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优点如下可供参考:
一、优点
1、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缺什么输什么,提高治疗效果。如:贫血输红细胞,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烧伤患者输血浆等;
2、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因为输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仅是浪费,而且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
3、便于保存,使用方便。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长期的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可以保存1年;短期的如血小板在20-24°C震荡箱内保存3~5天随时可用;
4、一血多用,节省血源。血液来自健康人的无私贡献,是宝贵的资源,将一袋血分成各种成分就可派多种用途,治疗多个患者;
5、减少输血传染病。由于血液中一些致病因子多藏在白细胞、冷沉淀和凝血因子等制品中,大多数输血患者并不需要这些成分,进行成分输血可避免输入不需要的成分,减少输血传染病的风险;
二、释义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然后再根据病情的需要输给病人。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临床医生要了解成分输血的知识,遵循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原则,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成分输血;
三、输血种类
成分输血主要种类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白细胞;
1、红细胞输注:①红细胞悬液。②少白细胞的红细胞。③洗涤红细胞。④照射红细胞⑤其他:冰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等;
2、血浆及血浆蛋白输注;
3、血小板输注:①浓缩血小板。②辐照血小板。③少白细胞血小板;
4、白细胞输注:应用浓缩白细胞应十分慎重,因为粒细胞可引起输血副作用,因此目前临床很少用。
四、不良反应
1、同种免疫较为常见;
2、畏寒、发热,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呼吸紧迫表现;
3、肺部合并症可有肺炎、肺水肿,以及由于白细胞聚集而形成微小栓子等;
4、粒细胞输注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比输其他血制品更为多见。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中主要是水分,有少是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具有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如果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和血红蛋质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是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预防;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具有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的作用,如果人体内白细胞增加则是发炎;血小板主要的作用是止血和加速疑血的作用,如果体内血小板减少则出血不止。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常常进行成分输血,以补充人体内血液成分的不足,更具有针对性。A大面积烧伤患者,主要为血液中水分伤失过多,需要输入更多的血浆成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B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是血红蛋白质含量过低,则需要输入浓缩的红细悬液;C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则是血液中血小板过少,出现止血不良,则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以增强止血功能。所以给他们病人输入的成分分别是A—c;B—a;C—b。 血浆和血细胞是混在一起的,大概各占一半左右,血浆稍微多一点。这样的话,如果需要献500毫升血浆,那就需要接近1升的血液来分离。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一些蛋白质,以及少量电解质、酶、激素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通常只需要喝水吃饭肯快就可以补充,而血细胞的再生过程就比较慢了,其中红细胞再生大概需要120天。通常献全血一次也就是400CC,这样也就是血浆血细胞各一半200CC左右,如果需要捐献400CC的血浆又不回输血细胞的话,那就需要抽出接近800CC的全血。你会受不了的。
方法 所有血制品均以单位(U)计算,1U全血指200 mL全血,1U红细胞指由20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1U血浆指100mL血浆,机采血小板一次治疗量按20U计算。成分输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成分输血率(%)=成分血数(U)/[全血数(U)+成分血数(U)]×100%。血浆输注率(%)=血浆数/[全血数(U)+成分血数(U)]×10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