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D、E
本题考点是中药制剂原料的类型。中药有效成分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分,其单一成分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有效成分一般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达。所以选择CDE。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唐代(618—907),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清代(1644—1911),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扩展资料:
中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响应传统医学决议的要求,已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服务相结合共同纳入卫生系统中,促进了传统医学服务的全民覆盖。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各国分享“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经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实践及其法律政策保障”项目,通过江苏、湖北、甘肃、黑龙江、广东五地的调研,历时两年,基本厘清了中国在“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法规政策保障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中医药
不同的中草药,有不同的成分
中草药治病成分只是一部分,即功能主治,其他有四性五味,升降浮沉,根据人体阴阳虚实寒的热表里症状的不同用不同的药
有现代医学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只是中医理念不同,提法不同
中药方包含那么多成分是因为一般方剂中都会包含君、臣、佐、使。
所谓“君臣佐使”是中医将多味中药配合应用时对中药相互关系的一种形象的表达。其中君药就是对治疗疾病起关键作用的一味或者两味药,很少有三味以上的,因为治疗疾病的方向要明确,有主有从,从要服从于主,所以君药用量必然是大的,但不一定是最大,这个关系到药物本身质地的轻重;
臣药就是辅助君药的,是君药主要的助手;
佐药一方面是辅佐君臣药所不能及的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佐制,减弱君药的毒性来使其达到更好的治病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反佐, 内径有云,“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反佐就是‘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譬如说痢疾,正常治疗应当让其先止住,但是反佐就是用药使其继续下,然后通过继续下来使其排出毒素,治愈疾病;
使药主要就是起到调和的作用。
所以一剂中药包含那么多药材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发现需要这些成分的呢?
《淮南子·修务训》中说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当然“神农尝百草”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是不可否认,中药的药性如何,能治疗什么病,都是古人们尝出来的。
中医所谓的“药食同源”是指药物和食物都是来自于自然之物,凡是尝起来气味甘平的就是食物,气味较为偏执的就是药物,这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