-Ⅲ等。可有针对性地弥补某些凝血因子的缺少,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少的出血性疾病。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初级护师考察内容:静脉输血常用血液品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目前2020年主管护师考试已经结束,想要报考2021年的考生可以参照2020年主管护师报名条件,进行自我审核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