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成份是Au。
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化学元素符号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
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码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称来自一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 )的一个故事,意为闪耀的黎明。
扩展资料:
黄金的物理性质:
1、颜色:
当金被熔化时发出的蒸汽是绿色的;冶炼过程中它的金粉通常是啡色; 若将它铸成薄薄的一片,它更可以传送绿色的光线。
2、延展性:
异常的强。1盎司的金可以拉成50里长,其延展性令它易于铸造,是制造首饰的佳选。金是众金属中拉力最强的。
3、可锻性:
首屈一指。可以造成极薄易于卷起的金片。1盎司重的金可以锤薄至400万分之1呎厚及100平方呎面积大。古代人将它锤成薄片,来铺成庙宇和皇宫上面做装饰。这些都可以说明黄金极强的柔韧性、可锻性。
—黄金
唐朝的时候,黄金的实际含金量差不多是12%-15%的比例。
到了汉代,方士可以人为制造砷黄铜、锌黄铜了,黄铜才贬值,真黄金才逐步被人认识。汉代以前,黄金、黄铜、特殊比率的显**的青铜,都叫"黄金",越黄越值为"上品",纯铜是红的、纯黄金表面因特殊原因有点红色为"下品",价值还不如含银金属的"中品"。"金三品"就是指"特殊比率的显**的青铜、黄铜、含金银比率较高的金属"的三种颜色,汉代以后因为能区分纯度低的真金,古人也在附会说是指"黄金、白银、铜",
汉代到宋代,中国的黄金、白银都是真金、银、铜等的混合物,黄金的比重为12-15,真金被当作"药金",算"黄金"还是"白银",根据里面各比率的不同而颜色不同,再挑出来归类。黄金成分多点显**的就被当作"黄金",白银成分多点显银白色,就当作"白银",汉代以前如果铜里含点银显现白色,就叫"白银",汉代以后则叫"白铜"。近代西方传入了镍白铜,中国人还当成是"银",叫做"德银",锌被提炼出后,中国人还当是"铅"叫做"倭铅"。汉代开始最大的进步就是黄金不完全按颜色了,按比重辅助识别,大于或小于"12-15"的都被当作"药金",区分出了黄铜但误杀了纯金。“铜”字的出现是很晚的事,“铜”字的出现,就是中国人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琢磨“金” 的问题,但此时还是处于迷惑状态-- 铜:金同也,铜=金,造字的时候还是把“铜”当作金。
21K黄金到底含金875%。
K金是指黄金和其它金属混合在一起的合金,因其英文是KaratGold,所以简称为K金。Karat是K金的量度单位,是将纯金分为24份。
根据在首饰中的黄金含量就分成不同的K金,所以24K是指纯金,18K含黄金量就是18/24=750%,由于18K金含金量是750%所以又称750。
最简单和最可靠的是查看印记,国家标准规定,贵金属饰品都应打有产地、厂家、材料和含量印记,无印记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如出现质量问题质检机构可根据印记给予检测判断,消费者要根据印记购买自己需要的品牌和不同含金量的黄金饰品。
扩展资料:
理论上,100%的黄金含量为24K。而实际上,不可能有100%纯度的黄金,我们国家规定:996%(含)以上纯度的黄金为24K。18K即黄金占比是24分之18,18/24=075,即千分之750。因此,18K金的标记为AU750、18K或G750字样。
18K的贵金属75%是黄金,其中25%为其他金属。
纯黄金很柔软,不适合首饰造型,不适合镶嵌宝石,加入了其他金属的18K金,不但拥有黄金一样珍贵的价值,而且因其成分比例完美,具有延展性强、坚硬度高、色彩多变的优点,运用在饰品设计上,既色泽美丽、又结构坚固,能尽情发挥出复杂精美的创意表现,实现各种各样的造型。
-K金
比黄金浅的含金有多种成分。可能是多种金属和金,也有可能是铂金,铂金比黄金颜色淡,比黄金贵,不如黄金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也有可能是18K的黄金,这种黄金是含金量75%,他里面有铜合金,也有银合金,这种18K的黄金颜色也很淡。
黄金是在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对象,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出,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生金分矿金和沙金两种。
矿金,也称合质金,产于矿山、金矿,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矿石经过开采、粉碎、淘洗,大颗的金可以直接拣取,小粒的可用水银溶解。矿金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矿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间。
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于是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北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八成为淡**,七成为青**。
熟金是生金经过冶炼、提纯后的黄金,一般纯度较高,密度较细,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常见的有金条、块、锭和各种不同的饰品、器皿、金币以及工业用的金丝、片、板等。由于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没有提纯设备,而只熔化未提纯,或提的纯度不够,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黄金。人们习惯上根据成色的高低分为纯金、赤金、色金3种。按含金量不同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
黄金经过提纯后达到相当高的纯度的金称为纯金,一般指达到996%以上成色的黄金。
赤金和纯金得意思想接近,但因时间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标准有所不同,国际市场出售的黄金,成色达996%的称为赤金。而境内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间。
色金,也称“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较低的金。这些黄金由于其他金属含量不同,成色高的达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属的不同划分,黄金又可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
清色金指黄金中只掺有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统称清色金。清色金较多,常见于金条、锭、块及各种器皿和金饰品。
混色金是指黄金内除含有白银外,还含有铜、锌、铅、铁等其他金属。根据所含金属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分为小混金、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
k金是指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黄金。一般来说,k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我国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标准计算,1982年以后,已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以每k为41666%作为标准。
钯金、铂金那些,不能算在黄金的种类里,应该算是金饰品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