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每种植物都需要营养供给才能不断茁壮成长,体内就会有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作用十分大,也被叫做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每种植物的导管内壁都会增厚,有些形成梯形,有些形成网形,那么藕的导管内壁同样也会增厚,不过形成了螺旋状,被称之为螺旋形导管。
当我们掰断莲藕的时候,藕的导管内壁的螺旋部会突然隔断,然后成为成为螺旋状的细丝。这些细丝呢就像弹簧一样,在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细丝的直径为为3~5微米,一般可以拉长至10厘米左右。
扩展资料:
藕,属莲科植物。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它的根叶、花须果实皆是宝,都可滋补入药。
用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藕含丰富的维他命C及矿物质,具有药效,有益于心脏,有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皮肤粗糙的效果。
参考资料:
一般入药都是干藕节
藕,又称莲藕,属睡莲科植物。藕原产于印度,后来引入我国,迄今已有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了。藕在我国南方诸省均有栽培,藕的品种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它的根茎粗壮,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人们均爱食它。莲的各部分名称不同,均可供药用,莲的柄名荷梗,叶名荷叶及荷叶蒂。荷花蕊名莲须,果壳名莲蓬;果实为莲肉或莲子,其中的胚芽名莲心,莲的地下茎名藕(藕节药力极强)。
[成份]每100克可食部含蛋白质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81克,钙18毫克,磷51毫克,铁44毫克,以及维生素b和维生素c。
[性味归经]中医认为,生藕甘,寒,无毒。熟藕甘,温,亦无毒。
[功效]生藕具有消瘀清热,除烦解渴,止血(鼻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化痰,治肺炎,肺结核、肠炎、脾虚下泻、妇女血崩等诸症。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失去了消瘀清热的性能;而变为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效。
睡莲科、莲属宿根水生植物。其地下茎肥大部分为藕。横生于泥土中,为重要水生蔬菜之一。外皮黄 褐色,肉肥厚,灰白色,微甜而质脆。根茎中有管状小孔,折断处有藕丝相连。藕分为藕头、藕身和后把3部分,藕肉可食用及制淀粉。中医学上用节入药,性平味涩,功能化瘀止血,主治吐血、便血等证。藕节及地上的荷叶、莲子心、莲蓬均可入药。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根状茎。秋冬采挖,多生用。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止渴除烦。用于热病烦渴,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
用法用量 05~1斤,分数次生吃,或捣汁去渣分服,或煎浓汁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藕
(《本经》)
异名光旁(陆玑《诗疏》)。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根茎。植物形态详"莲子"条。
采集秋、冬及春初采挖。
化学成分藕(根茎)含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还含焦性儿茶酚、d-没食子儿茶精、新绿原酸、无色矢车菊素、无色飞燕草素等多酚化合物共约03%,以及过氧化物酶。
性味甘,寒。
①《别录》:"寒,无毒。"
②《本草蒙筌》:"甘,寒。"
③《本草经疏》:"生者甘,寒;熟者甘,温。"
归经入心、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经疏》:"入心、脾、胃三经。"
③《要药分剂》:"入心、肝、脾、胃四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生用:清热,凉血,散瘀。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熟用: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
①《本草经集注》:"藕汁,解射罔毒、蟹毒。"
②《别录》:"主热渴,散血,生肌。"
③《药性论》:"藕汁,能消瘀血不散。"
④崔禹锡《食经》:"主烦热鼻血不止。"
⑤孟诜:"生食之,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
⑥《本草拾遗》:"消食止泄,除烦,解酒毒,压食及病后热渴。"
⑦《日华子本草》:"破产后血闷,生研服亦不妨;捣罯金疮并伤折,止暴痛;蒸煮食,大开胃。"
⑧《日用本草》:"清热除烦,凡呕血、吐血、瘀血、败血,一切血症宜食之。"
⑨《滇南本草》:"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食、打汁或煮食。外用:捣敷。
宜忌赞宁《物类相感志》:"忌铁器。"
选方
①治时气烦渴不止:生藕,捣绞取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搅令匀,不计时候,分为二服。(《圣惠方》)
②治霍乱吐不止,兼渴:生藕一两(洗,切),生姜一分(洗,切)。上二味,研绞取汁,分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姜藕饮)
③治上焦痰热:藕汁、梨汁各半盏,和服。(《简便单方》)
④治红白痢:藕一斤,捣汁,和蜜糖,隔水炖成膏服。(《岭南采药录》)
⑤治小便热淋:生藕汁、地黄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盏,入蜜温服。(《纲目》)
⑥治冻脚裂坼:蒸熟藕捣烂涂之。(《纲目》)
⑦治麦芒及尘土并物入眼不出:大藕一截,洗净捣烂,以帛子裹于眼上,挹取汁,落眼中。(《普济方》)
⑧治眼热赤痛:取莲藕一个,连节,以绿豆入满其中空处,水数碗,煎至半碗,连藕食之。(《岭南采药录》)
名家论述
①孟诜:"产后忌食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为能破血故也。"
②《本草经疏》:"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产后血闷,罯金疮伤折及止热渴,霍乱,烦闷,解酒等功。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
③《本草汇言》:"藕,凉血散血,清热解暑之药也。其所主,皆心脾血分之疾。如陈氏方,治热渴烦闷,大氏方,治产后瘀血,孟氏治霍乱水泄,皆属热邪为患者,取此清芳寒洁、甘淡之味以凉解之,如血热血滞之病,悉潜消而默化矣。第生食过多,不免有动冷气,不无腹痛肠滑之虞耳。如煮熟食,能养脏腑,和脾胃。"
④《重庆堂随笔》:"藕以仁和产者为良。熬浓汁服,既能补血,亦能通气,故无腻滞之偏。"
⑤《随息居饮食谱》:"藕以肥白纯甘者良。生食宜鲜嫩,煮食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煨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