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木薯粉到底是什么颜色? 更多(1张)
木薯粉是一种热带植物的块根中提取的淀粉,这种植物属大槭科,与蓖麻,橡胶,小桐子同科。它在加水遇热煮熟后会呈透明状,口感带有弹性。
木薯粉是用树薯粉做成的小圆球,而树薯粉则是从树薯或木薯植物(Manihot esculenta)的根部精炼所得的淀粉。它是婴儿食品牛奶布丁的主要成分,也用来使汤汁及炖菜变稠。
中文名:木薯粉
外文名:Tapioca
别名:泰国生粉
属性:一种淀粉的名称
颜色::白色
气味:无
问题二:木薯长什么样?附图 木薯又称南洋薯、木番薯、树薯,是大戟科植物的块根。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1]
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中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
问题三:木薯是什么样子的 啊? 学名编辑本段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M utilissima Pohl) 别名编辑本段 木番薯,树薯 科属编辑本段 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 特征与特性编辑本段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学名为Manihot esculenta。原产於美洲热带,全世界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其块根可食,可磨木薯粉、做面包、提供木薯淀粉和浆洗用淀粉乃至酒精饮料。木薯可能为墨西哥犹加敦的马雅人首先栽培。大多数品种含有能产生氰化物的糖类衍生物,原始民族会用摩擦、压榨及加热等复杂的工序去毒。木薯极易发生变异,所以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杂交种。为多年生。叶片掌状分裂,裂片5枚或9枚,似蓖麻叶,但裂更深。块根肉质,似大丽花。品种多,有小的低矮草本、稍大的高1公尺(3)的多分枝灌木及至5公尺高的小乔木。有些品种适应干燥碱性土壤,有些则适于河边的酸性泥滩。木薯属约160种,均为原产於热带美洲的喜阳光植物。巴西东北部的橡胶木薯(M glaziovii)可产塞阿拉(Ceara)橡胶。西非的糯糊糊(gelatinous fufu)及牙买加的巴米糊(bami mush)均由木薯做成。 木薯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浅**或带紫红色,柱头三裂,子房三室,绿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部,吊钟状,植后3-5个月开始开花,同序的花,雌花先开,雄花后开,相距7-10天。蒴果,矩圆形,种子褐色,根有细根、粗根和块根。块根肉质,富含淀粉。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在年平均温度18℃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山地、平原均可种植;降雨量600~6000 mm,热带、亚热带海拔2000 m以下,土壤pH38~80的地方都能生长,最适于在年平均温度27℃左右,日平均温差6~7℃,年降雨量1000~2000 mm且分布均匀,pH60~75,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生长。 化学成分编辑本段 木薯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99 水分(克) 69 能量(千卡) 116 能量(千焦) 485 蛋白质(克) 21 脂肪(克) 03 碳水化合物(克) 278 膳食纤维(克) 16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8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21 核黄素(毫克) 009 尼克酸(毫克) 12 维生素C(毫克) 35 维生素E(T)(毫克) 0 a-E 0 (β-γ)-E 0 δ-E 0 钙(毫克) 88 磷(毫克) 50 钾(毫克) 764 钠(毫克) 8 镁(毫克) 66 铁(毫克) 25 锌(毫克) 0 硒(微克) 0 铜(毫克) 0 锰(毫克) 0 碘(毫克) 0 分布状况编辑本段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木薯在我国的栽培历史]编辑本段 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 广东高州县《县志》(1889年>>
问题四:木薯是什么样的一种植物呀能吃吗 学名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M utilissima Pohl)
别名
木番薯,树薯
科属
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
特征与特性
木薯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浅**或带紫红色,柱头三裂,子房三室,绿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部,吊钟状,植后3-5个月开始开花,同序的花,雌花先开,雄花后开,相距7-10天。蒴果,矩圆形,种子褐色,根有细根、粗根和块根。块根肉质,富含淀粉。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在年平均温度18℃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山地、平原均可种植;降雨量600~6000 mm,热带、亚热带海拔2000 m以下,土壤pH38~80的地方都能生长,最适于在年平均温度27℃左右,日平均温差6~7℃,年降雨量1000~2000 mm且分布均匀,pH60~75,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生长。
分布状况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
用途
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饲用和工业上开发利用。块根淀粉是工业上主要的制淀粉原料之一。世界上木薯全部产量的65%用于人类食物,是热带湿地低收入农户的主要食用作物。作为生产饲料的原料,木薯粗粉、叶片是一种高能量的饲料成分。在发酵工业上,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谷氨酸、赖氨酸、木薯蛋白质、葡萄糖、果糖等,这些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纺织(染布)、造纸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国主要用作饲料和提取淀粉。
1 专家建议,首先应该把木薯剥皮并切成片,然后再通过烘烤或煮等方法烹制,经过这样加工后的木薯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经过加工的其他木薯制品,如木薯淀粉、木薯条或木薯粉都几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为加工过程中有毒物质已被去掉。
2 甜品种其块根可直接熟煮食用,可制作罐头或保鲜供应市场,亦可制作糕点、饼干、粉丝、虾片等食品,其叶片还可作蔬菜食用。作畜禽、鱼类热能饲料,代替配合饲料中所有的谷类成份。用于制糖工业,制造葡萄糖、果糖等。发酵工业,制造酒精、饮用酒、各类有机酸、氨基酸、木薯蛋白等。
3 化学工业:制造山梨醇、甘露醇,乳化剂,涂料等。尤其可望用于制造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木薯为世界三大薯类(木薯、甘薯、马铃薯)之一。木薯属有100多个种,木薯为唯一用于经济栽培的种,其他均为野生种。木薯可分为甜、苦两个品种类型。
主要病虫害
非洲病毒病,木薯单孢萎蔫病(Xanthomonas manihotis),木薯痂圆孢徒长病(Sphaceloma manihoticola)。
主要害虫: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tanajoa)、绵粉蚧(Phenacoccus spp)、威廉期花蓟马(Frankliniella williamsi)、烟草粉虱(Bemisia tabaci)等。
药用
药 名:木薯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叶。
功 效:消肿解毒。
主 治:用于痈疽疮疡,瘀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肿痛、疥疮、顽癣等证。
性味归经:苦,寒。心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
问题五:木薯淀粉颜色发暗红色 用南阳红木薯品种制作的木薯淀粉确实有点略带点浅红色。你说暗红色的话,有可能是芭蕉芋、红薯等其它品类的淀粉。一般木薯淀粉是不会变色的基本上都是白色的。有些白度不够是有点蛋白黄而已。
问题六:关于木薯品种简介咨询 华南7号 华南7号是从华南205的自然杂交种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顶端分枝部位高,分叉角度较大,伞状株型,常具3~4个分叉,顶端嫩茎紫红色,成熟老茎外皮红褐色,内皮浅绿色。叶片宽大,裂片倒卵形,暗绿色,叶柄红色。结薯集中,大薯率高,薯块粗壮,大小均匀,薯外皮褐色,光滑,薯内皮紫红色。一般可产38~45 t/hm2鲜薯,鲜薯干物质含量33%~37%,淀粉含量25%~28%,HCN含量50~75mg/kg。 生长特点和栽培要点:生长快速,长势旺盛,茎干粗壮,植株高大,伞状株型,宜疏植。耐肥高产,宜选水肥条件较好的土壤种植,以充分发挥其高产特性。一般植后10个月收获,属晚熟品种。植距以1×1米左右为宜。注意贮藏种茎、避开低温干旱条件,不宜在多台风地区种植。 华南8013 华南8013是从面包木薯与东莞红尾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顶端分枝部位适中,呈三叉或四叉分枝,分枝短而集中,株型紧凑,茎秆较坚硬,抗风能力强,成熟茎外皮灰褐色,内皮浅红色,叶节密,叶片宽大披针形,叶柄基部紫红色。四周结薯,浅生呈放射状分布,大小均匀,呈圆锥形,薯外皮褐色,薯内皮浅红色。一般可产30~38 t/hm2鲜薯,鲜薯干物质含量40%左右,鲜薯淀粉含量30~32%,HCN含量30~40 mg/kg。种茎耐贮藏越冬。 栽培要点:适应性广,耐瘠耐旱,抗风能力强,适宜沿海多台风的地区种植。发芽力强,出苗快,群体生长整齐,长势旺盛,植后7~8个月可收获,属早中熟品种。植距以08~1米 X 08~1米为宜。 华南8002 华南8002是从D-42自然杂交种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顶端分枝晚,分枝部位高,分枝短,分枝次数少,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茎干粗细适中,叶节密,叶片披针形,叶色浓绿,叶柄长,红色。结薯集中,薯块粗大,大小均匀,掌状分布,浅生易收获,薯头无柄,薯外皮褐色,薯内皮浅红色。一般可产30~38 t/hm2鲜薯,鲜薯干物质含量37%~39%,鲜薯淀粉含量28%~30%,HCN含量40~60 mg/kg。 栽培要点:适应性广,耐肥、耐瘠、耐旱、耐寒。发芽率高,出苗快,群体生长整齐,长势旺盛。植后8个月收获,属早中熟品种。株型紧凑,适于密植,植距以08~1米 X 08~1米为宜。可利用其分枝晚或不分枝特点,在果树等幼树行间或与豆科作物等间套种。 华南205
又名细叶木薯。株型直立少分枝,裂叶细长,叶柄红色,茎褐色。薯形呈圆锥形,薯皮深褐色。其主要特性是高产、高粉、耐肥,土壤肥力越高,产量越高。产量2~3吨/亩,集约栽培可达3~5吨/亩,淀粉含量28~30%。氢氰酸含量7~9毫克/100克。中熟品种,植后8个月可收获。 南丰二号,是从华南系列品种中经过多年提纯复壮筛选出的中早熟、高产、高粉品种。经过广西多点试验、示范,表现优秀,深受薯农和淀粉厂的欢迎。该品种可密植或稀植和间作,结薯性能好,浅生易收获。一般鲜薯亩产3~4吨,高产5吨以上;鲜薯淀粉含量约30%,晒干淀粉含量达42%。
(1)危害特征蚜虫又名腻虫、蜜虫,属同翅目蚜科。无翅孤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黄绿色,春、秋墨绿色或蓝黑色。有翅蚜孤雌蚜体长2毫米,头、胸黑色。蚜虫喜欢群居叶背、花梗或嫩茎上,吸食植物汁液,分泌蜜露。被害叶部变黄,叶面皱缩卷曲。嫩茎、花梗被害呈弯曲畸形,影响开花结实,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枯萎死亡。蚜虫还可通过刺吸式口器传播多种病毒病,这种危害的严重性,远大于蚜虫的本身。(2)发生规律蚜虫繁殖能力很强,一年能繁殖十几代,以卵在越冬寄主上或以成蚜、若蚜在温室内蔬菜越冬或继续繁殖。温暖和较干燥的环境有利于发生,繁殖的适温为16~22℃,北方超过25℃,南方超过27℃,相对湿度达75%以上,不利于蚜虫的繁殖。(3)防治方法①消灭虫源。
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草,减少虫源。②避蚜。
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趋避作用,防止蚜虫迁飞到菜田,棚室栽培茄子可以插、挂灰色塑料膜,或覆盖银灰色地膜,以驱避蚜虫。③黄板诱杀蚜虫。
利用有翅蚜对**、橘**有较强的趋性,棚室栽培也可以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在茄子栽培行间悬挂**粘虫板或**条板(25厘米×40厘米),其上涂上机油,将其插入田间,或悬挂在茄子栽培行间,高于茄子05米,每667米230~40块。④生物防治。
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应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并尽量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以保护天敌,控制蚜虫的数量。也可人工饲养天敌,在菜田释放,以控制蚜虫的大发生。⑤植物灭蚜。
烟草研成粉,加少量石灰粉,撒施;辣椒或野蒿加水浸泡1昼夜,过滤后喷洒;蓖麻叶粉碎后撒施,或与水按1:2混合,煮10分钟过滤后喷洒。⑥洗衣粉灭蚜。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蚜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因此,可用洗衣粉400~500倍液灭蚜,每667米2用液60~80升,喷2~3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⑦药剂防治。
可用烟剂熏蒸,每667米2用22%敌敌畏烟剂500克,傍晚闭棚前点燃,熏蒸1昼夜;或用10%氰戊菊酯烟剂500克,把烟剂均分成4~5堆,于傍晚闭棚前点燃,熏蒸1昼夜;也可用1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藜芦碱水剂8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500~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为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各种农药要交替使用。
蓖麻原产于非洲东部。栽培蓖麻由非洲向外推广,先传入亚洲,不久又经亚洲传到美洲,尔后又传到欧洲,再传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及其它热带地区。蓖麻的主要分部在非洲,南美洲、亚洲和欧洲。主要栽培国家有印度、中国、巴西、俄罗斯、泰国、安哥拉、坦桑尼亚和罗马尼亚等。20世纪初,由于航空工业的发展,需要不冻结的润滑油,于是,在一定时期内,蓖麻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大田广为栽培的作物。在1933年,俄国还没有种植蓖麻,当时需要的蓖麻籽和蓖麻油全部依靠进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数年蓖麻籽进口额500万卢布左右。十月革命后,苏联蓖麻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成为世界上蓖麻的主要生产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世界种植蓖麻874万公顷,其中亚洲有625万公顷。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蓖麻总产量为84万吨,比60年代初的64万吨增长 15%以上。1969年世界蓖麻油出口量为253万吨,其中巴西出口181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715%。1977年泰国出口蓖麻籽69万吨,占当年世界出口总量的2/3。1979年建成第一座现代化榨油厂后,
蓖麻攺为出口蓖麻油,当年出口蓖麻油302吨,1982年出口蓖麻油147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0%,仅次于印度、巴西,居世界第三位。1985—--1986年世界种植蓖麻670万公顷,其中亚洲95万公顷,中国23万公顷,印度 63万公顷。1986—--1987年世界种植蓖麻573万公顷,其中亚洲90万公顷,中国23万公顷,印度58万公顷。据统计,蓖麻籽主要生产国的印度、巴西、中国、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前苏联等国的蓖麻籽产量,1985—--1986年为11268万吨,1987—--1988年为86万吨, 1988—--1989年为803万吨,1989—--1990年为994万吨,占世界蓖麻总产量的95%,其中印度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382%,中国27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63%,巴西17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67%,印度、中国、巴西三国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 812%。巴西蓖麻生产量历年占世界第一位,全国26个省,有8个省生产蓖麻,其中,巴以亚省以北四省蓖麻籽产量占全巴西的85%,南方四省占15%。巴以亚省是巴西蓖麻生产的集中产地,占全国生产总量的65%。但近年来,由于干旱、政府采取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蓖麻品种混杂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等原因,蓖麻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降,现己退居第三位。蓖麻在印度占有重要地位,常年种植面积40万公顷左右,蓖麻籽总产量40万—65万吨,蓖麻油总产量16万—26万吨左右。在印度蓖麻油用于制皂的约16—18万吨,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各2000—3000吨,润滑油5000—6000吨,其余出口。目前,蓖麻籽生产量印度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巴西第三位。
正文大戟科蓖麻属的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高大草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成为多年生灌木或乔木状,高2~5米;茎中空有节,茎上部分枝,无毛。叶大,互生,叶片盾状着生,掌状深裂,裂片7~11枚,边缘有锯齿,叶表面、花序与茎一样均有一层蜡粉,以减少水分蒸发,因此蓖麻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掌状脉,主脉与裂片同数,辐射状;叶柄约与叶片等长,顶端有腺体;花单性,雌雄同序,由多个聚伞花序组成顶生或与叶对生的圆锥花序,雌花在上,先开,雄花在下,后开;无花瓣和花盘;雄花萼片3~5,淡**,雄蕊多数,花丝合生成多束,呈分枝状,雌花萼片5枚,子房 3室,每室有胚珠1个,花柱3,深红色或淡红色,2裂。蒴果圆球形,有软刺或无刺;种子长圆形或椭圆形,光滑,种皮硬质,有光泽并具黑、白、棕色斑纹;种阜垫状。花粉球形,具 3孔沟;外壁两层,外层
蓖麻厚于内层,表面具细纹的网状雕纹。单倍体数n=10。原产非洲索马里、肯尼亚等地,现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的历史,《唐本草》(公元639)就有记载。各地多栽培于大田、低山坡、宅旁或路旁隙地,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最多。栽培品种很多,主要有:有刺中粒种、无刺中粒种、红茎小粒种、白茎小粒种、蜡叶小粒种。均喜高温、不耐霜,而耐碱、耐酸,适应性很强。但幼苗期不耐低温,-1℃就会受冻死亡。种子繁殖。开花期长,花开时散出花粉,主要靠风力和昆虫传粉。种子可榨油,油粘度高,凝固点低,既耐严寒又耐高温,在-8~-10℃不冰冻,在500~600℃不凝固和变性,具有其他油脂所不及的特性,为化工、轻工、冶金、机电、纺织、印刷、染料等工业和医药的重要原料。油粕可作肥料、饲料以及活性炭和胶卷的原料。茎皮纤维可制绳索和造纸。叶可饲养蓖麻蚕。种子和叶可作农药。全株可入药,有祛湿通络、消肿、拔毒之效。种子含蓖麻毒素,未经加热处理,不得内服。
形态特性栽培种有油用和油、药兼用两种类型。中国栽培品种很多,主要有:有刺中粒种、无刺中粒种、红茎小粒种、白茎小粒种、蜡叶小粒种。均喜高温、不耐霜,而耐碱、耐酸,适应性很强。但幼苗期不耐低温,-1℃就会受冻死亡。种子繁殖。开花期长,花开时散出花粉,主要靠风力和昆虫传粉。蓖麻根系发达,入土深达 2~4米,侧根平
蓖麻展延伸2米左右。茎柔而韧,中空,节节生枝。单株分枝多少与品种和栽培密度有关。多年生蓖麻茎杆粗壮,枝叶繁茂,高可达5米以上,茎围 15~20厘米。茎、叶绿色或紫红色。植株被有白色蜡粉,光滑无毛。叶掌形,有的呈鸡爪形。花单性,总状圆锥花序,穗轴上部着生雌花,花柱红色,下部为雄花。偶有两性花混合排列或只有单生雌花的植株。蒴果有刺,稀无刺,3室,每室1粒种子。皮壳光滑硬脆,红至黑褐色,上有浅色花纹。种子含油量50%左右。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出苗至成熟需积温2000~3500℃。平均气温低于20℃时生长发育迟缓,产量和含油量均受影响。
生长分布中国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地区都有分布。以华北、东北生产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其他各地多为零星种植。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状态的多年生蓖麻。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见“蓖麻子”)、根及叶入药。夏秋采根及叶,分别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叶: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
蓖麻
功能主治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搔痒,煎水外洗;并可灭蛆、杀孑孓。
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
1、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细细服下。
2、口目歪斜。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贴右,右边斜则贴左。有效。
3、风气头痛。用乳香、狎麻仁等分,捣成饼,贴太阳穴。又方: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捣涂纸上,卷成筒子插入鼻中,有清鼻滋流下即愈。
4、鼻塞不通。用蓖麻子仁二十粒、在枣(去皮)一枚、捣匀,棉裹塞鼻中。一天换药一次。三十天以后,鼻通,嗅觉恢复。
5、急性喉痹,牙关咬紧。用蓖麻仁研烂,纸卷作筒,烧出烟,熏吸喉部,此方名“圣烟筒”。
6、咽中疮肿。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一,同研细,新汲水送服,连进二、三服,很见效。
7、水气胀满。用蓖麻子仁研细,加水得三合,清晨一顿服尽,中午有青黄水排出。身体强壮的人,蓖麻子可服五粒。
8、脚气病。用蓖麻子七烂,去壳,研烂,同苏合香调匀贴足心,痛即止。
9、小便不通用蓖麻仁三烂,研细,包成纸捻,插入尿道,即通。
10、子宫脱出。有蓖麻子仁、枯矾、等分为末,铺纸上,把子宫托入;同时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成膏涂顶心。
11、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用蓖麻子二个、巴豆二个、麝香一分,共研匀,贴脐上并足心。
12、一切毒肿。用蓖麻子仁捣烂,敷患处。
13、疠风(鼻塌下,手指弯曲,指节疼痛,渐至断落)。用蓖麻子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大,同泡在水一升中,几日后,取蓖麻子一枚劈破,以泡药的水送服。以后蓖麻子有得每次可增到四、五枚。肚子稍泻,并不碍事,泡药的不用完后,可添加新水。两月肥后,试吃大蒜猪肉。用如不发病,即服药已经收效。如仍发病必继续服药。
14、瘰疬结核。用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时服二、三枚,有效。但一生不可再吃炒豆。
蓖麻15、肺风面疮(起白屑或微有赤疮)。用蓖麻子仁五十粒,白果、枣各三个、瓦松三钱、皂角一个,共捣烂,做成团子,用以洗面。
16、脸上雀斑用蓖麻子仁、蜜陀僧、硫磺和呈钱,共研为末。以羊脑髓和匀,每夜敷斑上。
17、突然耳聋。用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一起捣烂,稍加人乳,做成锭子。用时取一枚裹棉花中塞耳内。一天换药一次。以二十日病愈。
18、汤火伤。用蓖麻子仁蛤粉,等分为末,汤伤以油调搽,火灼以水调搽。
附方:蓖麻叶:有毒,能治脚气风肿,止鼻血,亦治痰喘咳嗽
用法用量根1~2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蓖麻毒素蓖麻毒素是一种从蓖麻籽中提炼出来的天然有毒物质。每年全世界进行工业处理的蓖麻籽大约有100万吨,经过处理后的残留物便是蓖麻毒素。人无论是通过食道、注射还是吸入一茶匙这种有毒物质便会致死。
蓖麻毒素能在5天内导致人死亡。相比较而言,儿童比成人更容易中毒。如果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的,蓖麻毒素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在36到48小时内导致死亡。如果是通过注射进入体内,那么蓖麻毒素将会立即导致注射部位的肌肉和淋巴节坏死,接着人体的其它一些主要器官也跟着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死亡。如果蓖麻毒素通过服用进入人体,通常会导致呕吐和内出血,从而导致肝脏、胰、肾等衰竭死亡,整个人体内循环系统也就瘫痪了。
如果蓖麻籽的外壳没有破坏,直接被吞入腹中,通常它会完好地通过人的消化系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但如果蓖麻籽被嚼碎吃下去,毒素就会进入人体。
蓖麻医学专家说,蓖麻毒素的毒性根本没办法同炭疽的病毒相比。4吨蓖麻毒素的毒性只相当于1千克的炭疽病毒。但如果感染炭疽后能够及时发现,还是可以治愈的。
蓖麻油可制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脂、脂肪二醇、干性油、癸二酸、聚合用的稳定剂和增塑剂、泡沫塑料及弹性橡胶等。蓖麻油粘度大,比重高(0958~0968),在-18℃低温下不凝固,在500~600℃的高温下不变质、不燃烧,是高级润滑油的重要原料。还可用作药剂,有缓泻作用。
蓖麻籽又俗称大麻籽,是大戟科蓖麻属植物蓖麻的成熟种籽。蓖麻原产于非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在世界各国均有种植,以巴西产量为最多。相传我国栽培的蓖麻是从印度传入,由于我国大部分处在温带地区积温不够高,因此除南方部分地区外我国的栽培蓖麻均为一年生栽培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蓖麻和生产蓖麻籽的主要国家之一。
蓖麻籽
用途:
蓖麻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其含油量一般为50%左右,其中蓖麻籽仁的含油量可达58%~75%。蓖麻油属于不干性油含有大量的油酸,不饱合脂肪酸含量很少,属于高级润滑油,由于其稳定性强常常做为飞机润滑油、变压器油等等。蓖麻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化妆、塑料、合成纤维、人造布革等。蓖麻油还是重要的医药用油,一般用于手术前清肠等等。其中有些品种可作食用,如四川的香油蓖麻油和芝麻蓖麻油。蓖麻杆可以用作造纸原料。蓖麻籽饼粕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很多国家用蓖麻饼粕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用的肥料。蓖麻籽饼粕含有毒物质(含蓖麻毒蛋白、蓖麻碱、变应原、血球凝集素等。以蓖料麻毒蛋白为例仅几mg就可致人类死亡)。因此必须经过去毒处理方可作为饲料。
蓖麻叶药 名:蓖麻叶
蓖麻
拼 音:bimaye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叶。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治脚气,阴囊肿痛,咳嗽痰喘,鹅掌风,疮疖。
性味归经: 《纲目》 : “有毒。”气微,昧苦淡。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煎洗、热贸或捣敷。
拉丁名:ricinus communis l
考 证:出自《唐本草》 。
生药材鉴定:干燥叶片大多破碎皱缩,完整者呈掌状深裂,径20~40厘米,裂片卵状被针形至矩圆形,边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褐色或红褐色,下面谈绿色,主脉掌状,侧脉羽状,两面凸起;纸质;叶柄盾状着生,暗红色。以干燥无枝梗者佳。
中药化学成分:叶含山奈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 nicotiflo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芸香甙(rutin)、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黄耆甙(astragalin)、瑞诺甙(beynoutrin)。尚含蓖麻碱(ricinine)、维生素c275mg%。叶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共轭二烯脂肪酸124%,其中亚油酸 (linoleic acid)725%, β-桐酸(β -elaeostearic acid)80%,亚麻酸(linolenic acid)1225%,油酸(oleic acid)44。10% 及饱和脂肪酸13%。
蓖麻根药 名:蓖麻根
蓖麻种子
拼 音:bimagen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
功 效:镇静解痉、祛风散瘀。
主 治:治破伤风,癫痫、风湿疼痛,跌打瘀痛,瘰疠。
性味归经:淡、微温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食。外用:捣敷。
拉丁名:ricinus communis l
考 证: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methyl-trans-2-decene-4,6,8-triynoate)、十三烯-1 -五炔-3,5,7,9,11(1-tridecene-3,5,7,9,11-pentyne)、β-谷甾醇(β- sitosterol)。
黄蜀葵,别名:秋葵、棉花葵、假阳桃、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鸡爪莲、疽疮药、追风药、豹子眼睛花、荞面花,拉丁文名: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茎被**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6~8月。原产我国南方。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分布于印度。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制作中。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中文学名
黄蜀葵
拉丁学名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别称
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目
锦葵目
科
锦葵科
属
秋葵属
种
黄蜀葵
族
木槿族
分布区域
中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扩展阅读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 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 夏末开花浅**,六、七月采,阴干之。
宗 曰∶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尔,即 烂也。
时珍曰∶黄葵二月下种,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开岐丫, 有 人亦呼为侧金盏花。随即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色。其 棱自绽,内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内,状如 麻子,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剥 皮可作绳索。
花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嘉 》)。
消痈肿。浸油,
「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普济方》)
难产催生∶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 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产宝鉴》)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红花酒下。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 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之。(《肘后方》)
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 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经验方》)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子及根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时珍)。
「发明」颂曰∶冬葵、黄葵、蜀葵,形状虽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疗不甚相远。
时珍曰∶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或单用,或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 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附方」旧二,新三。
临产催生∶宗 曰∶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温水服之,良久即产。《经验后方》∶用子 焙研三钱,井华水服。无子用根,煎汁服。
便痈初起∶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为末,以锻石同醋调涂之。(《永类钤 方》)
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一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打扑伤损∶黄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展开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分布范围
4栽培技术
5物种分类
6主要价值
7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
黄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长硬毛。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1-6厘米,具粗钝锯齿,两面疏被长硬毛;叶柄长6-18厘米,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11-15厘米。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毫米,宽4-5毫米,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厘米;雄蕊柱长15-2厘米,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厘米,直径25-3厘米,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1]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黄蜀葵和棉花同属于锦葵科植物,喜温暖、雨量充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土壤,怕涝,应选用高地栽培,以蒜地或麦茬口最好。生长温度25~30摄氏度,开花期最适合温度26~28摄氏度,月均温度低于17摄氏度影响开花,夜间温度低于14摄氏度生长不良,喜光。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产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分布于印度。[2]
折叠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折叠种子繁育
3月25日至4月10日(清明前后一个星期),具体还可根据当地气候进行安排,期间用营养钵育苗(土壤及用肥可参照棉花要求),每亩打钵1200~1500个。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多菌灵搅拌种子,苗床禁用除草剂。下种前钵体应先浇水,盖土不要厚。做小拱棚,盖好薄膜,7~10天左右苗出土后,应特别观察天气变化,控制好温度,以防过热或过冷,伤害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20~35摄氏度之间。适时人工除草,每钵留壮苗一株,移栽前可喷一、二次矮壮素和多菌灵。移栽苗高度应不超过20厘米。
折叠苗钵移栽
大麦茬田在5月下旬,小麦茬应在6月上旬移栽,空白田应提前至5月中旬,具体根据当地棉花移栽时间安排定植。用制钵器按行距13~15米、株距65~80厘米开穴移栽。每亩下复合肥10~20公斤或适量的农家肥,肥沃的菜地应适当控制施肥,将苗钵移入穴中,苗钵上平面与田亩相平,培土,浇足水。
折叠田间管理
对未成活的苗要及时补齐,苗期应少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施肥原则是:注重追施腐熟人畜粪肥,农家肥为最佳肥,看苗施肥,化肥不要太近穴,施深肥,注意使用氮、磷、钾平衡的复合肥。在开花中期再施一次高磷、高钾肥,使其多孕蕾多开花。
折叠病虫害防治
黄蜀葵栽培粗放,无重大病虫害发生,基本上不需要打药。6月下旬、7月上旬,刚孕蕾时为了控制植株陡长,可喷2次矮壮素,间隔7~10天使用。特别是梅雨季节应做好清沟挖墒工作,力争做到雨止田干,植株不可太密,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为了防止田间残留病菌,可使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折叠编辑本段物种分类
1b 刚毛黄蜀葵(云南植物志)(变种)桐麻(贵州)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在于植株全体密被**长刚毛。
产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东、广西及台湾等省区。分布于印度、锡金、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地。
Diels发表 Hibiscus forrestii Diels in Notes RoyBotGardEdinb5:252,1912,系根据GForrest采自腾冲附近的标本(Forrest 993),据记载:草本,高15-2米,花**,花瓣基部深紫红色,与刚毛黄蜀葵变种相似,但全株被刚毛,叶浅裂,裂片卵形,花较小,与刚毛黄蜀葵不同云。作者虽未见到模式标本,但腾冲县的标本,有尹文清1200,陈介445,盈江县(与腾冲县相连接)的标本有5910-110,经检定均为刚毛黄蜀葵。由于 Hibiscus forrestii 的模式标本未见,暂记于此,待后考证。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黄蜀葵的花大色美,栽培供园林观赏用。
折叠经济价值
根含粘质,可作造纸糊料;
黄蜀葵作为曾经的国家濒危植物品种,后来被科研人员在深山中发现并培育,研究出了规模化种植的方法以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制作中。
折叠药用价值
种子、根和花作药用。
黄蜀葵
黄蜀葵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于水肿,淋证,乳汁不通;外用于痈肿,痄腮,骨折。 茎或茎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热。用于产褥热; 茎皮:外用于烫伤。 叶:甘、寒、滑。解毒托疮,排脓生肌;外用于痈疽疔疮,痄腮,烫伤,(研末敷)刀伤出血。 花:甘,寒、滑。通淋,消肿,解毒。用于砂淋;外用于痈疽肿毒,(浸油涂)烫伤,小儿秃疮,(烧存性研末治)小儿口疮。 种子:甘,寒。健胃润肠,利水,通乳,消肿。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利,水肿,淋证,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种子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医药用途:
僳僳药质腊西:种子治大便秘结,尿路结石;根、叶用于疔疮,腮腺炎,骨折《怒江药》。nifsair yot:功用同前《滇药录》。
畲药野芙蓉,三胶破:根、叶、花、果用于肺热咳嗽,痈疽发背,表虚自汗,脾虚泄泻,风湿疼痛,劳倦伤脾,黄肿,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畲医药》。
瑶药温补迥,水芙蓉:根、树皮水煎服治便秘,白浊,白带;捣烂敷患处治疮疖肿毒《桂药编》。
白药华福菜:全草用于拔毒,排脓,消肿《滇药录》。全株治疮疖《滇省志》。
傣药文波,不来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种子用于补血,消肿;根外敷治无名肿毒,乳腺炎《滇药录》。烘董(德傣):根外用于乳腺炎,无名肿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疮疖《滇省志》。
景颇药棘脚,半检播:叶、全株外敷治疮疖脓肿《滇药录》。
哈尼药碧约:功用同景颇族《滇药录》。
彝药野棉花:根皮外敷包疮《滇药录》。冶绵华:根皮外用于疮疖《滇省志》。
藏药索玛那保:叶、花、种子主治“黄水”病,皮肤病,虫病《藏本草》。
苗药朝天木麻,崽狗鞭:根用于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疮疖痈疽《湘蓝考》。Nadang-lishne:根外敷用于生肌拔脓《滇药录》。
基诺药补拍勒:根治痢疾,外治疮疖;叶、花外用治烧伤《基诺药》。
化学成分
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华乳聚糖(Galactan)1319 %、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粘液质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铜盐或钡盐精制的粘液质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淀粉
单方验方
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
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
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水洗。
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
折叠编辑本段植物文化
崔涯《黄蜀葵》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
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
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